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古代搞基建_分节阅读_第41节
小说作者:一七令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18 KB   上传时间:2022-09-11 20:04:19

  他们不服气:“你怎么知道圣上懂得不多?”

  冯慨之知道萧瑾是个大度的,所以跟着开了一句玩笑:“老人家这就不知道了吧?咱们圣上不爱读书,所以不管什么只懂一半儿。”

  “胡说八道呢这不是。”他们不信,“圣上的事儿你怎么可能知道。”

  经过短短的交谈,众人已经明显感受到,这一老一少就是不靠谱的。真不知他们知府大人为何会跟这俩人站在一块儿。

  有人不知该怎么接萧瑾他们的话,转而对着苏仿道:“苏大人快别站着了,赶忙坐下喝杯茶水吧。”

  苏仿见他们态度热切,主动道:“您要不先喝一杯解解渴?”

  几个老农一听,便知道这个少年郎身份更为尊贵。

  端茶的那个人有些迟疑,不过还是递上了一盏茶:“都是自家的粗茶,还望贵人不要嫌弃。”

  萧瑾客气地接过,到了一声谢之后,就席地而坐了。

  那些人也没走,萧瑾就顺便多问了几句,他问得多且杂,不过都非常贴近生活,譬如他们家中有多少人口、孩子们都在干什么营生、生病去可有钱看病之类云云……

  那些人听他问起这个,便也不紧张了,立马说笑了起来。

  冯慨之听萧瑾已经问道如今菜价几许,一枚鸡蛋几个钱时,方才察觉不对。

  问的这么细,该不会是有什么打算吧?

  冯慨之盯着萧瑾看了两眼,发现对方还是一副温和无害的模样,又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他的预感从来不会错,冯慨之隐约觉得,兴许又有人要倒霉了,只是那个倒霉的人肯定不会是他。

  萧瑾问完之后,便准备回去了。

  他如今过来不过是看看这些麦子到底长得什么样,如今看也看了,知道苏仿将这稻麦轮作应用得不错,他也就放心了,

  照这样子,将稻麦轮作推行到夏国其它地方大有可为。

  萧瑾起身时,听到有人偷偷问苏仿这季新收的小麦要不要交税。

  苏仿不知,萧瑾开口替他回道:“不用。”

  问话的那个汉子怔了怔,随即又问:“那……明年呢?”

  “明年也不用,小麦免去两年税。”萧瑾说得笃定。

  等到后年,这稻麦轮作应该也推广得差不多了,两年免征税,才能让这些百姓心甘情愿的种下冬小麦。

  萧瑾这一句话,叫几个问话的肃然起敬。能这般笃定得说不征税,身份有多高,不言而喻。

  等萧瑾离开后,几个人还在小声讨论的,他究竟是谁。

  不过,就算他们猜得再大胆,也猜不出来眼前这个尚未及冠的少年就是夏国皇帝。

  萧瑾在建康府只留了两日,两日后他便启程归京。

  此次建康府一行,萧瑾对苏仿的能力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农乃国本,尤其是冯慨之接着粮食摆了齐国一道之后,萧瑾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所以,他也十分迫切地想要建立现代的粮储制度。不过建粮仓,首先需要大量的粮食。这稻麦轮作是一定要推行的,领头人,便让苏仿来当好了。

  临行前,萧瑾将此事稍微透露给苏仿两句。

  苏仿自然是欣喜不已。

  只是他还没有被这件喜事冲昏了头脑,冷静地问道:“圣上若想在夏国境内推行此法,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说两种,光是农具就已经够头疼了,何况还有那么多官员小吏的俸禄。

  萧瑾还真被他问住了,不过为了保住自己的颜面,萧瑾打着包票:“你放心,这点钱朝廷肯定是有的。”

  冯慨之听得一乐,有吗?有个屁。

  朝廷现如今就是个穷光蛋,哪有那么多的钱?

