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姐还是小学鸡_分节阅读_第334节
小说作者:金面佛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3 MB   上传时间:2024-03-12 21:31:01

  劳动节可真是个好日子,因为它放假,哪怕只有一天,也足够中小学生锣鼓喧天。

  然而这宝贵的假日,江海潮和她的小伙伴们却注定了不能好好睡个懒觉啦。

  今天一大早,湖港镇就变成了狂欢的海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不是谁家如此大手笔摆喜宴,而是湖港鲜花交易市场正式开业啦!

  作为本省第一家鲜切花交易中心,而且还是大手笔自带专用鲜花冷藏库的交易中心,它开张当天引来了省林业厅、市政府、市林业局、县政府等一系列领导亲临现场,夸张得让自觉这大半年时间已经长了很多见识的湖港人说话都不敢扯着嗓子喊了。

  娘哎,连开业代表发言的都是副市长,他们湖港的镇干部只有在边上鼓掌傻笑的份儿。

  这档次,当真杠杠的。

  可即便如此,韩教授还特别不满意,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关系邀请了分管农业工作的副省长,领导也答应来了,结果临时有事出差放了这边鸽子,让他感觉花市平白无故便低了一级。

  他原本指望让副省长好好看看鲜切花交易市场大有可为,好撺掇对方松口赶紧在省城也搞个市场呢。

  唉,看这架势,等到省城的交易市场起来了,客源也早被湖港镇霸占光了吧。

  瞅瞅,多少人啊,人山人海,整个湖港镇比上会场当天都多。花市外的人流都排成了长龙等待进去大饱眼福,还有不少花商懊恼来晚了。早知道会这么火爆,他们应该提前两天过来先把订单下了。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哪怕他们提前一个星期过来也拿不到货了,因为所有的鲜切花都已经有了买主。

  修庆哥哥他们从昨天下午起就一趟趟地往全省各大酒店送花,这些或刚从枝头剪下或刚从冷库取出的月季以及满天星和薰衣草甚至百合花(对,百合也有人种了,过完年种下的种球,这会儿刚开),从湖港出发,飞到了千万对新人的婚庆现场。

  今天大家只怕婚庆花供应不上,哪还有余货对外出售哦。

  想要月季和满天星这些,等明天,起码明天才能上新。不过五月繁花似锦,芍药、风铃草还有小雏菊等等都是灿烂的时候,可以来一来看一看的。

  如果你嫌鲜花市场人太多,不想原地挤爆炸也没关系,可以去村里转转啦。

  湖港这个鲜花小镇名符其实,它是真的全镇都在种花,几乎家家户户的庭院和自留地上全长满了鲜花,你想要什么花,直接捧走,或者现点现摘带走都OK。

  找不到路也没关系,看到这些穿校服的小孩了吗?今天全镇初一和小学生们都在老师的带领下给游客们当向导呢,不怕你分不清东南西北。

  尿急怎么办?去公用厕所啦。想不到吧,乡下地方这么小的一个镇,总共就两条街,竟然有三家公用厕所,里面有专人打扫卫生,顺带着可以给你拿免费的卫生纸。甚至你嫌人多怕排队来不及,到街边人家敲门借用人家的卫生间也没问题。

  反正,本镇主打一个服务贴心。

  江海潮和她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原来镇政府动起来,办事能力这么强啊,好吓人,比人家大名鼎鼎的景区都厉害了。

  跟着江海潮一块儿过来看热闹的一中人以及勾着高强脖子过来的体校学生一并认可了湖港的准备工作做的好。

  要知道,大家在景区遭的罪可远胜过享的福。

  OK,能得到这种评价江海潮可算稍微放下了点心。

  她今天可焦灼了,一头担忧今天婚庆花的供应会出纰漏,一头又害怕鲜花交易市场会熄火。今天这一炮打不响的话,后面摊位出租可是大问题。市场租不出去,她还怎么收回本钱甚至赚钱啊。

  戴着红领巾的王明明飞奔而来,手里抓着一沓子纸片塞给江海潮:“给,大姐,全部摊子这个小时卖出的鲜花数量。”

  花市每个摊位都分了两位小学生帮忙,除了帮着招待顾客外,还有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统计鲜花的销售量,每个小时更新一回,几种插花的销量分别都要统计出来。然后交给联络员王明明统一拿到江海潮面前。

  三个弟弟都想磨牙。

  真是的,赖皮鬼,谁允许他喊大姐大姐了,这是他们的大姐!

