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相声大师_分节阅读_第458节
小说作者:唐四方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1.87 MB   上传时间:2018-02-18 01:55:03

  影响力最大的永远都是通俗文化,高雅文化能影响的仅仅只是那一部分很高雅的人,通俗文化的渗透力才是最大的。

  王弥苇在抗日的十来年里面,他在全国各地说着侵略和反侵略的书目,农村,城市,有人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他的说书对抗日宣传起到了很大作用,也的的确确惊醒了一大批仍处于浑浑噩噩的愚昧国民。

  当然,在这期间,他也遭受了许多迫害,数次险死还生,可他却永远都是矢志不渝,这也令艺界同行都很佩服他。

  新中国成立之后,艺人们全都翻身做主了,国家本来是属意让王弥苇来做艺界领袖的,可惜王弥苇却根本没有兴趣,他甚至连加入国家曲艺团的兴趣都没有。

  他挥挥衣袖,直接又遁入了茫茫江湖,放弃了已经送到面前的名誉和地位。

  这等洒脱,给王弥苇平添了更多传奇色彩。

  一晃,又是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传奇已经不再被人记得了,现在传奇死了,何向东把传奇的事迹挖掘出来,传奇依旧是传奇。

  社会各界沸腾了,若只是一位老艺人去世,社会各界顶多会略表哀悼,可是王弥苇不一样,这个人物太传奇了。

  曲艺界更是沸腾一片,好些和王弥苇是同一时代的老艺人纷纷而动,无数记忆都涌现在了他们脑海中,当初的那个传奇竟然一直还活着,当初的那个传奇竟然已经死了?

  相声门的人也沸腾了,好多相声前辈这才知道原来当初的净街王王元风竟然是他们同门之人,于是,好多人都开始查找王弥苇的门户。

  相声界三大世家都来参加王弥苇的追悼会了,少马爷直接从天津赶了过来,常家几位爷也都过来了,侯家人也来了。

  王弥苇生前几十年都甘于无名,可是死后却着实浓重了一把,在追悼会上,文化部门也来人了,来的是一位文化部的副部长,他还带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的是“人民红色艺术家”几个大字。

  副部长在追悼会上发言,说是国家是不会忘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付出的人,这是王元风先生应得的荣耀,生前虽然无法给他,但死后必然不能委屈了曾经的英雄。副部长还强调了王元风精神,要让文艺界人士都要认真向王元风老人学习。

  就连王弥苇墓葬之地都被特批在八宝山,八宝山可不是一般的公墓,可不是一般人能埋在里面的。

  王弥苇死后确实荣耀了一把,也风光了一把。

  在王弥苇下葬之后,何向东蹲在王弥苇坟前,看着墓碑上的照片,他长叹了一声,艺人行就是名利场,能堪破名利的有几个人呢?何向东的师父是一个,王弥苇也是一个。

  王弥苇是什么时候堪破的,是在建国后,还是抗日战争时期?

  何向东摇摇头,无奈一叹,在王弥苇坟前洒下一杯清酒。

第0846章 海派清口

  王弥苇的丧事操办了好几天,何向东又在北京陪伴了张阔如好几天,王弥苇的丧事办的很体面,文艺界有头有脸的人士都来了,国家文化部门也来人了,还给王弥苇定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王弥苇低调了半辈子了,在去世的时候可谓是狠狠地高调了一把。

  吴家宝作为王弥苇在世的唯一一个徒弟,他也受到了不少曲艺界前辈的关注和关心,文化部门的领导还专门跟他聊过天。

  这一幕让赶到北京的吴爸吴妈直接惊呆了,他们本来还有一肚子怨气的,本来说好是拜何向东为师的,结果却又拜了别人了。

  拜了也就拜了吧,结果师父马上就去世了,吴家宝又作为人家的唯一徒弟来给师父操办丧事,完全变成了一副死者家属的状态。

  这让他们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可是看见眼前这一幕,他们又说不出什么话来了。果然如同傅盛说的那样,来北京拜师对吴家宝来说是一件好事。

