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兼祧_分节阅读_第11节
小说作者:才下眉头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03 KB   上传时间:2014-10-28 14:13:46

  这样就是花老太也不好说什么的。

  在杜家所选的纳征吉日头两日,花景途就带着母亲妻儿,还有韩束一块先到康家去了。

  大房先到康家去,一来是因见花羡鱼好全了,康大奶奶心里高兴,二是想让因花羡鱼的病悬心的康老太太看看已大好的外孙女,也好安心。

  又者康老太太为了外孙女,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人参拿了出来,虽已不能用了,但到底是老人的心意,更是恩情。

  康大奶奶也知道,康老太太如今瞧着身子还硬朗,但到底年岁也不小了的,备些人参在身边,以待不时之需,很是必要的。

  而康老太太身边余下的人参怕是也糟朽了,不能用了,于是康大奶奶就同花景途商议,说:“如今阿羡也好了,你从广州买回的人参,我们家一时半会也吃不了那许多的,不如送些我娘家去。”

  花景途不是眼皮浅的,康家在女儿危难之时,施手相救的恩情,他是铭记在心的,所以康大奶奶一说,他没有不答应的。

  那日,大房一家子用过了早饭,来接他们的康家骡车就到了。

  花景途十分感谢康家舅父的周全,知道因着花如玉和杜家的事儿,他们家里一时半会也挪不出空闲的车子来,所以花景途方要打发人去雇轿子,没想康家的车倒是先来了,真真是十分妥帖。

  花景途父子和韩束一车走前头,楚氏和康大奶奶携花羡鱼、花玄鱼,还有几个丫头坐后头的车子,其余跟来服侍的媳妇、小厮,或坐外头车辕上,或跟从着车子行走的。

  半个时辰不到,康家就到了。

  康家舅父带着儿子康是福(好吧,这是我正好在吃康师傅顺手起的名。),早早就等在大门处迎了。

  花景途领着花渊鱼和韩束下车,与康家父子厮见,叙礼。

  花家女眷们这才从后头的车里下来,由康家的仆妇婆子一路护着往家里去。

  康老太太得了信儿,在孙女们的搀扶下到二门上来接了。

  “亲家太太,你好啊!”康老太太率先问候道。

  楚氏忙上前拉住康老太太的手,也亲和地问候道:“老姐姐,你也好啊!”

  亲家老姐妹两一时就说到一处去了,正是和乐,从康老太太身后又跑来两个同花羡鱼年纪相仿的小姑娘来。

  两个小姑娘过来,一人一个拉过花羡鱼和花玄鱼的手,笑道:“自打上回祖母寿诞到如今都多少日子了,可把你们给盼来了。”

  花羡鱼和花玄鱼亲热的同康家姊妹问好,“巧儿姐姐好,丽儿姐姐好。”

  这厢小姊妹们才相互问侯完,又见一个梳着小总角,迈着小短腿儿,在奶妈的扶持下摇摇晃晃过来的小胖墩。

  小胖墩十分讨喜,见人咧嘴就笑,还直喊:“吱吱,吱吱,好。”

  把众人都逗乐了,“是姐姐,不是吱吱。且这里头可不都是你的姐姐。”

  康大奶奶就过去将小胖墩抱了起来,拿出一个小荷包逗小胖墩,道:“吉宝来,喊姑妈。”

  原来这小胖墩就是康家舅父的小儿子,小名儿吉宝,是康舅父侍妾所生。

  小吉宝乐呵呵的直笑,喊道:“咕噜,咕噜。”还亲了康大奶奶一口的。

  大伙顿时又都笑了。

  康大奶奶轻拍小吉宝穿着开裆裤的屁股,“小坏蛋,是姑妈,不是咕噜。”

  只一人不凑这趣儿。

  就见黄氏看吉宝那眼神,只差没给全白眼了。

  因着前些日子把康大奶奶给得罪,黄氏一寻着机会就同康大奶奶说话,“一听姑奶奶要来,老太太从昨日就开始吩咐我了,弄了许多姑奶奶爱吃的。”

