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小辣椒_分节阅读_第36节
小说作者:岳小妞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433 KB   上传时间:2015-10-19 01:40:16

赵淑娴想了足足有十分钟,脸色的表情也变幻莫测,先了愤恨,接着又叹气,最后才开口说道,“他这是早就看不上我了,我寻思着,我带着儿子投奔过去了,也没好日子过。如果就这么算了,我可不甘心,嫂子,妈,二婶儿,你们跟我去一趟城里,路费我出,咋的也得让他们老沈家丢大人。”

这就是选择报复了,顺儿也不劝她,说道,“想好了吗?不反悔?”

“不反悔!”

顺儿又看看赵淑娴的母亲和二婶,还有她嫂子,她们都是一脸的愤恨,看来也是赞同的,顺儿说道,“闹一场那是一定的了,但是得有目的性,你们要是信得过我,就听我的。明天我正好和我家那口子到省城,你们谁跟我去,商量好了,然后到我家告诉我,我好赶紧往县里打电话订票。路费啥的,回来再说。我先垫上。淑娴嫂子就在家照顾孩子吧!让别人去。”

说完,顺儿就回家了,留下他们坐在一起商量。等顺儿回到家,正好看到杜海明在做饭,顺儿想帮忙,不过被杜海明给撵出去了,顺儿这么一折腾,也确实累了,不仅仅是身体累,心里也累。

今天中午吃的是豆腐炖土豆,锅里还顺便煮了两个鸡蛋,这个是给顺儿,等吃饭的时候,顺儿先是把爷爷奶奶和平平的那份送到东屋去,然后才和杜海明在西屋吃饭。杜海明看顺儿累了,又拿着勺子喂饭,顺儿也懒得跟他计较了。如果自己说不要喂,他那脸就能跟门帘子似的,呱嗒一下掉下来。

吃完了饭,顺儿要出去溜达一圈,这大中午的,太阳正好,还可以消化食儿。杜海明叫顺儿跟着自己到园子里忙活,今年要种的东西都定好了,家里这样的事,那是一定要问爷爷奶奶的,别的事,陈德水夫妇可能不关心,但是园子里种什么不让他们老两口知道,那是一定会不舒服的。

顺儿帮着点种子,杜海明负责刨坑儿,干活儿的时候,杜海明总是非常的专注,还不时的提醒顺儿不要勾搭他,好好干活儿,眼皮儿都不聊一下。

顺儿心里腹诽,‘装,就你能装!装大尾巴狼,有本事你晚上别往我身上爬啊!’

这边忙活了一会儿,刘大嫂就来找了,顺儿扔下了杜海明又去沈家了,到了吃晚饭也没回来,杜海明就去找人了,本来几个女人已经把饭做上了,让顺儿留下吃饭,可是杜海明来了,就算顺儿有心留下,也不敢了,下了他的面子,不知道晚上咋收拾她呢!当然了,顺儿也是不想伤了杜海明的心,遇到一个真心护着自己的人不容易。

晚上到东屋去,顺儿跟爷爷奶奶商量了让平平上学的事,平平认识的繁体字非常多,简化字少,好在平平现在已经能够区分开使用了,因为启蒙早,□□高,所以平平已经看完了小学三年级的课本,顺儿给她出题也没什么问题,但是陈德水和顺儿商量了一下,还是让平平先从二年级读起来,她才六岁,过早的和同龄人区分开来并不好,大孩子不喜欢喝她玩儿,小孩子觉得她是高年级,也不会和她做朋友,上二年级是最好的。

杜海明没插言,看顺儿把孩子教育的问题说的头头是道,心里很是满意,估计将来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不在话下。

顺儿和杜海明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聚到镇子上的小客运转运点了,杜海明因为这赵淑娴会来,也会带上两三个人,可谁想却料错了,赵淑娴没有来,来了五个五大三粗的女人,有赵淑娴的嫂子,婶子,也有邻居刘大嫂,还有两个村里的女人,男人也来了三个,都是膀大腰圆,一脸戾气,这是去打架吧?

杜海明只管护着顺儿,其他的事,那是绝对不管的,一行人到了县里,休息了一会儿,又马不停蹄的上了到省城的车。

找沈明阳去算账,真的不是容易的事,对于农村人来说,城里的街道综合,根本找不到地方,只知道是邮局,可是,是哪里的邮局呢?再说了,一个乡下人到城里找公道,那不是自家底盘,能讨到好处吗?

