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王后心怀蜜谋_分节阅读_第76节
小说作者:许乘月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22 KB   上传时间:2019-10-31 17:02:14

  如此种种,若换了任何一位大家熟悉的公子,都做不到如他这般冷静平和。

  关于继任储君之事,群臣百官中的大多数都不会轻易站队,但这不表示他们心中没有一杆秤。

  为君者首要是心定。若因突然处于下风而委屈惊慌,进而意气冲动,如何担得稳一国之重担?

  长了眼睛的都瞧见了,李恪昭今日当真半点波澜也无。

  光就这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从容镇定,已隐隐透出了王者气象。

  *****

  大朝会后便是冬神祭典,之后王都各府各司挂印闭朝。

  十二月廿五,缙王召见王叔李晏清、国士叶尹、国相李唯原。

  缙王并未多言,只命近侍将一份奏报交予他们三人传阅。

  那是李恪昭字斟句酌了近半月所书。

  三人阅毕后,神色皆有怔忪。

  最后,王叔李晏清打破沉默,眼含欣慰地对缙王道:“依臣弟之见,若太子不保,国祚可托六公子。”

  叶尹、李唯原双双执礼:“臣附议。”

  次日,缙王传令:六公子李恪昭夫妇暂缓返回屏城,留遂锦待命。

  这惊人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遂锦城,不出三日,该知道的人就都知道了。

  “……据说,三公子听闻此讯,怒踹案几;五公子亦是百思不得其解,正多方设法欲探知奏报详情。”天枢将眼线禀来的消息一一告知李恪昭。

  岁行云不可思议地眨巴着困倦的双眼:“你是写了篇什么惊世文章?”

  她很后悔,非常的后悔。

  在李恪昭书写那份奏报期间,她每日都在书房,却总是枕在他腿上睡着,并未认真看过他写的是什么。

  若早知那份奏报神奇到能强势逆转李恪昭在继任储君之事上的局面,她说什么也要逐字拜读的!

  李恪昭笑而不答,只吩转而问起另一事:“太子府有消息么?”

  “无咎安插在太子府的眼线递话来,说太子如今已水米难进,药石罔效,估摸着撑不到开春,”天枢答完,又小心翼翼补充道,“君上哀伤郁结,寒疾愈重,亦成卧床之势,或恐……”

  李恪昭面色丕变,语气警觉冷凝:“东郊大营的十万勤王之师,兵符可有变动?”

  天枢倏地一凛:“仍由老将军公叔麟掌管兵符。”

  公叔麟是德高望重的老将,从未掺和进继任储位之争,看起来貌似中立。

  但他是五公子李恪扬的曾外祖父!

  岁行云也嗅到某种可怕的危机,腰背僵硬直挺,几乎与李恪昭异口同声——

  “王城卫呢?”

  “糟了,”天枢大骇,“是上将军,靳寒!”

  岁行云一时没能想起此人是何身份,转头看向李恪昭。

  李恪昭长指轻抵眉间,苦笑:“三嫂的表舅父。”

  太子正值弥留之际,缙王却也卧病在榻。最糟糕的是,缙王看似有立李恪昭继任储君之意,但于情于理都不会在此时明确说法,毕竟太子一息尚存。

  如今李恪昭被一道“留遂锦待命”的王令困在此,外有五公子李恪扬的曾外祖父公叔麟统十万王师,内有三公子姻亲表舅父靳寒掌两万王城卫……

  若然大不幸,缙王在确立新任储君诏令之前也突然薨逝殡天,李恪昭死、定、了!

  作者有话要说:  眼睛里长了奇怪的颗粒,医生说是上火……我可真是上火,快瞎了,严重影响我的码字进度……

第67章

  自太子卧病, 三公子、五公子及李恪昭之间的继任储君之争早已是朝中心照不宣之事。

  但过去大半年里有缙王压着, 这三人的争斗始终都被框定在“争取朝臣民心、比拼贡献功勋”的温和范围。

  因此故,李恪昭此次前来王都的种种准备里,并无“与两位兄长兵戎相见”这一选项, 随行只带了伏虎、天枢、天权及另九名护卫。

  眼下缙王那头陡生变数,但凡有不测, 局面就会失控。

  若三公子、五公子中有谁突然决定铤而走险, 或者两人同时做了孤注一掷的打算,率先遭殃的必定是李恪昭。

  伏虎他们再能打,加起来也只不过区区十二人, 对手任何一方都能瞬时调动逾万人的大军, 这般对比下来,李恪昭毫无胜算。

  “有备无患, ”李恪昭握着岁行云指尖的手紧了紧,垂眸道,“你速回屏城, 让花福喜带你名下那三千精锐先行,再让卫朔望调一部分团山屯军过来。你留守屏城, 协助叶冉与卫令悦稳住屏城大局。”

  他向来习惯谋定而后动,任何时候都不会心存侥幸,否则他怎可能有惊无险度过数年质子生涯。

  “虽舅父也在遂锦, 但他未必会出手相助。况且,就算有心相助,他也出不上多大力。”

  公仲廉此行也只带了二三十名府兵随扈而已。

  为今之计, 回屏城搬救兵是唯一的后路,可此时回去,援军最快也要半个月后才能赶到遂锦城郊。

  眼下这局面,莫说半个月,但凡有点风吹草动,朝夕之间就可能变了天。这救兵搬来赶不赶得及,无非就是赌李恪昭的气运。

  有后世史书为证,岁行云坚信李恪昭定是最终那个天命所归的胜者。可如今她与他已是最亲密的伴侣,她无法只将他当做史册上一个显赫姓名冷静待之。

  岁行云反手扣住他的手掌:“屏城大局有叶大哥与悦姐,根本用不着我。至于回去搬救兵,谁去不是去?你叫别人去。”

  他分明就是想保她周全,专程支她回屏城保命。他有心护她,可她又怎会在这种时候撇下他不管?

