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神级学霸_分节阅读_第600节
小说作者:志鸟村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3.79 MB   上传时间:2018-02-25 19:36:50

  诺贝尔奖提名是被窥探的目标,不管是不是生物系的学生,他们最起码想知道,解开学术谜题的感觉,若是能因此而窥到解开学术谜题的方法,那就更好了。如果85年有微信朋友圈,标题应当可以写做《诺贝尔奖提名获得者教你思考学术》。

  当然,在学术圈子之外,要想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标题可以稍微换一下《马云教你做淘宝》,反正两者的内容没什么差别。

  白玲仰首看着杨锐,她用胳膊遮住自己的半边脸,以免别人发现自己的目光。

  在距离杨锐最近的地方,白玲可以认真的欣赏杨锐讲故事的表情,听杨锐讲故事的声音。

  尽管是同龄人,但在白玲眼里,杨锐俨然已是偶像明星一样的存在了学术界的明星,听起来有点小众,却只是让白玲更兴奋。

  杨锐也在观察周围的人,看他们的表情,分析他们的想法。

  要讲好一个学术故事是不容易的,尤其是以亲历者的身份来描述,更加困难。

  最难的部分,在于详略结合,深入浅出。

  详细之处,要引人入胜,简略之处,要易于传播。

  牛顿的苹果是一个不错的范例,但称不上一流。它的传播,主要是因为牛顿的学术成就本身,要说有什么精妙之处,选择苹果砸在脑袋上,是要比砸在地上有趣一些。

  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则略显粗糙,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终式可以写做1+1=2,但要是用嘴说一加一等于二的话,难免有误导人之嫌疑,毕竟,说哥德巴赫猜想而甩掉质数,等于是将九浅一深玩成了我有一只短丁丁。

  好在这并非是陈景润自己讲述的故事,锅有记者和传媒来背,并不会影响到陈景润的成就和声望,就其社会层面的影响力增加来说,也算是个好故事。

  相比之下,真正对科学家的声望有影响的故事,仍然要说笨的结构式的建立者凯库勒,多年以来,他的故事已经演变成了无数个版本,有贪吃蛇的版本,有六个猴子彼此抓住爪子的版本,有六只猴子彼此抓住尾巴的版本,有来自波斯地毯的图案的版本,还有被仆人打碎的伯爵夫人的戒指的版本,在1890年的苯节上是的,有一个专门纪念苯的结构式问世的节日凯库勒还绘声绘色的讲了一个原子间跳华尔兹舞的故事。

  比起同时代的重要科学家,例如在密封管中合成了脂肪,确定无疑的打碎了上帝对自然造物的垄断的贝泰罗,凯库勒的成就不一定更大,但获得的赞誉和声望却更多,不得不因此佩服他讲故事的能力仅仅是苯的结构式的故事,都能被他讲出花来。

  杨锐不想做闭门造车的科学家。

  现在已经是电视媒体的时代了,有一张能够吸引电视媒体的帅脸,为什么不好好的利用起来。

  一个人的优势就那么一点儿,这里纠结那里矫情的,很快就泯然于众了。

  如果卖卖脸就能争取到经费,想必没有几位科学家会拒绝,若是给穷困潦倒而死的特斯拉一个选择,想必他连卖身都愿意当然,这是不现实的,如果真的卖身能获得经费的话,哪里轮得到特斯拉,爱迪生的姿势更多,所以特斯拉还是得穷困潦倒而死。

  杨锐来自未来,他非常清楚的知道,接下来的30年以至于更长久的时间里,全社会都是娱乐至死的社会。

  娱乐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只要不被社会淘汰。

  杨锐看着自己的首批听众,热情饱满的继续自己的故事:“让DNA成环,是反向PCR的要点,所以,回到实验室以后,我就忙着做DNA环切酶,很顺利的实现了。如果要我说,反向PCR与其说是发明,不如说是发现,所有东西都放在那里了,就等着你去发现了……”

  杨锐稍微改变了一点自己讲故事的手法,更加的理想化一些,却是更加的吸引北大的同学。

  篝火熊熊燃烧,映出年轻而通红的脸庞,包含着热情期待和渴望。

  而杨锐以未名湖为背景,侃侃而谈的神态语气,也深深的印在了北大同学的心里。

  

864.第864章 技术先行

  

