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喜乐年华_分节阅读_第20节
小说作者:山林之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74 KB   上传时间:2015-04-11 15:25:55

十一点多,马长坡带着一箱苹果先来。随后,李晓路一家三口过来,意外的是,跟随李家人一起来的,还有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看到在门口迎接的杜如蒿,李晓路一下子蹦过来,“如蒿,看我把谁带过来了,欢迎不欢迎?”

“欢迎,热烈欢迎!”杜如蒿不由笑道,看向这位被带过来的严格知先生,心里是真有点意外。可来就是客,又是自己乡的父母官,哪有不欢迎的。

张梅英解释道:“格知恰好今天去我家,就被晓路一块拉过来了。”

严格知带着一个礼盒,斯文有礼,笑容和煦,“不速之客,请见谅。”

“什么不速之客,严大哥你过来才是让我家蓬荜生辉,是盼都盼不来的贵客呢。”杜如蒿笑着迎客,顺便给家人介绍了严格知身份。

杜石林夫妇都感觉挺有面子的,乡长这个级别原来都是自家接触不到的层次,现在也成了自家座上客。家里的生活真的是改变太多,连交往的人也随着变化了。

李家人带过来一套精美的家庭用瓷具并一箱饮料,而严格知突然前来,也带有一盒礼品,共庆杜家乔迁之喜。

客气一番,杜家人接过礼品,阻止要换鞋的这群人,热情请他们进屋,请他们参观自家房子。房子布置得比较简单,但因为布局合理,又什么都是新的,让人看着也不错。各个房间都摆有绿植,都是好养活的且便宜的品种,或是吊兰,或是绿萝,又给房间多了几分绿意。

杜家的暖气片并没有包起来,都露在外面。新房有暖气让李晓路赞叹不已,“如蒿,你们这房子太好了,我家房子还没有暖气呢。”李晓路家房子是自建的,只在客厅装了壁炉,其他房间还是用的空调制暖,但空调制暖比较干,就没有统一供暖的暖气好。

“你家壁炉天一冷,想什么时候点就什么时候点,我们这暖气还得等到11月15号才能送,各有利弊吧。”

虽然这样说,杜如蒿也觉得这房子不错,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出乎意料地好。房子也看过,就准备吃饭了。圆桌无大小,不过是为了方便,男人坐在一边,女人坐在另一边。十个人,真是济济一堂,把杜家吃饭的圆桌围得满满的。

严格知看着桌子对面身穿天空蓝上衣的杜如蒿,自己不觉心里有丝柔软的情绪一闪而过。好像她非常喜欢蓝色,每一次见都是深深浅浅的蓝色上衣。不过蓝色与她气质很搭,显得她沉静安适,让人感觉很舒服。

鉴于大家都忙,人又多,杜如蒿之前和家人建议中午吃火锅。这个最省事,也不用煎炸煮炒,只要把相关菜准备好,调料准备足就行。杜家的火锅是个鸳鸯锅,不管是想吃辣的还是非辣的,都可以自己涮着来。

别说,吃饭就是吃个热闹,火锅也适合人多了吃。菜就是那些常见品种,羊肉片、牛肉片、豆腐、山药、菌类、青菜之类的,气氛却特别热烈。

好几个大男人在一起,平日没事还要喝几口,现在又是乔迁之喜,又怎能没有酒?杜家准备的白酒是红星二锅头。男人们喝白酒,女人随意,或喝酒,或喝饮料。

李志军场面上应酬惯了,拿个杯子,倒了一杯,“来,石林老弟,咱们干杯,祝你们乔迁之喜,也祝你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杜石林跟他碰了下,“李哥,得感谢你家给了我们机会,不然我家生意也不会这么好。”

李晓路看两个爸爸客气,对杜如蒿一笑大声说:“这主要是如蒿和阿姨手艺好,对了,还有姣姐的努力,不然买的人也不会买帐。”

“是啊,我都后悔和如蒿商定你们定价我收了,应该利润对半才对嘛,看咱们中秋节的月饼红火的。我从来没见过脑子这么灵活的女孩。”张梅英半开玩笑道,“要也是我的女儿就好了。”

陈松枝和张梅英两人说话投机,生意上又有来往,关系现在比较亲密,说话也比较随便,随口就回道:“这还不简单,你要不嫌弃,让如蒿认你名下不就成了?”

当地比较流行认干亲,特别是小时候父母比较娇的小孩一般都会再认一个干亲。不过这样认干妈,一般都是小孩小的时候,认完之后两家会当亲戚往来,除了平日的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孩必需要去干妈家走动,一直到十二岁止。杜如蒿小时候是认在姑姑身上,是亲上加亲。

妈妈提前可没跟自己说过这件事啊,看来真是话赶话说到这里,才随口一说。不过这么大了,再认一个干妈?这个还不是问题,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没有那种上赶着巴结的心思,但人家李家人又怎么想?

