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平凡之路2010_分节阅读_第221节
小说作者:万里不独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1.33 MB   上传时间:2023-03-21 18:44:08

  这次是刘简妮有意放出去的,不过也没透露太多细节,比如她用这笔钱换到了20%的股权。

  其结果就是,双方搞的这个活动在科技版面和财经版面都激起了一点小水花,让在线订餐这个行业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据刘简妮表示,最近几天已经有一些同行向她打听随便外卖网的消息,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融资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这些还算在林一的预料之内。

  还有一些是他没想到的,比如说师姐那边接到了京电校报的通知,提出想要采访他们团队。

  “校报怎么找到你那儿去了?”

  “我在学生会的时候跟他们接触过,有人从别的同学那里听说了我在这个创业团队里,所以就找上了我。”

  师姐没说得太清楚但林一已经想明白了,在学校里面恐怕还有很多人以为这是她主导的创业项目,只有李菲菲教授知道他们的股权比例,林一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创始人。

  “校报的同学说随便外卖网在校内推广的时候他们就关注到了,不过之前没有合适的机会。”

  “这次他们在BBS上看到我们首倡的公益活动之后终于下定决心要挖掘我们的故事,我想着我们毕竟用了学校的资源不好直接拒绝。”

  学生创业不一定有新闻价值,做出点成绩才有新闻价值。

  林一心知校报以前不来采访是不知道他们的底细,这次学校恐怕不止看到了随便外卖网的公益活动,还看到了最近才报道出来的100万美元融资的事情。

  这事儿如果早一点爆出来的话其实是可以宣传宣传的,只不过当时给钱的刘简妮无意声张,拿钱的林一专注于业务上的发展摆脱饿了吗的压力,所以显得有些静悄悄。

  虽然学校的面子不能不给,但是以随便外卖网目前的状况,区区校报林一还不打算专程回京一趟。

  师姐也不是爱出风头的人,所以他提议道:“那就让建国去吧,正好他人在京城。”

  “我吗?可是我没有接受过采访啊。”李建国下意识推辞。

  “校报而已不用太紧张,我估计他们主要会问两个点,一是创业有关的事情,二是和这次活动有关的事情,这些你都很熟悉。”

  “采访之前先把问题清单要过来准备准备,到时候真有什么问题对方会教你的,发稿之前还可以再把他们写好的稿子拿过来看一看。”

  李建国倒不是担心这个,创业这半年多下来,这点小场面他还是有信心能够接得住的。

  “我的意思是我去的话会不会显得不太重视?我们三个人里面林一是挑头的,这次他们找的又是我姐,但你俩都没有出面。”

  这些团队内部的事情林一觉得没有必要专门去做澄清,再说他也没有那个闲工夫。

  “没关系的,只要说你是三个合伙人之一代表我们整个团队去接受采访就可以了,我相信他们应该不会太刨根问底的。”

  听他这么说李建国也放下心来,而且有些跃跃欲试。

  然后林一就没有再管这件事了,直到他看到校报的稿件之后,才发现李建国把他们以前自己戏称的“京电三叉戟”的名号给捅出去了。

  “你这么说,校报就这么大喇喇地直接写上去了吗?”

  李建国有点得意:“这可是我特意要求加上的,怎么样以后在学校里是不是有威风八面的感觉了?”

  林一失笑,这也算官方认证了吧?

  就在他们认为这件事情已经告一段落的时候,师姐再次通知另外一家媒体找过来想要采访。

  “这次是团委的蓝老师那边找到我,她说是上级团委那边转过来的,有一份非常正式的采访邀请函。”

  她把收到的邀请函照片发到群里之后,李建国奇怪问道:

  “《青年报》,这是个什么报纸?”

第306章 点亮万家灯火

  阅历深厚一点的人其实听名字就知道,《青年报》这三个字是一般的单位能用的吗?

  这是一份机关报。

  从大众的角度上来说,一般人很少接触这类媒体,这份刊物的影响力和传播度似乎不值一提。

  但在一些特定的群体里面,它的意义就非同小可了,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以代表官方的态度。

  这不是随便花点儿钱就能买来的机会,刘简妮听说之后怕他没有经验,还特意叮嘱他务必十分重视。

  总之,林一完全没有之前对校报那种大摇大摆的态度,而是拿出了十二万分的诚意和谨慎。

  他原本是打算把师姐一起喊回来,三个人共同参加这场采访,以表现对这次机会的重视的,直到根据邀请函上的联系方式与对方沟通之后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林一在四月底的一天再次回到了四九城,此时距离他上次从羊城回京又过去了大半个月。

  他落地之后没有去找任何人,直接打了辆车来到了约定好的采访地点。

  林一到的时间挺早所以在那里等了一会儿,然后就见到了今天要跟他一起接受采访的另外一个对象。

  是张旭濠。

  林一得知这一点的时候还在心里自嘲想多了,果然自己和随便外卖网眼下的牌面根本不够格单独上《青年报》。

  张旭濠跟他一样非常重视今天这次采访,穿得就端端正正一丝不苟,和上次见面的时候大不相同。

  林一打了个招呼:“我收到采访函的时候还想着要不要把另外两个合伙人一起带来,后来他们告诉我原来今天是和张总一起。”

  张旭濠好像是不想在这里说悄悄话,只是简单回应:“说明我们这次联手的决定非常正确。”

