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买来的媳妇(种田)_分节阅读_第22节
小说作者:金乖乖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52 KB   上传时间:2013-12-09 18:43:38

☆、45衣服

  小海很瘦,面有菜色、头发枯黄,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柱子娘早起做饭的时候特意给小海也做了份糖水蛋。

  早饭刚在炕桌上摆好,柱子娘突然听到隔壁窑里传来小孩的哭声,手上拿着的筷子都没来得及放下就快步走到东窑,一掀帘子就看见小海光着身子坐在炕上哭,田兰手里拿着小海昨天穿的衣服站在地上,嘴里还说着:“小海乖,小海不哭,阿姨给你穿衣服,穿好衣服咱们就吃饭去,有好多好多好吃的。”

  “兰子,这是咋啦?”柱子娘问。

  “我也不知道小海这是怎么回事?柱子哥一大早出去锻炼,我起来之后拾掇好自己,就叫小海起床,拿他昨天的衣服给他穿,谁知道他一睁开眼睛就哭,我哄了半天也没用,反而越哭声越大。”田兰一脸无奈,她一点带孩子的经验都没有,像小海这么大的男孩子,她接触过的只有姐姐家的狗蛋,狗蛋是个给点吃的就眉开眼笑的主,所以她也用吃的来诱惑小海,可人家压根就不买账。

  “不穿衣服会着凉的,小海乖,咱把衣服穿上,啊。”柱子娘把手上的筷子放到炕边,拿过田兰手里的衣服,爬到炕上想把衣服强行往小海身上套。

  张家栋跑完步,一回来就看到:他媳妇站在地上一脸无措,他娘半跪在炕上想要给孩子穿衣服,小海则是一边哭一边往后退,窑里一派混乱景象。

  “这是怎么了,大清早的杀孩子呐!”张家栋边拿脖子里的毛巾擦汗边开玩笑说。

  田兰婆媳俩看见张家栋回来,都舒了一口气,小海哭叫着“爸爸、爸爸”往张家栋那块爬。

  张家栋接住就快掉下炕的小海,伸手拿过他娘手上的衣服,说:“娘,兰子,你们先去吃饭吧,我给小海穿好衣服就来。”

  张家栋给小海穿好衣服又洗漱了一番,抱着他去西窑里吃早饭,田兰已经匆匆吃完,见张家栋抱着小海进来,说了声:“最近厂子里有点忙,今天有个大客户要来拿货,我先走啦。”

  田兰骑上院子里那辆姐夫前阵子帮着买的飞鸽牌自行车,一晃眼就没影了。

  “兰子说想再把生意做大点,最近正忙着四处联系,人都瘦了一圈。”儿子和儿媳妇常年不在一起,感情不深,柱子娘怕两人因为彼此不熟悉而产生一些小误会。

  “兰子写信给我说过,家里开了一个醋厂。”张家栋给埋头扒饭的小海拣咸菜,顺便回了他娘一句。

  “知道就行,毕竟你是一家之主,家里的事大大小小你都该知道点。回头抽时间也去厂里看看,给兰子帮帮忙,你毕竟是在外头待了这么多年见识比她高。”柱子娘絮絮叨叨的嘱咐着儿子。

  “行,我这次是正儿八经放的探亲假,扣掉来回路上还有去接小海的那几天,差不多还能在家再待十来天。”

  柱子娘听说儿子这回能在家里待十来天,心情变得更好,脸上也不自觉地浮现出笑容,看见小海光在那扒稀饭,把那碗糖水蛋往他面前推,“小海,来吃蛋,奶奶一早给你做的,还热乎着呢!”

  小海双手捧着自己的饭碗,仰起脸看了看张家栋,张家栋冲小海点了点头,说:“小海说谢谢奶奶,这是奶奶专门给小海做的。”

  “谢谢奶奶。”小海低着头说了一声,而后快速伸手拖过碗,狼吞虎咽。小海其实早就被糖水蛋的香味吸引了,只是一直不敢下手,现在“爸爸”说能吃,他就无所顾忌了。

  “嗨,瞧这孩子,吃的这么香。小海,好吃不?”小海嘴里咬着蛋,头还一点一点的表示好吃,柱子娘瞧着笑了“瞧这讨喜样,以后你只要想吃,奶奶天天给你做。”

  村里和柱子娘差不多年纪的人都已经含饴弄孙,因为张家栋结婚迟又常年不在家,家里到现在还没个孩子,柱子娘对孙子可盼得紧呢!

