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绝对权力_分节阅读_第85节
小说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25 MB   上传时间:2013-11-04 12:21:01

  “专员!”

  范鸿宇来到邱明山身边,叫了一声。

  “嗯。”

  邱明山微微颔首,却不回头,只是盯着地图看,仿佛想从地图上看出花来。

  “一市八县,到处都穷得叮当响,拿什么来实现突破?”

  邱明山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有所询问。

  恍惚之间,范鸿宇在邱明山的鬓角见到了几根白发。邱明山才四十六岁,就有白头发了。这可不是后世,因为电脑辐射,有毒食品之类的原因,男人大多在三十几岁就开始白头发。

  可见担任这个行署专员之后,邱明山着实劳神费力,殚精竭虑。

  范鸿宇随口说道:“专员,不管怎么说,还是要想办法争取上级的支援。”

  邱明山摇摇头,说道:“咱么青山省,在全国的经济排名,也是倒数,一样的穷得叮当乱响,省财政口袋里,没什么油水可捞。这个主意,不大靠谱。”

  范鸿宇笑道:“省里当然没什么油水,咱们打打全国的主意,让全国各地,都来支援咱们彦华地区,那就有点谱了。”

  “啥?”

  邱明山不看地图了,转而盯住范鸿宇,眼里精光闪烁。

  正在倒茶水的蔡洋,也好奇地望了过来。

  这口气大的!

  打全国的主意!

  “你有办法在咱们彦华建一个大行台尚书省?”

  稍顷,邱明山戏谑地问道。

  和范鸿宇谈话,邱明山总是会有意无意的用些历史掌故。邱明山是六十年代的文科大学生,史学底子深厚,只可惜彦华地区没几个人能够跟他探讨这些东西。范鸿宇上回给了邱明山一个惊喜。这个公安学校的毕业生,似乎对历史有所涉猎,倒是让邱明山起了“知己”之感。

  所谓行台,是隋末唐初的一个临时行政建制,相当于朝廷的派出机构,如同唐初的“行军总管府”是总管诸军的军事建制,行台则是主管数州政事的大行政建制。初唐时期的行台,全称“行台尚书省”,属于“小尚书省”,官长无论是行台尚书令,还是左右仆射,各部尚书,都比京师的尚书省低半格。

  初唐时,尚书令为正二品,行台尚书令为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为从二品,行台尚书左右仆射为正三品,以此类推。

  大行台尚书省,则是比行台尚书省更大的行政建制,与京师尚书省平起平坐。而这个大行台尚书令,有唐一代,只有一个人担任过,那就是当时的秦王,后来的太宗文皇帝李世民。自此之后,整个唐代,再无人敢担任大行台尚书令。

  范鸿宇口出大言,要打全国的主意,邱明山故而有此一问。

  范鸿宇笑道:“专员,这事如果操作得当的话,效果可能比大行台尚书省还要明显。”

  邱明山的眼神便渐渐明亮起来。

  范鸿宇现在和他说话,虽然比较随意,并不拘谨,但在这样的大事上,范鸿宇从来不信口开河。既如此说了,必定是有好主意。

  “专员,我的意见很简单,咱们在旅游产业上想想办法。红色旅游!”

  范鸿宇不徐不疾地说道,特意加了“红色旅游”这四个字。

  邱明山淡然问道:“旅游是富裕者的专利,你以为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状况,已经发展到了那个地步吗?旅游已经成为居民的刚性需求?”

  范鸿宇反问道:“普通居民当然没有达到那个地步,旅游要成为普通群众的刚性需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政府官员是个例外!”

  邱明山何等聪明,立马就明白了范鸿宇的意思,脸色略略一沉,说道:“你的意思,是以全国的公款开支,来支撑我们彦华地区的发展?”

  “专员客气了。”

  范鸿宇笑了,略略带点讥讽之意,自然,不是讥讽邱明山。

  与其说是公款开支,不如说是以其他官员的腐败来加速彦华地区的发展。只是邱明山身为行署专员,纵算面对自己的亲信心腹,说话也得注意个影响,不能随口乱讲。

  “专员,我们应该看到,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也无法阻拦。当市场经济意识逐渐在官员群体中苏醒之时,公款开支,公款旅游,就会成为一个潮流。远的不说,就我们彦华地区,如同专员所言,一市八县都穷得叮当响,公款旅游也已经开始冒头了。既然如此,我们只能顺应潮流。”

  邱明山半晌无语,脸色很不好看。但他也知道,范鸿宇说的是事实。不要说其他地区,就算是彦华,他这个行署专员,也未必能遏制得住这股“潮流”。

  “他们要公款旅游,咱们拦不住,但这钱花在哪里,倒是可以打打主意。”

  “鸿宇,咱们彦华的旅游资源,并不丰富啊,也没有什么太有名的风景名胜,加上交通也不便利,真要搞这个旅游产业,怕也不是那么好搞吧?”

