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郭家圣通_分节阅读_第116节
小说作者:柠萌猫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08 KB   上传时间:2014-12-31 23:10:19

  “好!”郭圣通道,“只是下次,我们不比武力,你从凤卫军中选50人,我选50人,我们来模拟沙场交战!”

  此言一出,耿纯和陈俊差点跳了起来:“好主意,练军便应该这样练!不仅能练军士,还能练将领啊!”

  两人自己还没发现,他们如今看向郭圣通的目光中已多出了几分敬佩了。

  赵伊微楞时,郭圣通已然跳下点将台远去。

  “将军!”赵伊喊道,“将军,我不会输的。”

  “我等着。”郭圣通微顿了一下答道,可她却未回头。

  “我不会输的,”赵伊低头看着自己身上的擦痕,“总有一日,我会成为大汉最伟大的女将军,一定会的!”

  ----

  十二月初六。

  刘秀的第三十六个生日,亦是他此生最后一个生日了。

  雒阳城内欢声笑语,一片喜气。太后郭圣通与少帝刘疆在未央宫中治宴。为刘秀庆祝。

  而在天水郡。隗嚣的儿子隗纯却对着雒阳城方向,许下三个愿望来:“阿父保佑,我必除刘秀贼人为阿父报仇;我必壮大我隗家;我必为皇,一统天下,追封阿父为皇父!”

  可他没想到的是,天水之畔,有一双眼睛早已盯上了他。

  那人,便是冯异。

  刘秀禅位之后,朝政事实上已被郭圣通独揽。她对冯异可没刘秀那么多的猜疑。说来可笑,冯异多年不好名禄。却只因一句别人口中的‘关内王’便被刘秀疑有不臣之心。

  之后,不仅远离,还对他防备之极。这样的举动,莫说用在冯异身上了,便是搁在快石头身上,石头的心也要碎成渣了。

  郭圣通独揽朝政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为冯异送去了六万斛粮食,命其与祭遵将军密切监视在天水郡苟延馋喘的隗纯。

  隗嚣当时自己带兵进攻陇山,却没忘了在天水设下天罗地网牢牢护着自己的独子。老天有眼,他最后虽然身死,儿子却丝毫未损。不得不说,他死前想到这一点,应当还是觉得有些安慰的。

  只是,郭圣通等人都觉得,隗嚣同隗纯既然如此父子情深,还是不要让他们分开太久的好。

  是故,郭圣通早就告诉冯异,在刘秀生辰这一日,作为给刘秀的生日礼物,进攻天水郡!

  隗纯还在同他天上的阿父唠唠叨叨说他要实现这三个愿望的构想和计划呢:“……如今公孙述还需利用我来作为一道屏障,防止刘秀的人去打他,我可以趁机再想公孙述要……咦?这是怎么了?怎么操练武艺的声音这般大?!”

  隗纯被外头一阵厮杀之声惊醒:“我今儿个没让他们操练啊,竟比往日更卖力?难道他们也想要为阿父报仇,果然我阿父……”

  “郎君!郎君!”他的亲随跑了进来,“郎君快逃啊!刘贼已然打进天水郡了!”

  “什么?”隗纯睁大了眼,“刘贼是怎么冒出来的?他们不应该是在……”

  那亲随大喊一声:“郎君,是冯异那个疯子带兵来了!”

  “什么?冯异?!”隗纯跳了起来,一面往屋里冲一面喊,“还愣着干什么?跑啊!那是个疯子!我阿父说了,刘贼手下最可怕的不是邓禹,不是来歙,而是冯异和耿弇。一个是疯子,一个是杀神!被盯上就……”

  “郎君那你干嘛往屋里跑?”亲随一边气喘吁吁地跟着跑,一边认真地请教着他。

  隗纯顿住:“是啊,我为什么要往屋内跑?躲在屋内,一把火烧了,我岂不是要死了?可是,不能往屋内跑。那我该往哪儿跑?”