  哼!杨婆奶就是太偏心了,竟然由着他跟李涛那家伙一道喊大姐大姐。

  气死啦!

  江海潮可没空想七想八,她把纸条往海音手上一塞,妹妹只要扫一眼,就立刻汇总出数据,在表格上刷刷写下数据:芍药5700支、扶郎花3800支,小雏菊5000支,马蹄莲……薰衣草……

  小伙伴们啧啧赞叹,插花顾名思义,一捧花好几种花搭配的啊。里面报出来的数据是插花的数量和散装花混合的,她是怎么得出真正缺少的数据的?

  为什么人家心算直接解决了四则运算,他们摁计算器都比不过啊,就好心酸。

  侯主任在旁边看的眼睛疼,数学天才就用来干这活?暴殄天物啊暴殄天物。算了,他眼不见为净,省得眼睛疼。

  她撕下便利本,“大姐,目前就是这些。”

  江海潮拿起纸,直接飞奔去旁边的镇政府打电话。不是她吝啬手机费,而是就今天的情况,可没办法让她拿着手机晃来晃去找信号。

  周雪莹见状,赶紧跟上。

  她今天纯粹是过来长见识的,她感觉自己要是再不跟上,不要被自己的小伙伴甩出起码两条街了。

  上个礼拜,他们两个学校的少先队的友谊花和友谊草已经铲起落户于实小分校,从生长情况来看,大概率是存活了。

  这个礼拜她再过来,发现空地上已经长了新草和新花。

  原本她还有点担忧,怕花草会卖不掉,但看今天的架势,她担心会过犹不及,会不够卖。

  看看,现在江海潮不就满世界打电话,到处要花嘛。

  “一万支给我包圆?行啊,一万支小雏菊我都要了。现在动起来,最迟下午两点钟我要接到货,OK,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周雪莹吓了一跳,她记得海音说的小雏菊的缺口是5000支来着啊,怎么一下子变成一万了?

  江海潮已经开始打下一个电话,只简单解释一句:“没事,今天只是小意思,明天来的人会更多。”

  因为现在五一就只放一天假啊,哪怕今天礼拜四明天礼拜五,那也没调休这回事。这就决定了湖港镇鲜花市场今天开业的消息经过今晚新闻传播发酵效应,明天下午到傍晚时分会迎来游客的高峰,再不济周六也会爆。

  毕竟消费跟流感一样,传染性可强了。

  江海潮自己不想吃零嘴时都不敢陪同学逛小店,否则她肯定会掏腰包。

  以己推人,估计大家都差不多。

  原本只想逛逛的人,逛着逛着荷包就空了才正常。

  她一通通的电话打下去,等到挂了电话,扭过头看周雪莹变幻莫测的脸,江海潮赶紧安慰估计快要被吓坏的小伙伴:“没事没事,你看我们不还有个冷库嚒。卖不掉先放冷库里,慢慢卖好了。”

  她之前在冷库里存的月季、满天星和薰衣草之类的,今天已经清空了。

  不然她现在也没有那么多现金可以直接去进货。

  周雪莹却拼命摇头,眼睛闪闪发亮地顶着她:“江海潮,你真是江超人啊!”

  她以前看过陈祖芬写的报告文学《孙超现象》,那个中国民间外贸第一人孙行者,就是这样靠着简单的电话线牵起了一桩桩大买卖。

  江海潮不就是这样吗?

  嗐!大人们真是的,今天的鲜花市场开业仪式最应该发表讲话的就是江海潮。竟然让她在台下当观众!哪怕家公爷爷是江海潮的家公爷爷,那也不能代表她本人啊。

  大人们难道不心虚不脸红吗?

  实小的少先队大队长替自己伙伴愤愤不平,江海潮却没半点义愤填膺,真的,不是她不喜欢出风头(说了这话也没人信),而是如果她跳到台前的话,人家只会认为鲜花市场是小孩子瞎胡闹,不会当回事。

  她要挣大人的钱,当然得捧着大人,顺着大人的心思做事了。

  周雪莹心情复杂,啧啧,她这个朋友,好鸡贼啊。

  “好了,不废话了。”江海潮又拿起电话打到杨家圩的大队部,“喂,爷爷,你那边先准备好人手,下午大概有10万支花过来,分别做成都市丽人、踏雪寻梅、十全十美……”

