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451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没呢,使君放出了话,要举荐王眉子继任荆州刺史,但他好似不太乐意。”

  “王刺史愿意让贤?”

  “整个荆州都要被他祸祸光了,他派使臣来找王眉子,不就是想甩锅吗?有什么不乐意的?”

  王四娘听完,更加快了脚步往后院去。

  王玄还在思考呢,当然,他思考的时候也并不闲着,他随手翻开工部的公文,替傅庭涵将这些公文分类放好。

  这是傅安的活儿。

  被抢了工作的傅安散发着一股怨气,默默地在墙角盯着他们看,只要有机会就拎着茶壶上去添热水。

  王玄看到杯中飞升而起的雾气,一时不能理解,“这么热的天喝热水……”

  傅庭涵低头批复了一笔钱出去,随口回道:“夏天喝热水养生。”

  王玄默默地看着他,“庭涵啊,你比我还小几岁,现在就考虑养生是不是太早了些?”

  傅庭涵抬起头来,还未来得及说话,就见王四娘蹬蹬的从门外小跑进来。

  王玄看到小妹,立即将傅庭涵抛在脑后,激动的从席子上站起来,只穿着袜子就冲她奔去,他张开手想要抱住她,兄妹两个好好地哭一场。

  他们自分别后各自经历生死,差一点儿就见不着面了呀。

  结果他才把人抱住,还没来得及哭出声来,王四娘就已经推开他,一脸严肃的道:“大兄,答应使君,我们去荆州做刺史!”

  王玄:……

第762章 我来当

  王玄也只惊讶了一下就接受了,他两个姐姐,两个妹妹,长姐不仅有美貌,还是名副其实的淑女,三妹妹也性格温柔,只像貌和才情比长姐差一点而已。

  可二姐姐和四妹妹却是另一种脾性,二姐姐是外柔而内刚,四娘则是内刚外也刚。俩人还从小都喜好读书,自有一番见解,别说他了,就是他们名震天下的爹也不能使他们信服。

  所以不管她们做出什么事来,王玄都不奇怪。

  他收回自己的眼泪,压下心中的激动,问道:“我做不好荆州刺史。”

  王四娘:“我助你,不然我来当刺史,兄长你来助我如何?”

  王玄张大了嘴巴,半晌才道:“这,这怎么可以?”

  “为何不可?”王四娘道:“你是王氏子孙,我也是。父亲让二叔去荆州是为了给我王氏留后路的,此时二叔派使臣来找你,为的是让你接手这条后路。”

  “你做得了,我亦可,你做不了的,我也能做,”王四娘道:“所以你要是不愿做刺史,那就我来做。你要是做了刺史,我就给你当副手。”

  王玄嘴巴大张,正想说话,瞥眼看见已经放下笔认真看着他们的傅庭涵,一肚子的话瞬间憋了回去。

  他匆匆向傅庭涵行了一礼,拉着王四娘就往外走。

  他憋着话一路走到花园,选了一座凉亭停下,这里四面比较开阔,近处躲不了人,压低声音便可以防止人偷听。

  “四娘,你知不知道赵含章为何要让我们去荆州?”

  “知道啊,”王四娘道:“她想要荆州。”

  “……你既知道为何还要去荆州?”

  “就是因为知道,我们才更要去荆州,”王四娘理所当然的道:“阿兄,荆州现在这样的局势,我王氏还能将它作为退路吗?”

  “二叔无心理政,荆州被他治理得怨声载道,王氏要是迁居荆州,不说当地士族,连百姓都不会接纳我们吧?”王四娘道:“二叔既然要我们接烂摊子,那我们就要做主,不然束手束脚,如何管理好荆州?”

