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绝对权力_分节阅读_第623节
小说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25 MB   上传时间:2013-11-04 12:21:01

  邱静轻轻让开了,邀请两人进门。

  范鸿学范鸿宇兄弟俩手里都提着礼物,给邱明山带了些彦华的土特产来。

  哥俩来到邱明山面前,范鸿学规规矩矩,鞠躬行礼:“邱伯伯好。”

  邱明山哈哈一笑,说道:“鸿学,这当董事长都三年了,还是老样子一点没变啊?”

  范鸿学微笑说道:“邱伯伯,也没有规定说,管理企业就一定要改变自己的习惯。”

  “说得是,自信的人一般都这样。”

  “邱主任好,范县长来接受教育了。”

  范县长的请安问好,相当的“中规中矩”。

  邱明山笑道:“范县长,不敢当。你现在可真是名动京师啊。好像无论什么大事,都能看到你范县长的影子。”

  范鸿宇顿时就有点尴尬,同时也有点吃惊。毫无疑问,邱明山所谓“名动京师”指的正是前不久的“廖启正事件”。这个事,李石远亲自来处理,而且十分的小心谨慎。牵扯到太多的大人物,纵算是李石远这样了不得的巨擘,也不敢有丝毫大意。这其中涉及到太多的利益纠葛和政治博弈,很可能会因之而改变京师的政治格局。

  “适逢其会罢了……”

  邱明山看了他一眼,淡然说道:“知道交给李石远去处理,总算还清醒……既然是适逢其会,那你就尽早回青山去吧。”

  范鸿宇连忙说道:“好的,邱伯伯,我知道了。”

  邱明山微微颔首,他相信以范鸿宇的政治智慧,无需自己多言。这个年轻人的手段,越来越老辣。关键一点是,范鸿宇很少有“非分之想”。“廖启正事件”已经在京师激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人惶急不安,如丧考妣;另外一些人则蠢蠢欲动,想要从中大捞一把。

  “始作俑者”的范鸿宇,却没有抱这样的幻想,只是借机和王禅建立了某种私人友谊,此外绝不再掺和进去。这个事真处理好了,李石远和王家,都不会忘记他。这是一笔雄厚无比的潜在政治资本,俗语所谓“放长线钓大鱼”。

  范鸿宇实在太年轻了,二十五岁的县长,现阶段再怎么升迁也有其极限。眼光必须要放长远些。有了这笔潜在的政治资本,关键时刻,自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范鸿宇现在不过是正县处级,再过几年官升一级,也不过是副厅局级,在地方上算得是相当显赫,对于老李家和老王家而言,要帮他一把却只是举手之劳罢了。

  “坐吧。”

  邱明山招呼道。

  范鸿学范鸿宇便在一侧的沙发里落座。

  邱静给两位客人奉上茶水。

  邱静穿着黑色的薄羊毛衫,黑色的羊绒长裙,和她雪白的肌肤刚好形成鲜明的反差,脚步轻盈,娟秀文静,人如其名。

  这种安静出尘的气质,和宇阳农机厂张阳的妻子宁红极其相似,将范鸿宇尘封很久的那一抹记忆又勾了起来。

  连一贯在女孩子面前表现得像段木头的范鸿学也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问题在于,范鸿学远不像范鸿宇那样“老奸巨猾”,范鸿宇很懂得掩饰自己的眼神,“偷偷摸摸”地欣赏,范鸿学的眼神尽管十分含蓄,斯斯文文的,邱静却还是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向范鸿学浅浅一笑,轻轻点了点头。

  范鸿学顿时就红了脸,忙不迭地将目光转了开去,有些无措。

  范鸿宇看在眼里,几乎笑出声来。

  虽然是亲兄弟,范鸿宇还很少见到大哥这样“窘迫”的样子。范鸿学一直是谦恭守礼的君子,却也极有读书人的风骨与傲气。

  邱明山便瞪了范鸿宇一眼。

  这个家伙的促狭心思,焉能逃得过邱主任的明察秋毫?

  事实上,范鸿宇的促狭神情,甚至连邱静都影响到了,娟秀的脸颊微微一红,眼睑低垂下去。

  客厅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古怪。

  “鸿学,你这次是到首都来找央视谈广告的事情吧?”

  邱明山开口打破了这种古怪的尴尬气氛,很温和此朝范鸿学问道。范鸿宇刚到首都,就已经来拜访过邱明山了,这回,是陪着大哥来的。范鸿学才是此番拜访的主角。

  “是的,邱伯伯。”

  范鸿学忙即将“心猿意马”收了起来,端正坐姿,恭谨地答道。

  “谈的怎么样?”

