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文艺生活_分节阅读_第63节
小说作者:薪越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1.44 MB   上传时间:2017-09-08 11:40:35

  现在让程勇新头疼的是这部《活着》要不要发表?能不能发表?

第一百零五章 首看权

  作为一名入职十年的老编辑,程勇新很清楚《活着》这部小说在审查上肯定过不了关,除非进行大修,只是一旦大修,这部小说就会失去原有的风格。

  不说会变成平庸之作,也会消减掉其中的艺术特色。

  编辑的责任不仅仅是发现优秀的作品,还要负责用专业的眼光帮助作家完善作品。

  所谓完善,也就是进行修改,有些修改是为了作品更好,有些修改则是为了应付审查。

  就算《百花》杂志后面有李老先生坐镇,也不能随心所欲,想刊登什么就刊登什么,只能说可以稍微出格,但出格的有限。

  程勇新想了想,就把《活着》的稿子拿给了社长李琳琳。

  李琳琳是李老的女儿,延续了父亲主持杂志社的风格,支持青年作家,支持在文学上有所创新的作家,成为了先锋派作家的保护人。

  华国不少先锋派作家都是在《百花》杂志上成名,从而成为华国作家群体中的少壮派。

  李琳琳看到这本小说,不由得想起年前在京城开会的时候碰到了慕致远,两人在闲谈的时候慕致远不经意的提到过这部小说。

  “你觉得怎么样?”李琳琳询问道。

  “稿子的质量很高,很有特色,就是内容上涉及不少敏感地带,审查上怕是过不了。”胡勇新如实说道。

  “那行,我先看看吧。”李琳琳淡然道。

  程勇新离开后,李琳琳一边翻着稿子,一边想着事情。

  她虽然生活在沪城,但不代表对京城的事情不了解,尤其是上级主管部门文化部的官员。

  慕致远目前只是一位副司长,位置不上不下,也不是分管领导,不过此人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属于改革派,有能力有干劲,前途不可限量。

  李琳琳听说慕致远的独生女出嫁了,林子轩应该是慕致远的女婿,这么说来在京城……

  她很快就不再考虑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因为她被小说的内容深深吸引了。

  看完《活着》,她发现自己误会了慕致远。

  李琳琳原本以为慕致远是为了女婿才在京城说了那番话,她平时最厌烦这种关系户。

  《百花》杂志能够在华国文坛享有盛誉,就是对稿子严格把关,不达标的稿子无论有什么关系都不能发表,这才是纯文学。

  现在看来,慕致远应该是知道其他文学杂志不会发表《活着》,这才介绍到《百花》杂志社来,她应该感谢慕致远。

  粗略看下来,《活着》这部小说让李琳琳很震撼,就像是在看一部民族的苦难史。

  从小的方面说,这是一个人如何活着的故事,从大的方面说,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缩影。

  即便没有慕致远的关系,《百花》也要发表这篇小说。

  她是一个很有胆识的人,别的杂志社不敢发,她敢发,先发表出来再说,大不了就是犯错误,写检讨,写完检讨下次碰到这种事还会再犯。

  这就是屡错屡犯,反正她是李老的女儿,也没人会把她撤职。

  这个年代有一个“首看权”的说法,一些人可以在杂志没有出版前看到杂志的内容。

  比如说华国大导演张艺谋,在1988年就和《百花》签订了“首看权”的协议,他支付一些费用,每一期《百花》杂志的清样出来后,会邮寄给他一份。

  这时候,杂志还没有上市,张艺谋就有时间决定哪篇作品他想签下来改编成电影。

  这说明在《百花》上发表的作品质量高,不少影视行业的公司和大导演们都会与有影响力的文学杂志签订类似的协议,从而抢得先机。

  李琳琳决定把《活着》发表出来,而《百花》的清样也会提前寄给拥有“首看权”的人。

  林子轩不清楚在沪城发生的事情,他正在和慕姗姗收拾行李,准备前往美国。

  这一次是俩人一起去,不是旅游,而是要住上半年的时间,自然要带上不少的行李,否则美国的物价那么贵,添置起来太浪费钱。

  为了支付慕姗姗进修的学费,他们的积蓄见底了,好在以后吃住都在剧组里,倒是不用担心,只要平日里不乱花钱就行了。

  林子轩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妹妹。

  再过几个月林晓玲就要高考了,他那时在美国,照顾不到,事实上,就算他在华国,也没有多大的作用,主要是心理上的原因。

  他把高考看的太重了,而林晓玲却不怎么在意。

  这年头第一年高考考不上下一年继续考的大有人在,有些人考个三四年还在继续,所以,虽然考大学的形势严峻,不过考生心理上还算不错。

  家长也不会专门请假送孩子高考,或者等在考场外面,就像平常考试一样。

  慕姗姗一边收拾行李,一边看着屋子,屋子里的东西都是他们一手布置的,想着要离开这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有点舍不得。

  “咱们可是到资本主义的美国,享受花花世界,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儿,美国人民正在大洋彼岸排着长队,热烈欢迎咱们呢,你这个情绪不对啊,太打击美国人民的积极性了。”林子轩调侃道。

  “美国人才不会管咱们的死活呢,不把你当犯罪分子抓起来就不错了。”慕姗姗取笑道。

  “那咱们这算是深入敌后,侦查敌情,为最终和美帝决战做准备。”林子轩慷慨道。

  “就你们那帮人?还侦察敌情,到美国认识路么?懂外语的就没几个。”慕姗姗摇头道。

  “所以说咱们不会在美国久留,拍完赶紧回来,省得找不着北。”林子轩干脆道。

  “现在是春天,等回来就到秋天了。”慕姗姗感触道,“咱们也才在这儿住大半年的时间,又要空置半年,没人住的话有点不像家了。”

