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神级学霸_分节阅读_第168节
小说作者:志鸟村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3.79 MB   上传时间:2018-02-25 19:36:50

  教室里一阵欢快的狗叫声,狐狸进村了似的。

  ……

  

227.第227章 平衡志愿

  

  听说杨锐要去北京,想去北京的锐学组成员骤增。

  大家都是年轻人,又以锐学组的名义聚在了一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快乐又令人羡慕的生活,以小圈子为基础的对外冲突,也增加了锐学组成员间的凝聚力,在这个动辄需要坐火车三四天的时代,成员们显然倾向于聚在一起。

  当然,北京的确是一个好地方,去这里上学总是不错的。

  唯一的问题在于,北京的各大高校在河东省的录取名额有限,分数较高。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北京大学都在河东省录取学生,其次,即使是在河东省录取学生的北京诸大学,名额也相对有限,大部分学校的录取人数在30人以下,分摊到文理科和各个专业以后,每个专业仅仅一两个人。

  这是报考北京各大学,也是报考外地大学最主要的麻烦风险。

  因为录取人数太少,往届的录取分数线只能作为参考,最终决定能不能录取的,还是其他的报考人。

  如果报考的人太多,录取分数毫无疑问会飙到天际去,相反,如果报考的人极少,乃至于只有一个,那报考人只要超过了一本或二本的限制线,就必然会被录取,此人的分数高低,也就变成了本年度的录取分数,属于爆冷的性质。

  在这一点上,公务员考试比高考报志愿来的更直接也更清晰,而两者的性质却是相同的。公务员考试会提前公布报考的人数,以及报考和录取的比例,也是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报考所带来的波动。

  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当录取比例低到几十乃至数百比一的时候,解决爆冷的问题容易,解决过热的问题就难了。

  杨锐将实验室交给魏振学和姚悦管理,抽出时间来,一个个的记录鸿睿班学生的志愿。

  60多人混在一起,报考北京的就有40多人,重复报考到同一个学校的,竟而有12人之多。

  尽管已在预料之中,杨锐还是略显挠头。

  校内平衡志愿是学校经常做的事,尤其是重点中学的班主任,最麻烦也必须做的事,便是平衡志愿。

  平衡志愿的理由很简单,一个学校的录取名额有限,同一个学校的人报的多了,都会有人必然被刷掉,更别说一个省的若干中学。

  鸿睿班现在报考最多的是北京商学院,共有6人报考。这所大学,既不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也不是名牌院校,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同时选择,一方面是它的分数在二本中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它直属国内贸易部的身份。

  这年月,学生的工作都是依靠学校来分配的,而学校得到的名额与它的身份息息相关。

  北京商学院是国内贸易部下属的唯一一所大学,分配到商业系统中的机会便要多一些,而且,因为是北京的本科大学生,商学院的学生往往能够进入市级以上的商业机构,在这个年代,此类工作的待遇和福利都是相当诱人的。

  另一方面,对北京本地的学生来说,国内贸易部却不是很有吸引力的部委,因为北京的学生希望留在北京,而国内贸易部的分配往往是在外地,即使是省会城市,也会觉得吃亏。

  北京商学院自己也了解这种意向,在录取学生的时候,也有意识的倾向外地学生,使得河东省的录取名额相对其他学校,有数倍的提高。

  当然,数倍的提高,也不过是80多个名额,落在理工科,仅仅是40余个,每个专业仍然只有三四个。

  鸿睿班报考北京商学院的6个人,有两个人报在了同一个专业,另外四人也不能说是安全。

  从这次报名上,杨锐嗅到了危险。

  虽然不是正式的报考志愿,学生们的选择面也相对狭窄,但众人要是一窝蜂的奔向北京,撞车的几率仍然是不小的。

  “要谈话喽。”杨锐合上册子,自言自语的念了一句。

  实验室里正在埋头苦干的姚悦听到了声音,抬头问:“要帮忙吗?”

  “不用,这次是为了学校的事。”

  “什么事?”姚悦秉承着大学生的好奇。

  “总之,不是我愿意做的事。”杨锐出了实验室,在冷风里吹了一会,直抵校长室,找到赵丹年,道:“校长,必须得您出面了。”

  “你又想出新招了?”赵丹年的气色不错,头发都变黑了似的。

  杨锐将报考志愿的事说了,又道:“平衡志愿的工作,我觉得非校长您不可了。”

  赵丹年听的胡子一跳一跳的,等杨锐说完了,不爽的道:“报考志愿,不是高考结束以后的事吗?”

