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闺事_分节阅读_第8节
小说作者:谢荼蘼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82 KB   上传时间:2015-08-05 16:14:50

大太太脑子转得快,又咬出了大奶奶刘氏管家不利来。若是大奶奶在这里,肯定是十二分的怨恨大太太这等蠢样儿。

大太太自己出了记昏招,以为把大奶奶推出来,这管家权是会再回到自己手上的,哪想到姚蒋氏一声厉喝打断了她的话,训斥她道:“既是大奶奶管家不利,也有你一半的责任。她是年轻媳妇子不知事,亏你还是老人儿也经不起事吗?如你这般说,这起子腌脏事儿你是打算闹得府里沸沸扬扬人尽皆知不成?”

姚蒋氏的这番话算是重捶,闹得大太太好没脸。这下大太太偷鸡不成反被斥,其它几房是看尽了笑话。

姜氏瞧着姚蒋氏这是想淡化这事对自己的伤害,打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她想起小女儿说的以退为进的话,遂由得屋子里众人百态,她由孙嬷嬷扶着起身,扬长出了蕴福堂,穿过二门径直便往姚府大门走去。

姚府大门平素是不开的,只接待贵客时或是过年过节方打开。此刻三太太姜氏一声令下,那守门的不敢怠慢,厚重的木门吱呀几声,姜氏抬头跨出门槛,一声不响的就跪在了离大门百步远之处。旁边的孙嬷嬷老泪纵横,也随主子跪下去。

正月还没过完,姜氏这一身素稿,弱不胜衣,跪在姚府门前自请下堂。不大会子,姚府大门前便来了好些看热闹的人。

没出盏茶功夫,老太爷知道了发生在内院的事儿,真是些个无知蠢妇,他好不易花钱舍银的造名声,就快要被这些无知妇人败光了。他是好一通气。其实以姚蒋氏的精明哪里会不清楚这件事里的弯弯绕绕,可要除去姜氏也不能是这个时候。他对姚蒋氏的急切是火冒三仗。

老太爷急急的去了蕴福堂,遣了所有下人,对姚蒋氏是劈头一顿怒骂:“你就是这么打理我姚府内宅的?真是不知所谓,即便要动老三媳妇,也不能选在这当口。我看你是老了老了,越发的不把我放在眼里了。”

姚蒋氏也深知今日的失策。姜氏这一跪大门自请下堂,可是把她姚府所有的好名声要败光了,好个狡滑的姜氏!

老太爷的脾性姚蒋氏是清楚的,对他的痛骂她一概忍下,面子上却做得足足的,对老太爷赔尽了小意,过后扶着廖嬷嬷的手,亲自去了大门前扶姜氏起身。

姚蒋氏将面子做给了姜氏,可心里的怒火是蹭蹭的往上冒,她这十几年来何曾受过姚老太爷与姜氏的夹板气,于是使人唤了大太太与大奶奶婆媳来,她也不骂她俩人,就让这婆媳俩在蕴福堂站了两个时辰。

大太太想着反正面子都丢光了,今儿这事估计就会这么熄火,于她来说是件好事,不就站两个时辰吗,反正也不会掉块肉。

大奶奶瞧大太太这油盐不进的蠢样,心里面呕得五脏都移了位。

没出两日,彰州城里关于姚府的谣言是满大街飞。有的说姚府也太势利了些,想逼死娘家没落的媳妇儿,竟然用了个陷害儿媳妇偷人的手段,这也太下作了。再过几日,姜氏的旧事也被传了个街头巷尾,明里暗里指责姚府老太太苛刻媳妇,夺女塞妾以及让儿子媳妇夫妻分离的这些子事情,是传得有鼻子有眼的,把个姚蒋氏气了个倒仰。

姚蒋氏这才明白,姜氏是一早的看穿了大太太的毒计,于是将计就计,来了个以退为进。老话儿说得好哇,不会叫的狗才咬人,姜氏够胆子的。

彰州城里稍体面些人家里的妇人都是通透人,关于姚府的这些谣言,至少是信了□□分的。毕竟内宅的那些弯弯绕绕也就那么回事,一时间姚蒋氏的贤良名声很是遭到人质疑,反而姜氏很是得人同情。