  “而我们既要做主,现在能向朝廷举荐我们做荆州刺史的也只有含章一人而已。”

  王玄:“……你说的都没错,可你知不知道,荆州要是也归属赵含章,那这天下……”

  “我知道,这天下将来有可能姓赵嘛,哦,也有可能姓傅,”王四娘理所应当的道:“这有什么呢,阿父早早准备好退路,本来也没想着尽忠晋室。对了,你还不知道吧,阿父被俘时,曾劝过石勒反叛刘渊,自立为帝,他投效了石勒。”

  只不过石勒没接受而已。

  王玄:……

  王玄静静地看着她,王四娘毫不相让,也直直地盯着他的眼睛看,以表达自己坚决的态度。

  王玄无法,只能道:“赵含章会举荐你为刺史吗?朝廷会答应吗?二叔和宗族能答应吗?”

  王四娘:“大兄可愿助我?”

  王玄点头,“若赵含章果然愿意举荐你,朝廷也有意,那我愿助你。”

  “好,我这就去请求使君。”王四娘转身就去找赵含章。

  看着一脸坚毅的王四娘,赵含章没有立即答应,也没反对,而是问道:“你打算怎么处理荆州现在的乱势?”

  荆州来陈县的使臣是王澄的家臣,王澄是王四娘的亲叔叔,所以他也得尊王四娘为主。

  她了解过荆州的事,加上赵含章这边的情报,她知道现在荆州最大的事就是流民四处作乱,匪患严重,而王澄几乎不管事,任由事态发展,且对下属官员无慈无恩,太过凶狠,以至于上下离心。

  “我先见荆州官员,告诉他们,我听命于使君你,我来荆州不仅代表朝廷,琅琊王氏,也代表西平赵氏。”

  赵含章嘴角微挑,示意她继续。

  “使君仁心在外,名望极高,加之二姐姐在洛阳,我又是使君亲自举荐,他们一定会相信我,只要荆州官吏上下一心,我便可做许多事。”

  赵含章点头表示赞同。

  王四娘悄悄松了一口气,不那么紧张了,继续道:“荆州之乱是因为群龙无首,我二叔不理政事所致,既然我和阿兄继任,自然要改变此风气,先收拢流民,安抚百姓,想办法赈济灾民,再分田耕种,使他们有事可做,这样就不会四处流浪攻打坞堡和县衙。”

  剩下的,基本可以依照豫州和司州的建设路线来走,细节上或许有不同,但大方向上可以借鉴经验。

  赵含章只垂眸思考片刻便道:“好,我举荐你做荆州刺史。”

  赵含章起身给她倒了一杯水,道:“你要知道,去了荆州就和现在不一样了,在我身边,我可以保护你;但在荆州,你得保护别人。”

  王四娘目光炯炯的盯着她道:“我知道,我都知道!”

  她举起杯子,郑重道:“使君,我在荆州等着你。”

  等着你从荆州到江南。

  赵含章嘴角一挑,和她碰了一杯,将杯中水一饮而尽。

  赵含章哈哈大笑道:“去见王世兄吧,你们准备准备,过两日就可以启程去荆州了。”

  “是。”王四娘放下杯子,躬身行礼后退下。

  王四娘离开,赵铭这才拿着一本书从一座巨大的屏风后面转出来,他看了一眼矮桌上的两个杯子,一脸嫌弃,“我这明明有酒,你非得倒水,寒碜不寒碜?”

  赵含章道:“我下午还要骑马出门呢,不能饮酒。”

  “也不知道是打哪儿来的坏毛病,谁说饮酒就不能骑马的?”赵铭盘腿坐下,微抬下巴道:“荆州位置特殊,陛下肯把荆州给你?”

  “不给我,他也拿不着呀,”赵含章道:“现在荆州和江南,皇帝能控制哪一个?所以这事只要王澄答应,琅琊王氏不阻拦便可。”

  赵铭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道:“王澄那里不难,此人孤高自傲,没有心肺,王仪风和王玄只要开口,他肯定让位,但琅琊王氏,只怕不愿,尤其是琅琊王身边的王导,要是举荐王玄为刺史,机会还更大一些。”

  赵含章却道:“四娘比王玄更合适,不仅在于她的脾性和才能,更在于她对我的忠诚。”

  如果有一天王氏和她,两者只能选其一,王玄一定会选王氏,但四娘就不一定了,赵含章有很大的把握,她会选她。

  赵铭只是看了她一眼,没有再反对,“你打算怎么说服陛下?”