  日后吴家宝若是走娱乐圈,凭借着他师父的面子,这些前辈们也肯定会给他一点照拂,传统行当是最重视这个了。

  这全都是这孩子未来的资源啊。

  丧事办完之后,吴家宝一家人就回南京了,虽说吴家宝是王弥苇唯一的传人,但是何向东也没想这么早就教他说书。

  艺术这种东西强迫不得,一定得自己有兴趣才行,先让孩子好好学习,反正他也喜欢评书,平时没事的时候多听听评书,对他来说也是打基础。

  正式授艺,就要等孩子成年之后再说了,说书艺人能上场说书,最低的年纪也得是成年人。

  还早呢。

  何向东在北京这边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好了之后,时间也到了九月底了,相声大赛也开始在电视台播放了,陈军也被更多人熟知了,他现在身上也越来越有小角儿的范儿了。

  天津台那边的电视综艺节目也正式开始录制了,这边做的也是曲艺综艺,但是跟北京台的万象归春有点不同。

  这档节目何向东做的是单人节目,类似于单口相声和评书形式,就是在节目中他也是会割出一部分时间来说书的,时间不长,大约二十分钟的样子。

  剩下二十分钟,是热评当下时事,包括娱乐圈的,曲艺界的,什么事情热门就说什么。

  热评时事的环节放在节目的开始,一张八仙桌子,桌上放着茶水点心,一共坐着四个人,何向东坐在首位。

  何向东主评热点事件,位置上其他几个人一起插话讨论,何向东也时不时抖出点包袱来制造笑料。

  等热评完了,剩下的二十分钟事件就是何向东说书的时间了,他有说长篇的书,也有短篇的单口,这都是他自己安排的。

  二十分钟的说书时间确实很短,这就跟说相声是一个道理,电视上的相声通常都是要控制在十五六分钟以内,时间太短了,效果根本不出来。

  何向东在小剧场里面说的相声都是半小时起步的,但是电视台是不可能给你这么多时间,所以没有办法。

  何向东在书场说书基本上都得一个小时,可是电视台上却只能给他二十分钟,这还是何向东强力争取过的,不然连二十分钟都没有。

  二十分钟就二十分钟吧,总比没有的强,所以说书说相声最好的地方还是在小剧场里面,电视广播只能当做宣传的地方。

  天津台的综艺节目就叫《何向东说事》,第一期已经录制结束了,现在就等着排片播出了。

  山东台和湖北台那边的节目制作也快要进入录制期了,何向东也将要迎来他最忙的时候了。

  也就是在这么忙的时候,何向东还是没有落下演出,他毕竟是一个相声演员,电视节目只是他的业余工作,可不能当成主业来干,主次一定要分明。

  9月底,向文社上海商演开始。

  何向东提前好几天就去了上海,他直接搬进了张家。他跟张玉树一家的交情那真是没的说的,不说别的,他师父方文岐就在张家住了接近十年了,这是一份天大的恩情啊。

  何向东跟张家人就亲的跟一家人似得。

  所以来上海商演的时候,何向东早早的就住进了张家,张家人也很开心,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何向东。

  张玉树的儿子张书白还跟何向东说上海也出了一个新的喜剧形式,叫做海派清口,张书白是文化部门的,对上海文艺界的事情了解的还是很多的,他还建议何向东去看看,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他们文化部门已经接到了海派清口的演出申请了,大型演出都是需要提前申请的,审批通过了才能演出,何向东办的商演也是如此,包括歌星的演唱会也是如此。

  所以张书白是接到申请了,也看了相关的资料了,因为是新形式,那边也提交了相关的视频资料。

  张书白看了之后感觉非常好,所以他也在跟何向东推荐。

  何向东也稍稍有些讶异,喜剧江湖其实是个小江湖,因为分类不多,最大的两个流派就是相声和小品,其他的都是小门类,而且数量很少。

  像高俊生做的是舞台喜剧,是喜剧的一种,但也是一种舞台剧,这个门类就很小了,或者也可以把它归纳到小品里面。

  脱口秀也是喜剧,在国外挺红的,但在国内还是属于小众。

  何向东问张书白:“海派清口?倒是没听过,喜剧的话,我记得上海是有滑稽剧的。”

  张书白推推自己的眼镜,说道:“对,演出海派清口的那两个人以前就是滑稽剧艺人,他们说海派清口是从滑稽剧里面衍生出来的?”

