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文艺生活_分节阅读_第156节
小说作者:薪越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1.44 MB   上传时间:2017-09-08 11:40:35

  他们会就某部电影或者某个观点进行辩论,在教室、图书馆和宿舍里。

  这几个人正是林晓玲和贾章柯组成的电影小组,此时离林晓玲和林子轩的那次谈话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有了思路之后,林晓玲就把拍摄京城老太太和外地女孩子的想法告诉了小组成员。

  大家琢磨了一下觉得应该会有意思,通过租房把两个陌生人联系在一起,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房东和租户之间的故事,也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进入九十年代,外出打工成了一种潮流,流动人口逐年大幅增长。

  以前大家向往沿海地区,花城是他们的首选,所以就有了《外来妹》,92年之后沪城进入了浦东大开发时期,打工者多了一个选择。

  在京城,同样有进城务工人员,这些人来到陌生的地方,租房就是头等大事。

  无论是打工还是求学,远离家乡,融入新的环境,生活中难免会产生矛盾,磕磕绊绊。

  他们觉得并不一定要按照老太太和女孩子这种模式来,而是应该用更为广阔的视野来讲述外地人和本地人之间的冲突,租房子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学校里的学生往往喜欢指点江山,高谈阔论,一心想要描述整个变革的大时代。

  这只是前期的讨论,大家有了方向就去收集素材,也叫做体验生活。

  剧本创作不是闭门造车,要深入生活,光有一个故事梗概还不够,还要填充细节,这些细节来自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凭空想象。

  有些电影一看就是假大空,是因为里面人物的行动和对话不符合生活,观众没有认同感。

  即便是那些改编自小说的剧本也要有生活,编剧要实地走走看看,了解真实的情况。

  好的影视剧都来源于生活,又稍微高于生活。

  几个人利用课余时间在京城里转悠,林晓玲是京城人,负责和房东一类的人打交道,贾章柯等人来自外地,就和他们外地的老乡们交流。

  他们接触了不少人,谈及了来到京城打工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有幸福。

  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和京城本地房东的矛盾自然不少,往往都是些生活琐事,比如多用了几度电啊,太吵闹啊,垃圾没有清理干净等等。

  出门在外,一般都是能忍则忍,以和为贵,互相宽容就是了。

  生活不是剧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冲突,更多的是妥协和忍让。

  不过也有些打工者无法适应大城市的生活,比较迷茫,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京城的繁华虽好,却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

  这些人成了社会的边缘人群,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

  在经过一个月的走访和体验后,他们把素材整理出来,准备创作剧本。

  这时候,分歧出现了。

  林晓玲从女性的视角觉得应该拍摄孤单的老太太和求学的女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比较干净,有种温情,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贾章柯觉得应该拍摄更为真实的故事,他关注的焦点是那些边缘群体。

  他认为社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很多的问题,这些边缘群体就是其中的产物,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没有保障,从事的是工资最低的工作。

  一旦失业就会流落街头,失去生活的希望,甚至会去偷去抢,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女性的视角和男性的视角不尽相同。

  林晓玲没有那种流落街头的生活体验,对生活抱有希望,比较注重生活中的温情,贾章柯更愿意撕开表面的温情,展现里面残酷的一面。

  这和两人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

  作为京城人,林晓玲生活在这儿,很难体会外地人在京城的感受,她觉得京城人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迎接外地人。

  贾章柯在京城这几年,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是排外的,这种感受只有外地人才会明白。

  他们在创作上的分歧实际上是所站的角度不同,也是女人和男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

  这和女生喜欢看言情小说,男生喜欢看武侠小说是一个道理。

  老太太和女孩子的故事不真实么?肯定是真实的,它就发生在京城的某个角落,贾章柯说的边缘群体同样真实存在。

  生活是一块多棱镜,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人生。

  大款有大款的生活,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生活,这都是真实的,不能说残酷的生活才是真实,大款花天酒地的生活就不真实了。

  问题是,你站在谁的立场,你想拍摄谁的生活。

  由于以上的原因,他们很难说服彼此。

  “这样吧,咱们各写各的,写出两个本子来,然后给郑教授看看,谁的本子通过了,拿到了拍摄资金咱们就拍哪一个。”林晓玲建议道。

  “这样也好,双保险,省得落空。”贾章柯同意道。

  这种分歧属于创作上的分歧,在电影学院很常见,并不会影响彼此的友谊。

  林晓玲拿着素材回到宿舍,开始写自己的剧本,思考着怎么样推进情节,对话要符合角色的身份,这是她第一次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格外的认真。

  经过一番思考,她在稿纸上写下了剧本的名字,《咱们俩》。

  贾章柯以一个外地人的思维想象着如何展开故事,如何来写一个外地人在京城的生活,他感觉到和这座城市的格格不入。

  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一个人在宿舍里望着窗外的雪花,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贾章柯的脑海里渐渐有了一些影像,在岁末的京城,一个失业的农民工行走在寒冷的街道上,看着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带着茫然和无助。