  第81章

  远方的冯异、祭遵等人领兵攻打隗纯,雒阳城的士大夫们却开始准备拟定明帝的封号。

  按惯例,新皇登基当年为了以示对光武帝的尊重,并未改年号。可是到了第二年伊始,便要改立年号了。

  正月十五,一碗热腾腾的元宵之后,雒阳城红灯十里。今日的雒阳城,宵禁推迟三个时辰。百姓无不换上新衣,呼朋唤友,齐聚看灯会了。

  郭况一早便抱了幼帝出来,同妻耿炼玉一道,领着郭主、幼帝看灯会。

  郭圣通却在长秋宫中,与四位辅臣一道对着几上所陈列的年号进行讨论。

  “我属意‘永平’,”刘黄道,“自乱世来,人人莫不期盼天下太平,长治久安。”

  寇恂点了点头:“我同湖阳长公主看法一致。”

  ‘永平’真是个好名字,刘阳,不,刘庄为帝时,也称明帝,年号便是永平。

  那是极好的名字,很符合人们的期望:‘遇明主,享太平’。

  刘疆如今的帝号,不就是刘庄曾用过的‘明’?

  郭圣通听了刘黄和寇恂,都属意‘永平’时,心头突然有些别扭。

  “蜀地公孙述未平,天水隗纯还在挣扎,不如叫‘永胜’!”耿弇道,“唯我大汉者,战无不胜。”

  “应叫天佑!”邓禹道,“少帝年幼,天佑吾主,天佑大汉,天佑百姓。”

  刘黄一怔:“天佑很好。”

  寇恂沉思:“天佑极佳。”

  “天佑不错。”耿弇道。

  “我却属意永昌。”郭圣通笑了,“我惟愿:大汉的昌荣,从此时开始!那隗纯也好,公孙述也罢。都是我汉人,即使乃贼,也是家贼。可外有夷族虎视眈眈,匈奴,蒙古,女真,契丹,乌蛮等,不一而足。匈奴自不必说,武帝时,曾以卫青、霍去病等将军抗击匈奴,只可惜,虽有胜,却损伤亦重。后期仍不得不和以宗室女,为公主嫁与匈奴人。蒙古女真契丹等族,生性彪悍,也屡有犯边之举,只是同匈奴一比,便没那般显眼而已。”

  郭圣通见四人若有所思,又道:“初时,我本欲:平公孙述等后,将其余蛮族一一收复,可后来,我忽然想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言。欲重挫他们,却留下一线生机。卧榻之畔,有人酣睡。欲以让世代之君,莫沉溺于享乐之中。公孙述,便是前车之鉴。”

  她见四人脸上俱惊,又道:“今日,我不妨将话说的更爽利些:公孙述初为帝时,兢兢业业,所治之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如今?人乳喂猪,炮烙鹅掌,笞其牛脊。令所治之境百姓又开始思慕汉室。为何?天府之国,物产其丰,如同一个巨大的温室,已然将公孙述惯坏了。照我看来,雒阳亦不久远。”

  这……这也太大逆不道了!!!

  耿弇当即起身:“太后未免太过危言耸听!如此之言,少说,少说!”

  “耿将军,”郭圣通问他,“匈奴、契丹、乌蛮之人比我汉人身体如何?”

  “那等夷族,生于荒野不毛之地,不过是身体强壮些罢了。”耿弇冷笑,“无礼义廉耻之见!哼!”

  “比之我等军士,战时如何?”郭圣通问,“孺子婴时,同上皇之兵孰强孰弱?”

  “自然是我等军士更强于孺子婴,那帮子人,连血都没见过……”耿弇突然顿住,他似乎若有所悟,“夷族也强于我,因,他乃不毛之地之人,若不抢掠,连一冬也难熬过。”

  “且,夷族自高祖前,便战力惊人,至今,仍战力惊人!”邓禹起身,激动道。他,也想到了!