  ☆、第39章 干亲

听了妈妈要自己认张梅英为干妈,杜如蒿首先就去看李氏夫妇的表情,他们还都一脸笑容,看来应该没有因妈妈的话而不快,但也有可能是人家修练得当,内心想什么也不会被自己看出来。

y县对认干亲还是比较慎重的,如果干爸妈去世,干儿子或干女儿一样要披麻戴孝送殡的。说起来干亲是真的有了比较亲密的关系,李家会乐意让双方的关系更上一层吗?

不过妈妈这样提的时机真的不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如果人家不乐意直接拒绝,这会扫了自家的面子,有可能会影响以后两家的关系。如果是被迫同意,则心里会有根刺。这种事,就是有这个愿望,也只适合私下里接触时说出来,有意外的话圆过去就好了,并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起。

杜如峰也是这么想的,他假装埋怨道:“妈,喜事不能都凑在一天,您看菜都好了,我肚子也饿了,回头再说这事吧。”

李晓路却拍手,“这样就太好了,我就又有一个姊妹了。”她又碰碰杜如蒿胳膊,“如蒿你生日是什么时候?”

“我是农历7月1日生日,已过了。”

“那我比你大,我是6月份的。妈,您快答应,哈,这下我有妹妹啦!”

张梅英宠溺地看看她,又看了李志军一眼,得到李志军同意的眼神。她也一向喜欢杜如蒿的温柔懂事,而杜家人人品又好,认个干女儿也没什么。张梅英摘下脖子上挂的玉坠,笑呵呵地说:“今天匆忙,也没带见面礼,这个给你。”

张梅英给的玉坠是一个碧绿的豆荚形状,豆子饱满,豆荚尖微微翘着,连上面的纹路都纤毫毕现,张梅英又随身带着,这一定是她喜欢的,杜如蒿推辞,“您心意我领了,张姨,这太贵重了。”

“你这孩子,还叫什么张姨,是不是不乐意认我这个干妈啊?”

张梅英看起来三十多岁的年纪,自己实际年纪与她差得不是太多,这声干妈杜如蒿还真有点叫不出口。看看一屋子笑呵呵看着她的目光,她把脸一抹装进兜里,叫了声干妈。

“这就对了,干妈都叫了,礼物还不收?”李志军爽朗大笑。

杜如蒿接过玉坠,戴到了自己脖子上,既然干妈都叫了,干爸也没什么了。杜如蒿拿过酒壶,给李志军和张梅英斟上酒,“干妈,干爸,以后又多几个人疼我了,借酒表示下我的心意。祝你们万事顺心,身体健康!”李志军两人笑着饮了。

“我,还有我呢!你还没叫姐。”李晓路不甘示弱叫了起来。

干爸干妈是没办法才叫了,这个小豆丁,还想让自己叫姐?杜如蒿冲她笑笑,“你还要叫我师傅呢。”

开玩笑叫声师傅可以,真天天叫师傅可受不了,李晓路不说话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屋里气氛越发热烈。

既然给李志军夫妇敬过酒了,杜如蒿也就给大家都斟上,很快就到了严格知面前。

她目光诚挚,笑语盈盈,衬着这屋里的热闹,严格知恍惚一下,这不就是自己想象中的生活吗?温暖、融洽,关怀,每个角落都透着让人舒服的轻松。

他马上回神,接过了酒,下意识露出自己最好的笑容,喝完后让杜如蒿把饮料拿过来,两人碰了下,“谢谢如蒿,也祝你学业有成!”

在他深沉的目光下,杜如蒿目光坦荡,坦然和他碰了下又转向下一个人。这边杜如峰和马长坡也开始站起来给大家敬酒。

转了一圈,杜如蒿在自己座位上落座,问:“对了,严大哥,前段你们乡政府是否遇到一个不赡养老人的事?最后怎么样了?”