  “柱子,趁着你这次回来,好好和兰子亲近亲近。人都说孩子招孩子,小海现在到咱家了,说不定还能给你也招来一个大胖小子。”柱子娘趁机教导儿子,看眼前这个有可能给自己招来孙子的小男孩,也更加顺眼。

  “我知道了。娘你也别光顾着说话,也吃啊!”听到他娘的话,张家栋有些不自在,只能借口吃饭堵上娘的嘴。

  张家栋吃过饭,拿着工具坐在院子里修修补补起来。田兰和柱子娘虽说勤快,可日常过日子总有一些需要男人修修补补的活,家里的活总是麻烦姐夫也不太好,所以张家栋一回来就马上干了起来。小海很黏他的“爸爸”,张家栋干活时,他就拿个小凳子坐在对面,不时的给张家栋递根洋钉什么的。

  田兰一大早先到厂子里把今天要交的货再次清点一遍,等客人来了,交了货,又嘱咐工人一番,就骑上车跑到了砖厂。饭店顶出去之后,姐姐就到了砖厂,帮着管管砖厂的账和食堂大灶。田兰来找姐姐,把张家栋带战友孩子回来的事说了。

  姐姐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农村妇女,卖了段时间吃食,又跟着姐夫开了阵子厂,也算是见过世面。她没有像以往那样拉着田兰急吼吼的回家,而是坐下让田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仔仔细细的说了一遍。

  田兰来找姐姐主要是想拿些狗蛋的旧衣服,说完小海的情况,田兰开口道:“孩子昨天刚到,我看了一下,除了身上穿那身,别的什么也没有。这大热天的总得有身换洗的衣服,而且他身上那身也破旧的不成样子。我有心给他做新的,可最近又忙一时半会也做不好,就想来找你拿几件狗蛋以前的旧衣服,回家先给小海凑合着穿。”

  “行啊,狗蛋的衣服没给人,都在呢,你要是要就上家里挑去,狗蛋他奶奶在家呢。”几件旧衣服而已,姐姐爽快的说。

  田兰赶时间,没和姐姐多聊,骑上车又去了姐姐家。把小海的事又大概的和润叶娘说了一遍,然后在润叶娘的帮助下,从狗蛋那一堆小得不能穿的旧衣服里找了几件比较新的、小海能穿得上的。

  等田兰骑着车,带着狗蛋的旧衣服和在老街上买的一些菜、肉走在村中土路上,已经能看见不少人家升起了炊烟。

  田兰把车推进院子,就看到张家栋在修补坏了的家具,小海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帮他拿着工具,十足亲密的父子俩,她的心里一阵不知名的暖流流淌开来。

  张家栋听到院子里有自行车的响声,转头看见田兰带了一堆东西回来,放下工具,擦擦手,走过去帮田兰把东西拎到了西边那孔窑里。小海也跟着张家栋的屁股后头,亦步亦趋。

  柱子娘正在准备做饭,看见他们拎着东西进来,说:“我刚还在想,今天柱子回来了,兰子肯定会回来吃中饭,都到做饭的点了,怎么还没带菜回来。”

  “好啊,娘不是想我回来,是想我带菜啊。我伤心,我难过,我走了,我回厂里吃大灶去。”田兰学着平时润叶对她娘撒娇的样子。

  婆婆用食指点着她的脑门,宠溺的笑着:“又学润叶说怪话了。”

  “哎哎哎,大中午的,肚子饿了,你们娘俩别闹了,先给我和小海做饭吧。”张家栋笑嘻嘻的插话,又摸着肚子对小海说“干了一早上,我肚子都饿了,小海你饿不。”