老太爷难得的没有使人在外面避谣,有些事越是多说越是止不住人们的窥视欲和自我的臆想,他们宁愿相信自己所想像出来的事实,他越发的约束家里头的子孙谨言慎行。而姚蒋氏为了挽回些许声誉,不仅让人不得克扣芙蓉院里的用度,还从福州城请了有名望的老大夫来替姜氏瞧病,人参等名贵药材那是成堆儿的送到芙蓉院。

姚姒瞧着两老这幅道貌岸然的作派,心里讥讽不已。

到此事情才告一段落,这是姚姒完胜的第一回,从姜氏病倒,姚姒严守芙蓉院开始,到红绸偷肚兜事发后,她布下的后面的局,一环扣着一环,既解了姜氏如今受困于内宅被欺负不说,还让姜氏以退为进,让姚家至少现在是不敢动姜氏的。她需要时间来解姜氏前世自尽的迷局,恰好大太太就撞上来了。一个大太太就敢这样明目张胆的攀污姜氏,她仗的是谁的势,不肖说,大太太一向的懂得看风向,在内宅中她的头顶便是姚蒋氏,因此姚蒋氏的心思她是猜准了七八分的。

现在她可以肯定,姚蒋氏开始起了除姜氏之心了。只是老谋深算的老太爷又是怎样的心思呢?

大太太婆媳俩在蕴福堂罚站之事,没半天就被其它几房得知,大房的面子里子是丢光了。大奶奶回到房里气得直捶床榻。她出身旺族,自小亦是看尽了内宅里的那点子算计,可是她未料到大太太这般的愚蠢毒辣。大奶奶心恨呐,一个管家权她刘氏虽贪恋,可比起大爷将来仕途上的作为,这点子权欲算什么。大爷是长子嫡孙,这家业怎么着将来也还是大爷的,只不过是早晚的事。可得罪了姜氏就不一样,姜氏再怎么落魄,也依然是名义上的三太太,将来大爷少不了三老爷的帮扶,可经了大太太这一出,大房至少是把三房给得罪狠了。

大奶奶在房里想了许久,她招了瑞珠来,两人开了她的嫁妆箱子,从里面是左挑右选,最后拿了一尊通体白玉无瑕的观音,加上一顶金累丝镶宝的小花冠,再又一匣子的姆指般大小的珍珠,这三样东西样样都金贵,是大奶奶压箱底的东西。她叹了一口气,将东西包上,悄悄的使瑞珠避了人,送去了芙蓉院。

瑞珠送完东西来复大奶奶,说姜氏并未推脱就收了东西,孙嬷嬷客气的送她出芙蓉院,临了却提了大太太的陪房刘嬷嬷。

大奶奶破了财,心里头把大太太是恨了千遍。见姜氏收了东西,又提起刘嬷嬷,她心里有了底,于是趁了个空闲,私底下将大太太的心腹刘嬷嬷唤了来,好酒好肉的亲自招待了番,又塞了不少的私己东西赏她。

刘嬷嬷见大太太这阵子连番吃挂落,心里早已对大太太的行事不满,大太太却又听不得劝。是以大奶奶这般殷情,她对大奶奶的心思猜了个七八分,酒酣饭足之后,她对大奶奶表起了忠心,连连说会在大太太身边好生替大奶奶看着的。

大奶奶收买了刘嬷嬷不说,又使瑞珠去大房的几个得宠的姨娘处许了些好处,没几日大老爷被枕头风一吹,又找起了大太太的不是。大太太又心性善妒,最是见不得姨娘小妾爬到她头上的,因此大房是好一阵的乌烟障气,大老爷被吵烦了,索性就在外梳笼了个清倌儿,越发的不着家了。

☆、第17章 交易

芙蓉院里灯火融融,孙嬷嬷送走瑞珠后,回来同姜氏道:“话儿老奴是点到了,就瞧大奶奶有没这个本事收服住这刘婆子。”

姜氏斜倚在窗前的鸡翅木六角榻上,身上搭了条秋香色的锦被,并未答孙嬷嬷的话,倒是问起了坐在榻边的小女儿:“姒姐儿,说说看,你大嫂子可有这个本事让咱们清净几日?”