  何向东点了点头。

  张书白对他说道:“怎么样,有没有兴趣,你要是有兴趣,我把碟片刻一份给你看看,现场公演的话,他们审批的时间是在12月份。”

  何向东笑着说道:“好啊,那就麻烦大哥了。”

  张书白摆摆手:“嗨,别客气。”

  何向东露出了笑容,心中暗自琢磨了一下,海派清口?名字倒是很洋气啊。

第0847章 全都打眼了

  张书白很快就把碟片拿了一份过来了,这也不是什么保密资料,在碟片店里也能买得到,他们只是拿了一份给文化部门做审批罢了。

  何向东拿着碟片就在张家的DVD上播放了起来,张家人也在跟着一起看。

  何向东看了一点之后,他就明白了,这所谓的海派清口就是把上海滑稽剧和外国脱口秀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何向东看了一遍之后,就没有太大兴趣了,这门艺术的局限性太大了,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里面频繁出现的上海话。

  方言也是有南北之分的,北方的方言跟普通话比较相近,大多数中国人都能听得懂。而南方的方言,那就真的只有当地人才能听得懂了。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海派清口也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东西。

  就像相声只能说给中国人听,外国人就根本听不懂,而且相声在旧社会一直是北方的一门艺术,最大的原因就是南方人说方言比较多,语言不通,他们欣赏不了相声。

  就连当初的万人迷李德钖先生来上海演出都折了鞭了,就更别说别人了。

  也是后来全国推广普通话之后,相声才逐渐成为一门全国性的艺术的,但是就现在而言,还是北方人更加爱听相声。

  不过何向东是个例外,他的相声是南北通杀的,连台湾他都能红过去,他还有什么干不了的。

  这是个奇人啊。

  看了碟片之后,何向东也没有太大反应,看个新鲜而已。平心而论,这门艺术是有其新颖和独到的地方,但可能也是因为是新建不久,这里面还是有太多不完善的地方了。

  尤其是作为一门语言艺术,他里面对语言技巧的运用是远不如相声的,不过这也正常,相声毕竟发展了一百多年了,里面的技巧是经过无数前辈的创造和总结的,自然不是这门新艺术能比的。

  何向东看完碟片之后,就重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商演上了,至于12月份的海派清口公演,他也没有太大兴趣来看。

  现在中国的喜剧江湖,目前最红火的两个门派,一个就是小品王赵大爷的赵家班,还有一个就是何向东的向文社。

  赵家班在东北三省是真火,可以说东北三省的喜剧江湖基本上都是赵家班独占的,其他人只是分一杯残羹罢了。

  但是也因为赵家班的地域性太强了,所以一直比较难以走出东北,当然赵大爷自己的实力是很厉害的,他也是一位全国通杀的艺人。

  只是他的年纪也大了,接下来就是要看他的徒弟谁能做到全国通杀,能挑起赵家班了。

  相声艺术在经过数代前辈的改革之后,它的地域性没有那么强,可以说只要是能听懂中国话的人就一定能欣赏相声艺术。

  相声艺术本身就具有向全国推广的普适性。

  但是相声这门艺术易学难精,入行容易,但是要想有所成就,真的太难太难了,难于登天啊。

  现在还活跃在舞台上的相声演员有不少,但是真正能做到全国通杀的也就只有何向东一人而已。

  别看现在向文社挺火的,但这全都是靠着何向东一个人支撑着的,向文社没有出现别的可以挑班的人,也没有出现别的可以红遍全国的人。

  这也一直是何向东最忧虑的事情,任何一家社团想要长期健康发展,单靠一个艺人支撑是肯定不够的,一个人红不算红,得大家都红起来,还得有那两三个领头羊。

  现在的向文社还差的远,不过何向东毕竟还年轻,他才三十出头,他就算是六十岁退休,那他还有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来培养接班人,时间足够了。

  像赵大爷这把年纪的人,他是真的要尽快培养出能挑班的艺人出来了,时间不等人啊。趁着他还活跃在舞台上,能多扶一把是一把,再等他退出舞台了,他想扶都难扶了。

  现在的向文社内部,何向东目前最看好的有三个人,一个是他的大徒弟,陈军,陈军跟着他的年头最久,在小剧场磨练的时间最长,而且这小子很有天分,何向东觉得他是最有可能红遍全国的那个人。

  第二个人就是陶方白,有陶方白的天分也很不错,而且又是北大毕业生,文化水平很高,他的后劲会很足,好好学几年,再好好磨砺几年,说不定也能出现一个大角儿。

  第三个人就是李耕,李耕的基本功非常扎实,是他的这些徒弟里面最扎实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基础扎实了,楼层才能盖的高,何向东看好李耕的未来。

  至于他的其他徒弟,何向东筛选了一遍,发现都不如这三个人,他虽然很看重老二,但那是因为老二性格很稳,做事情也很稳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9页  当前第4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8/5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相声大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