  不过萧瑾信奉船到桥头自然直,何况他手里还有个“人才”呢,现如今他就指望着陈大人赚钱了,要是实在赚不到钱,那……找他借些钱也未尝不可。

  他又不是不还,借还不行吗,萧瑾厚脸皮地想着。

  大概人都是不禁念叨的,萧瑾回程还没回京,路上就被陈疏材给追上了。

  这家伙从北边儿已经过了一遭回来了。

  萧瑾问他有何收获,陈疏材立马垂头丧气:“别提了,这茶叶的市场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打开呢,那边人根本没喝茶叶的习惯。”

  萧瑾没什么诚意地鼓励道:“就是难事才让陈大人出马,若是简单的,何必让你来做呢?”

  陈疏材愁眉苦脸,说的这么好听,还不是让干出苦力的。

  萧瑾看他实在太消极,就又安抚了两句,生怕这人直接撂挑子不干,回头他可找不到这么好使的人:“他们那边不爱喝茶,就想办法让他们喝啊。”

  “说得轻巧,那茶叶是仙丹不成,还能让人人都爱喝?”陈疏材嘟囔完,忽然精神一震。

  等等,他有主意了!

第46章 长寿 ◇

  ◎饮茶的妙处◎

  陈疏材一拍脑袋, 脱口就说自己有一个绝妙的好点子。

  萧瑾半信半疑,不过还是愿意听他讲上两句。

  陈疏材一扫方才的沮丧模样,眼中熠熠生辉, 甚至都有些自负了, 他缓缓道来:“如今这茶叶市场一时半会儿打不开,是因为齐国人不爱吃茶。这黎明百姓既没吃过茶,又怎会知道茶叶的味道呢?需得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喝。”

  冯慨之悠哉地问:“那陈大人有何妙计?”

  “妙计算不上, 不过也不是寻常人能想到的。”陈疏材冲着萧瑾眨了眨眼睛。

  肥头大耳的中老年,非得学年轻人的俏皮相, 把萧瑾给弄得有些无语。没多久,又听他道:“方才圣上说那灵丹妙药,这才让我想到一个主意。咱们何不对外宣称那茶叶乃是一味灵药呢?若是能长年累月地吃, 必定能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圣上觉得如何?”

  萧瑾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法子,不就跟现在的那些保养品差不多吗?

  “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萧瑾还没说话,冯慨之却先拍案叫绝了:“这个法子好!”

  陈疏材嘚瑟:“是吧?”

  冯慨之顺着陈疏材的主意往下道:“只是口说无凭, 最好是能找到几个实例来。”

  陈疏材抚掌:“这好办, 回头便在夏国境内找到几个百岁老人, 让他们帮着证实便妥当了。谁不想长命百岁呢?有这些百岁老人以身为证,齐国人必然会信。这主意妙就妙在, 一时半会儿并不能见效, 是要长长久久地吃茶才能延年益寿。反正吃茶没毒, 他们吃一天也是吃, 吃两天也是吃, 又不会吃死人, 既无坏处又无好处,谁也不能说咱们说的就是错的。”

  啧啧啧,妙啊……陈疏材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鬼才!要不怎么会灵机一动,想出这么妙的点子来呢?这主意简直天衣无缝!

  陈疏材慢悠悠地骑在马上,那得意的模样简直就像是自己又做回国丈了一般,语调都跟着飘起来了:“年轻人未必会信,但是上了年纪的人肯定会信。到时候再派几个‘神医’去齐国游说,保准那些人一窝蜂地都来抢茶叶。”

  萧瑾挠了挠下巴,这保健品的味道是越来越冲了。

  不过,倒也未尝不可。

  三个人有合计了一番,越说越神采飞扬。

  抵达京城之后,萧瑾连歇息都未曾,直接叫来张崇明,让他在夏国境内搜罗几个百岁老人。

  既然要扯大旗,那就来一出大的。

  张崇明有些莫名,陈疏材迫不及待地开始宣扬他的金点子了。

  这可是他想出来的主意,谁都别想抢去,就是是圣上也别想把他的风头给抢过去了。陈疏材再三强调:“这法子可是我一个人想到的。”