  小餐厅的灯光下,褶皱的皮肤却无法显露出本体的兴奋

  就在篝火party的第二天,杨锐将再次修改过的故事,讲给了达尔贝科同来的几位学者们听。

  比起学生们暴露在外的振奋,达尔贝科就令人摸不清深浅了。

  他并没有立即欣喜的拥抱杨锐,甚至没有任何表示,就是仔细的观察杨锐。

  杨锐说完了他的故事,小餐厅就变的沉默了起来。

  托拜尔斯忐忑不安的看向老板达尔贝科,是他向达尔贝科着重推荐的杨锐,而后者的态度,自然决定他的眼光。

  陪坐在侧的蔡教授则用考究的眼神望着达尔贝科,在这件事情上,他并不是很积极的想要推荐杨锐,因为杨锐是北大的学生,而他想将杨锐留校在北大。

  只要再熬两年,他就能将杨锐留校,到时候,杨锐就算去了国外,北大也可以借此与国外机构谈合作。

  至于现在,蔡教授最不希望的是杨锐离开,尽管杨锐要走,他也拦不住但正因为如此,蔡教授虽然很欢迎达尔贝科来北大,从而提升北大在业内的地位,可他又不想看到杨锐受达尔贝科的蛊惑,直接出国留学,或者工作什么的。

  所以,蔡教授也出于沉默状态。

  若是以外人的观点来看,此时的小餐厅,堪称尴尬。

  杨锐却不觉得。

  他尽情的讲故事,竭尽全力的表演,然后轻松的等待一个好的结果。

  他看向达尔贝科的眼神没有期待,只是安静的等待。

  在讲故事方面,杨锐是有自信的。

  首先,他有讲故事的天赋,做补习老师的工作,又锻炼了他的能力。其次,他讲故事的水平已经得到了托拜尔斯等人的赞赏,虽然不能用托拜尔斯代表美国人,但是,有托拜尔斯的前车之鉴,说明杨锐讲故事的方向并没有错。

  再次,杨锐看过很多学者讲故事,就像正常的大学生一样,在本科期间,杨锐听过不少名人的演讲,有的在现场,有的在电脑上,杨锐不能说自己学到了多少精髓,但他能保证自己的演讲并不至于无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杨锐的研究成果斐然。

  什么叫名人演讲,就是要成名以后才能演讲。

  什么叫做科学家讲故事,就是你要成名成家了以后,才有资格讲故事。

  反向PCR在整个科研体系下是普普通通的成果,但在PCR的背景下,却可以称得上是85年上半年的重量级成果,加上一些宣传因素的话,绝对有话题性。

  而且,这个故事只能杨锐来讲,换一个人来说,讲的比相声有趣也没用。

  达尔贝科惊讶于杨锐的自信,不禁提前结束了试探,道:“你比电视上看起来,更活跃。”

  “不像是传统的亚裔学生吗?”杨锐稍稍带上来一点攻击性。

  “我喜欢亚裔学生,聪明而且刻苦,是最好的学生。”达尔贝科轻松化解,笑道:“你是超过普通人的,我第一次看你的演讲,PCR的演讲,就很喜欢。当然,基因组学的提出更有意思,但是,要实现它,还需要一段时间,对吧?”

  杨锐放的轻松了一些,道:“等您的人体基因组计划完成,基因组学的意义就能体现出来了。”

  “你对人体基因组计划是怎么看的?”达尔贝科心道:终于说到正题了。

  这时候,杨锐和蔡教授等人也都认真了起来。

  达尔贝科的身份,注定了这次谈话,不会是简单的谈话。

  事实上,就在几天以前,达尔贝科就威胁了日本生物学界,“告诫”他们,如果日本不愿意掏钱的话,那么人体基因组计划得到的公共资源,也不会免费给日本使用。

  这当然是不寻常的,因为理论上,任何国家都可以使用人体基因组计划得到的资源,这是国际合作的前提。

  但达尔贝科有理由,而且有这样的资源实现自己的诺言日本有钱有资本参与人体基因组计划,因此,如果他们拒绝参与而坐享其成,就是不被允许的。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自然不会被如此要求。

  但是,从日本事件中,也能看到达尔贝科的权力和性格。

  杨锐想要从此进入国际生物界的核心圈子,达尔贝科是最好的梯子,甚至于,他如果想得到诺贝尔奖,达尔贝科也是最好的引路人。

  就像是今年的诺贝尔奖提名,达尔贝科提名杨锐,就是因为他的PCR的发明对于人体基因组计划的促进,同时,也是达尔贝科对人体基因组计划的宣传如果一种技术,仅仅是促进了人体基因组计划,就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恰恰说明人体基因组计划的重要性。

  这种暗含的逻辑,是达尔贝科一贯的形式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杨锐固然是受到了达尔贝科的赏识,但也是成为了达尔贝科的棋子。

  要想成为棋手,或者实际一点,成为重要的棋子,能否代表人体基因组计划来讲故事,是很重要的。

  杨锐稍微思考片刻,既道:“我赞同首先测序人体。人体碱基对虽然多,但是,了解人类自身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得到民众支持的。微生物的测序,或者植物的测序,完全可以由其他单位来进行。”

  “没错,我们要争取经费,就要争取关注,在美国……我想在中国也是一样,没有关注的话题,是很难获取经费的。”达尔贝科有些高兴,杨锐与他的意见一致,是他非常在乎的一点。