可是现在又顺儿带着,大家都知道顺儿是个厉害的,也经常往城里跑,所以,还是有些底气的。顺儿到了城里,带着人直接往城北的一个小邮局走去,要别的顺儿也许不在行,但是对于一个会相面算卦的人来说,寻人却是最拿手的。

到了小邮局了,顺儿领着人一字排开,邮局里的人都有些发愣,这显然是要找麻烦的节奏啊!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过来,问道,“你们要干什么?找谁啊?”

“找沈明阳,要债的来了。他人呢?”顺儿厉声喝道,

听顺儿的说法,杜海明有些惊讶,不过又一想,说离婚,找负心汉,八成是没有人会理会的,人家只会当成这是沈明阳的家务事,可是如果说要债,这可就不是了。没准儿打官司啥的呢!

邮局里的人,一边去找沈明阳,一边又去找所长,这算是大事了,万一这些人把邮局给砸了,也不是不可能的。

没多久,沈明阳出来了,一看到顺儿和他身后的人,马上明白事儿大了,但是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离婚了,难得这些人还能把他抓回去咋得?他在这里可是正式的员工了。

“你们来干什么?”

沈明阳,顺儿也是认识的,过去就看他身上有反骨,没想到竟然这么禽兽不如。看他这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顺儿都快被他气乐了。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来,递给沈明阳。

沈明阳拿过来,开始还不怎么当回事,仔细一看,顿时瞪大了眼睛,“两千块钱,你们这是讹人啊!哦,对了,我跟赵淑娴早就离婚了,这事是她惹的,你们别找我。”

“离婚了?我咋不知道?到政府办手续了吗?没有吧?没有的话,你就得还,赵淑娴说了,你们是两口子,就算你们打算离婚了,可不还没离呢吗?她病了,吃人参养好的,也签了这借据,又有村里的村长,几个老人签子当了证人,你是赖不掉的。”

“你……你们……我不管,我没钱,要咋得,随便你们。”这是打算赖掉了,

这个时候,从里头走出一个四十多岁,带着眼镜的中年人,看到这些人在这里,开口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沈明阳,你说说。”

“局长,没啥事儿,就是几个无赖想要讹人罢了。”

无赖?一听这话,还没等别人有所反应,杜海明就先不干了,你敢说我老婆是无赖?一只手提着这个家伙的衣领,就把人给拎起来了。周围的人看到这样的情况,都吓住了。

那局长见这边动了粗,大声嚷道,“你们要干什么,还有没王法了?”

“王法?那咱们就来说说王法吧!”顺儿给丈夫一个眼神,‘干的好!’

没错,昨天的大半天,顺儿就是办这件事儿了,跟赵淑娴和她的亲人们都套好了话,定下了这个计策,就算不能让他回心转意,但是为了将来有钱做依靠好养儿子,为了出一口气,这才同意了顺儿计策。顺儿有带着赵淑娴和她家里的人去找了许昌和村里的几个老人,有顺儿出面,让这些人做个假证,那是再容易不过的了。许昌是看在顺儿的面子上,二来也想立威。村里的老人则是同情赵淑娴和她的两个孩子。有他们作证,同时也是为了给赵淑娴一个保障,两千块钱相当于后来的几十万了,大家作证,也是在为了这笔钱不会变成赵淑娴真正的债务这才同意的。

邮局的局长见这些乡下人根本不怕他,就吆喝着手下给派出所打电话,顺儿照样不惧,沈明阳被塞在墙角,几个女人上去又是打,又是挠,顺儿也没有拦着,不出人命就行了。没多久,警察就来了,先是非常粗暴的将几个女人拉开,又问了局长一些情况,其中一个人走到杜海明面前,说道,

“沈明阳欠了你们的钱?”

有人把放到一边的欠条递给他,这人长脸,眼睛不大,脸膛黝黑,看看顺儿他们,说道,“你这不实吧?人参?你们哪里弄来的,如果是以前的,早该上交了吧?如果不是,你们一个个的都是土里刨食的人,有这么大的本钱和门路弄来人参吗?我看这有假吧?”

顺儿走到这个人面前,“东西是我们家买的,有人在山上采了,我们家顺便买了,这件事情,我们村里至少有二百个人能给我作证。”顺儿回答道,

那人看看顺儿,又看看杜海明和他们身后的几个人,又问道,“既然是来要账的,这打人就不对了吧?”