  他手头的人,怎么一个个都这么憨呢?萧瑾嘴角一抽,二话没说,又让冯慨之继续在夏国收购大批的茶叶。

  今年陆陆续续收购了这么多茶叶,明年种茶的人肯定更多。这一点倒是要提前防备,免得太多人开山种茶造成水土流失,那可就不好了。

  这事儿如今姑且先放着,等到生意做成之后,再仔细谋划如何种茶也不迟。

  夏国的举动,其实一直都在齐国的观察之中,准确来说,是在宁尚书的监察之下。

  宁尚书毕竟是吃过一次亏的人,对待夏国尤为警惕,他总觉得夏国又在酝酿着什么,所以时常提醒齐皇。

  齐皇这些日子频繁在他口中听到“茶叶”二字,都有些腻了。不过因为夏国的茶叶卖得不多,齐皇也没有放在心上就是了。

  那茶叶有什么好吃的?夏国这些乡巴佬自己用不够,还巴巴地要卖到齐国来。真以为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不成,他们齐国百姓才懒得买!

  正因为如此,齐皇非但没有警惕,反而觉得夏国朝廷瞎折腾,早晚要灭国:

  “早先还以为那个小子没有多大能耐呢,原来也不过如此。战事消弭,他不先想着与民休息,反而跟茶叶较上劲儿了。收了那么多茶叶,卖得出去么?就他这败家的样子,早晚会把夏国败光。”

  “只是,微臣心里还是觉得有些不安。”之前那场粮食战,都已经给宁尚书打出心理阴影了。夏国的君臣,有一个算一个,个个都鬼精鬼精的,他实在摸不透这些人究竟是什么个路数。

  齐皇不屑:“一群乌合之众,能成什么大事?且先让他们得意一会儿,待朝野稳定下来之后,定要将失去的那五州尽数夺回来。”

  当初割地,齐皇并不甘愿。要不是夏国不要脸、趁人之危,他们也不会白白丧失了那么多大好徒弟,越想越觉得亏,齐皇狠狠地道:“早晚有一日,朕要将临安城夷为平地!”

  宁尚书看着高坐在龙椅上的齐皇,实在不忍心提醒他——齐国如今已经没这个实力了。

  真打起仗来,鹿死谁手还说不准呢。

  齐国战败之后,他们圣上便将一切的错处推到袁大将军头上,企图夺取他的军权。但袁征在军中经营多年,又岂是那么容易拿捏的?

  对夏一战中,袁征委实受了不小的委屈,对皇室跟朝廷也彻底死心。他不再愚忠,齐皇便拿他也再没有办法了。

  杀又杀不掉,赶又赶不掉,为了这事儿,齐皇日日烦心,回回发作,君臣两个斗法,伤及的是旁人,因为这事每每搅得朝廷乌烟瘴气的。袁征生了贰心,又如何能带兵?这番若还要发动战事的话,恐怕被夷为平地的不会是临安城,而是他们齐国了。

  君臣两个仿佛说了许多,又仿佛什么都没说。宁尚书下去之后,仍旧心有不安。

  他叫来属下,让他们务必紧盯夏国,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即刻来报。

  结果不出两日,夏国那头果然传来了动静。

  张崇明办事儿也是利索,不过几日,他便将人给萧瑾找到了。

  一共三十多个百岁老人被请至京城。

  对此,朝野内外有两种说法,朝廷的说法自然是圣上体恤万民,所以特意宴请百岁老人,以示与民同乐;而民间的说法则是,圣上欲求长生之道,故而有此举。

  这年头能活到七十就已经是长寿了,这些百岁老人更是长寿中的长寿,光是这寿数就叫人羡慕,寻常人未必有这样的本事,所以就更好奇他们为什么能活得这么久,暗暗猜测他们是不是有什么长寿的秘法。

  比起朝廷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他们更信后者。是以,黎明百姓们也开始暗暗期待这场宴会。

  不仅是夏国,就连齐国百姓也都听说了这件事情。

  一时间也是议论纷纷,恨不得奔到临安城,好好听一听这些长寿老人究竟是怎么说的。

  萧瑾似乎并不在意旁人如何看他,宴请三日后如期举行。

  这也是寻这些百岁老人一次登入宫门。要是在以前,他们做梦也没想过自己能有这一番际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0页  当前第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1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古代搞基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