  确实,这次活动的效果已经一再地超出林一的预期,特别是今天的采访只能说是意外收获了。

  寒暄两句过后,可能是知道他们俩已经到齐,很快有一位女记者出面招待了他们,看上去三十上下,相貌不算出众但有一种难得的知性气质,与两人分别握手之后她自我介绍:

  “我叫王珂,今天由我来对两位进行采访。”

  因为不用上镜所以他们都没有化妆,林一和张旭濠分别作了介绍之后,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女记者王珂开口:“我就叫你们马克和林一好了,你们两位一个是85年,一个是94年的,都很年轻啊。”

  马克是那个家伙的英文名。

  张旭濠笑着接口:“我本来也觉得自己很年轻的,但是看到他这个危机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王珂说道:“那我们按年龄的顺序来说说好了。马克,你今年才27岁但已经创业好几年了吧,当时怎么会有创业这个想法的?”

  张旭濠不是第一次接受采访,这个故事已经讲得滚瓜烂熟了。

  “对,那是在2008年,当时我在闵行交大念研究生,我和几个同学,也就是我后来的创业伙伴都觉得读研的生活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我们几个人本身的专业其实是建筑节能,想要创业的时候当然首先考虑的是这个方向,但当时这个行业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很大程度上是靠资源而不是靠技术驱动的,我们几个年轻人恐怕玩不转。”

  “后来算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吧,所谓衣食住行,我们想到吃是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文章呢……”

  张旭濠把这个他不知道讲过多少遍的故事又分享出来,女记者一边听一边做着简单的记录。

  其实王珂采访之前是做过功课的,这些资料很多都已经准备到了,所以听完之后自然地把话题转向林一。

  “林一你今年才,哇十八岁,真是一个让人怀念的年纪。我没记错的话你才念大一吧,是怎么想到这么早就出来创业的呢?”

  林一知道王珂提问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有目的的,就是反应稍微有点夸张,可能是想活跃下气氛吧。

  这个环节问的应该是“初心”。

  “我们跟饿了吗在很多地方有相似之处,比如说我们也是三个人合伙创业,比如说我们都不是那种安分守己的学生。”

  “其实我很早就有创业的想法,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开始准备了,所以说并不是一个临时起意的决定。”

  王珂铺垫了一句:“那个时候大家应该还在为高考而拼搏吧,你已经在考虑创业的事情了吗?”

  “只是一个想法。”

  林一为临中吹嘘了两句:“可能我比较幸运的地方在于我的高中不是那种非常严厉的学校,校长一直告诉我们高考不是教育的目的,所以能有空间做一些自由的畅想。”

  “我上高三的时候苹果公司的乔帮主去世了,那段时间大家都在很热烈地讨论这个人,还有一个同学送了我一本乔帮主的传记。”

  王珂对林一追问得多一些并不是因为更感兴趣,而是林一此前没有过公开的采访所以资料更少。

  “那你是看了乔帮主的传记才萌生了创业的念头的吗?”

  林一就知道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不完全是,因为那本传记是英文原版的,而且很厚,对我来说读起来太吃力了。”

  这句话把另外两个人都逗笑之后,他接着说道:“乔帮主当然是很了不起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改变了世界。”

  王珂很耐心地继续抛出问题:“所以你是打算像他那样在硅谷的地下车库里面改变世界吗?”

  “不是只有硅谷才能改变世界。”

  他转向身边的张旭濠:“其实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在大洋对岸就找不到成功的先例。”

  张旭濠点头表示同意。

  林一接着说道:“虽然乔帮主本人以及苹果公司都很了不起,但我无意于效仿他们。苹果手机虽然样样都好,但还是有一个重要的缺陷的。”

  他停顿了一下,在女记者恰到好处的疑惑眼神中说出了:

  “那就是贵。”

  王珂和张旭濠都笑出了声,前者还把自己本来放在桌上的苹果手机收了起来,他们知道林一的话还没说完。

  “我永远不期待随便成为一家像苹果那样的公司,因为在我心里科技不是少数人昂贵的玩具,而应该走到每一个普通人的身边,点亮万家灯火。”

第307章 根正苗红

  王珂在这种单位做记者敏感性是很高的,而且素材也已经够用了,她不打算在这一点上继续深入下去。

  她把张旭濠和林一刚才的回答迅速归纳了一下,在本子上记下“自我实现”和“社会价值”两个关键词,然后也开了一句玩笑:

  “我觉得你和大米手机的雷俊总应该会有共同话题。”

  林一把自己的手机拿出来亮了一下:“我确实在用大米手机,而且有机会的话也很期待能和雷俊总合作。”

  这个话题就此揭过,女记者开始切正题。

  “今天请你们来主要是注意到你们合作推出的《同心助力,雨城加油!》的公益活动,我很好奇你们双方在这次活动之前就认识吗?”

  “可以算认识也可以算不认识。”

  这个问题由林一回答:“大家毕竟是同行之前有过一些交流,我跟张旭濠其实在京城有过一面之缘,但是连手机号码都没有留。”

  在这里他当然不会提两人第一次在医院见面的细节,毕竟当时都签了保密协议的。

  可能是怕女记者在这一点上纠缠,所以张旭濠很主动地把这个话题接过去:

  “对,所以他这次找到我是直接打电话到我们公司的前台,后来前台报告给我的时候还特别忐忑,心里一直怀疑这个人真的认识老板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2页  当前第2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1/4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平凡之路2010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