  “已经谈好了,三百万一年,签三年合约,在央视七点档黄金时段播出我们的可欣饮料的广告。”

  “三百万一年?嗯,价格翻了三番。”

  邱明山说道。可欣饮料公司创建之后的第二年,就一跃而成为整个彦华地区规模最大,创造利税最多的乡镇所属集体企业。邱明山身为彦华地委书记,对可欣公司的情况格外关注,可欣的发展脉络,邱明山了解得一清二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段打广告,是可欣公司营销战略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堪称“神来之笔”,可欣公司的资产总值和营销收入翻着跟斗往上涨,三年时间涨了好几百倍。如此恐怖的速度,纵算在沿海开放城市,也是难以想象的。

  “不过相对央视广告所创造的效益而言,这个价格其实相当划算。前三年,你们算是捡了个大便宜。”

  范鸿学微笑说道:“是啊,当初决定贷款一百万去央视做广告,还有很多人反对,担心这一百万扔在了水里呢。”

  邱明山笑道:“一百万可不是小数目,你们可欣饮料公司成立之初,总资产也不到五十万。贷款一百万到中央电视台打广告,这样的事,大约也只有你们哥俩做得出来。别看你是硕士,平时斯斯文文的,其实你们两兄弟骨子里头都是一样的固执。”

  范鸿宇忙即说道:“邱伯伯,我哥比我懂道理,他不像我,喜欢蛮干。他那是坚持原则……”

  邱明山瞥他一眼,淡然笑道:“范县长,你也不必自谦。你们两个的固执,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鸿学寡言少语,性格内向,认定了的事,咬紧牙关也要坚持到底。你呢,你耐心不好,别人不认同你的观点,你就出歪招,死缠烂打。不听你的,你就打到人家听你的为止。如果在革命时期,鸿学将是最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至于你范县长,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大军阀。”

  “邱伯伯,就算是大军阀,那也是正义的大军阀好吧……”

  范县长忍不住摸了摸鼻子,有点抱怨地说道。

  安安静静坐在一边旁听的邱静也不禁莞尔,妙目流盼,在兄弟俩的脸上轻轻扫过。一样的棱角分明,一样的英俊帅气,区别在于,范鸿学文雅之中透出坚毅,范二哥却隐隐透着霸气。

  邱明山对这哥俩的形容,非常贴切。

  恰巧这个时候,范鸿学的眼神也望了过来,四目相对,邱静俏脸再次微微一红,长长的睫毛轻轻颤动着,缓缓垂了下来。

  邱明山装作没看见,继续问道:“鸿学,听说你们正在对可欣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有这么回事吗?”

  范鸿学连忙将眼神收了回来,恭谨地答道:“邱伯伯,有这么回事。”

  “嗯,你们的思路是怎样的,谈谈吧。”

  第816章 大哥,要抓紧机会!

  一谈到公事,邱明山顿时就变得十分严肃。

  国—务—院公有制企业改制领导管理办公室成立之后,洪直正副总理亲自兼任改制办公室主任,邱明山出任常务副主任,实际主持全盘工作,直接向洪直正副总理负责。

  这个公有制企业改制领导管理办公室的框架,工作职责,任务目标,由范鸿宇起草,邱明山修改,最终送洪副总理亲自审核定稿。去年下半年正式开始办公,在春节前基本完成了对全国大中型国营企业的全面摸底盘点工作。今年春节过后,逐渐铺开改制的步伐。

  洪副总理很大气,邱明山也很大气,但涉及到全国国企改制这样根本性的问题,也不得不十分慎重。毕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动作,千万疏忽不得。目前还在进行试点工作。

  当然,说是试点工作,其实也算不得小打小闹了,直接在辽东全省进行试点。

  辽东是老牌工业大省,我国很大一部分重工企业集中在辽东,许多大型,特大型国营企业。改革开放之后,辽东省多数上规模的国企陷入经营困境,普遍亏损,财政负担极重。辽东省的主要领导夙夜难眠。此番将试点定在辽东,也是洪副总理,邱明山与辽东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反复磋商的结果。

  必须要改,不改不行了。

  然而对于集体企业的改制,暂时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相对而言,集体企业的规模和重要程度,都远远比不上国营企业。类似“可欣饮料有限公司”这样的集体企业,简直就是妖孽,可能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前不久范卫国和邱明山通电话,说范鸿学打算在可欣公司搞股份制改造,邱明山就十分关注。范鸿学是可欣公司的董事长,但他要对可欣公司搞改造,必定会和范鸿宇商量。也就是说,可欣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会包含着范鸿宇的智慧和心血。

  邱明山最看重的也是这一点。

  别看每次和范鸿宇见面,邱明山都要调侃他几句,开开玩笑,在邱明山的内心深处,对范鸿宇的倚重是不言而喻的。一般的年轻晚辈,邱明山又哪里会跟他开玩笑?

  此时在可欣饮料公司搞股份制改造,时间上刚好契合,等国营企业改制试点完成,全面铺开之后,就该轮到集体企业改制了。范鸿学在可欣公司的改制,正好可以为邱明山提供一个参考的范例。

  “好的,邱伯伯,那我先谈谈起因吧。”

  范鸿学也不怯场,坐直了身子,不徐不疾地说道。眉宇之间,显得十分自信。

  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范鸿学这种人。

  “我想对可欣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融资。”

  “融资?”