  她报的一串名字全是现成的花束搭配。

  而这些,全是她跟美术班同学呕心沥血想出来的设计,原创哦,和市场上的大路货不是一个套路哦。

  因为这个,她还给大家又发了波稿费呢。

  原本如果主要供货给卖花人的花,那当然是以单种直接销售为佳。如何搭配插花,每个经营者都有自己的花艺。

  但现在散客很多,他们更喜欢搭配好的花束,那可不得上现成货了。

  瞧瞧现在花市人挤人的状况,哪怕每个摊位都有两位学生帮忙,摊主现在也抽不出空自己修剪花枝搭配花束。

  对眼下的他们来说,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直接进现成货,然后转手卖给顾客,赚个差价就行。

  那现成货怎么来?当然是江海潮安排人手现做了。

  杨家圩因为占了地利(拥有全镇最大的鲜花大棚)和人和(江海潮算半个杨家圩人)的优势,经过主动积极争取,把这活儿给揽了。

  别看这事不起眼,按照今天的架势,划下来今天干活的人每个人都能进账差不多一百块呢。

  周雪莹听的目瞪口呆,半晌才冒出一句:“由奢入俭难啊,以后他们肯定会不痛快的。”

  “嗐,你想太多了。”江海潮不以为意,“农村接活不是厂里工人上班,有活就干,能挣多少是多少。没谁有义务非得给你活干了好挣钱不可。再说了,难讲呢。说不定以后人家喜欢我们搭配的花束,图方便懒得自己折腾,直接要求进现成货呢。到时候摊主们自己忙不过来,还得再雇人干活。”

  信息量太大,周雪莹拼命消化。

  过了老半天,她们都要走到鲜花交易市场门口了,她才咬牙切齿地冒出一句话:“你这是两头赚钱啊。”

  好鸡贼,可是鸡贼的又让人无话可说。

  就说她从别的鲜花生产基地调花过来做成花束卖给市场上的摊贩吧,那鲜花搭配还是她掏钱买的设计稿呢。

  这算不算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呢?

  江海潮实在顾不上若有所思的小伙伴,她跑到花市门口,直接当场写小纸条,塞给刚出来的王明明:“你给各个摊子,这是进价。货物有限,先到先得。没了就真没了啊,再要我也变不出来。”

  这不是空话,鲜切花一般都是上午就完成采摘打包的活发出去,下午好多花都开闭了,还摘啥摘。

  这会儿不下单子的人,那最早也得等明天下午到货的花了。

  王明明立刻领命又咚咚咚跑开。

  海音则根据这一个小时的销售情况调整数据,看需不需要再想办法补货。

  剩下江海潮可算能喘口气了,咕咚咕咚地拼命喝酸梅汤。

  这一堆电话打的,她嗓子都干得冒烟了。

  旁边有相熟的大人开江海潮玩笑:“你个妹头真抠门,家里挣好多钱,连西瓜都舍不得吃。”

  江海潮咽下嘴里的酸梅汤,认真地强调:“优先满足游客。”

  不是她葛朗台上身,况且就算她小气,家公爷爷也不可能对着他们这帮小孩小气;而是现在湖港镇能拿出来的西瓜实在太少啦。

  其实正常情况下,哪怕是大棚种瓜,也得再等起码半个月到五月中旬才能看到西瓜上市。

  家公爷爷现在能拖出西瓜卖,完全是因为采取了非常之法。

  镇上农科站的技术员听说有地方采取“地热温床”模式促使西瓜早上市,便跃跃欲试,想在湖港试试。

  可是人家这个地热是在每株西瓜下埋两根地热线,通过电来加热。那工程可大了,家公爷爷也怕哪儿漏电,到时候把人电出个好歹来。

  所以最终他们采取的还是烧稻子壳烟熏加热模式,二月中旬刚过完年种上西瓜后持续烧稻子壳保证棚温度,促进西瓜生长,这才在今天长出了头茬上市的瓜。

  量少,真少,三亩多年总共也就挑出了一板车西瓜。等大规模上市,还得起码半个月。

  如此稀少的瓜,价格自然不便宜,不论斤卖,论碗卖。

  就是那种小巧的塑料碗,一块钱一碗,不还价。

  大家比较了下,感觉比远道而来的热带水果菠萝还贵。人家一瓣菠萝一块钱,切切碎了估计比这碗里的西瓜都要多。

  可即便如此,所谓物以稀为贵,仍然少不了人掏出一块钱尝尝今年的第一口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1页  当前第3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4/3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一姐还是小学鸡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