姚姒脆声回道:“娘亲自出手,还哪有不成的。瞧着吧,大嫂子心里的不痛快一准儿的会在大太太身上给找回来。这个刘婆子是个墙头草,却比她主子看得长远,至少大奶奶掌家好过二太太之流,咱们是能清净几天了。”

她这记马屁拍得好,姜氏阴霾许久的脸都漾起了笑。她将小女儿搂进怀里,心下大慰的同时,隐隐伴着无由来的担忧。都说早慧近妖,依小女儿这幅病身子,又生得这样多智,怕不是长寿之相。她朝孙嬷嬷望了一眼,孙嬷嬷伴她多年,心里立时明白姜氏的心思。

若说孙嬷嬷不吃惊是假的,当时抓住红绸后,她摇摆不定的去找了姒姐儿,当时哪里真指望她能给出个主意来。哪曾想姒姐儿不过盏茶功夫便想出了应对之策,当晚就叫人将姜氏所有贴身之物都绣上徵记,事后又叫丫头们拿石头磨,待到这些物件一眼瞧上去十分的自然,这才盘算后头的事情。这一环扣着一环的,将人心算得是丝毫不差,即便是姜氏也未必能想得出这计谋。事后她一一向姜氏说了姒姐儿的手段,姜氏便是如今这神情。

姚姒将姜氏和孙嬷嬷的动作瞧在眼里,心里明显是松了口气。姜氏是她最亲的人,她不想在姜氏身陷囹圄时她还要藏拙,时间不等人,她要保住姜氏,就不得不动用芙蓉院里的人。红樱与绿蕉都太嫩了。

孙嬷嬷安慰姜氏:“姒姐儿打小就聪明,都说女儿肖母,这是太太的福气!”

姚姒详装面嫩,趁机宽慰姜氏道:“古有甘罗七岁拜相,女儿过完年便九岁了,也该知些事儿了。娘且放心养好身子,可不就如嬷嬷说的,福气还在后头呢。谁叫您生了这么个聪明的女儿呢!”

姜氏被小女儿给逗笑了,心里的郁结仿佛都散开去。其实她经了此番变故,颇有些看透世情之意。婆家群狼环伺的想要自己的命,娘家也败落了,丈夫更是无情之人。还是老话说得好啊,靠山山倒,靠水水竭,这些年真是白活了。姜氏心里头也有了打算,既然大家都撕破了脸,那么也该是为以后好好谋划一二了。

姜氏身子好些后,很是把芙蓉院好好的整顿了一番,那些子瞧着手脚懒惫又喜搬弄口舌之人都被撵了出去,姜氏又大方的赏了忠心不二的丫鬟婆子。如此赏罚分明,底下头的仆妇再也不似先前那般人心惶惶。她的这番大动作,上至姚蒋氏,下至几房太太们都很诡异的选择了沉默。

姜氏第二日恢复了去蕴福堂请安。天还蒙蒙亮之际,钱姨娘带着姚娴进了姜氏的正堂,姜氏很是反常的让钱姨娘服侍她梳洗。

钱姨娘眼中的错愕稍纵即逝,自打她生了姚娴后,姜氏便再也没让她亲自服侍过,如今姜氏这般反常,她心里刹时涌起无数猜测,脸上却堆起了笑,接过小丫鬟手中的巾栉,恭敬的服侍姜氏梳洗。

姜氏端坐在铜镜前,从镜里望去,钱姨娘一张二十七八的脸依然娟秀,只是她眼珠来回转动显然是在思量。姜氏瞥了眼,也不理会钱姨娘肚里是如何的弯弯绕绕,她伸手抚了抚鬓角,语态寻常的对钱姨娘一叹:“果真是老了,岁月不饶人呐,咱们回到老宅来也有十来年了吧!”