  “是的,邱伯伯。这三年来,可欣公司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一年一大步。去年,我们向镇里上缴了七百万的纯利润,向市里缴了两百万的税款,占到可欣公司总营销纯利润的五分之二略弱……”

  邱静轻轻“啊”了一声,似乎大为惊奇。

  九十年代初期,一家乡镇所属的集体企业,年营收纯利润超过两千万,那是什么概念?邱静是在读硕士研究生,对这些大方面的东西,知道得很清楚。她所欠缺的,仅仅只是实际的社会经验。

  邱明山蹙眉道:“企业还在发展阶段,为什么要上缴这么多的利税?”

  对企业的经济之道,邱明山可也是一等一的行家。

  “为了枫林镇的基础建设。当初鸿宇跟我商量创建可欣饮料公司的时候,目标就非常明确,可欣公司要盈利,而且要大大盈利,要肩负起枫林镇基础建设全面升级的重任。邱伯伯,您也知道,枫林镇地处偏僻,基础太差。整个彦华市乃至全地区的财政状况也很不理想。单纯依靠上级的财政拨款和枫林镇的农副产品税收来搞基础建设,不现实,时间上会拖得很长。可欣公司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哪怕企业的发展稍微放缓一点,也要优先保证枫林镇的基础建设资金到位。”

  邱静忍不住插话问道:“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是不是有点不划算,杀鸡取卵了?”

  范鸿学连忙面向邱静,先点了点头,然后才说道:“是有这么个难题。不过我认为,不能单纯地这样算账。枫林镇的基础建设搞好了,受益的不仅仅是可欣公司一家,而是枫林镇所有的企业和群众。可欣公司现在艰苦一点,把提供资金的重任担负下来,其他刚刚起步的乡镇企业就能减轻负担,快速发展。当初鸿宇和我商量的时候,就是这么计划的。要尽可能为其他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免他们的税收,只要这个企业群体快速发展起来,以后就能形成集群效应,由量变到质变。枫林镇有八万人口,单单靠一个可欣饮料公司是撑不起来的。如果我们一直要等可欣公司发展壮大,现在舍不得掏钱出来搞基础建设,那么枫林镇的整体发展速度一定会受到拖累。从大局来看,很不划算。”

  邱静便轻轻点头,眼里闪过一抹深思之色。

  邱明山脸上露出欣赏的神情,说道:“嗯,这个思路很正确。共同富裕才是真的富裕。”

  “是的,邱伯伯,我跟鸿宇也是这么想的。什么叫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就要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一味的想着赚钱,壮大自己,然后回过头来施舍一点给周围的企业和群众。那样就失去了龙头企业的意义。我们计划,今后三年之内,要将产能再扩大三倍以上,争取将可欣饮料覆盖到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乡镇和百分之四十的农村。这需要一大笔钱。但现在,企业的积累不够,向银行贷款,也有一定的难度。”

  邱明山微微颔首。

  洪副总理接管银行体系之后,已经在收口子,未来的几年,银根紧缩乃是必然的趋势。

  “所以你们就想通过股份制改造的方式,进行融资?”

  “对,我们就是这么想的。现在国内的证券市场还刚刚开始起步,很不成熟,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融资,短期内难以见效。只有通过股份制改造,向周边社会融资。邱伯伯,枫林镇的群众这几年赚了点钱。枫林工业园内所有工厂的职工加起来,超过了一万人。每年给他们发的工资奖金,加起来不是小数目。这笔钱分散在上万人手里,形成不了合力。如果集中到可欣公司来使用,就能起到大作用。可欣公司高速发展之后,对他们的回报也是很可观的。再过两年,等国内证券市场逐渐发展起来,我们就可以筹划可欣公司上市,现在的原始股就可以流通了。我和鸿宇都认为,一旦可欣公司上市,原始股一定会大涨,现在入股我们可欣公司,将来的回报有可能是十倍乃至几十倍。相对而言,比任何其他投资途径都更加划算,也更加稳妥。”

  邱明山不由笑道:“你这么有信心?”

  “有。”

  范鸿学很肯定地点了点头。

  他不喜欢多话,一口气向邱明山汇报这么多的内容,那是公事需要。轮到“私事”,立即就变得惜言如金。不过这股自信的气度,却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既然三年时间,他能领导可欣公司由一家总资产不过数十万元的乡镇企业变成现在总资产上亿的大型公司,那么再过三年,可欣公司变成一家超级巨无霸,也不会有丝毫疑问。

  “嗯,你接着说……”

  “好的。”

  范鸿学继续汇报,思路十分清晰。

  范鸿宇自始至终,微笑倾听,偶尔才会插话,自动自觉地将这个表现的机会让给大哥。

  这一番长谈,差不多整整持续了两个小时。邱静起身去厨房,帮助母亲一起做饭烧菜,弄出一桌虽然谈不上丰盛都很精致的中餐,招待远道而来的“老乡”。

  想不到这文文静静,娇娇怯怯的女孩子,居然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告辞的时候,范鸿宇特意问了邱静就读的学校和联系方式,邱静大大方方告诉了他,范鸿宇很认真地记录下来,这才挥手作别。

  邱静代表父母,送他俩下楼,目送兄弟俩登上那台挂着总参小牌号的越野车驶离院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73页  当前第6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3/6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绝对权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