  康大奶奶听了不亲不热道:“有劳嫂子了。”

  康老太太觑了黄氏一眼,便招呼着女婿一家子到她院子里去坐。

  到了屋里,两家小辈一一向各位长辈见了礼。

  康老太太拉过花羡鱼来,就是一番仔细查看,心疼道:“瞧这瘦干得,小脸都没巴掌大了,往后可要好好养回来才是。”

  可不是,花羡鱼这一场病下来,往时丰润的样子都没了,倒是十分迎合时下的纤巧了,却单薄得让人心疼。

  楚氏道:“如今还算好的,那些时日脸上气色不成气色的,身子弱得只怕一阵风都能把她给吹天上去。”说话间又想起那时的惊险,楚氏心头余悸难消,便道:“老姐姐是不知道,要不是我那孙外甥有灵药,阿羡只怕是……难了。”罢了,楚氏又向花羡鱼招招手,“阿羡还不过叩谢你束哥哥的,若不是他的药,你也不能够有今日了,赶紧的。”

  花羡鱼怔了怔,没想又提起这茬的,但到底还是从康老太太身边起来,上前给韩束大行叩谢之礼。

  韩束自觉不过是举手之劳,不足言谢的,便道:“羡鱼妹妹使不得,使不得。不过是一丸药,只是那药方子难得些,药却不难得,他日我回了南都,再配一料就是了,不值什么的。同姨祖母、表叔、表婶收留照顾之情比来,我不过回报了万之一二罢了,不足挂齿。”说罢,就要伸手去扶起花羡鱼。

  不想花羡鱼却倏然避开他的手,如避蛇蝎,让韩束两手僵在半空,一时讪讪不已。

  花羡鱼道:“祖母与家父家母待你之情是一桩,你救我性命又是另一桩,一码归一码,我花羡鱼不是恩怨不明的人。”

  花家众人有些意外花羡鱼待韩束的生分和刻意。

  康老太太却道:“说得好,女儿家也是该有些气性才是。”

  说罢,康老太太这才打量起韩束来,又拉着韩束坐她身边,问楚氏道:“这就是你姐姐的孙儿?”

  楚氏点头,答应:“正是。”

☆、第三回 花父再名落孙山,三房做亲河东狮(三)

  “长得可真好。”康老太太毫不吝啬地夸赞道,“到底是南都城来的,不比我们这种小地方长出来的,都是猴儿。”

  花渊鱼直挠头。

  康是福摸着鼻,凑趣道:“祖母你也太厚此薄彼了,就算是猴儿,也有成齐天大圣的一日不是。”

  康老太太笑骂道:“说他是猴儿,就还真要当弼马温了。”

  一时满堂欢笑,几个小的又被长辈们取乐玩笑好了一会子。

  回头康老太太让人取来表礼给了韩束,又拿了个骑赤兔马的关公小金人给了韩束。

  韩束一再谢过。

  关帝爷是武运之神,康老太太给这礼,倒是楚氏有些意外,意外康老太太竟然知道韩家是什么出身的。

  就以为是康大奶奶说的,楚氏便撩开不管了。

  而那厢,黄氏瞧韩束那形容身段,那言谈举止,那人品,只道他们这地方上是没有的,是越看越喜欢,越瞧越满意,一时竟问起韩束的年庚八字,与家里境况。这里头的用意,便不言而喻了。

  康舅父的大女儿康是巧,面上立时飞红一片。

  也是黄氏话音刚落的功夫,方才的一堂和乐,霎时散了。

  黄氏还不觉自己说错了话,见康舅父连着给她使眼色,还问:“怎么了?这问不得不成?”

