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绝对权力_分节阅读_第511节
小说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25 MB   上传时间:2013-11-04 12:21:01

  一直静坐聆听的邱明山忽然问道。

  听到邱明山如此相询,范鸿宇就知道,邱书记已经开始从技术层面考虑问题,显然对董全庆提出来的这个建议十分重视。

  董全庆忙即答道:“邱书记,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首先,信息来源肯定是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目前来说,全国的报刊杂志,从中央到地方,都还没有刊登广告的习惯。而且广告发布的消息,也并不十分可信。但只要仔细分析,从一些新闻报道之中,就能找到很多有用的讯息。譬如南方和江口市的报纸,经常会报道一些民生问题,猪肉,蔬菜,日常用品等物资的供应状况以及大致价格。只要一分析‘提炼’,就是有用的讯息。其次,我已经和令二少沟通过,令二少同意和云湖县信息中心共享令氏集团的信息库。邱书记,令氏集团的信息库建立的时间比较早,信息收集还是比较齐全的。当然,令氏集团主要搜集的是国际上的金融和实业信息,短期之内,可能对云湖县的个体经营者和民间企业没有太大的实际帮助,只能供他们参考,开阔视野。至于信息的真假,主要由信息收集人员来甄别,有把握的就放在已验证一栏,没把握的放在未经验证的一栏。信息对外发布,我建议采取收费制度,范县长更进一步,他认为可以采取会员制度。”

  邱明山又问道:“什么叫会员制度?”

  董全庆便望向范鸿宇,希望他亲自来回答邱明山这个问题。会员制本来就是他提出来的。

  范鸿宇笑了笑,说道:“邱书记,会员制,就是类似工会的组织。这个信息服务中心,面向全县所有的国营,集体和私营企业,面向个体劳动者。他们按照企业规模,向信息服务中心缴纳少量费用,就可以随时查阅这些信息资料。”

  范卫国问道:“为什么要收费呢?少量费用,收取上来,有什么实际意义?”

  范鸿宇忙即说道:“这个收费是象征性的,信息服务中心由政府全资拨款,直属县政府管理。但我国有这么个传统,叫做便宜无好货。这些信息要是免费对外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就不珍贵了,它的可信度就起不来。收点钱,似乎档次就上去了。”

  说到这里,范鸿宇哈哈一笑。

  大家都不禁莞尔。

  我们的国民,确实有这种心态,越是便宜的,越是免费,越是信不过,总觉得没那样的好事。范鸿宇算是将这些人的心理琢磨透了。

  尤利民缓缓点头,说道:“这个想法不错,有一定的可行性。你们先试,如果事实证明确实有效果,那再在全省推广。”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

  不是人才,是信息!

  尽管现在互联网尚未兴起,收集信息只能靠这种最原始古老的方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往往这种原始古老的方法,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从公开发行的报纸刊物上收集情报,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成为各国情报部门十分重视并且行之有效的好手段。

  范鸿宇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这些信息扩散的范围更广一些,覆盖更多的企业和人群。当其他地方的企业和创业者还在“撞大运”的时候,云湖县已经批量提供经济信息给成千上万人。

  这个先机了不得。

  现在经济社会,哪怕你只领先了一步甚至是半步,最终的结果就是天壤之别。

  很多人都知道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人叫阿姆斯特朗,但紧随其后踏上月球的那位同事,还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

  “是,省长。”

  范鸿宇恭谨地答道。

  尤利民继续说道:“范鸿宇,你是想在云湖复制枫林的模式,鼓励乡镇企业遍地开花?”

  范鸿宇想了想,说道:“省长,有这个意思,但也不完全是复制枫林模式。枫林镇地方小,人口少,好启动。几个龙头企业建起来之后,就可以有效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完全在云湖照搬枫林模式,结果可能并不理想。我是想,在云湖搞几个支柱产业,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同时,要鼓励云湖人走出去。不管以何种形式走出去,是外出求学也好,经商也好,给人帮工也好,搞建筑施工也好,总之要走出去。大量的云湖人走出去,第一,会给云湖带来很多活钱,不单单是大伙挤在一个槽里抢食。第二,会开阔眼界,等他们叶落归根的时候,能够给家乡带回来技术和资金,尤其重要的是,能带回来全新的观念。给他们提供信息,就是鼓励他们走出去,闯世界。八十万人口,不要说全部动员,能动员十分之一乃至二十分之一的人走出去,都很了不得。”