  蔡洋在一边插口说道,随手将邱明山的茶杯端了过来,交到邱明山的手里,又给范鸿宇也递了一杯热茶。

  纯粹的工作探讨,蔡洋也并不十分的避讳,邱明山有时候还会可以培养他。

  “所以说,要搞红色旅游啊。”

  范鸿宇微笑着解释道。

  “咱们彦华地区,穷山恶水,自然风景名胜,确实是麻绳拴豆腐——提不起来。但我们也有优势,那就是人文景观。咱们是革命老区,全国的红色摇篮。这个优势,一定要利用起来。专员,我认为,我们可以马上申请在彦华地区建立全国的红色教育基地。这也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一些资本主义的东西,也会趁机而入。我们的一些优良传统,有可能会逐渐的丢失,部分干部群众会迷失信仰。红色教育势在必行,搞得越早越好。”

  范鸿宇侃侃而谈。

  说起来,这也不是范秘书的首创,他只是拾人牙慧而已。不过这个牙慧,在另一个世界,还要过几年才会出现,他给乾坤大挪移了。

  邱明山暗暗吸了口气,望向范鸿宇的目光,闪过一抹怪异的神采。

  这什么脑子?

  天生的“政治投机者”!

  以邱明山的睿智,他是一点即透,自然明白范鸿宇这个提议之中,蕴含着何等的“政治含金量”。这个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的报告一打上去,几乎百分之百会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

  不支持行吗?

  而且,只要略加运作,这个动议必定会成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创举,在他邱明山的功劳簿上重重记上一笔。

  人才啊!

  一个“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既是政治领域的突破,也是经济领域的大手笔。如同范鸿宇所言,这样的公款旅游是带有强制性色彩的。首都和其他省市的一些大机关,肯定要组织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来接受再教育。至于本省,那就更不用说了,必定要率先垂范。

  范鸿宇微笑道:“专员,这个事,咱们就出个点子,建基地的钱,让省里和中央财政给咱们掏。咱们不是没钱嘛……说实话,就算这个红色教育基地建起来,短时间内旅游收入也是有限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要过几年才会逐渐显现出来。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中央各部委的领导,会主动光临咱们彦华地区,嘿嘿,这个机会可是难得。”

  蔡洋兴奋地说道:“对啊,国家部委这些领导来了,咱们打个报告要点支持,也比较方便。”

  政治上,这是何等难得的机遇?

  普通地区的同志,就算要见一位重要部位的领导干部,都是千难万难,范鸿宇却要撒大网,把这些大领导一群一群的拉到彦华来。

  这手段,委实了得!

  范鸿宇笑道:“也不仅仅是要钱,国家支持我们彦华地区的建设,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有个时候,要项目比要钱更重要。横向联合,纵向联合,都可以想想办法。只要能引进几个大的合作项目到我们彦华来落户,整个经济发展的形势,那就大不一样了。”

  “对对,是这个理……”

  蔡洋连连点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是邱明山的秘书,邱明山“扬名立万”了,他自然跟着水涨船高。

  第107章 整体发展思路(上)

  “嗯,这个思路不错,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邱明山点点头,给了肯定的答复。事实上,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得出来,他也有点兴奋,只是不如蔡洋那样直露。

  说着,邱明山端着茶杯,缓步走向待客沙发,范鸿宇和蔡洋紧紧相随。

  “都坐吧。”

  邱明山在长沙发里坐下,招呼了一声。

  范鸿宇蔡洋对面而坐。

  范鸿宇随手将公事包搁在茶几上,里面装着有关3号线的招标方案。

  邱明山瞥了那个公事包一眼,随即说道:“范鸿宇,你肚子里还有些什么货色,一次性掏出来吧,别跟挤牙膏似的。”

  范秘书就有点窘。

  合着是他范秘书在故意卖关子了?