  小海点头表示自己也饿了。听大小两个男人说肚子饿,柱子娘拿了菜就去外面打水洗。

  田兰引着张家栋和小海到炕边上,把从姐姐家拿来的那一提包旧衣服放在炕桌上,“我看着小海就一身衣服,刚才去了趟姐姐家,拿了些狗蛋穿不上的旧衣服,先给小海换着穿,等回头我有空了,再给咱们小海做新的。”

  田兰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小海说的,说完就去外面帮婆婆弄菜,留下张家栋和小海在炕上挑拣那些衣服。

  张有堂家条件好,又只有狗蛋一个男娃,他的衣服又多料子又好,田兰拿回的那些衣服很多还是半新的。张家栋一件衣服一件衣服的往小海身上比划,小海很久没有穿过新衣服,看见那些半新的衣服,眼睛里都有了笑意。

  直到田兰和婆婆做好饭,两个男人还在炕上比划来比划去。

  “比划啥比划,这衣服又不能张腿跑了,快收起来别弄脏了,咱吃饭了。”柱子娘趁田兰炒菜的功夫,过来吆喝到。

  “吃饭喽,吃饭喽,小海咱把衣服收起来,晚上咱洗过澡再穿。”两个人也不叠,就那么比赛似得把衣服往提包里扔,小海高兴地呵呵直笑。

  田兰的手艺不是盖的,一顿饭小炕桌上有荤有素、有汤有菜。今天中午吃的是米饭,田兰想着狗蛋喜欢用肉汤泡饭,就给小海的饭碗里也浇了些红烧肉的汤汁,小海吃得小嘴油乎乎的。

  下午家里人依旧各司其职,田兰去醋厂算账,张家栋继续修着家里破损的东西,柱子娘哄着小海睡了个午觉。

  作者有话要说:开学了,看了课表,不禁哀嚎这哪是研一啊,标准的高三生活。

  被课表搞得崩溃的乖乖表示,日更无法保证了,但是我准备背着我的平板四处逃窜,每星期至少更新一万字,具体哪天不定,但时间是晚7点。

  最近点击掉的好多,请大家继续支持,不要抛弃我( ⊙ o ⊙ )啊!

☆、46领养

  小海很黏张家栋,晚上死活不肯睡在柱子娘那,张家栋无法,只能把他抱回东窑。小海靠着炕柜睡,张家栋睡在他旁边,田兰睡在张家栋旁边。这样的安排在晚上小海睡着后,倒也不影响夫妻俩的床上运动,因此张家栋在家的这段日子他们就都这么睡。

  因为是放探亲假,张家栋早有准备,回来之前给家里人都买好了礼物。昨天是小海第一天来,怕他不习惯,张家栋哪里也没去,只是在家做做活、陪陪他。今天吃早饭的时候,张家栋主动提出待会儿把带回来的礼物给姐姐一家送去,可是等到他和田兰吃过饭,推着自行车准备出门的时候,小海抓着他的衣角不肯让他走。

  “要不,把小海也带上吧。我昨天去拿衣服,已经把小海的事给姐姐和润叶娘都说了。今天去,他们估计也会问起孩子。”田兰看小海拽张家栋衣角那可怜兮兮的样子,有些心疼。

  “是啊,就带过去吧,我待会儿收拾收拾也要去作坊,你们送完东西带孩子去作坊,咱中午在大灶上吃饭。”柱子娘总是习惯性地管醋厂叫作坊。

  还好姐夫帮着买的那辆自行车比较大,三个人也能骑。张家栋骑着车,小海坐在车前杠上,田兰坐在车后,盛夏清晨的村中小道,他们好像去游玩的一家三口。

  当他们到姐姐家的时候,猫蛋狗蛋已经跟着润叶去上学,姐姐姐夫也去了砖厂,家里只有张有堂老两口。把自行车在院子里停好,田兰拎着东西,张家栋拉着小海的手,进窑和张有堂两口子聊了一阵。

  临走的时候,张有堂嘱咐:“白天大家都忙,柱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晚上来吃饭,咱爷三好好喝一盅。”