  董全庆补充说道:“尤省长,范县长已经和令二少取得了共识,每年从云湖抽掉五到十名干部去令氏集团实习六个月。在实习期间,县里会给他们发放基本工资,不够生活的部分,由令氏集团补贴。范县长跟我说,希望通过这种交流,可以迅速为云湖县培养一批懂得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真正人才。”

  尤利民哈哈一笑,说道:“范鸿宇,这个秋风打得不错,看来令和繁令公子是误交损友了,一天到晚被你打秋风。”

  尤利民可是很清楚,董全庆等人在云湖调研考察的工资,都是令氏集团负责的,范鸿宇一个大子都不掏,就管吃管住,小算盘扒拉得哗哗的响。

  范鸿宇笑道:“令公子是有钱人,活该被我们无产阶级打土豪!”

  尤利民便瞪了范鸿宇一眼。

  这个家伙身价不菲,公开向组织申报的财产都在百万以上,居然厚着脸皮自称“无产阶级”,叫“工薪族”尤省长情何以堪?

  对于尤省长的愤懑,范县长心知肚明,只嘻嘻而笑,也不在意。

  董全庆却正色说道:“尤省长,这个不算是范县长打令氏集团的秋风。说起来,令氏集团还占了便宜呢……”

  “哦?这倒新鲜。令氏集团怎么就占便宜了?”

  这一来,不但尤利民大惑不解,邱明山和范卫国也瞪大了眼睛,望向董全庆。

  “令氏集团不是无偿为云湖县培训干部的,每年集团的远景规划,都要请范县长过目斧正。类似这样的工作,如果交给专门的机构去进行可行性评估,需要很大的一笔费用,远远超过几个人的培训费和生活补贴了。”

  得,范县长的作用,已经堪比国际性的专门评估机构了。

  但瞧董全庆的样子,很明显认为范鸿宇绝对有这个能力。

  尤利民笑笑,对董全庆这个解释不置可否,说道:“好,谈谈你们的第二个建议吧。你们打算在云湖搞几个什么样的支柱产业?”

  “事实上,只有一个支柱产业,也叫做‘全民产业’。”

  董全庆朗声答道。

  “全民产业?”

  又是一个新名词,几位领导都被吸引住了。

  “是的,尤省长。我们跟范县长反复探讨过,认为以云湖的底子来看,工商业都很不发达,是传统的农业和渔业县,现阶段,任何工矿企业都难以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只能从农业和渔业上想办法。我们建议,在云湖县成立一个农副产品和渔业产品销售公司,统一整合全县的农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当然,这不是简单的统一销售,而是在统一销售的同时,要完成产业的更新换代。同样是种植大米,但大米的品质好坏,档次高低,在售价上是很不一样的。渔业也是如此。我们建议在全县统一种植品质较高的大米,推广网箱养鱼的经验,逐步淘汰劣质稻米和劣质渔业资源。只要统筹到位,这个产业,就能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覆盖全县绝大部分的乡村和农业合作社。”

  邱明山插话说道:“董教授,你们刚才谈到,要打破计划经济,加速市场化的进程。现在又要在全县统筹安排农副产品和渔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岂不是互相矛盾吗?这个销售公司,承担的任务够重的,一个失误,就会连累到全县几乎所有农业人口。这中间的风险,你们仔细考虑过没有?”

  邱明山性格大气,但涉及到具体的工作,却从不肯马虎。

  董全庆连忙说道:“邱书记,我们考虑过的。确实难度不小。但我们认为,只要制度健全,监管到位,选拔优秀的人员,这个销售公司就能很好地运作起来。而且范县长还建议,这个销售公司要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是销售公司,又是政府的咨询机构。一些事关全县的重大决策,由销售公司提出来,最终通过县政府落实下去。整个运作流程,都置于县政府的监督之下。”

  “邱书记,统一管理全县农副产品和渔业产品生产销售,是我们的主力部队。鼓励一部分社会闲散劳动力走出去,就是奇兵。奇正结合,两条腿走路。”