  讲故事的人不能是人体基因组计划的敌人,这是第一位的。而学术观点往往是很难隐藏起来的。

  杨锐是接受过新世纪教育的学生,他受到的生物学训练,甚至可以说是建立在人体基因组计划上的。整个21世纪,都可以说是后基因组时代,因此,杨锐于情于理,都是人体基因组计划的支持者,而且是达尔贝科版本的人体基因组计划支持者。

  后世已经证明这项计划的有效性,杨锐更没有改变此点的兴趣,从结果来倒推,杨锐也是很佩服达尔贝科的大胆和坚持。

  当然,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只要不讨论核心政治问题,说什么都行。

  在与杨锐交流了一些基因测序方面的技术以后,达尔贝科的话锋一转,道:“在完成人体基因组的测序方面,我们目前有两个选择,其中一种,是我们大家各自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基因,最后拼成一个大图,第二种,是我们整体上研究人类基因组,分析整个人类的基因序列,我支持第二种选择,这将是一项非常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你认为呢?”

  在85年,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基因全序列的分析的,但杨锐坚定的道:“我也支持第二种。”

  “为什么?”

  “不仅因为零敲碎打的研究基因效率太低,最主要的是,我认为整个人体基因组计划,是应该有先后顺序的。其中一点,我认为应当是技术先行。优先发展技术,必须将基因组测序和绘制图谱的工具和方法,当做一个更大的项目去进行,更准确的说,如果是我来设计人体基因组计划的话,我要先完成相关的技术开发工作,再去进行真正的人体基因组测序。”杨锐说的缓慢,但语气郑重。

  对于一项科研项目来说,这是非常常见,又非常重要的决策选择。

  蔡教授意外的看向杨锐,达尔贝科同样。

  

865.第865章 依据文章(补更)

  

  “你的想法……将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美国国会,或者任何一个国家的拨款机构,看不到我们的产出,基因组计划就有可能被叫停……”达尔贝科显然也思考过先做技术还是先做测序的问题,但并没有决定。

  杨锐道:“人体基因组计划与其他的项目将会有很大的不同。”

  “当然。”

  “如果采用目前的技术,测序将会非常非常的漫长,的确,如果直接测序,用现有的技术和工具,我们也许能在第一年得到一些成果,5万个碱基对?”杨锐不屑的笑一笑,道:“我们的目标可是30亿个碱基对,而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如果不进行大量投入的话,哪怕预算15年,我们也无法完成整个项目。”

  “但从国会和民众的角度来说,我们至少得到了5万个碱基对,这是看得见的好处,对吧?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发展技术,而且,测序本身,也能帮助我们发展技术,不是吗?”

  杨锐毫不犹豫的道:“不可能,测序本身就是一项体力活,我们需要关注测序的方法,也需要关注测序的结果,至于测序本身,没有意义。”

  达尔贝科有些惊讶于杨锐的武断,但他也是深入前线多年的人,仔细想想,却不得不承认道:“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想,就算是国会,也会要求我们一边发展技术,一边测序的。”

  “如果让我选择,我不建议这样做。”杨锐摇头,道:“即使如果我们全力以赴的测序,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成绩,也会很难看,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拿出成果来。要我说,我们在第一年,第二年,甚至第三年,除了测试以外,都不应该进行哪怕一个碱基对的测序。”

  不止是达尔贝科,蔡教授和托拜尔斯也听傻了。

  这是杨锐第一次提出自己的意见,不是赞同达尔贝科的意见,而是与达尔贝科的意见相左。

  对于两个人的关系,以及日后的关系和位置,杨锐此时的表现,是有决定性意义的。

  当然,他提出的意见,也是非常具有决定性的。

  达尔贝科不由的深入思考起来,过了一会,问道:“为什么?这样做,我们的压力会大大增加。”

  “只要项目成立,如此巨大的项目,哪怕是再急功近利的人,也不会要求我们在一年或者两年就给出成果吧,所以,先期完全放弃碱基对的测序,专注于技术,我认为,压力虽然会增加,但不会增加的太多,第三年的话,压力也许会增加的很多,那个时候,再做一定量的碱基对测序,也是可以的。”杨锐轻声解释。

  “有必要如此吗?”,

  “非常有必要。”杨锐道:“我们不测序任何一个碱基对,我们可以向投资人,或者民众解释,我们现在采取的技术先行的策略,我们现在的准备,是为了后期更快速的完成碱基对的测序,而且更省钱。而我们一旦进行了测序,比如第一年,我们完成了5万个碱基对的测序,结果是什么?投资人和民众会高兴吗?”

  达尔贝科迟疑的道:“不会吗?”

  “当然不会,因为任何人都会这个简单的计算,我们用了一年才完成了5万个碱基对的测序,10年才能完成50万个碱基对的测序,100年是500万个,1000年才5000万个测序,于是,所有媒体都会得出一个结论,人体基因组计划完蛋了。”杨锐拿出了自己准备已久的大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2页  当前第6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0/10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神级学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