  晚上醋厂下了班,张家栋一家四口推着自行车去姐姐家吃饭。姐姐和姐夫还没回来,润叶娘带着润叶正在做饭,田兰和婆婆自然是撸起袖子进去帮忙。大家都熟的不得了,润叶娘也不客气,直接让田兰掌勺。

  “兰子你可终于来了,这下我解脱了,我去看着孩子们写作业,省得在厨房我娘老说我笨手笨脚。”润叶把田兰当成救星一般。

  “你就知道跑,你要是有兰子的一半,我也就不唠叨你了。”润叶娘举着切菜刀,转过身对柱子娘说“亲家你说说,这么二十好几的姑娘,横针不拿、竖线不挑,怎么说婆家?我都愁死了,她倒好该吃吃、该睡睡,一天到晚还乐呵呵的。”

  润叶听到她娘又开始“念经”,赶快放下围裙跑了,好像深怕她娘拿着菜刀出来追她似的。

  瞧着母女俩这样子,田兰和婆婆都笑了。都知道润叶这婆家难说,柱子娘也只能说些“儿孙自有儿孙福”之类的话,宽慰润叶娘。

  这厢出了厨房,润叶回了窑,看见猫蛋狗蛋都趴在桌子上一笔一划的认真写字,自己就也在旁边批改起学生的作业。润叶是老师,经常会带一些作业回来批改,她的窑里有一张大书桌,猫蛋狗蛋平时都跟着她在这边写作业,有不会的也可以随时问。

  我们的猫蛋,哦,不对,是张汀芷同学。她曾经非常崇拜她的老师姑姑,觉得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只要老师一个眼神班上聒噪的同学都会安静下来。可是自从姑姑到他们学校来教书,她有一点风吹草动其他老师就会告诉她姑姑,害得她上课连个豆子都不敢点。最倒霉的是,刚开始别人和她闹矛盾,她可以嚣张的威胁:“我要去办公室告诉我姑姑!”后来大家怕了她,渐渐的疏远,最近都没几个人愿意跟她玩,她已经开始思考亲姑姑在自己的学校当老师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了。

  润叶当然是不知道她侄女心里的那点小九九,看孩子们作业写好了,估计饭也做的差不多,就让两个孩子收起书本准备吃饭。

  中窑里张有堂和张家栋又胡天海地的聊开了,小海也坐在炕上,在烟雾缭绕间兴奋的看两个大人聊天,张润生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违和的画面。

  “哎呀,爹,你怎么又抽上烟了,晚上不咳嗽啦。况且还有孩子坐在旁边呢!”姐夫指着小海对张有堂说。最近半夜咳嗽的有些厉害,润生带着张有堂去县医院检查了一下,医生说是肺不好,让以后都不要抽烟了。这可要了老烟枪张有堂的命,今天趁着有客人来,他好不容易能开回荤,没想到一时忘形,被儿子逮个正着。

  张家栋瞧着父子俩的互动,不禁感叹,几年前姐夫还是个自卑内向的聋哑人,如今竟然已经用大家长的姿态教育起他的强人父亲了,时光改变了一些东西,看来他不用再为姐姐而担忧了。

  商场上的历练已经让以前那个只会埋头做活的姐夫,变成了精明的商人,他已经学会如何通过请客吃饭、花钱送礼让自家的砖卖个好价钱,同时他的酒量也提高了不少。

  三个人喝了两斤酒,却还没有醉意,微醺的张有堂拍着张家栋的肩,竖起大拇指:“柱子,有血性有情意,上战场能杀敌,下战场能帮兄弟照顾家里。我跟你说,我们当年打国民党那会儿。”

  “柱子,孩子咱养着可以,可到底怎么个养法,你想好了吗?”润生打断了他爹对往昔荣光的追忆,很现实的说“这孩子可还有亲妈活着呢,万一以后找上门来怎么办,你们是不是赶快去办个手续,给孩子改个姓。”

  “是啊,养孩子可费钱呢,你可不能给别人做嫁衣,万一以后孩子长大有出息,他亲妈跑来认,你可就亏大了。”张有堂丝毫不介意自己的话被儿子打断,反而附和润生。

  “咱们都是一家人,我跟姐夫还有叔说句实话,我前几天去连长家就是收到了信,顺路去看看连长老娘和孩子。谁知道小海的奶奶已经病死了,孩子一个人也没人照顾,跟个小叫花子似的被别的孩子打,我这看着心里难受。”张家栋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