钱姨娘不知姜氏是何意,顺着她的话小意奉承道:“太太哪里就老了,到是婢妾,前儿梳头时发现了几根白头发,这日子过得真是快,这一打眼的婢妾随太太回来也十个年头了。”

“可不是么?一恍眼的,娡姐儿和娴姐儿都要开始说亲事了。”姜氏悠悠道。

钱姨娘不是笨人,听话听音,她摸不准姜氏接下来的打算,犹其是提到了姚娴的亲事上头,她试探道:“太太说的是,姐儿们也都快到了年纪,太太可是有适当的人家?”

姜氏起身抚平了身上的褶痕,淡声道:“哪里有什么适当人家,也不过就那么一说。”钱姨娘的忐忑姜氏瞧在了眼里,便对她似笑非笑道:“娴姐儿如今也有十四了吧,是该好好寻户人家了。姨娘心里可有成算?”不待钱姨娘答话,姜氏似是自言自语:“可怜我的娡姐儿,我生她一场却未养她,如今便是连她的亲事,只怕也不能由得我来做主。”

钱姨娘被姜氏拿姚娴的亲事来说道,心神早就乱了几分,又提到姚娡,也不知姜氏是何意。

姜氏话说到这,见时候不早了,也就出了内室,钱姨娘强自镇定的跟在她身后。

见得姜氏出来,姚姒和姚娴都给姜氏福身纳礼。姜氏欣然点头,眼神飘到姚娴身上时,忽的眉头就皱了几分。“娴姐儿,回去把衣裳换了,今儿念你初犯错,一会子罚抄孝经十篇。”

钱姨娘瞧着女儿大红色的禙子,忽的福至心灵,她悠的就跪下:“是婢妾的错,娴姐儿还小不知事,婢妾这就带娴姐儿回去换衣裳。”

姜氏瞧钱姨娘乖觉,便亲自扶了她起来。话也点得透徹起来:“姨娘历来就是个明白人,要知道咱们三房共荣共辱,娴姐儿也是我的女儿,同娡姐儿和姒姐儿一样,为他外祖父略尽一份心意,是她们的孝道。”

钱姨娘忙道是,拉着姚娴出了正堂。

姜氏瞧着钱姨娘母女远去的背影,问孙嬷嬷:“嬷嬷瞧,钱氏可会心动?”

孙嬷嬷忙道:“不是老奴背后说人,钱姨娘心思活络,一眨眼便生出那许多心眼儿,您把话儿说到这份上来,她哪有不明白的。”

姜氏叹气道:“我也不指望她真能成事,以她和廖嬷嬷的交情,由她出面让廖嬷嬷在老太太身边敲敲边鼓,总好过你我冒然出手来得恰当。我拿娴姐儿的亲事与她做交易,只要娡姐儿能回到我身边,便是将娴姐儿记在我名下又何妨。”

姜氏又想了会,交待孙嬷嬷,“若是钱姨娘回头来找你,你尽管再提点她一二,态度上随意些,别让钱姨娘看出咱们心急,这事她出力也好不出力也罢,横竖咱们给了条道让她走,别说我这做嫡母的不为庶女考量。若是她趁机提出些银钱物事的,你只管给她,这回咱们就瞧瞧钱氏的本事。”

孙嬷嬷欠身道是,又与姜氏合计一番。姚姒在旁边并未插话,她明白姜氏接下来的打算。如今外头谣言四起,姜氏趁机将姚娡夺回来,时间上最是恰当不过。因此让钱姨娘打头阵去探探姚蒋氏的底,是一步妙棋。

姜氏的一番话把钱姨娘吊得是七上八下的。回到重芳斋,钱姨娘急忙找出了件天青色的素面禙子给姚娴换上,又摘了她头上鲜亮的大红绢花和金钗,换了根银镶珍珠的簪子,这样一看,既合丧服的礼数又不打老太太的眼。

姚娴莫名的被姜氏惩罚,见钱姨娘这般乖乖听话的替她换衣裳,气不打一处来,“那是她死了爹,关咱们什么事,她心气不顺就找姨娘和我的不是,她既是自请下堂,老太太怎的不休了她去。”

钱姨娘慌急的拿手捂住了她的嘴,哄她道:“越发的没样子了,这种话也敢嚷出来?被人听到了,不孝嫡母,不尊长辈,搬弄口舌这三条,哪条都于你名声有碍,将来亲事可怎么办?”

