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宦海(科举)_分节阅读_第49节
小说作者:司徒隐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93 KB   上传时间:2018-12-11 15:26:04

前两日分家,大房一共得了一百一十两,加上这几年大房存的私房,估计还是有些积蓄,想置办成产业也是人之常情。

“这个自然是可以的,只要大娘跟大伯信得过就是了。”

这并不是什么大事,顾云浩便一口答应下来,随即又道:“不知大伯跟大娘准备置办多少地?”

见顾云浩答应,方氏当下就欢喜起来,说话也不再遮遮掩掩。

“这不是你大伯听说,县里有一地主准备举家迁到外地去,就想着把在咱们临川县的产业给处置了,刚好那人有几十亩地在咱们隔壁村子,你大伯就说,要不去买二十亩。”

说到这里,方氏又顿了顿,继续道:“那地刚巧在我娘家的村子,之前我也看过,确实是好地,而且价格也公道,一共有七八十亩呢,要不二弟、弟妹你们也考虑考虑?”

“那价格应该不便宜吧?”

卫氏明显有些动心了,便问道。

“到是挺划算的,毕竟那人急着出手,所以价钱要比寻常便宜不少,我们当家的说定了二十亩,一共才只要八十两。”方氏说道。

在他们紫云里,寻常的坡地,便要四两一亩,要是稍微好一点的,怎么也得要个五两银子。

假如真如方氏所言,是好地的话,放在平时,二十亩卖个一百多两是没问题的。

而且刚好的是又离他们村子近,也方便照料。

想到这里,顾云浩也不免有些心动了。

毕竟钱是死的,放在那里也不会下崽儿,不如买成地,反正现在可以免税,每年能多给家里增添些收入。

“大嫂,你们把银子都买成地了,那云涛过两年考试又咋办呢?”

一直没说话的顾长光,突然发言道。

先前分家,大房虽然得了些银子,但大多都是备着给顾云涛考试用的,这样直接置办了产业,顾长光真的还是很担心,怕他们到时候凑不够侄子考试的开销。

毕竟顾云浩考试的时候,他跟着去过两次府城,知道孩子们考试需要一笔不小的银钱。

哪晓得他的话刚问出口,方氏便很是满足地笑了起来。

“我跟云涛他爹商量过了,云涛考试还有两年呢,且不说还给他存了点银子,就说你们大哥的公食银,想来也是能够他用的。”

说到这里,方氏又是感激地道:“这还是多亏了小浩,前些日子周师爷漏了风声,我们也才知道,他大伯这次能够当上书办,也是看在小浩的面子才成的。”

要知道杂役跟书办,有着本质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杂役一年只有八两银子的俸钱,而书办一年则是能领到二十两银子的公食银。

而且书办也相当于一个小管事了,平时孝敬恭维的人肯定更多些。

也是因着对自己的收入有底气,顾长荣才会直接将顾云涛考试的银子,拿出来买地。

听到方氏又说起客气话,顾云浩忙岔开了话题,问道:“大娘可知道那地还剩下多少?”

“好像还有四五十亩吧,因着是这两天的事,所以知道的人还不多。”

“既然如此,那大娘你们可也得早些下手,至于先前说的事,只管买了地之后,拿上我的文书,到衙门登记就是了。”

想了想,顾云浩直言道。

“哎,行,明天我就进程找你大伯说去,那你们早些休息。”

方氏亦是欢快地说了一声,便自出了院子,回到自家房里去了。

待她走后,顾云浩三人却又陷入了沉思当中。

“娃他爹,要不咱们也……”

卫氏刚开始听到说那田地的价格不贵,便已经动了心,当下见着方氏一离开,立马就忍不住开口道。

“瞎说什么!”

闻言,顾长光想也不想地就摇头否定道:“咱们家又不像大哥有公食银的收入,虽然家里现在有点钱,但那是给儿子后面考试用的,谁都不能动。”

此次分家,他们二房得了二百一十两银子,这对于一个农家来说,已经是想都不敢想的资产。

但是顾长光自去了一趟府城,越发觉得外面的花销太大,因而总是想着多存点钱,到时候免得儿子赶考,又得因着银钱不够受委屈。

果然,卫氏一听说要给儿子存钱考试,当下就歇了要置办田地的心思。

毕竟在她眼中,什么都比不得儿子念书考试重要。

“爹,其实赶考的花销也并没咱们想得那样多,虽然咱们家没有大伯那样的公食银收入,但是我每年还有十二两的禀膳银呢。”

见着父母都不说话,顾云浩也猜到了他们心中的犹豫,便直接出言劝道。

哪晓得顾长光一听这话,便摆了摆手,说道:“你现在考中了秀才,平时出门也得要装点钱在身上,跟同窗好友交际什么的,也是要花钱的,你的膳食银,还是自己留着花。”

闻言,顾云浩心里又是温润,又是无奈。

爹娘总是这样一心只想着他,宁肯他们自己在家里日子过得紧一些,也想让他在外面过得舒坦。

父母之心,总是这样首先想着孩子,再思虑自身。

跟顾长光跟卫氏解释了好一通,又说了他现在还是需要进学,并没有那么多交际应酬,不需要花费多少银子。

两人才将信将疑的点头答应收下他的膳食银,但即便收下,也还是坚持,说每个月要给顾云浩五钱银子的零花。

“再则,其实省城离咱们临川也不远,现在运河通了,要不了多久就能到,乡试赶考,也没有你们二老想的那样费钱。”

见他爹娘已经松口,顾云浩继续劝道:“还有我现在已经是禀生,县试、府试、院试,都可以给人作保,到时候只作保钱,就足够赶考用了。”

听闻这话,顾长光跟卫氏也想了起来。

先前顾云浩跟顾云涛两兄弟考试的时候,都是需要禀生作保的,而且费用还不低,大多禀生都是一人收银五两。

当时家里人都还在抱怨,说考一次试,禀生们都得赚得盆满钵满。

“你所言不假?”

