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国小鲜(科举)_分节阅读_第16节
小说作者:少地瓜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2 MB   上传时间:2024-03-01 14:02:50

  是故意的么?

  不过看笔力应该还是个孩子,会有如此深的城府么?

  不,或许孩子本人无碍,可他终归有父母长辈,便也说不准了。

  只是那诗中写的景致方位那样齐全,添这两样进去,又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

  勾起一腔乡愁的周县令沉吟片刻,以这首《四时》和孔姿清的佳作为首,点了六篇出来。

  孔姿清就在屋里,不必额外再请,不多时,就有衙役带了五人进来,老少高矮胖瘦各不相同。

  年纪最大的看上去简直可以当周县令的爹,年纪最小的……竟这样小?!

  从秦放鹤迈进门的那一刻起,屋里的笑谈便沉寂下去,所有投过来的目光中都带着诧异。

  哪怕不抬头,秦放鹤也能清晰地感觉到落在身上的注视。

  其中有一道视线尤为炽热,令人无法忽视,秦放鹤便趁行礼起身的动作飞快瞥了眼。

  是一位年轻公子,约莫十四五岁年纪,着锦袍戴翠冠,腰系缤纷璎珞,粉雕玉琢,十分体面模样,不知是哪家的少爷。

  那位小公子对上秦放鹤的视线,愣了下,耳尖微微泛红,似乎被人当场捉包后有些不好意思。

第13章 锋芒初露(三)

  周县令竟顾不上旁人,冲秦放鹤招招手,“你来。”

  果然是个孩子。

  竟然真是个孩子。

  还这样小。

  青色的粗布棉袄,皱巴巴的,看着家境便不甚富裕。

  不过面色红润,眼神明亮,眼底有光,腰杆挺直,俨然是个端端正正的好孩子。

  像一株挺拔的小树苗,周县令暗自想着。

  好像比自家孙儿还小几岁。

  这样小……他不禁再次感慨。

  若是书香世家的子孙倒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自小耳濡目染,原比常人强些。

  可这个孩子眼见拮据,莫说请来名师教导,便是购齐书本怕都吃力,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着实意外。

  毕竟寒门难出贵子。

  周县令的声音不自觉柔和下来,“你方才可写了什么诗?用了哪些典故?”

  问这些是因为秦放鹤年纪实在太小了,恐怕有人教给他代写。

  现场所有人都看着这边,无数视线犹如实质,沉甸甸压过来。

  室内静得针落可闻,若换了寻常人,别说孩子,便是个大人也要紧张死了。

  秦放鹤不卑不亢,看着周县令眉心的位置一一回答。

  与人说话时直视对方是基本礼仪,但如果直接看眼睛会显得太有攻击性,令人心生不快,所以首选眉心,目光凝而不散,又很松弛有分寸。

  见他生得白净俊秀,十分机灵模样,更兼举止大方,周县令越发添了三分欢喜,又问他为什么想起来写江南,“你可曾去过?”

  秦放鹤摇头,“草民家贫,不曾去,乃是话本游记上瞧见的。”

  “听你谈吐,果然是正经读过书的,师承何处?”

  “先父便是秀才,他曾亲自为草民启蒙。”

  周县令又问他父亲是谁,秦放鹤也答了。

  周县令闻言,连道可惜。

  他才来章县没两年,自然不记得一个岌岌无名的乡野秀才,只是当儿子的这般聪慧机敏,或许日后能有一番作为也说不定,倒是可惜了,那位秦秀才终究没能沾上光。

  “既已启蒙,又做得好诗,必然读了不少书,说几本来听听。”对于孩子,尤其是聪慧懂事的孩子,人们总是和煦的,周县令这话,隐约就带了点提点。

  要是遇到那等扯虎皮做大旗之辈,来日就可大言不惭:县太爷曾亲自教导我,外人自然不敢轻视。

  秦放鹤略想了一回才谨慎道:“倒也不曾读什么旁的,父亲说,读书识字总以正统为要,万不可被杂书移了心志,草民便只将那圣人言熟读了,至于游记之流,不过闲暇做耍,开阔眼界罢了。”

  刚才他亲口承认《四时》是借了游记的光,此时自然不能否认,但素来那类书都算不得正统,方才周县令听到的瞬间也似有不喜,总要避一避的。

  众官员听了,皆是点头,深以为然。

  周县令捻须而笑,忽问道:“仕非为贫也,下头是什么?”

  秦放鹤心头微动,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下一句,对答如流,“是《孟子》里头的话,后面是‘而有时乎为贫’。”

  “何解?”