  他不知道是该继续留在这里,还是回到自己熟悉的家乡。

  在他眼里,这座城市是如此的冷漠,周围的人是如此的冷漠,社会在发展,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冷漠。

  贾章柯决定了,他想拍的就是这个故事。

第二百七十二章 科技改变电影

  贾章柯给他要写的剧本起名叫《小山回家》。

  整个故事并不复杂,快到春节了,民工王小山厌倦了在京城的厨师工作,故意制造麻烦被老板给开除了,自由之后,他想找个同乡一起返回老家。

  为此,他在京城里穿梭着,寻找身份不同的老乡,包括建筑工、票贩子、服务员、大学生和发廊的小姐等等。

  通过王小山的不断寻找,把外地人在大都市的生活真实的展现出来。

  他们大多从事着社会底层的工作,收入不高,不过却没有人愿意和王小山一起回乡。

  在大城市工作,至少还能有一份收入,能够寄钱回家,还有生活的希望,如果待在家里也能生活的很好,谁愿意出来打工呢。

  王小山最终没能说服任何人,他在离开京城前,剪掉了自己一头凌乱的头发。

  贾章柯想通过王小山这个人物表达一种游离的生活状态,农民工离开了家乡,在城市里找到了各种工作,不再是农民,可也不算是城里人。

  他们在故乡和大都市之间流动,今天在这儿打工,明天在哪儿打工,过着不稳定的生活。

  这种游离的生活状态让他们缺乏归属感。

  王小山就是这样的人物,他厌倦了在大城市打工的生活,想要回家,可他的同乡们还坚持在大城市里挣扎着生活,期望能够过上好日子。

  随着华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在贾章柯看来,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这个剧本他写得很快,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很多影像都在他的脑海里。

  这些天他接触到了在京城从事各种工作的同乡,他们说话的方式,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对于未来的迷茫,让贾章柯感触很深。

  他写起来非常的顺畅。

  写完剧本,他召集了电影小组的成员,总共有十几个人。

  这些人来自学校的各个院系,基本上每个小组都是如此,毕竟拍摄一部电影需要的是团队合作,电影学院各个院系的学生联系的会比较紧密。

  大家到齐后,贾章柯站在台上,介绍了写作剧本的缘由,就像是发表演讲一样。

  接着,他一边读着剧本,一边自己表演,一会是这个人物,一会是那个人物,还要解释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让大家明白故事的内容。

  他要从第一幕到最后一幕都介绍清楚,我想怎么拍这个镜头,用什么光线。

  在电影学院,经常出现类似的场景,想要获得大家的认同,就要卖力的说服他们。

  他们这时候虽然还是无名之辈,不过能够考入电影学院的学生,都有点心高气傲,你要是没有真本事,谁愿意理你啊。

  贾章柯讲完后,大家开始提问,问题都非常直接,也可以说是挑刺。

  贾章柯会一一作出回答,互相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把剧本更为完善,也可能因为得不到大家的认同而放弃。

  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就算是林晓玲写好了剧本,也要有这个演讲和讨论的过程,你想要组建自己的摄制组,就要得到整个团队的认同。

  这不像是踏入社会之后,花钱就能请到专业的工作人员。

  如果把《小山回家》的剧本放到市场上,估计没有影视公司愿意投资,因为内容太过灰暗,通过审查的希望不大,拍出来也没法上映,投资得不到回报。

  不过这儿是电影学院,这帮学生还怀着激情和理想,觉得拍摄这样的片子才是艺术。

  在贾章柯的一通解说下,剧本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接下来就是拍摄资金的问题了。

  筹集资金有两条路子,一个是得到学校的支持,一个是自筹资金。

  事实上,电影学院的学生都不太穷,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他们会出去找活干。

  贾章柯就给影视公司写电视剧剧本,不署自己的名字,替人做枪手。

  林晓玲给华国电视台拍摄纪录片都是如此,导演系给人拍广告的同学不少,能赚不少钱。

  贾章柯自然想获得学校的资金支持,不过电影学院的拍片补助是针对导演系的同学,这是导演系学生的毕业作品。

  作为文学系的学生,贾章柯没有申请这项补助资金的资格。

  他要么是自筹资金拍片,要么就是通过林晓玲来申请拍摄资金。

  与此同时,林晓玲还在写着剧本,《我们俩》的故事情节说起来简单,但真要写好比较困难,尤其是要把四季交替和人物的感情变化融合在一起。

  《小山回家》更像是一部纪录片,《我们俩》则是一部剧情片。

  这两部片子都涉及到了外地人在京城的生活状态,但拍摄的角度和处理的方式截然不同。

  一部冷漠的让人觉得寒冷,一部充满了温情和感动。

  每一年电影学院导演系都会拍摄不少的毕业作品,大多数学生的短片都不会出现在影院里,基本上都会留在电影学院。

  一直以来,电影都是一种昂贵的艺术,因为拍电影要花很多钱。

  在国内,以前只有国有电影制片厂才有权利拍电影,现在虽然民营影视公司也可以参与其中,但对于个人来说,拍电影仍然是一种奢侈的行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95页  当前第1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6/4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文艺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