顾长光还是有些犹豫,生怕做错了决定,把儿子考试的钱给花掉了。

“当然是真的,爹你应该最清楚的啊,我是院试头名,自然是录取的禀生啊。”见着他爹小心翼翼地样子,顾云浩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顾长光自然是相信儿子的,只是他却是没有想到,原来考中一个秀才,居然能给家里带来这么大的实惠。

知道了顾云浩今后考试的钱有保障,顾长光也自然没有理由反对购置田地,当下三人商议一番,第二日一大早,卫氏便找了方氏说起此事。

最后索性由顾长光进程找了顾长荣,两兄弟一起找到那卖地之人。

几番讨价还价之中,那人知晓了买地之人乃是新科头名秀才家里,也愿意结个善缘,便又稍微让了点利。

最后顾长荣以七十六两的银子买下了二十亩。

而顾长光则将那人剩余的四十亩地全买了下来,共用去了一百五十两银子。

当然,这新买的六十亩地,又是放在了顾云浩的名下。

第53章 第53章

自从顾云浩考上秀才之后,他们家上门的人也是比往常要多上许多。

特别这两日顾云浩在家, 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乐意往他们家跑。

原因无他, 谁叫他们家的几个孩子都差不多快要到了说亲的年纪呢。

当然,在这些人眼中, 顾云浩肯定首当其冲的是个香饽饽。

即便现在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少年,这个年纪在乡下说亲委实是早了些,但这也阻挡不住众人的热切, 毕竟还有订亲这么一个说法嘛。

十四岁的小秀才,学问又好, 长得又俊俏, 平时待人还和气,说实话,这样的条件, 让人不动心也难。

在经历了好些人明里暗里的示意之后,卫氏也只得放出话来, 说儿子年纪还小, 且早些年请了大师算过, 得要晚点成亲才好, 这才让众人暂时熄了心思。

卫氏想的很清楚, 现在儿子年纪还小,又这么争气有出息, 说不定今后还能更进一步考上举人。

她是绝对不愿意现在, 就早早的订下顾云浩的婚事, 毕竟在卫氏看来, 即便有些人家的姑娘还算看着顺眼,但说到底还是有些不太满意。

在卫氏心里,当然是不愿找个官家千金当儿媳的。

俗话说高嫁低娶,她并不想未来儿媳的家世太好,怕到时候儿子在儿媳或是岳家面前气。

可是,卫氏还是想找一个知书识礼的姑娘,毕竟顾云浩是个读书人,若是儿媳妇大字不认识两个,又觉得委屈了儿子。

卫氏不懂什么文化意识的契合和匹配,她只是单纯地希望,到时候儿子儿媳小两口能说得上话,儿子能过得舒心。

自然,这些话卫氏从未对顾云浩说过。

毕竟她心里也清楚,现在儿子还在念书,年纪又不大,完全没必要说这些东西分他的心。

卫氏放出话来,说暂时不考虑顾云浩的婚事,众人惋惜之后,便又极快地转移了目标,将注意力放在了顾云涛跟二妞、三妞身上。

这也难怪,毕竟顾家人口简单,家风不错,现在家里又出了秀才,想让人不中意他们家都不成。

顾云涛跟二妞都已经十七了,三妞也将近十六,确实都到了说亲的年纪。

因而,这些天来,方氏跟卫氏两人都是花了大心思在这事上面。

不过却是选择越多,越是觉得挑花了眼,觉得总是有些地方不是很满意,因而现下都还没有个决断。

顾云浩见着他娘这几天都在反复思量二妞的婚事,便提议道说要不要提前给准备嫁妆。

哪晓得话一出口,卫氏就很是诧异地道:“这从订亲到嫁人,至少还有小半年呢,嫁妆不过就是打一些木头家具罢了,有你爹在,怎么得也能弄好,哪里需要提前准备。”

“再则来说,这么着急忙慌地打家具,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二妞定了人家呢,或是觉得咱们家一心恨嫁,反而惹人议论。”

听了卫氏的话,顾云浩也觉得自己有些想岔了。

他本想着让二姐风光出嫁,就巴望着什么东西都能提前准备好,凡是尽善尽美,却是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些说道。

不过想来也是,这个时代的男女都成婚早,一般十七八岁的姑娘,要么都已经嫁人,即便没有嫁人的,也大多说定了人家。

像他们家这样女儿出嫁晚的,也确实算少的。

好在他中了秀才,非但没有让二妞因为年纪影响了婚事,反而还增加了卫氏的底气。

毕竟二妞本来就生得好,虽然年纪大了那么一点,但却有个出息的弟弟,这样的条件,绝对是有资格在婚事上挑拣挑拣的。

“娘,要不咱们给二姐准备些别的?”

想了想,顾云浩还是忍不住建议道。

“你这话什么意思?咱们乡下哪家丫头出嫁,不就是打点家具就得了,先前你大姐嫁人的时候,我是说过每人都给十两银子的压箱钱,现在你二姐的十两,我到时候给她就是了。”

卫氏知晓儿子跟二女儿关系最好,虽然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但顾云浩还要念书考试,她总是觉得要多存点钱才能安心。

见状,顾云浩顿了顿,继续劝道:“要不咱们给二姐陪嫁点妆奁田,压箱银总归是没有产业好,所谓人心隔肚皮,银子给的再多也有可能被人算计了去,但妆奁田却是能在宗祠、衙门登记的,这样二姐今后的日子更有保障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2页  当前第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2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宦海(科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