  李恪昭抬眸凝着她,神色冷峻:“听话。”

  “不听,”岁行云果断驳回,“君上谕令有言在先,‘六公子夫妇暂留遂锦’。你这时要我走,是打算休妻?”

  李恪昭被噎了片刻,忿忿道:“是不是我给了休书,你就回屏城?”

  “休书么,你敢给我就敢收,”岁行云冷笑睨他,“至于回不回屏城,待我有了休书在手,你就更管不着了。”

  两人的目光僵持许久,最终还是李恪昭败下阵来。他展臂拥她入怀,下颌抵住她的发顶,沉沉冷嗓里藏着一丝疲惫的忐忑。

  “若真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那时谁都无人性可讲的。你懂吗?我不想让你看到那些。”

  他不但是要护她万全,更不想让她直面人性中最冰凉的至恶。

  “原来是心疼我。”岁行云以指轻触他的腮边,眼底有温柔涟漪。

  她上辈子出身市井之家,国祚权柄之争对她来说只是书册上三言两语、尘埃落定的胜负结局而已。

  她能明白其间会有无数凶险与血腥,却很难想象过程细节。

  她曾戍守边关,“来”这里后也经历过战场的刀光剑影,对血淋淋的生死也算司空见惯。但她的刀口从未面对过自己人。

  过往她忠诚勇毅守护过的一切,全都基于正直热血的坦荡信念。

  “我承认,血亲手足之间的内斗相残,对我来说过于陌生,也过于残酷。可是李恪昭,你还记得当年在仪梁初见那日,我对你说过的话吗?若你记得,就该明白我是不会走的。”

  那是新婚夜的翌日清晨,岁行云在喜房内歃血盟誓——

  从此,若遇暗箭则捐躯为盾,若遭敌阻则洒血开路。此生无论刀山火海,不负不叛。

  岁小将军有诺必践,绝不会因两人之间关系的改变而食言。

  “李恪昭,你乖些,这回听我的。事不宜迟,让天枢快马加急回屏城搬兵。”

  李恪昭听出她语气里不容撼动的坚持,心知是劝不动了,便缓缓闭目,将她紧紧抱在怀中:“好。”

  *****

  缙王于十二月廿五召见王叔李晏清、国士叶尹、国相李唯原,廿六日即传令李恪昭夫妇暂留王都,显然是对李恪昭有了与从前不同的考量。

  但奇怪的是,在那道王令将李恪昭推上风口浪尖之后,缙王再无旁的动静。

  元月初六,各府开朝复印。

  缙王因寒疾加重不克朝务,诸事由国相李唯原及王叔李晏清暂代,国士叶尹协理。

  三人并无大动作,只让一切事务均遵照年前的模样运转,全无与六公子府接触的迹象。

  包括李恪昭在内的诸位公子每日进宫问安,只被允许在寝殿外行礼,无人有幸进殿面见。

  如此到了元月上旬,遂锦城内的风向便隐隐有了摇摆之势。

  “君上究竟在想什么?他不知这样会害你陷入险境吗?”岁行云托腮靠在窗畔,百思不得其解。

  “就算顾忌太子尚在,不便与你多说什么,至少也该将东郊大营的王师兵符换人执掌啊!还有王城卫主将靳寒……”

  若真出事,这两人的立场可想而知。缙王既有意让李恪昭继任储君,为何又放任三公子、五公子拥有随时能将李恪昭剁成泥的助力?

  李恪昭盘腿坐在桌案前,手执竹简,平静道:“他还在犹豫。”

  “他?你是说君上?为何犹豫?这到底是想要你继位还是想要你命?”岁行云心中不忿,语气也有些冲了。

  若非还记得对方是李恪昭的亲生父亲,她甚至想骂人。

  “他在犹豫,是要我继位,还是要我的命。”李恪昭淡垂眼睫,语气波澜不惊。

  岁行云听得毛骨悚然,张口结舌:“什、什么意思?这老人家都一把年纪了,考虑事情不至于如此、如此极端……吧?他图什么呀?”

  “无咎。”李恪昭只说了这两字。

  “无咎怎么了?无咎已然抛弃了公子身份,隐姓埋名过得跟江湖游侠似的,这还不够么?”岁行云眉心蹙紧,困惑到极点,忍不住猛挠头。

  再是君王无情,那不也还有“虎毒不食子”之说么?再如何,无咎也是缙王亲骨肉啊!

  而且,无咎的存在,对李恪昭继位有什么影响?想不出啊。

  “想不明白就别想,”李恪昭无意解释个中隐秘内情,只是扭头瞥她一眼,“也别挠头了,会秃。”

  “滚!”岁行云险些被他气吐血,“我跟你说生死攸关的大事,你却只在乎我会不会秃?!”

  李恪昭唇角轻扬,悄悄露出点“扯了心爱小姑娘辫子”的恶劣浅笑。

  仿佛又成了当年在仪梁时那个暗着捣蛋的少年。

  *****

  就在李恪昭与岁行云耐心等待援军的时候,三公子李恪彰、五公子李恪扬却愈发躁动不安了。

  李恪昭在蔡国为质那几年并未闲着,早早便让无咎设法在王都内几位公子府中埋了眼线,因此他对两位兄长的动向虽不能说了如指掌,却绝不至于一无所知。

  伏虎每日将眼线们递来的消息禀至李恪昭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页  当前第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6/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王后心怀蜜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