  “专员,您还真是高估我了,我也是临时起意。凡事总得有个诱因。我站在您身边,自然而然的跟着你的思路走,考虑一下全地区的大事。平时,我可没这么大雄心壮志,得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稍顷,范秘书很谦虚地说道。

  不过这话,也有几分道理。试想行署办的小科员,一天到晚在心里头将自己当成是行署专员,未免过于离谱。机缘巧合,偶尔能够想到一两个出奇的新点子,那才合乎逻辑。

  邱明山也不跟他争论,说道:“行,那你继续发挥一下。”

  范鸿宇点了点头,说道:“好,那我就班门弄斧了。专员,要探讨经济发展的模式,首先必须要盘一盘咱们的家底,看看有些什么家当,这才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蔡洋不由笑道:“咱们的家当,还真不多。”

  办公室里就三个人,蔡洋比较放得开。

  范鸿宇微微一笑,说道:“咱们彦华地处偏僻,交通极其不便,底子太差,摆在台面上的家当,确实不多。如果做三五年的中短期规划,这些家当基本没法提。不过,要是做八年十年的中长期规划,有些隐藏起来的家当,那也得盘算进去,不然会发生偏差。”

  邱明山马上问道:“三五年规划怎么做?十年八年规划又怎么做?哪些是台面上的家当,哪些又是台面下的家当?”

  范鸿宇答道:“台面上的家当,基本上没有,就是一个革命老区,能够弄到点政策性的款子,杯水车薪,没多大作用。台面下的家当,那得把矿产资源加进去。但根据目前的情形来分析,现阶段,矿产和能源价格普遍偏低,我们的国营矿企,设备极其陈旧,管理开支庞大,其他包袱更是大得不得了。短期之内,能够保证不亏本,已经谢天谢地了。矿产资源的价格要涨上去,最少也得五六年之后,才能开始起步。真正大涨,估计要到十几年之后了,在新世纪来临之前,咱们这些矿企才有打翻身仗的机会。不过,也要他们能扛到那时候才行,我看够悬,大部分矿企,撑不了那么久。大环境不改变,这几乎是个死局,想要解开,除非冒大风险。”

  这段话,他随随便便就说了出来,蔡洋已经骇然色变,眼神不住在邱明山和范鸿宇脸上来回。

  牛皮!

  十几年后的事情,他现在就说得条条是道,而且语气如此肯定。

  凭什么如此自信?

  邱明山不动声色,静待下文。

  “专员,咱们彦华地区的劣势,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三点。第一,交通不便,迄今没有铁路通过,公路交通网也一塌糊涂;第二,底子太差,无论工业农业还是商业,都没基础;第三,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们的思想过于封闭保守,对外界信息接受很慢,而且总是抱着一种不相信的态度。而优势,几乎没有。经济要发展,第一步就是破局。破开这个困局,才有一番新天地。”

  “怎么破局?”

  “第一,修路。这一点,您已经在全盘筹划了。公路网络方面,两条主干线,3号线咱们整体发包,但是2号线恐怕难以用同样的方式来解决。”

  “为什么?”

  蔡洋紧着问道。

  “2号线和3号线,有什么不同?”

  范鸿宇点点头,说道:“有的,而且是很大的区别。3号线走矿区,只要我们允诺投资商有优先开采矿产资源的权利,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国际知名大公司,眼光是很长远的,他们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计划,往往会做到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我们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他们很有诱惑力。这中间,甚至关系到国家战略,他们的国家和政府,都会支持他们。说实话,如果有别的办法能够筹措到资金,我还真不建议走这步棋,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他们的资本侵入进来,今后想要赶出去,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当然,凡事要一分为二来看,现阶段,我们也必须要借助他们的资金,加速发展自己。守着一座宝山,我们自己没能力开采,也不许别人开采,那就等于没用。等我们足够强大了,到时候再谈怎么送神的事情。2号线是公益线路,这中间也蕴含着一定的商机,两条公路都建成之后,2号线的车流量,肯定要远远大过3号线,但仅仅靠收费,吸引力不足,不会有什么大公司感兴趣的。投资回报的周期太长了。这条线路,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来修建。不管是上级拨款还是银行贷款,或者咱们自己勒紧裤带省吃俭用,2号线也必须搞起来,而且越快越好。彦华距省城两白多公里,小车居然要走四五个小时,这样的交通状况,谈何物流通畅,谈何招商引资,谈何发展经济?”

  蔡洋情不自禁地摇头,说道:“我们自己掏钱修路,难!就算砸锅卖铁,也凑不到那么多钱。”

  他是邱明山的秘书,邱明山“口袋”里有几个钱,他清楚得很。

  彦华地区的财政,绝对是个穷家。

  穷家难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73页  当前第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5/6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绝对权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