杜如蒿不问,严格知是不会说这事的,人家高高兴兴搬新房,他不会那么没眼色说杜家村的这事来扫兴。

只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这一方人也是各种各样。想着乡里人淳朴,可却也因为受的教育少,做事更直白,更能让人看到人性的自私。像杜如蒿这样的,真是个异类。

“我们做了些工作,让他们弟兄三人每家一年出300斤粮食,80元钱,看病的费用均摊,至于住,每家轮流住,一个月一换。”

这考虑得很周到了。李晓路听到这样的事,气哼哼的说:“有这样的儿子,还不如生下来时一把掐死算了。”

“这真是造孽,也不怕他们家的小孩跟着他们学?”张梅英一向心善,是怎么也看不惯那样的人。

和张梅英观念相似,陈松枝附和道:“他们根本就不会想这么多,这样的人,真得天打五雷轰,可能还能有些怕劲。”

“咳,现在一心搞经济建设,许多好的传统都丢啦!”李志军感叹,“关键这父母还得自己立得住,不过连自己父母都不在乎的人,你能想象他们的品德吗?”

现在生活好了,农村就有不少父母给儿子盖了房子,娶了老婆,结果小一辈却不让父母住新房的事,但像杜大兄弟这样的也是少数。

一直没说话,多给大家服务的陈皎接口道:“李叔这话没错,现在村里就有不好的风气,哪个媳妇对老人好了,旁人还觉得你没本事,压不住婆婆。”

“说句不好听的,古时候人还说父不养无益之子,反过来也是这样。如果这些老人手中有钱,或者子女可能会多些耐心。国家要有个政策,满七十岁的老人像五保户那样给些救济就好了,这也能给他们些帮助。”

杜如峰并不是对什么都不知道,一心只读书的书呆子,可这种不孝顺的事,不是一人一己之力可以改变,他只是感叹,“如果要从经济上利诱子女对父母孝顺,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可做了比不做好。”

严格知听了杜家兄妹的话,只有他才知道以杜家兄妹的年纪,能说这种话的分量。这话可不像不谙世事,单纯无知的人讲出来的。但如果懂得人心的恶,却还抱持着善意对人,这样更难得。不知怎么,他觉得自己心情有些激荡。

杜家村也在他的辖区,出了这种事,他也没什么光彩。想到自己要做的事,严格知侃侃而谈:“现在,乡里就准备从小学开始多宣讲孝道,另一方面,就像如蒿说的,大力发展经济,乡里有钱了,才可以有更多的力量去帮助那些老人。还有就是对那些孝行多加表彰,以图养成好的风气。”

“如果表彰先进,我可以捐一些款专门做这个。”李志军表态,这可是做好事。他没儿子,也不会落得那些老人的下场,但看着那些没有多少劳动能力的人被下一辈搓磨,也感同身受。

“好了好了,这是人家松枝家的乔迁之喜,不说这些扫兴的事了,回头有机会再说。”张梅英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行,行,不说了,你尝尝这个菜。”又一锅菜煮好了,李志军用漏勺给老婆捞了一些。

张梅英吃了一口,“咦,这个宽粉不错。吃起来比咱们这里的粉条更筋道,但又不像加了胶质东西,不好嚼,是食物原来的味道。”

  ☆、第40章 宽粉

张梅英吃完嘴里的一口,把筷子一放站了起来,看了看锅里的汤。“汤也挺清,不像有的宽粉煮出来汤简直像面糊。就是这颜色有些发白,不通透,色再深些发些淡黄,那就完美了。不过就现在这样也比我们超市卖的好,这宽粉你们在哪儿买的,我看看回头我们超市就进这个。”

能把生意做这么好,张梅英也操了不少的心,看到杜家的宽粉好,不由就开始注意起来。

不用说,这也是杜如蒿的主意,杜石林原来还想着宽粉没有完全做好,请人吃饭不好意思拿出来,但杜如蒿说服了他。杜如蒿意思是,你自己上门给人推销是有求于人,哪有让人亲眼看,亲口吃来得有说服力?这不,张梅英直接觉得这个好,就开口要进货。

这比直白的赞美还让杜石林兴奋,他激动得脸都红了,“这是我鼓捣出来的,还没最后成形,颜色发白是因为放的土豆粉有些多。”

“这个宽粉销量挺大的,你再试试,成功后咱们也可以申请个商标什么的,也就成品牌啦,销到外地也不成问题!”李志军随口就来,他家的面条厂就是这样运营的,有一套成熟的流程在。

“真的可以这样啊,我只是想着宽粉的价格比咱们这里的粉条价贵,家里人也支持,想着试试,没想到还真成。虽然现在还不成熟,不过最终成品我都有谱了。”杜石林一激动声音就大。

