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绝对权力_分节阅读_第491节
小说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25 MB   上传时间:2013-11-04 12:21:01

  只因为董全庆说这番话的时候,没有丝毫娇柔做作之意,就好像说到人活着必须吃饭喝水一样自然。经过这一个月的接触,范鸿宇对这批香港专家有了更加全面清晰的认知,无论人品还是学识,确实都堪称精英典范。记得汤敏曾经在电话里和他说过,十二位专家,都是令和繁亲自敲定的,并且全都亲自约谈过。

  令和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完美主义者。

  “董教授,我很敬佩你们这种精神。既然大家都有这个要求,陈主任,请你安排一台车,送专家们去十原,请顾云峰同志做好接待工作。”

  范鸿宇随即做了决定。

  综合这几天抗洪抢险的情况来看,十原区是相对最安全的抗洪第一线,顾云峰前段时间扎扎实实下了功夫,防洪大堤加固工作完成得最为彻底。连续两波洪峰过去,十原大堤都安然无恙,经受住了洪水的实际考验。让专家们去十原,范鸿宇比较放心。

  陈霞吓了一跳,连忙说道:“县长,这个……怕是不大妥当吧?”

  香港专家啊。

  虽然前不久的《时事论坛》上已经发表文章,很严厉地质疑了云湖县这种搞法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但具体到香港专家个人,却依旧是“宝贵”的。不管怎么说,人家香港的教授,博士专程赶到云湖,免费搞考察调研,免费给干部们上课,和大伙一起吃份饭,确实十分难得。

  须知他们就算在香港,也是“人上人”的身份,工资几万甚至十几万港币一个月,什么样的好东西没有享用过?

  现在范鸿宇居然让专家们去抗洪抢险的第一线,万一要是出个闪失,却如何担待得起?

  搞不好会酿成极大的“外交事故”。

  眼下,香港尚未正式回归,但也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千方百计想办法破坏香港回归的大势,真要是出了事故,肯定会有人以此大做文章。一旦和这样的大事有了牵扯,真不是说着好玩的,高层雷霆震怒,得有人拿乌纱帽去交代。

  “陈主任,很妥当。”

  董全庆却生怕此事又起变故,抢在范鸿宇头里说道,脸上神情颇为患得患失。

  “不是,董教授,我不是怀疑你们……怀疑你们对我们县里的感情……关键抗洪抢险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经验。没有经验的人去了抗洪第一线,不但帮不上忙,还会……还会分散其他同志的精力……”

  陈霞急急忙忙地做着解释,不过用词还是比较注意。

  董全庆说道:“陈主任放心,我们不会成为累赘的。香港岛四面环海,每到台风季节,也有防洪工作要做,我们有基本的常识,也算是有一定的经验吧。”

  范鸿宇脸上闪过一抹微笑。

  这一回,他却不大认同董全庆的观点,香港的防洪工作,和湖区的防洪工作,不是一回事。最少香港的海堤,几乎没听说过要临时进行抢险加固的。在非台风季节,早就已经把这个工作做到位了。

  只是自然无须和董全庆争论此事。

  “董教授,我同意你们去十原镇,但是我也有条件。”

  范鸿宇认真说道。

  “可以,范县长尽管说。”

  “我的条件有两个,第一,所有专家必须团体行动,不能单独行动。去了下边乡镇,很多群众都不会讲普通话,语言沟通会有问题。第二,请专家们一定要服从区里和镇里领导的统一安排,不能自行其是。抗洪抢险是集体行动,必须有组织有纪律才行。”

  “没问题,我们完全接受范县长提的这两个条件。不过,范县长,我也有一个条件。”

  范鸿宇饶有兴趣地问道:“董教授有什么条件?”

  “我们不去十原镇,我们去芦花镇。”

  范鸿宇吃了一惊,说道:“去芦花镇?为什么?”