  “学生们是考后报,咱们得考前就帮他们考虑好不是?”杨锐一副老师的做派:“另外,我想把咱们同学选择的志愿,和省里其他学校讨论一下,等高考结束了,这就不方便了。”

  除了校内平衡志愿,校外平衡志愿也是存在的,不过,这也就是仅止80年代的好事了。

  这年月,能够有大量学生考得上大学的中学,屈指可数。就河东省来说,平江市一中,二中和三中,再加几所企业中学,就是所有能有双位数大学生的中学了。

  至于地区,通常只有一中或二中才能列在表里。

  县镇就更少了,除了少数一两个高考强县,普通的县一中,都可以不做考虑。

  如此一来,真正能够参与高考竞争的中学,也就是二十所左右。

  在小升初,初升高都需要考试的年代里,这二十所中学,就差不多垄断了一半的名额。

  而二十多个单位,完全可以组成一个小圈子互相讨论同一个问题了。

  全国高考录取大约30万人,这其中,本科的名额不到15万,分摊到30多个省,每个省只有不到5000人能考得上本科。

  5000人的一半,再分摊到二十所中学,平均125人,也就是说,一所中学如果能有100人考得上本科,就是妥妥的重点中学了。

  再划分文理的话,一所重点中学被录取的理科生,平均也就是50人左右,与西堡中学鸿睿班的人数相当。

  杨锐觉得,此时的鸿睿班,理所应当的应该参与到平衡志愿的圈子里去。

  赵丹年却被他的大胆给惊住了,许久方道:“杨锐,你又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啊。”

  “这个难题,只有您才能解。”杨锐恭维着校长。

  赵丹年叹气:“我豁出一张老脸去,和他们说一说报考志愿的事,倒是可以,但你的鸿睿班,今年要是考砸了,我的老脸可就捡不回来了。”

  “您若是害臊,就把咱们的报考志愿表丢给他们,让他们自己琢磨去,软的来不了,就来硬的呗。”杨锐很大度的样子。

  赵丹年一口否定:“把咱们的高考志愿表丢给他们,光让他们研究咱们,我能干这种事?”

  “那您是答应了?”

  “你都做到这一步了,我不答应也不行了。”赵丹年敲敲桌子,将杨锐拿来的志愿表看了又看,突然喜滋滋的问:“你估计,能考上多少人?”

  “您觉得呢?”

  “就预考的成绩,能有二十个?”赵丹年尽可能的叫了一个大数字,他是看着鸿睿班一步步起来的,这个数字,是在他认为合理的基础上,加上了美好的愿望。

  杨锐撇撇嘴,却道:“要论分数,肯定不止这个数字,但最终能有多少人被录取,还得看您的。”

  “这可是你说的!”

  “是我说的。”

  “那你看好了。”赵丹年仿佛年轻了几岁似的,脸上都泛着油光,心中不停的念经:西堡中学考上大学生了,西堡中学考上大学生了……

  ……

  

228.第228章 预定录取

  

  赵丹年从学校的账目里支取了50块钱,又从家里拿了50块钱,就出门串联去了。

  公帐支取的50块钱,是准备用来买车票的,因为有票就能报销,算是个名目。他自己的50块钱是用来吃饭的,因为是在省内跑,全省粮票就能用,这倒不是一个大问题。

  在临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里,像赵丹年一样串联的学校领导还有不少,大部分都是像他这般老资格的老干部。

  因为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是不赞同这种做法的,用他们的话来说,学校间和学校内平衡志愿,使得“填报志愿的指导思想不是从国家的需要,结合个人的条件考虑志愿出发,而是看到分数,打听‘行情’,主观猜测,甚至有的待价而沽。一些中学召开学生和家长的座谈会,也是以分数高低分组讨论,分别指导。这明显地与中学平时的革命理想前途教育和‘五爱’教育相违背,给学校政治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普通的学校领导,被省招办开了会,就装模作样的不敢出门了,年纪较大的老干部往往不怕这个,照样出门。即使被领导点名批评,也比自家的学生被撞车而落榜强。