  这里毕竟是他们亲手张罗起来的家,他们把钥匙交给了父母,有时间过来看看就好。

  其实,如果这半年时间把屋子租出去倒是能赚点钱,不过两人想想还是算了,一想到有陌生人住进自己的屋子里总觉得不舒服。

  这是属于他们俩人的地方,有着他们共同的记忆。

第一百零六章 记住这种感觉

  1992年3月5日,这一天正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好兆头。

  《京城人在纽约》剧组特意挑选了这个日子前往美国,第一拨只有十个人,除了几位主演,就带了摄像师和道具师,其他如化妆师和音响师等人一个月后再出发。

  为了省钱,剧组的幕后工作人员选取的都是一专多能的人才。

  比如冯小刚既是导演,又能兼任美工,原则上就是用最少的人干最多的活。

  京城国际机场,来送行的人不少,艺术中心的李虹,总局的一个小领导,华国电视台的某个高层,给人的感觉很隆重。

  像是突击连要到美国执行任务一样,就差开一个誓师大会了。

  这是华国电视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大投资,到国外拍摄,都是以前没有过的事情,也算是走出国门,为国争光了。

  如果成功,会为以后的剧组提供经验借鉴,一旦失败……

  林子轩摇了摇头,暂时不去想这种可能,已经到了这份上了,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在机场的时候大家因为有领导在,有点放不开,上了飞机就放松下来。

  他们都是在经济舱,一起买的票,也就前后排坐着。

  林子轩和慕姗姗旁边的乘客换了位子,坐在慕姗姗身旁,慕姗姗低声叮嘱着。

  她以为林子轩是第一次坐飞机,飞机起飞的时候可能会有点难受,林子轩认真的听着。

  不一会,广播里传来空姐的声音,飞机就要起飞了。

  慕姗姗握着林子轩的手,她第一次坐飞机的时候有点紧张,那时候身边没有人,只能自己撑过去,现在两个人在一块,她担心林子轩,倒是不怎么想着自己了。

  飞机平稳飞行,机舱内的氛围热闹起来。

  在这个年代坐飞机还是新鲜事,尤其是这种国际航班,机舱内的乘客大多是第一次出国,看着外边的蓝天白云,觉得很新奇。

  这时候出国要么是公干,要么是留学,要么是探亲和移民。

  对于大洋彼岸的美国,他们怀着憧憬和向往,那是一个超级大国,那是一片富饶之地,那是一个人人向往的天堂。

  也只有他们这帮人是去拍电视剧的,还要在里面彻底颠覆美国在华国人心目中的印象。

  想想还真有点深入敌后,偷袭对方的意思,虽然不是明刀明枪的干,却也能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这么一想就觉得自己还挺光荣。

  剧组里的人有一半都是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他们聊到了到美国之后的生活。

  首先是语言问题,正如慕姗姗所说,他们就没有几个懂外语的,到时候不迷路就不错了。

  林子轩的英语还凑合,不怎么熟练,冯小刚会的英语不超过五句,还是很简单的那种,没听姜文说过英语,问起来他倒是很有底气。

  “我可是出过国的人,你们能比么?”姜文得意地说道。

  姜文的确是出过国,不过那是法国,他去参加影展。

  事实上,姜文的英语同样不行,当初高考的时候就因为英语不行落榜了,后来才考取了京城戏剧学院表演班,戏剧学院对分数要求偏低。

  在其他人讨论的时候,姜文笑而不语,他早就在京城书店买了一本《英语口语百事通》。

  据说有了这本书,走遍美国都不怕。

  “到了美国,还是要依靠你们这群娘子军。”冯小刚感慨道,“我这辈子恐怕都学不好外语了,以后就只能在国内瞎混着,就不到国际上给人家添麻烦了。”

  冯小刚不到二十岁就在部队上做宣传工作,就没好好学过外语。

  他们那代人懂外语的真不多,葛优同样不懂外语,一个是没有学习环境,还有就是不重视,毕竟也没想着有朝一日能到国外溜达,那时候美帝还属于敌对阵营。

  到了林子轩这一批才开始正儿八经的学习外语。

  八十年代后期的出国潮更是让外语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上都掀起了一股学习外语的热潮,说不定哪天就出国了呢。

  剧组里王姬和严晓颦都在美国生活过,慕姗姗同样精通外语,用英语主持采访问题不大。

  冯小刚说的没错,以后在纽约还真的要依靠她们几个。

  “你们别担心,我刚到美国那会也就会几句英语,能看懂吃饭和问路就行了。”王姬回忆道,“要实在不放心,到美国后你们先把住址和电话写在纸片上,带在身边,迷路了就拿出来问警察。”

  “你说的怎么像是痴呆症患者啊。”有人说笑道。

  “其实到一个看不懂听不懂的地方,还真是两眼一抹黑,能碰到一个同乡就觉的特亲切,就像是遇见亲人一样。”王姬深有体会地说道。

  “到时候不懂外语的人要集体行动,不能单独外出,至少要两人一组。”林子轩建议道。

  大家说说笑笑,对于未来几个月的生活有着诸多的疑虑和畅想。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在纽约肯尼迪机场,众人下了飞机,找到行李,通过机场的安检,在机场大厅里找寻接他们的人。

  林子轩在国内的时候联系好了,华国大使馆会派人来接他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95页  当前第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4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文艺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