  范鸿宇加上几句解释。

  第670章 社保制度的改革

  董全庆说道:“邱书记,所谓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并不是完全矛盾的,不是非此即彼。很多时候,它们彼此之间有很深刻的关联。要走市场经济的道路,政府不能包办一切,但不是说,政府完全放手不管,一切都推向市场。尤其在刚刚开始转型的时候,很多民众对市场规律还是一知半解,更加必须有政府的管理和引导。纵算在西方那些市场经济特别发达特别完善的国家,关系到大部分民众切身利益的产业,政府还是会严密监管的。农业和渔业,是云湖县目前的基础产业,涉及到了全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民众。这个事要办好,政府绝对不能置身事外。因为农户和渔民,单个力量都很弱小,没办法独力完成产业的升级换代,更加不可能去了解外边市场的信息。政府统一销售,统一收集信息,统一管理完成升级换代,就很有必要。”

  邱明山点了点头,说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尤利民沉吟着说道:“董教授,范鸿宇,要全面协调全县的农副产品和渔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和销售,单单在县里成立一个销售公司,恐怕不够吧?”

  范鸿宇答道:“肯定不够。每个区每个乡镇,都必须成立相应的合作社机构,直接和基层群众打交道。”

  尤利民说道:“这样的机构,我们本来就有。比如供销社。”

  范鸿宇微微摇头,说道:“职能不一样。供销社基本是单向的,从上往下,主要是产品销售。农产品收购这个环节,很僵硬。定价单一,方法也单一,收购的品类更加单一,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那这样一来,岂不是又要增加一个机构,增加许多脱产干部?”

  尤利民很认真地问道。

  干部队伍超标,机构臃肿,一直是尤利民很关注的问题。而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范鸿宇说道:“省长,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过的,加机构,不加人。新机构的干部职工,都从其他部门抽调。比如供销社,经贸委,农业局,渔业局这些单位,都可以抽调人员去新的机构工作。政府现有编制人数已经超标,再加人,公家负担会越来越重。”

  尤利民缓缓点头。

  邱明山说道:“范县长,在云湖,也许能够按照你说的那样,加机构,不加人。但在其他县,恐怕就不一定能做得到了。”

  范鸿宇微微一笑,说道:“邱书记,我相信,至少在彦华,肯定能做到。”

  这个事,关键就在于主事者本身的态度是否坚决。只要邱明山还在彦华地委书记的任上,整个彦华地区要推行他这个模式,就能做得到。

  尤利民说道:“你们先试,如果事实证明行之有效,到时候再考虑进一步推广。相应的文件和监督措施,肯定也必须要到位的。”

  从尤利民这个态度来看,他已经完全认可了范鸿宇在云湖的“标新立异”,不管是什么样的新招数,都毫不犹豫地同意让范鸿宇先试。

  所谓试点县,确实就应该有这样的特权。

  “董教授,请你谈谈第三点吧。社保机制的健全。”

  可见对董全庆的话,尤利民听得十分认真,董全庆说的三个大方面,尤利民都记得一清二楚。

  董全庆却没有急着开口,沉吟起来,片刻之后,说道:“尤省长,这是纯粹的学术探讨,我就事论事,并没有别的意思……”

  此言一出,在座诸人的脸色顿时都变得比较严肃起来。

  看样子,董全庆也意识到他即将谈到的话题,可能会“犯禁”,不得不有言在先。

  稍顷,尤利民微微颔首,说道:“董教授,我早就已经说过了,这是纯粹的朋友聚会,私人聊天,请董教授畅所欲言。”

  董全庆点了点头,说道:“是这样的,有关社保措施健全这个话题,是我们在探讨云湖县公有制企业改制的时候提出来的。听范县长说,云湖县是省里明文规定的四个国企改制试点县之一。具体到每个企业改制的方式,范县长早就已经胸有成竹。范县长大才,要让这些亏损的国营企业扭亏为盈,并不太难……”

  “是吗?这么有把握?”

  尤利民瞥了范鸿宇一眼,淡然问道。

  范鸿宇笑道:“省长,现阶段,公有制企业扭亏为盈,难度确实并不大。整个全国的市场经济都还处在摸索阶段,谁抢得了先机,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真正的困难在于,公有制企业改制之后,被淘汰下来的富余的干部职工,怎么安置。这个问题,在彦华改制的时候,就碰到过。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很完善的对策。将下岗的干部职工,一股脑推到社会上去,不见得是最佳的方式。”

  尤利民沉声说道:“企业消化不了,又不能推上社会,那应该怎么办?政府包干?”