  赵丹年以前是没机会出去串联,现在有了机会,积极的不得了,更是不将省招办放在眼里。

  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虽然是个挺高级的部门,被人求的时候也多,但赵丹年都是快退休的人了,却是谁都不怕。

  他到了溪县,就找溪县一中和二中的校长,让他们搞座谈会,然后拿出鸿睿班的学生试卷给对方看。

  锐学试卷在河东省内卖的很好,经过这半年时间,溪县的两所高中对西堡中学的情况也有所了解,加上赵丹年多年来积累的良好声望,溪县一中和溪县二中都不敢怠慢,立刻组织了人数过百人的高考座谈会。

  这百余人,都是有志于报考外省院校的学生。

  省内院校,是不太需要平衡志愿的,因为省内院校的录取名额比较多,撞车往往不是因为别人也报考了,而是因为成绩太差。

  当然,省内院校也经常会有一年热门一年冷清的情况,但是,动辄录取几百上千人的省内院校,平衡志愿也是平衡不过来的。

  省外院校则不同了,尤其是对河东省这种,全省只有一所重点大学的省份来说,每个有可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都是香饽饽,又怎么忍心他们因为撞车而落榜呢。

  放弃报考省外大学更不靠谱,省外的大学单个录取的人数少,加起来却不少,总有一个省份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总名额。尤其是本科录取,更是如此。

  溪县的两所高中找了近百人,自然不是说有上百人能考得上大学,只是这上百人有希望罢了。

  某些学生,即使老师觉得没有希望了,开这种座谈会的时候,也会叫上他们,免得学生心里不舒服。

  至于更多的根本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学生,或者是明确表示不报考省外大学的学生,才不必被通知来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被设在了一中的礼堂中,赵丹年像是写菜名似的,在礼堂前方的黑板上,写下西堡中学的学生们拟报考的大学名字,接着是一中和二中的老师,写下他们的学生拟报考的大学名字,三方若是有重复的,就在同一个学校后面画正字。

  总共200名左右的学生,最后重复比较多的学校也就是几个。

  没有重复的学生和家长,因此会松一口气,而报考志愿重复比较多的学生和家长,就不得不面临谁改志愿的问题了。

  一中的改两个志愿,就要二中的劝人改志愿,二中的改了志愿,就要劝西堡中学改几个志愿,省招办所谓的待价而沽,讨价还价,就来自于此。

  更麻烦的是,他们的讨论仍然不是最后答案,过两天,溪县的校长们还要去南湖地区,与其他县中来人再谈一遍,接着是去平江,继续谈志愿。

  可以说,接下去的一个半月,直到高考结束,估分结束,报考结束,谈志愿才会真正结束。

  省招办对学校间的此等行为是深恶痛绝,而且严防死守,临近高考的时候,不止是开会的时候要阻止,平时发现了也会专门制止,认为此等行为,妨碍了他们的权力。

  当然,冠冕堂皇的话还是有的,比如说: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报志愿时服从国家的需要,正确处理个人爱好、志趣和国家需要的关系,把自己的理想融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赵丹年们的策略是借体检之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高考前的体检是大事,虽然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但就个体而言,没有通过却是大灾难。

  对这种活动,各个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是要陪同的。

  省招办对此不仅不能阻止,还得鼓励,归根结底,他们终究不是直管部门,而学校领导的官帽子,却被升学率给卡的紧紧地。

  而在体检的日子里,赵丹年们躲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商量着报考的问题,杨锐们也遇到了自己的问题。

  “怎么样,来我们学校吧,只要你志愿填写我们学校,我保证,过线就能录。”穿着皮夹克的招生老师,像是车站里揽客的黑车司机似的,满脸的横肉又挂着温柔的笑。

  手里拿着体检表的杨锐呆呆的看着对方,小心翼翼的问:“过线就能录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你只要分数达到我们学校的最低控制线,我们学校就录取你,不管你们省有没有名额,会不会有人分数更高。当然,你考的越高越好,我们南京工学院还有奖学金制度,另外,我们是国家首批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授予权的学校,你学的好,以后读硕士,读博士都容易,我听说你去年就有写论文是吗?这是好事啊,你到我们学校继续深造,以后出国也有机会。”南京工学院的招生老师搂着杨锐的肩膀,和他很熟的样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2页  当前第1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8/10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神级学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