姚娴自己也知道,她也就只在钱姨娘面前逞能,赌着一口气不说话,换了衣裳就去了姜氏的正堂。

钱姨娘送走女儿后,心里是左思右想,姚娴的亲事是她如今的软肋,难免就心急了些,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她让小丫头去前头正房打听孙嬷嬷的行踪,得知孙嬷嬷并未随姜氏去请安,她转头便拿了个花样子来寻孙嬷嬷说话。

孙嬷嬷从前虽不大待见钱姨娘,但面子上从来都做得足足的,见得钱姨娘来寻她,她堆起了笑脸道:“姨娘这个时候来真是稀客。”说完就让小丫头上茶。瞧钱姨娘手上拿着个花样子,那绣活配色清淡,心下明白这是给姜氏做的,便赞道:“还是姨娘手巧,锦香和锦蓉这两个丫头平素忙,针线上的婆子们手艺也就那个样,亏得太太跟前有姨娘尽心意。”

钱姨娘瞧着孙嬷嬷与往常般客套,不像是要求她的样子,于是试探道:“我也就这手活计拿得出手,给太太做几双鞋也不值当个什么。这么些年下来,太太看着倒是与我生份了些,今儿侍候了太太这一着,倒让我想起当年与太太随三老爷在京城的日子。一打眼啊这都十多年了,姐儿几个眼看着也到年纪要说亲事了。”

孙嬷嬷回道:“可不是么,儿是娘的心头宝,女孩儿在家时千宠万爱的,一旦出了门子就像是再次投生。姨娘知书识礼,我这话糙理不糙,姨娘可说是这理儿?”

钱姨娘自己提起姐儿的亲事来,孙嬷嬷当然打蛇随棍上,话儿也就这么说开了。钱姨娘心里有了数,遂故作神秘道:“前儿老太太的蕴福堂闹了这么一出,我这心里也是为太太担着心,也为太太不值。”她见孙嬷嬷深有同感的样子,便接着道:“这些天外面传什么的都有,我也听了几耳朵。太太在家侍奉高堂,这等贤惠人还遭那起子人攀污,我这心里也不好受,有心想替太太分忧,又怕我这莽状的性子惹得太太不高兴。”

孙嬷嬷叹道:“还是咱们三房自己人最清楚,太太这么些年来受的委屈还少么?”孙嬷嬷仿佛找到了知已般,推心置腹的与钱姨娘道:“光说娡姐儿的事,外人看娡姐儿养在老太太身边这是她的造化,可天底下谁愿意母女分离的。就拿姨娘来说,当初太太就是看在姨娘处处为太太着想的份上,让姨娘亲自养着娴姐儿,这是太太体贴姨娘的一片为母之心。可太太心里苦啊,这话我也就对姨娘说说,太太这辈子头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娡姐儿能回到她身边,这比什么仙丹良药还灵。若是姨娘肯为太太解忧,不是我说,姨娘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还怕太太不急姨娘之急?”

钱姨娘眼波一转,心里头更加坐实了自己的猜想。姜氏与老太太之间的恩怨她比谁都清楚,娡姐儿的事确实是姜氏心里的一大痛,如若真能办成此事......可她转头一想,姜氏如今处境尴尬,她这么贴上去是否值当?当真是处处要考量。

钱姨娘到底没有心头发热的承诺孙嬷嬷,只道:“看嬷嬷您说的,只怕太太看不上我这微末心意。不过有您待我这番推心置腹,我就算冒着被太太责怪,也值当了。”