  “很简单,我们听说,目前芦花镇的险情最重,我们希望去最需要人手的地方。范县长,我们去抗洪,不是做个样子,希望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

  董全庆望着范鸿宇,很认真地说道。

  范县长的如意算盘被人识破,顿时有几分讪讪的。

  同意香港专家前往抗洪抢险第一线,范鸿宇更多的是想要为全县干部群众树立一个榜样。让大家都看看,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也一样有着很好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并非三观尽毁,万恶不赦。

  也算是对御用大腕那篇批驳文章的一个侧面回应。

  你高高在上,指手画脚,批评质疑,人家香港专家却不但做着实际的工作,还上了抗洪第一线。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至于让董全庆等人去十原镇,自然是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实话说,在这样大规模的抗洪抢险行动之中,在抗洪前线增加十来位香港专家,并不能增加多少实际的力量。此事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不料董全庆就识破了他的“诡计”。

  “不行,董教授,芦花镇太危险。”

  范鸿宇断然摇头拒绝。

  董全庆也是个执拗非常的性格,立即说道:“范县长,正是因为芦花镇危险,才更加需要人手。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知道十原的情况比较安全,去了那里,无所事事,那我们去干什么呢?”

  陈霞不由暗暗好笑。

  就董教授您这样的,搞学术研究,帮资本家赚钱,那是很厉害,但说到抗洪抢险,您怎么也算不上是一块“好钢”吧?

  倒是挺自信的。

  “范县长,我们已经商量过,如果你不同意我们去芦花镇,那么我们就自己去了。反正芦花镇离这里又不远,几公里路程而已。”

  不待范鸿宇答复,董全庆又说道,语气十分坚决。

  范县长顿时也没辙了。

  人家下定决心,非去不可,总不能叫警察把他们都看管起来,不许离开宾馆吧?

  如同董全庆所言,芦花镇曾经是他们重点考察的地点之一,熟门熟路的,不怕找不到地方。

  “好吧,董教授,我同意你们去芦花镇。但是,我必须重申我刚才的两个条件,必须集体行动,必须服从统一调度指挥。否则,我会对诸位采取强制措施。”

  范鸿宇极有决断,略一沉吟,便即拿定了主意,郑重地说道。

  “OK,OK,范县长,一切都按照你的条件来办。”

  见范鸿宇终于“服软”,董全庆立马变得十分高兴,笑哈哈地说道,还给范鸿宇打了一个“OK”的手势。

  “董教授,那就请你们先在宾馆休息吧,我回办公室处理一下工作,下午和你们一起去芦花镇。”

  这事,他得亲自过去安排好了,才能真正放心。

  第644章 强有力的声援

  范县长案头的公文,堆积如山。

  一个县内,需要处理的日常工作,千头万绪,文件多,不足为奇。当然,这也与当下的大环境有关,一些工作,其实并不需要县长亲自处置,但为了表示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往往还是要将报告送到县长的案头,请县长亲自批示几句。渐渐的,这也变成了某种攀比。似乎某个部门的工作,如果得不到县长的亲笔批示,就证明该部门未曾得到县长的重视,很没有面子。想尽办法,千方百计都要将公文往县长的案头送。

  对这种搞法,范县长其实很不以为然。

  稍有官场经验的人都清楚,在现有的政权架构之内,县一级主官是最难当的。因为县委书记和县长,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上边几乎所有与千家万户相关的政策,都要经由县级政权落实下去。县级行政区相对独立,县委书记县长还要负责制定并推行本县的重大经济决策。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相反,省里的一些厅局,职能比较单一,主官的级别比县委书记县长要高得多,肩上的担子却要轻上许多,甚至他们只要负责出政策,提参考意见就行了,最终还要着落在县里去贯彻执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管好一个县,基本就能管好一个地区,甚至管好一个省。省委书记,地委书记和县委书记的工作性质和任务,有很多重合之处。

  最大的共同点,就在于这些职务俱皆要求有极强的全局掌控能力。

  培养的是帅才!