  “这毕竟是亲身的,孩子的娘就一点都不管他?”老话说虎毒还不食子,张有堂就不相信那女人能舍下孩子。

  “这话我也问了,村里人都说连长一出事孩子他娘就回娘家了,现在已经又嫁人,孩子都又怀上了。”

  “你那连长总有兄弟姐妹吧,他们就算拦不住嫂子再嫁,可也应该照顾照顾孩子啊?”姐夫继续发问。

  “照顾?我瞧见的那些打小海的孩子里就有他的堂兄弟,大人要是肯拉扯小海,孩子们敢那么明目张胆的打他吗?”张家栋笑得有些讽刺“我带小海走的时候字据都给他们列好了,国家那笔把小海养到18岁的烈属补助归他们,孩子我来养,他们好坏都不管,以后也不能认。”

  “既然他顾家人都这么说了,那给孩子改姓吧,这些老乡俗我熟,叔给你张罗去。”小海只要改了姓就是张家的人,是能继承张家香火的,老辈人对此尤为看重。

  张家栋阻拦道:“小海不能改姓,连长就留下这么一条根。再说我和田兰还年轻,我们总会有自己的孩子的。”

  姐夫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们什么态度、说些什么都没用,主要还是你娘和兰子怎么想。你拍拍屁股回部队了,孩子可是她们养,你得跟她们好好商量商量。”

  女人们不喝酒,吃饭快,吃过了就去其他窑里拉家常,把孩子也都带走了,窑里现在只有三个大老爷们。

  “这我知道,她们都愿意帮着养小海,只是这改不改姓的事我还没和她们商量。回家我好好的跟她们说说。”张家栋已经打定主意,小海是不能改姓的。

  张家栋认为和母亲比,田兰应该更会提反对意见,毕竟没有哪个女人愿意随便帮陌生人养儿子,尤其这个女人自己还没有孩子。

  张家栋决定先挑硬仗打,晚上回到家,做完那档子事,他躺在被窝里搂着田兰。把事情给田兰一说,没想到田兰满口答应,还提出名字改不改没关系,领养手续得办好,万一影响孩子以后读书就不好了,他准备好的词倒是完全没用上。

  田兰的想法很简单,人都是讲感情的,她对小海好,好好教育他,让他读书懂道理。小海长大了和她有感情,自然就会和她亲。再说她有钱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孩子,用不着靠小海养老,就像当初给酒店员工的那封推荐信一样,就当是做件好事,以后说不定能有好报。

  说服田兰的工作异常顺利,没想到第二天张家栋跟他娘说的时候,却碰了个钉子。领养手续什么的老太太不懂,她只想要一个姓张的孙子。

  最后没办法,田兰拉了姐姐来,两个人废了半天劲才把柱子娘劝服。

  劝好之后张家栋问田兰:“你是怎么把我娘劝服的?”

  田兰笑了,“这哪是我劝的,是姐姐说了句,‘这孩子不改姓把他养大了就行,要是改了姓万一长大了跟你亲孙子争家产可怎么办。‘娘一听这话,为了亲孙子的家产,小海坚决不能姓张。”

  “我娘真是的,这亲孙子还没影呢就惦记上留东西了,再说咱家能有多少钱。”张家栋无奈的笑了。

  “咱家反正挺有钱的,真想知道,明天去厂子里拿账本给你看。”田兰觉得这是家庭公共财产,作为家庭成员,张家栋有知情权。

  作者有话要说:小时候很羡慕父母是老师的同学,不用担心下雨没人送伞,长大后才发现都是一把辛酸泪啊!

  大学室友的老妈是小学老师,她在她老妈的那所学校读了六年,一有风吹草动别的老师就会向她妈妈汇报。她老妈教她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很公正,还把她拎起来训过半堂课。因为来回都是和妈妈一起,她也从未在上学路上有过任何奇遇,自然也就没有“路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8页  当前第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买来的媳妇(种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