  邱明山和范卫国都露出十分关注的神情。

  如同范鸿宇所言,彦华地区的国企改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取得了十分良好的经济效益。真正的难题,就是下岗职工的安置。

  确实很棘手!

  不待范鸿宇回答,董全庆便开口说道:“原则上是这样的,尤省长,对于失业的工人,确实应该由政府包干!”

  大伙的眼神又都落到了他的脸上。

  董全庆冷静地说道:“尤省长,邱书记,范专员,失业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管经济多么发达的国家,失业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政府必须要妥善解决好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了社保体系的完善与否。西方国家的失业工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保障。第一个方面的保障,来自于原先供职的企业。公司裁员,必须根据职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付给一定的补偿金。这笔补偿金,一般来说,至少可以保障失业工人三个月以上的生活不成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保障,来源于政府的失业救助金。工人失业期间,可以申请失业救助,保障基本生活。第三个方面的保障,就是全社会健全的再就业培训。这些培训机构,少数是政府开办的,多数是民间开办的。参加这样的培训之后,可以让失业工人尽快找到新的工作,结束失业的状态。”

  “目前,在云湖县,这三个方面的保障,都不健全。在毫无保障的情况下,仅仅发放一笔补偿金,就将企业富余的职工解雇,直接推到社会上去,从此撒手不管。我个人认为,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一旦补偿金用完,他们没有找到新的工作,没有新的生活来源,政府又没有失业救助金发放,生存立即就成为大问题。如果失业工人的数目不大,或许还不会造成太大的社会影响,一旦数目大了,就会引发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政府的声誉,是个很大的影响。”

  我国第一部《劳动法》,尚未颁布,工人下岗失业,应该得到的补偿,没有明确规定。

  尤利民双眉微蹙,问道:“董教授,你的建议是,要在云湖县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推行国企改制工作?”

  董全庆沉吟着说道:“尤省长,按照先后顺序来说,应该是这样的。不过,根据云湖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建立完善的社保制度,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至少也得一两年时间。云湖那些公有制企业,普遍亏损严重,不要说一两年,就算是几个月,都很难熬下去。所以,我们跟范县长商议,认为可以齐头并进,一边进行企业改制,一边完善社保制度。而且也不必要一上来就贪大求全,想要将所有的社保制度都完善,可以先建立下岗职工的社保制度。把这一块单列出来,先搞好,解决了下岗职工的后顾之忧,整个公有制企业的改革工作,就能放心推行了。”

  尤利民立即紧盯着问道:“社保资金怎么解决?谁来管理?”

  董全庆又望向范鸿宇,范鸿宇点点头,说道:“省长,我们是这么考虑的,社保资金企业出一部分,政府筹集一部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先向银行借贷一点,救急。管理暂时归口在劳动局。只要国企改制之后能够取得很好的效益,保障下岗职工最低生活标准的资金来源,就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所以,改制势在必行,不改的话,都要饿死。改了,也许还会碰到很多问题,但总比不改要好。”

  尤利民沉吟说道:“这个事,必须要慎重,实施之前,要把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进去,搞细致一点,完善一点。你们先把可行性报告搞出来,给我看看。”

  “是,省长。”

  范鸿宇恭谨地答道。

  尤利民对他的关怀,当真是无微不至,这是准备亲自出面为他挡箭了。

  毕竟这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涉及到了基本体制,比较敏感,范鸿宇人微言轻,未必顶得住。

  第671章 洪直正同志

  宴请结束之后,邱明山,范卫国,范鸿宇等人,恭送尤省长回家,然后大伙一起返回青山宾馆。今晚上,所有先进代表都住在青山宾馆。

  于情于理,范鸿宇都必须去邱明山房间里坐一会。

  此番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高洁没有来参加,刚好有比较重要的工作处理,走不开。常务副市长的工作,也是很繁忙的。

  范卫国范鸿宇父子,陪同邱明山走向他下榻的房间。

  身为地委书记,邱明山住的,自然是单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73页  当前第5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1/6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绝对权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