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文艺生活_分节阅读_第169节
小说作者:薪越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1.44 MB   上传时间:2017-09-08 11:40:35

  经过两年的经营,好梦公司因为制作了两部高票房的娱乐片而备受业界关注,尤其是在喜剧电影上,为国产电影开创了一条新路。

  两次同类型电影的成功说明这种成功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复制的。

  如果只是特例,那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正因为可以复制,才引起了各方的注意。

  低成本喜剧片取得高票房,这种以小搏大的好事谁都喜欢。

  绝大多数媒体把目标放在了冯小刚和葛优这对搭档身上,认为两人的组合是电影成功的关键,冯小刚把葛优身上那种平民气质和小人物性情表现的恰到好处。

  经过这两部喜剧片的合作,两人已经形成了一种品牌,具有了品牌效应。

  唯独《当代电影》把目光放到了电影的制片人林子轩身上。

  杂志社的编辑梳理了林子轩的成长轨迹,从电视剧到电影,非常的详细,甚至包括林子轩在京城广播学院的事迹。

  他们对林子轩做了一次专访。

  林子轩一般不接受媒体的采访,可这本杂志的主办单位让他没办法拒绝,它是由华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和京城广播学院合办的电影理论期刊。

  这相当于他母校创办的杂志,他怎么好拒绝,以后还想不想在广播学院的圈子里混了。

  华国国内的电影理论期刊众多,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京城戏剧学院和京城电影学院的学报,还有各大电影制片厂旗下的杂志。

  这些期刊的专业性较强,不是普通的娱乐杂志。

  《当代电影》的编辑对林子轩的成功做了一番分析,发现无论在电视剧行业还是在电影行业,林子轩的成功有几个因素。

  一个是剧本紧跟时代潮流,从最初的《顽主》到现在的《不见不散》,写的故事和时代息息相关,都是小人物的故事,也可以说是贴近生活。

  第二个是有国际化倾向,《京城人在纽约》和《不见不散》都是在国外拍摄。

  国内的电影人大多都不具有这种眼光,很少有和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经验,大家更多的是争抢国内的资源,而不是放眼国际。

  第三个是在投资上很大胆,当初敢贷款150万美金拍摄《京城人在纽约》就是例证。

  从电视剧到电影,从编剧到制片人,现在还是影视公司的老板,林子轩的成长轨迹极为清晰,一步步的走过来,踏踏实实。

  采访的很多事情大家都清楚,只不过需要林子轩再说一遍。

  尤其是他和冯小刚、葛优之间的关系,在京城演艺圈里,不少人认为是他给冯小刚和葛优提供了成名的机会。

  林子轩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冯小刚和葛优的成功是自身努力的结果。

  在这次采访中,他一再强调自己不能算成功,只是赶上了好时候。

  “我就是赶上了好时候,要是在以前的年月,我可能还在电台做少儿广播呢。”林子轩淡然道,“这个时代每天都在变化,日新月异,只有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有所作为,不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送走了《当代电影》的记者,林子轩和慕姗姗一起出门,他们要去参加《不见不散》的庆功宴,地点是在友谊宾馆。

  他上次是和冯小刚说笑,姜文可以在京城饭店请客,他却不想那么张扬。

  更何况,《不见不散》的票房刚过三千五百万,不算是个理想的成绩。

  按照国内票房分成的规则,华影公司拿去百分之六十五,也就是两千两百万,只剩下一千三百万左右,京城电影制片厂和另一家投资商要分去五百万。

  落到好梦公司手里不到八百万,这是艺术中心和好梦公司共同所有。

  再去掉公司的各项开支,这部电影最终的净利润不到三百万,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好梦公司没有电影的发行权,发行权掌握在国有企业手里。

  在国内,一部电影的主要收入依靠的就是票房,没有周边产品和海外版权。

  在盗版光碟的影响下,录像带的收入锐减,华国电视台的电视播放权都是打包价,几万块而已,就这还不能完全拿到手。

  可以说,民营影视公司在电影的出品和发行方面处于绝对劣势。

  如果能拿到发行权,就能直接和院线合作,或者尝试进入海外市场,增加收入渠道。

  不过相对于其他民营影视公司,好梦公司的业绩相当抢眼,两年时间,公司的总资产从十万暴增到八百万,算得上是获利丰厚了。

  “采访的怎么样?”在车上,慕姗姗询问道。

  “还行吧,都是平常的问题,没什么新鲜。”林子轩不在意地说道。

  《当代电影》是一本相对严肃的杂志,记者问的问题都很专业,很少涉及八卦,他们更多的是想了解林子轩成功的经验,以及对于国产电影的看法。

  让林子轩没想到的是这期杂志把他当作了年度焦点人物来报道。

  他们认为林子轩所代表的民营电影公司找到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很可能预示着国产电影未来发展的方向,值得研究和借鉴。

  这让林子轩进入了电影专家和学者的视线,引起了电影理论界的关注。

  这时候,林子轩把车子停在友谊宾馆外边,牵着慕姗姗的手朝里走。

  外边是冰天雪地,宾馆里面却很温暖,这次庆功宴邀请了不少人,除了相熟的朋友和《不见不散》剧组的成员,还有京城演艺圈的人。

  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讨生活,互相捧场,就是一份情面。

  作为宴席的主要人物,林子轩和慕姗姗的到来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瞬间成为了焦点。

  一路走过来,都有人和他们打招呼,说着庆祝的话,一脸的热情。

  不知不觉间,在京城演艺圈里,有了林子轩的一席之地,不再是那个任人揉捏的新人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年年有今日