  直接说呗,她和皇帝已经成了一对好君臣,好朋友,这样的事自然是直接提了。

第763章 上折举荐

  荆州混乱,对朝廷和皇帝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现在幽州和冀州旱灾,乱事频出,本来就需要荆州这样的产粮大州支援,荆州这一乱,皇帝和朝廷的压力更大了。

  王澄是王衍在东海王时期选定的荆州刺史,并不是皇帝的人,就算王澄说自己支持皇帝,皇帝和朝廷敢信吗?

  何况王澄不仅不说,连做都不做,去荆州三年,成功把荆州作乱。

  所以,皇帝早就想换了王澄,朝中的大臣们,赵仲舆等人更想换。

  但琅琊王氏虽然失去了一个王衍,却依旧根基深厚。

  现在郓城的琅琊王氏没几个,但天下各州,各地,琅琊王氏的子弟却都占据重要的位置。

  王敦现在是光州刺史,王含亦在光州,王导在徐州,是琅琊王的心腹好友,年轻一辈的更是散于各地,远的不说,王衍的一双女儿不就在赵含章麾下效命吗?

  还有王戎之子王兴,听说现在是弘农郡宜阳县的县令。

  所以他们想换掉王澄,但换不掉。

  王澄样样不好,但有一样极好,他的名望很高,在文坛被推到了顶点,从前只要有文章点评一类的事,王衍都推崇他,只要他点评过的文章,王衍都不会再点评。

  所以他虽然在荆州不干人事,但天下士族骂他的人却没几个,也就荆州当地的士绅暗搓搓的恨他,毕竟板子是落在他们身上的。

  当今天下,就算是赵含章和苟晞,也不能说换了王澄的刺史位就换掉,不然苟晞也不会一直龟缩在兖州,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咸服;赵含章早顺势南下收了荆州。

  也就王澄此时愿意辞官离开,而且接任的人是王仪风和王玄,不然,荆州得打下来才能换掉刺史。

  赵含章上书皇帝,言明荆州刺史王澄身体不适,而荆州事务繁多,又恰逢有叛军作乱,所以请求更换荆州刺史。

  赵含章推荐王仪风,表示她是王氏之后,自幼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且她坚如磐石,又有仁慈之心,当为一州刺史。

  王仪风之前做过洛阳县主簿,后又在赵含章身边当掾史,官位最大的时候是从七品,现在一跃被举荐为州刺史。

  哪怕现在是乱世,朝臣们也觉得赵含章的推荐太大胆,连赵仲舆都心中腹诽,但依旧要替赵含章找补。

  “陛下,赵刺史还举荐其兄王玄为荆州司马。”

  朝臣们这才反应过来,连忙道:“何不让王玄为刺史,王仪风辅佐?”

  “王仪风还当过主簿和掾史,王玄却是从未出仕,未必能管理好一州军政。”

  “可王玄有大才,名望颇盛,他可是能与卫玠齐名的人。”

  “哼,不以才德取才,只看名望,荆州就是因此才大乱的,论名望和才气,王司空还说王澄天下第一呢,他管好荆州了吗?”贾疋冷哼一声道:“朝廷取用官员就应该似赵刺史一样,为将者看重武才,治民者看重文才品德,仁人爱民,各自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样天下便可太平。”

  赵仲舆立即应和道:“正是,赵刺史既举荐王仪风,必是因她有治民之才。”

  皇帝想了想,转头叫来内侍道:“去大将军府问一问大将军的意思。”

  朝臣们就沉默下来,等着苟晞的回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4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1/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