“爸,你真厉害!”杜如峰立即表扬自己老爸。谁说家长就不要表扬了,看杜石林激动的样子,可知这话没错,杜如蒿也对杜石林伸了伸大拇指。

“石林,你能做出来这个,就跟研究员一样,高水平啊。”李志军又端起杯子跟他碰了一个。

“叔,我也敬您一个。”马长坡觉得自己真来对了,看杜家的生活是蒸蒸日上,杜家人又好,贫贱之时与他们相交的自己也不会被忘,也端了一杯。

杜石林是来者不拒,很快不光是脸,连脖子、耳朵都红通通的,可还是兴奋得大口地喝。

“爸,您喝得不少了,不能再喝了。”杜如蒿把他的杯子端走,李晓路也把自己老爸的杯子端走。

“今天我高兴,高兴啊!”杜石林对女儿求道,“就这一次。”

“哈哈!”李志军大笑,“我闺女也是这样,要我每年检查身体,少饮酒,不抽烟。来来,咱们就再干这一杯,然后吃菜,酒适量就好。”

一顿饭,严格知看着杜如蒿周到地招待客人,细心地照顾大家,看谁杯子里没水了就添上,菜煮好了替大家夹菜,看着她和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想起自己那个总是冰冷的家,油然而生如果自己也是她家人就好了。

又不由失笑,是自己渴望这种温情太久了,才总是会有这样的想法。看到李晓路家和睦就喜欢她家的氛围,来杜如蒿家一次就又有是杜如蒿家人好了的想法。不过,被杜如蒿照顾着,应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吧。

想到张梅英对宽粉的认可,他朝杜石林笑道:“叔,您专心研究吧,回头我在乡里给您免费批块地,帮您跑手续,您把生产宽粉的地方建在咱们东山乡吧,再把知名度打出去就更好了。这样不光宽粉,对乡里的粉条的销售也是个促进,争取以后带动乡里经济更好地发展。”

这对自己也不是问题,杜石林点头。

杜如蒿觉得这个思路不错,后世的农产品都是如此。只有加工才能得到更高的利润,卖原材料是最简单但也最廉价。不说别的,看麦当劳之类的快餐店,里面一包爆玉花卖出什么价,而一斤玉米又卖的是什么价,就知道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大了。既使当地的农产品不像普通玉米及快餐专营店里爆玉花的差价这么大,能提高几倍也是好的。

一直以来,杜如蒿都觉得严格知来到乡下,可能是为了镀金,有了基层经历好向上升职,没想到他还真是挺想着做出一番实事。这样也好,不管他是为了什么支持乡里经济发展,受益的都是东山乡及自己家。

一顿饭,吃得是宾主皆欢。李志军一家不提,严格知没想到自己能有这么大的收获,他和魏国泰一直在为如何利用本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而费心,现在得来全不费功夫,自然欣喜。

马长坡也是,看李志军和严乡长都是杜家座上客,还都很客气的样子,越发觉得自己一向交好他家的思路没错。最主要的是,杜家人人品方正,也值得交往。

谁都有一大摊事,吃完饭众人就告辞要走,严格知把他电话留了下来,让杜石林最终成果出来就给他打电话。

送别众人,杜家人的喜悦是掩都掩不住,看张梅英对宽粉的认可,看严格知对将来的安排,只等自家的宽粉研究好,那可真是要发了。

自家人在那儿高兴一阵儿,让明显喝多了的杜石林去睡觉,陈松枝拦着了要收拾碗筷的杜如蒿,“你去和你哥学习去吧,这点儿活还用得着你干?”

陈皎在杜家待久了也开朗许多,“是啊好好,只要你学习好,妗子再多一倍的活儿也不嫌累。”

“这倒不假,我起早贪黑为的啥,还不是这家里好?皎儿,你也歇会儿,我来干就行!”

陈皎笑而不语,却没停下手里的动作。妗子一家对自己好,自己也得对得起他们才是。反正这家务活儿真不累,力气用用又不会少,多干点儿真没什么。

杜如蒿扭不过两人,去哥哥屋里学习去了。

陈松枝两人用洗洁精把碗筷都洗了一遍,又冲洗干净放好,这才拉着陈皎坐下,“来,忙了半天,咱们歇会儿再去店里。”说着她抓把瓜子给陈皎,打开电视,把声音调小,免得影响了在屋里学习的兄妹。

电视里正连载《戏说乾隆》,陈松枝正迷郑少秋,是一集不拉地看。好在地方台没多少节目,天天都是各种电视剧连播,一播就是好几集,还反复重播,看起来过瘾得很。

杜家乐意融融,孙招娣却心烦意乱。她们孙家姊妹这么多,小一辈里还就彭菊这一个学习好的,一向她都是以这个外甥女为傲,彭菊也很尊敬她这个二姨,所以在一众外甥外甥女中,她最喜欢彭菊。谁知道那一场意外,彭菊被劝退,没办法把她转到三高,她成绩却一落千丈,都成倒数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页  当前第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4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喜乐年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