  “意思是做官本不是为了脱贫,但有时确实是为了生计而为之。”

  周县令眼中赞叹更盛,语气越发温和起来,“难为你小小年纪,竟如此通达,既已读熟,日后千万记在心里,不可歪斜。”

  秦放鹤恭敬道:“是,多谢大人提点。”

  果然不是无的放矢,这两句确实正对眼下秦放鹤的处境,周县令特意提起,一为考教学问,二来也是惜才,警醒他来日若有造化万不可被钱财富贵迷了眼,丢了读书人的本心。

  想到他年幼孤苦,却又这般沉稳大方,周县令不免唏嘘良久,着意勉励一回。

  世人无不爱少年俊才,同秦放鹤说完话,周县令又当众赞了孔姿清一番,对方也是礼仪周全,十分赏心悦目。

  原来他叫孔姿清,秦放鹤又偷看几眼,结果发现对方竟也在看自己,下意识回了个笑。

  孔姿清一怔,迅速别开脸。

  秦放鹤:“……”

  喂!

  因孔大人在场,资历学问不知胜过周县令多少倍,若他对待孔姿清也如对秦放鹤一般,难免有班门弄斧之嫌,故而只略略问过便罢。

  凡事最怕比较,有此二珠玉在前,再看那些胡子一大把的竞争者时,莫说周县令等人兴致缺缺,便是他们本人也有些没意思。

  学问未必比得过,便是心境举止,也难免惶恐局促。

  真是……倒霉!

  周县令到底说了一番场面话,十分鼓舞,叫人拿了上好的文房四宝和两套府城传过来的选本与这六人。

  秦放鹤和孔姿清年纪尚幼,还算孩子,周县令毫不掩饰对他们的额外关照,又额外给了一个大红流苏绣金线荷包,和善道:“日后也要好生读书,不许懈怠,若有机会,自然该博取功名,报效朝廷,方不负皇恩浩荡。”

  说着,还朝京城所在的方向拱了拱手,以示尊敬。

  秦放鹤和孔姿清齐声应下。

  稍后众人各自散去,孔姿清回到祖父身边坐下,也不知在想什么,有些心不在焉。

  过了会儿,见周县令等人又开始同人说话,不再注意这边,孔姿清悄然离座,行至沿街窗边朝下望去。

  可巧秦放鹤正在与秦海兄弟说笑,又将才得的物品与他们瞧,忽似有所感,抬头看来,与孔姿清的视线对个正着。

  两人都有些惊讶。

  秦放鹤率先回神,似乎心情颇好的样子,朝他轻轻挥了挥手,然后便与秦海和秦山相携而去。

  孔姿清微怔,垂在身侧的手指蜷缩几下,终究还是没动。

  “有认识的人?”注意到秦放鹤的动作,秦海问道。

  “里头的人非富即贵,哪里是我能认识的?”秦放鹤笑道,“时候不早了,咱们也回吧!”

  只是见过,连话都不曾说过一句,自然算不得认识。

  秦山跟着扭头看了眼,却是几个窗边俱都空无一人,也没在意,转而被更大的兴奋占据心神:

  乖乖,这回鹤哥儿是真冲到县太爷他老人家跟前啦!

  了不得!

  他现在还跟做梦似的。

  本想去感谢方才帮忙的老妇人等人,奈何人群涌动,早已不辨方位,许多人更不在原地,只得作罢。

  几人钻出人群时,隐约听到身后似乎有谁在喊些什么,不过周围游人众多,十分嘈杂,也有看够了热闹往外走的,听不大真切,索性不去理会。

  秦海护着两个小的,一鼓作气挤出中街,眼见前方行人减少,这才松了口气。

  天爷,人真多,大冷天愣是出一身大汗。

  正要去取牛车,突然有人指着他们身后说:“哎,好像有人叫你们!”

  三人齐齐回头,果见人群中颤巍巍挤出一滩,再细看时,竟是镇上白家书肆的孙先生,一身姜黄色万字纹棉袍也被挤得皱巴巴。

  他本就不耐奔走,又有些胖,方才扯着嗓子追了一路,实在累狠了,叉腰匀了许久才开口道:“这,这不是秦家小爷么?”

  “孙先生!”秦山也是惊喜,“您怎么在这儿?”

  秦放鹤对秦海道:“大哥,这就是书肆的孙先生。”

  秦海也想起来,又疑惑,“你们什么时候这么熟了?”

  白给橘子吃也就罢了,在大街上看见竟也要大老远追过来说话么?

  秦放鹤:“……去过几回,孙先生比较好客。”

  在读书进学的态度上,秦海比较保守,若叫他知道自己写话本赚钱,必然要挨训的,还是保密的好。

  秦海:“……”

  好客?

  就书肆整日那稀稀拉拉羊粪蛋似的寥落的客人?

  孙先生对秦放鹤叹道: “方才我就在那正楼对面的茶馆里坐着,都看得明明白白,不曾想你还有这般胆识和才干……”

  秦放鹤进去时他只看见个背影,瞧不大真切,不敢认,一直到后面对方出来了,看了正脸,这才确定了,顿时又惊又喜。

  孙先生又近前赞了几句,笑道:“我知道你们要家去,也不碍事,不过好容易来一趟,又是过年,总得叫我做个东道才好,且稍等片刻。”

  说着,就进去街边一家还开着的糕饼铺子,不多时,手里提着六个纸包回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89页  当前第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3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国小鲜(科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