  “是!是!”寇恂连叹几声,“我懂了,我懂了!”

  “只是娘娘,您难道是想要……”邓禹皱眉道。

  “迁都。”郭圣通仍跪坐在那里,语调波澜不兴,“诸位既然都明白了,也请回去好好想想其中的利弊,世家多不会同意,但此举,功在千秋。”

  周朝八百二十五年听上去很悠久,事实上,除最初的一百年还算安定之后,后期便是一个逐渐吞并的贪吃蛇游戏。到了后期,王权更是名存实亡。相反却是当年周时划分诸侯国中,最弱小的秦国,却异军突起。经历商鞅变法等一系列自革求生之后,竟有了吞灭其余诸侯国的实力。到了秦王嬴政时,更是统一了天下。只可惜,他是个好皇帝,却不是个好父亲,长子迂腐,竟信了一道莫须有的圣旨,自杀了。

  宦官专权,秦从统一,到走向灭亡,不过只有短短的十五年。

  到西楚时,楚王项羽是个光明磊落的将军,直性子。只可惜,直性子的成事快,败事更快。西楚立国四年,遂亡国。项羽自刎于乌江。

  到了西汉,刘邦想要改变东周时的诸侯制,却依旧有心无力,分封的异姓王他是想了办法除了差不多。但皇子受封,依旧给与封邑,将疆土分割了。

  不过,西汉的灭亡却不是因为诸侯,而是外戚。

  当皇帝能力强时,外戚是一种伫立,可皇帝能力弱,特别是后期的皇帝都长于内闺,妇人之手。以致于,帝王成为外戚的傀儡。

  也因此,在刘秀觉得自己要病重时,便动了同西汉汉武帝刘彻一样的念头,想要杀掉刘疆之母避免吕雉故事重演。

  只可惜,郭圣通不是钩戈夫人。郭家也不想做窦氏。

  郭况主动在世人面前立誓:郭家不踏入政途,作为太后的娘家,郭家此举无疑为日后的皇后母族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再加以防范,外戚之困便可无虑。

  只是宦官,却仍是一大问题。郭圣通想了很多法子,最终发现,若想高枕无忧,其实问题的根源还是在皇帝身上。

  帝王若强,一切都可为脚下之石,能让他站的更高。可若是弱了,就算神仙下凡也不能救。

  她为此想了许久,终于想出一套勉强可以算培养帝王的法子来。迁都,不过是第一步而已。

  其实,她此时透出这意思,不过是想将这四人拉倒她的船上来罢了。

  良久,耿弇神色复杂:“娘娘其实说了半天,那只是一个猜想,光是为了一个猜想便要做这般大胆的事,只恐,天下人不服!”

  “很多事,没做之前都是一个猜想,”郭圣通道,“比如耿将军,在一场战役前,您要想好怎么攻打胜算最大,可这胜算大与小,也不过是一个猜想罢了。每一场战役都是博弈,我如今也是想要博弈,胜了,或能千秋万代。败了,我若是败了,北方蛮夷来袭,身处砧板之上,诸位将军,可怕否?”

  “娘娘想要迁都何地?”邓禹猛然吃了一惊,“北方蛮夷,环境恶劣,莫不是……莫不是蓟城?那不是赶着给鲜卑、匈奴和突厥人送肉吃吗?”

  “未免太过激进!”寇恂也摇头道。

  郭圣通却不急,她想着关于蓟城的事,脸上浮出笑容来:蓟城,燕国之都。只可惜燕国棋差一招,败给了秦国。它后来名幽。

  再后来,蒙古族攻入关内,定都蓟城,改名上都。元末后,明朝建立。明朝燕王朱棣得到皇位后又从南京迁都至蓟城,将其改名北京,奠定六百年政治格局。此后所有朝代,都是以北京为都。

  而郭圣通,选择蓟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远离南地的富饶之后,转移权利中心至北方。她才能借助到更多北地氏族是支持,来完成她后面更为惊世骇俗的想法。

  “谁为砧上之肉,不过是看谁更强罢了。”郭圣通淡淡一笑,“我这话到有没有道理,你们可以回去再慢慢思考。”

  “可是……”耿弇还要说话,却听刘黄咳了一声。

  刘黄有些不解地看着他们:“你们在说什么?我们不是在定年号吗?为什么又是匈奴,又是砧上之肉的?”