  不说韩束,就是花景途一家也尴尬了。

  康老太太拿帕子按了按嘴角,对康舅父道:“你们父子也不必在这拘着了,带姑爷和两个外甥,到你们爷儿们的地方去,让我们娘儿们自在说话。”

  康舅父父子两领命,和花景途父子,还有韩束一道辞了,就是小吉宝咿咿呀呀挥着小手也跟了出去。

  康老太太才又对黄氏道:“你也不用在这侍候的,到厨房去瞧着些吧,今儿那道羹汤最是要小心火候的。”

  黄氏讷讷地应了是,便蹲福出去了。

  最后康老太太又让康是巧带着花羡鱼她们几个小姊妹们,到里屋去玩。

  一时厅堂里,就只剩下康老太太和楚氏婆媳。

  楚氏这才又拾起方才的话,再三谢过康老太太的。

  康老太太道:“亲家外道了不是,你可别忘了,羡姐儿可是我外孙女,我岂有眼睁睁看着不施援手的道理。只是当日给羡姐儿求的护身符,许了愿,到底不拘是你们家,还是我们家,去还这‘过关愿’才是法子。”

  楚氏连连点头,道:“自然是我们家去才是正理。正好阿羡祖父冥寿,一并办了,也没什么不妥的。”

  康老太太听了,直点头,道:“也好。”回头给一旁的大丫头吩咐了几句,少时,丫头就捧着几样礼出来了,自然是给花晋华冥寿的礼。

  楚氏略略推辞,便让康大奶奶收下了,罢了就让康大奶奶把备好的人参和一些别的调补养身药材献上。

  康老太太道:“亲家太太这是做什么?虽说亲戚间就该礼尚往来的,可也没眼下就还的,生分了。”

  康大奶奶捧礼过去,笑道:“娘,这可不是还你方才的礼。这些是人参和一些调养身子的药材。”

  康老太太摆手笑道:“还说不是还我的礼,我不就给外孙女几支参,和你们不相干的,使不着你们来还这礼的。”

  康大奶奶道:“自然是使不着我们来还这礼的,日后阿羡大了,自有她的孝心,所以这些是你女婿和我孝敬您老的。”

  康老太太听了,很是熨帖,便哂纳了。

  罢了,康大奶奶又劝道:“这人参虽是好物,但年份一长,只过百年就成灰了的,娘可别舍不得吃。”

  康老太太是个性子剔透的,一听这话,便问:“可是我给羡姐儿的人参坏了?”一面说,一面赶紧让丫头寻出她剩下的那些来瞧。

  她们一堆妇道人家,能瞧出什么好歹来的,便打发人拿去给医馆里的大夫认。

  下人回来报,果然那些人参竟没一支好的了,再存些年月便会化灰了。

  康老太太捧着那些人参,长长叹了一气,不禁黯然感伤了起来。

  都以为康老太太是心疼人参没了,纷纷劝解。

  只当初康老太太的陪房——严大嬷嬷,能明白了。

  严大嬷嬷知道,康老太太并非是心疼这些个如今有银子也买不着的上好人参,而是感念当年做姑娘时,承父母膝下的一份天伦。

  罢了,康老太太也没什么心思再说话,便让康大奶奶她们散了。

  花羡鱼觉着自己因为一场南柯梦,也算是有些见识了的,却也是后知后觉才发现,她外祖母竟和他们这地方的人都不同,说起来倒是能和南北都中的那些大家小姐,名门贵妇而论的。

  当日,花羡鱼一家就在康家歇下了,花羡鱼借故问起康大奶奶的。

  康大奶奶回想了一会子,叹了又叹才道:“说起来,当初我也只听你外祖父说过那么一回。”

  原来康老太太真不是他们这地方的人,是北都人士。

  可好好的都中大小姐,怎么就嫁到他们这等僻远之地来了?

  只听康大奶奶说,她外祖家,也就是康老太太的娘家,姓梁,曾是都中书香继世的官宦之家,梁父更曾是朝中大员。

  只可惜,当年梁大人一念之差,贪图那从龙之功,一步错,步步错。

  常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

  新帝登基伊始,便有心要铲除政敌,排除异己,梁家便在其中。

  梁大人追悔莫及的,却已于事无补。

  在梁家遭大难前,梁大人和梁夫人为保女儿不受牵连,一生平安,仓促间附大半的家财做嫁妆,将康老太太远嫁了。

  也是那时康老太太年轻,不能体会当时父母的良苦用心,对于被远嫁到如此僻远之地,心中难免有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6页  当前第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15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兼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