  在庆功宴上,林子轩和在座的人一一打着招呼,碰到熟悉的人还要停下来寒暄几句,不能让人觉得被怠慢了。

  这是交际应酬,只要在社会上生活,就避免不了。

  其中最让他重视的无疑是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厂长韩三平了,这两年大家合作的很愉快,这种合作关系还会继续下去。

  从韩三平过来参加庆功宴就知道,他有着同样的想法,否则找个人代替他来就行了。

  在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下,国有电影制作单位过的都不容易。

  以京影厂为例,为了筹集拍摄资金,韩三平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四处找企业筹资,没办法,他手底下那么多导演都等着开工呢。

  国有企业的导演和民营公司的导演不同,他们不负责找资金,只负责拍片子。

  这一年,京影厂总共拍摄了三十多部影片,这在全国的国有电影制片厂中产量算是高的了,可这些电影不少因为没有档期,无法在影院上映。

  就算是上映了,基本上都是一周游,很难收回成本。

  京影厂家大业大不假,但资源有限,每年只能主推四五部电影,其他的电影都是陪衬。

  不像好梦公司,一年只制作一部电影,公司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方方面面都能打点到,不至于出现疏漏。

  这就是国有单位和民营公司不同的生存之道。

  国有单位可以广撒网,拍摄多部影片,只要其中有一两部票房大卖,就能弥补其他电影的亏损,民营公司只拍摄一部电影,一旦赔本,公司就可能关门歇业。

  这都是不怎么正常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民营影视公司还没有发展起来。

  韩三平挺羡慕林子轩。

  如果去年《甲方乙方》的成功让人觉得意外的话,那今年《不见不散》继续拿到高票房就值得研究了,冯小刚和葛优证明了两人的搭档具有票房号召力。

  这种贺岁喜剧很有市场,观众买账。

  作为京影厂的厂长,韩三平不会像影评人一样认为这种低成本喜剧庸俗,不够艺术,在他眼里,能够赚钱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他甚至想过把冯小刚和葛优给挖过来。

  葛优和京影厂的关系很深,他的父母都是京影厂的职工,父亲是演员,母亲是文学编辑,他从小就在京影厂长大,有着很深的感情。

  京影厂就像是一颗大树,京城演艺圈的人或多或少的都和它有着关系。

  冯小刚和葛优的组合,加上京影厂的全力支持,韩三平有信心打造一系列的精品电影。

  这个念头在《不见不散》获得成功后就愈发的强烈了。

  不光是韩三平有这种想法,其他影视公司也有,在商场上,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最近葛优收到不少剧本,其中不乏投资上千万的大制作,即便葛优的片酬已经上涨到了一部戏五十万,还是有影视公司想邀请他加盟新片。

  冯小刚的情况差不多,请他导戏的公司多了起来,最好是他和葛优两人一起。

  这就是品牌效应,一旦发现这么干能赚钱,大家就一拥而上。

  不过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一部电影的基础,剧本的重要性。

  有的公司就是把《不见不散》的剧本稍微改动一下,把洛杉矶换成了香港,就敢号称是《不见不散》的姐妹篇。

  认为请一位香港有名气的女演员和葛优搭戏对观众更有吸引力,成功的几率更大。

  他们只是想拍一些跟风的影片,借助葛优的名气捞钱。

  在这场庆功宴上,就有其他影视公司的老总,希望能和葛优打好关系,看起来热闹的场面,其实暗藏着不少的玄机。

  很多公司为什么创业的时候大家能同心协力,一旦取得成功就很快分崩离析。

  那是因为创业的时候没有人关注,成功了相当于置身在镁光灯下,别人会不断的研究,用各种手段拉拢,面对种种诱惑,谁还能固守本心呢。

  林子轩明白这一点,想让公司安稳,一个是交情,还有就是利益。

  只要大家一起赚钱,赚的钱比外面的多,自然不会受到诱惑。

  去年他提出分红,葛优觉得公司刚开始盈利,没必要这么着急,先拿来拍片子再说,到了今年肯定要分红了,不然说不过去。

  按照好梦公司的业绩,林子轩能拿到六十万,葛优四十五万,冯小刚三十万。

  如果加上他们的片酬,葛优和冯小刚这一年的收入都要超过百万,他们给外边公司拍一部戏应该没有这样的收益。

  这个分红暂时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要等华影公司把钱打过来才能兑现。

  不过他们已经有了打算,林子轩出资五十万,葛优拿三十万,冯小刚拿二十万,三人凑够一百万,在什刹海附近开一家叫做“不见不散”的饭馆。

  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想趁着电影的热度吸引顾客,还包含了三人一直合作,不见不散。

  饭馆主营京味的菜肴和小吃,以北方菜为主,还兼营粤菜。

  饭馆由葛优的爱人打理,贺姐为人稳重,做的一手好粤菜,有这方面的经验,平时不用她忙碌,时不时的查查账就行了。

  这件事不知道怎么的就传了出去,不少人都要入伙,张国立拿了十万出来。

  徐帆觉得既然饭馆叫“不见不散”那不能没有她,她的收入不多,就拿了五万,姜文现在是有钱人,拿了二十万。

  其他人有五万有十万的,最后凑了一百六十万,足够经营一家颇具规模的饭馆了。

  饭馆的地址已经找好,正在装修之中,估计要到明年春末夏初的时候才能开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95页  当前第1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9/4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文艺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