孙嬷嬷知她素来谨慎,从不肯落人口实,她也不催钱姨娘,二人说着话,又说到姜氏喜欢的花样子上头去,钱姨娘又多坐了一刻钟,趁姜氏快回来之际告了辞。

☆、第18章 姜氏出手

姜氏从蕴福堂回来后,打发了姚娴回重芳斋去抄孝经。姚姒自己乖觉,带着绿蕉回了雁回居。

孙嬷嬷侍候姜氏重新换了身家常穿的素色袄子,又拿了个暖手的香炉给姜氏,样样把姜氏侍候妥贴了,这才不慌不忙的把钱姨娘的话学给姜氏听。

姜氏听得仔细,钱姨娘的反应也在她意料之中,遂和孙嬷嬷道:“她这是想要拿乔,也得看我乐不乐意。告诉她,我生姒姐儿时大出血才致不孕,我没儿子旁人也休想再生。娡姐儿的事若是办得好,自有她的体面,若是不乐意插手,我也不怨怪她,娴姐儿的亲事,最终也得我这个嫡母点头才算。

姜氏这是不耐烦钱姨娘了,孙嬷嬷也知如今要把娡姐儿夺回来是最好的时机,估计钱姨娘也是看清了这点才会有心想和主母讨价还价。哪知姜氏一针见血的把钱姨娘的后路给堵了。

钱姨娘没会子就收到了风声,姜氏的话一字不落的传到了她的耳中,只有她知道姜氏为何会大出血,姜氏这是知道了什么吗?钱姨娘被吓得不轻,转头思量起姜氏的话,又百般安慰自己。如此这般她才瞧清楚姜氏的手段,先礼后兵,事情由不得她答不答应她都得卯足了劲儿给办妥了。

钱姨娘晚上侍候姜氏歇下,孙嬷嬷送她出来时,递了个小匣子给她,钱姨娘回了重芳斋打开一看,里头装着十锭金子,每锭十两,这些金子成色算是上等,若按市价算,折合成银子足足千两有余。看来姜氏为了大女儿是下血本了。

第二日,孙嬷嬷带了几个小丫头提着七八个包袱,进了姚娡的怡然楼。一路招摇经过花园时,几个藏头露尾的婆子瞄大了眼,有胆大的舔着脸上前同孙嬷嬷谄媚,那眼珠子直往那沉甸甸的暗花杭绸包袱上瞧。孙嬷嬷得意的对奉承她的婆子道:“五小姐虽养在老太太身边,可三太太疼她的心同对十三小姐是一样的。这不为着亲家老爷的丧事,三太太体恤五小姐也要守孝,特地拣了些好东西送到五小姐那里去。”

有个婆子胆子大,随手摸了一把,手感扎实,摸着像是衣裳料子。是了,三太太娘家再怎么落魄,可三老爷这几年在广东任着二品的官,按理五小姐比这府里其它的小姐都要来得尊贵些。即便老太太明里暗里离间这母女二人,可禁不住人是从三太太肚里爬出来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孙嬷嬷将这些婆子的神情看在眼里,她故意露出些傲气来,朝那个摸包袱的婆子轻斥道:“好生没规距,仔细摸坏了东西,拿你一家几口子来也赔补不了。”

那婆子讪笑了下,忙的给孙嬷嬷说了几句好话,这样一闹,又有好些子丫鬟婆子们围了上来,孙嬷嬷见差不多了,这才招手带着丫头们离去。

孙嬷嬷进了蕴福堂,并未去姚蒋氏的正院,而是从蕴福堂的角门进去,再去姚娡的然楼。廖嬷嬷站在廊下一边听小丫头在她耳边说孙嬷嬷在园子里招摇的事,一边打眼瞧着孙嬷嬷从角门得意而去。她抬手招了个二等丫鬟叫柳叶的来,在她耳边吩咐了几句。

孙嬷嬷的动静大,兰嬷嬷早就听了信儿,等在怡然楼前将她迎了进去。姚娡拿着个绣花棚子,低着头神情专注的在绣花。她的贴身丫环采菱劝道:“姑娘且去孙嬷嬷跟前露个脸,毕竟那是三太太身边最得脸的嬷嬷,姑娘赌气不搭理她也说不过去。”

采菱打小跟着她,深知她的处境和她的固执,但话还是要劝。

姚娡头也不抬,对采菱的苦劝只是不听,烦了便道:“你是我的丫鬟还是她的丫鬟,尽帮着那边说话。今儿她闹这么一出又是拿我作伐子争名声,天底下就没见过这样做娘的。”