  刘黄的确听得有点晕,可她如今说话,却是因为现在,好像是耿弇他们三个在责问郭圣通一个。她虽然不明白定年号怎么能扯那么远,却仍旧觉得应该支持她的弟妹:“太后说了,迁不迁都你们自己回去想想利弊,明日朝会不就要正是宣布年号了?”

  “湖阳长公主,”邓禹问,“若是真要迁都,您愿意去蓟城?”

  刘黄有些犹豫,片刻,她道:“我要跟着陛下,跟着辅儿和翊儿走。可是,若有一日,我去了,我还是愿意回到南阳去。同我的兄弟姐妹呆在一处。太后是疆儿的阿母,她不会害他,我虽然听不懂很多政事上的东西,可是我知道,阿母是不会害自己孩子的。”

  谁又能说刘黄不聪明呢?她看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可是她明白,人有的感情一定是真的。她虽然听不懂迁都的必要性和意义,可是她知道,若是活着,便要跟着孩子走。若是死去,再魂归故里不迟。生与死,怎样的选择,怎样的抉择,她从不犹豫。

  耿弇等人一时陷入沉思之中。其实刘秀很会选人。他选的托孤之臣,互相牵制,却有一点是最重要的:他们虽出身氏族,却爱着这大汉,希望它能长治久安。

  是故,一片沉寂后,邓禹道:“我觉得‘永昌’很好。”

  “我也觉得‘永昌’很好。”刘黄紧随其后,“永远昌盛,欣荣。太后你说希望大汉的昌盛欣荣从疆儿开始,我听了很激动。这个寓意很好,很好!”

  耿弇和寇恂互相看了看并没有说话。

  他们还需要想想,虽然郭圣通那个迁都一事并不十分急促,但他们此时却不愿做任何表态。

  “若耿将军同寇大人没有意义,明日便如此宣布吧。”郭圣通道,“另外,出正月之后,少帝出征,同我一起,为他的阿父报仇雪恨,平隗纯,灭公孙。耿弇将军为主将,冯异、吴汉两位将军为副将,需要带哪些人三位将军可以自行商议之后禀告于我。邓禹将军带天子卫随行。沙场是流血之地,你要告诫他们,若有机会,希望耿弇将军为他们创造机会一现身手。但要以护住他们的性命为上。”

  “少帝年幼,太后请三思……”邓禹等人齐声道。

  就连刘黄脸上也露出了犹豫之色:“太后,这样仿佛很不妥。刀剑无眼啊!”

  “他是上皇的儿子,是大汗的天子,”郭圣通道,“为人子,替父报仇理所应当,为天子,亲率大军出征,天经地义。有何不妥?他纵才两岁,却早已身负家国天下之任。有何不能当?”

  太疯狂了!

  这几人只觉得自己今夜过后定要少活个几岁。这太后,怎么就这么疯狂?!

  纵观历朝历代。哪家的太后会为了一个猜想,而提出迁都之事?又是哪家的太后,会要两岁的天子御驾出征?这,真是太疯狂了!

  “我欲明日去凤卫军中选五十女军交予耿纯将军带走,宫中之事,我欲全权托付大姐。”郭圣通道,“朝堂之事,我欲全权交予寇恂、陈俊两位大人。”

  她倒是不怕,雒阳城中,有她阿弟阿母,还有耿家五兄弟,他们可是儿女亲家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页  当前第1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6/1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郭家圣通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