  故此,有过县市级党政主官经历的干部,尤其是县委书记,极受省级主要领导的重视。由县委书记走上高级领导岗位的干部,占了多数。

  面对摞起来有一尺多高的公文,范县长点起一支烟,摇摇头,开始伏案工作。

  整整一个小时过去,面前的公文山,也仅仅只减少了四分之一还不到。这还是范鸿宇刻意加快了工作节奏的原因,搁在平时,范鸿宇绝不肯这样“草率从事”。不管这些工作是不是需要县长亲自批示,既然文件送到了他的案头,那就必须看仔细了,随便瞄一眼,签个字,可不是范鸿宇的工作作风。

  这种情形,必须要加以改变才行。

  等眼下几项重要工作处置完成之后,就得着手进行“简政放权”的工作。县委那边,暂时管不到,政府这边,范鸿宇必须要说了算。

  处理完计生委送上来的一份报告,范鸿宇放下钢笔,揉了揉手腕,身子微微往后靠,又点起一支烟,打算休息一下。

  桌面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你好,我是范鸿宇。”

  范鸿宇还是老习惯,对着话筒朗声说道。

  “哥,在办公室呢?”

  电话里传来彭娜娇娇柔柔的声音,带着几分意外的惊喜。自从范鸿宇去了云湖县,彭娜还很少有打通他办公室电话的时候。

  “嗯,昨天刚刚从芦花镇回来,抗洪抢险来着。”

  范鸿宇脸上浮现出微笑,神情变得很是轻松。这几天忙着抗洪抢险,没怎么和彭娜通电话,彭娜也很自觉,不给他打传呼。只有几天前,《时事论坛》上刊登了那篇文章之后,彭娜才在高洁之后打过他的传呼,急急向他通报了这个情况。

  范鸿宇很喜欢和彭娜聊天。

  说起来,彭娜和他的关系最特别,既不是男女情侣关系,也不是普通朋友关系,嘴里说是兄妹,事实上范鸿宇知道,彭娜心里不那么想。而和彭娜聊天说话,范鸿宇最能放松。若是换上李秋雨,范县长那可就得小心翼翼了,生怕一不小心,就着了“道儿”。

  小丫头太过精灵古怪。

  和高洁聊天说话,范鸿宇始终比较在意,另一个世界,高市长留在范警官脑海里的印象,永远都难以磨灭。

  彭娜和赵歌有相似之处,不过两人又是很不相同的,各有各的特点。

  况且,范鸿宇和赵歌的关系,也和彭娜的关系不一样。

  “防汛工作没什么大问题吧?”

  彭娜便关心地问道。

  “现在看来,还好,第二波洪峰已经顶住了。不过后续情况很难说。”

  彭娜便说道:“应该不会有大问题了,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说今后几天,大江流域的降水有所减弱,第三次洪峰形成的时间,不会太早。至少能有几天缓冲……”

  “那可不一定,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历来不是太高。尤其蜀中省那边的降雨并没有明显减弱,几条主要支流的流量还在上涨。现在缓两天,也许是在积蓄力量,第三次洪峰可能比前两次更加厉害。”

  范鸿宇微微蹙起了眉头,说道。

  “只要你在云湖,肯定不会有事的。”

  彭娜便很笃定地说道。她对范鸿宇的能力,一直都是近乎迷信的崇拜。

  范鸿宇哈哈一笑,说道:“承彭记者贵言。”

  彭娜也笑了,很开心,稍顷,说道:“哥,我跟你说个事,就刚才,彦华地委宣传部的王部长,亲自到了我们报社,送过来一篇稿子。”

  “嗯?”

  范鸿宇双眉微微扬起。

  以省报的地位,彦华地委宣传部的王臻浩部长亲自去报社送稿子,也不算多离谱。下边的宣传部门,都要想方设法和省报搞好关系的。彭娜他们这种比较当红的记者,时常成为宣传部长们的座上嘉宾。关键彭娜专程给他打这个电话,那就说明,王臻浩送过来的这篇稿子,不简单。

  “我刚好碰到王部长,和他聊了几句,他给我看了那篇稿子,是邱明山书记专门撰写的,标题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嗯,我觉得,邱书记这篇文章,很有针对性,就是专门冲着《时事论坛》那篇文章去的,他在支援你……”

  彭娜的语气,略略有点不大确定。

  毕竟这样敏感的“政治事件”,她还不是太拿得准。不过和范鸿宇通电话,她没什么顾忌,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73页  当前第49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1/6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绝对权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