采菱忙上前唔了她的嘴,急道:“我的好姑娘哟,孙嬷嬷可就在外头听着呢。”

孙嬷嬷和兰嬷嬷坐在外间说话,姚娡这话两人当然都听到了。兰嬷嬷打心眼里怜爱这个被大人做棋子的可怜孩子,因此有心替姚娡开脱:“这话您也不要恼,姒姐儿寻常是个知书识礼的好孩子,不过就是有些左性儿,回头我且劝劝姐儿,让三太太也别把姐儿的话放在心上。母女间哪有解不开的结呢。”

孙嬷嬷忙道是,她心里自有算计,起身对兰嬷嬷道:“娡姐儿有些小性儿老奴是知道的,也是咱们三太太对娡姐儿亏欠,三太太疼爱姐儿还来不及,哪里会计较姐儿的小孩子话。”说完便略提高嗓音道:“还得劳烦您将这些东西清点下,都是三太太精挑细选的,好给娡姐儿日常使用。”说完也不等兰嬷嬷接话,她自顾自的招手让丫头们上她跟前来,她一一将包袱打头,指着头一个包着一匣子的头面道:“这些都是些老物件了,这珍珠看看都有姆指头大,素银的做工倒也巧致,最是适合娡姐儿守孝戴。”又指着下一个丫头手里的物事道:“眼瞧着开春了,只怕娡姐儿的春裳要备起来,这些素净的料子刚好给姐儿做春裳。”

孙嬷嬷林林总总的,从头面首饰到衣裳布料再到些精巧的摆件,真个儿是样样周到。孙嬷嬷的话无不露出几分施舍的怜悯,躲在内室的姚娡再也听不下去,她心里的怒火蹭蹭的往上冒,眼泪就在眼圈里打转,她倔強的不让它滴下,大步从里面跑出来,拿手指着孙嬷嬷怒道:“拿上你的东西给我离开,你回去告诉她,我是老太太养大的,这世上我只与老太太亲,打今儿起,叫她离我远远的,我只当没她这个生母。”

姚娡的自卑与固执皆来自对自身的深深认知,她是个孤儿,也是大人之间的棋子,她孤零零的被丫鬟婆子养大,犹其见不得人对她的施舍与怜悯,今日孙嬷嬷这一出,实在是把她不堪一击的心里防线给撮破了,她的心是高傲的,由不得人来贱踏。

兰嬷嬷快步上前搂住了她道:“娡姐儿,好孩子,怎么能这样说话呢?”其实她心里疑惑得很,依孙嬷嬷寻常的脾性,根本不会这样一路招摇,又在姐儿面前趾高气扬,她是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先劝住姚娡。

孙嬷嬷打心里心疼姚娡,可如今不得已做这个局,只是可怜了她。她故意面上带了几分恼意,说出来的话却像是哄不懂事的小孩子:“娡姐儿年纪还小,小孩子的胡话老奴是不会当真的,这些东西就留下了,老奴也好回去安太太的心。”

姚娡更加的恼怒,这是在嫌她不懂事。是啊,她是有娘生没娘养,这府里的人哪个不轻瞧她,她也就是这么个尴尬人。好啊,要丢脸大家一起丢脸。她一声不吭的拿起东西就往屋外丢,动作快得不可思议。

兰嬷嬷和孙嬷嬷都傻了眼,没想到姚娡会来这么一出,待回过神来,东西已经被她扔到地上东一堆西一堆的。

最后孙嬷嬷带着原来的东西不复来前的得意,灰溜溜的回了芙蓉院。

廖嬷嬷见孙嬷嬷被个小丫头弄得灰头土脸的,她心里那叫一个痛快,转身就在姚蒋氏身边将整个事儿当了乐子说给了她听。姚蒋氏见姜氏被自己的女儿闹了个好大的没脸,心气儿自是顺了些。没过会子,小丫鬟来报,五小姐姚娡哭哭啼啼的找老太太来了。

姚蒋氏乐得姜氏母女间越闹越大,最好是个解不开的死结,因此忙让人进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页  当前第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闺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