“抛妻弃子,娘家人闹上来挠两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顺儿淡淡的回答道,

黑脸的警察将欠条递给顺儿,然后对那局长说道,“既然是欠债的事,就是法院管的事儿了,跟我们没关系。我看这打的也不严重,还这么多的人,这事儿你就自己处理吧!我们插不上手。”说完,带着手下的警察就离开了,

沈明阳见警察走了,一下子就没了底气,说道,“你到底要干什么?”

“干什么?还钱,给你三天的时间,三天过后我们再来,如果你不还钱,那我只能到法院去告你了。”

沈明阳一听,眼睛一转,她告状了,那赵淑娴也得连坐啊!啊!不对,到时候法院判了离婚,她再说赵淑娴还了一半儿的钱,他还不上,可就得坐牢了。

☆、第83章 杜海明的过往

赵家来的人,当然要沈明阳去接待了,而且还得讨论出个结果出来,刘大嫂是个有主意的人,说话办事都很靠谱,顺儿已经把重点交代给她了,让她跟沈明阳谈判,只要能要到钱,就算是成功。

之后的三天,顺儿跟杜海明先去拜访了老朋友,弄来了不少的材料,顺儿还用一个银镯子哄了老教授的夫人,这事绝对顺利。等第二天,顺儿从几位老朋友那里得来不少的材料,最近要材料的人实在太多,但是顺儿这份,又是给了活动资金,又是给了贿赂,当然比别人齐全,而且老教授还答应顺儿,要帮着看看作文,这可是顺儿求之不得的。老教授写了几个作文题目给顺儿带了回去,顺儿知道,这就是押题了。想想老教授的身份,没准儿高考出题人就有他一个呢!也许这几个题目就能压上题呢!

回到招待所,杜海明就问顺儿,是从哪里来的银镯子,而且杜海明也早就看到了秋氏手腕上带的镯子,还有平平和自己脖子上带的镯子都不是凡品,这就让他很怀疑了。

顺儿挺到杜海明问了,想了想,还是说道,“你记得前些年破四旧吗?”

“嗯,记得,怎么了?”

“那时候,整个镇子上搜上来的东西都放到咱家对面的空房子里,我在里面找到点东西,有手镯,也有手串,项链、戒指还有古书和瓷器什么的。”顺儿说完,看看杜海明的脸色,本来以为他会担心,或者生气,可是没有想到,他竟然笑了。

杜海明看到自己的小媳妇一脸害怕的样子,就把人拉到自己的腿上坐下,说道,“要不怎么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呢!我也这么干了?”

顺儿一愣,这才想起自己手腕上的镯子,想想杜海明也许就是这么得到的。搂着杜海明的脖子,说道,“我们家那里,过去住过大地主,又有些晚清的贵族住过,这才有些东西。可是我看你给我的东西,可比我那个强多了,你是怎么弄到的。”

杜海明看着顺儿,好半天才说道,“我那时候年轻,跟着一群小伙子搞串联,就坐着火车到了京城,后来又去了南京苏州那边。因为我有功夫,在武斗的时候,很给上头长脸,所以收上来的东西,就让我看着,我也就偷梁换柱,私下里扣了不少东西。在北京那边弄了六个箱子,我偷着运回了老家,后来去了南京,混了三个月,也浑水摸鱼,得了八个箱子的好东西。等到了南方,得的东西就更多了,到一个地方,就有不少的收获。送你的镯子,是京城宫里出来的东西,绝对好,你要是喜欢,我哪里有的是。”

这个消息实在是太惊人了,顺儿连忙问,“一共有多少个箱子?你都放在哪里了?”

“藏到老家的山里了,放心,我做了防潮,选了一个山洞,让我封上了。等咱们在这边该房子的时候,挖一个大点的地窖,那些东西再远回来。”

顺儿点头,也跟着说道,“我手里也有不少,不过现在真的不适合拿出来,不过,你有多少个箱子啊?咱们得挖多大的地窖啊?太大了,我怕泄密啊!”

“三十多个一米多高的大箱子,有玉器,有首饰,也有金银珠宝。还有一些以前留下来的绣品和珍贵的丝绸锦缎啥的,对了,还有许多瓷器,那个都放在京城的一个房子里,我一般都是一年去住上半个月。在广西那边,我还弄了不少玉石,头是偷着弄进来的,还没雕刻呢!上等翡翠。”杜海明小声的在顺儿的耳边说道,

顺儿震惊了,她怎么就没有想到,现在缅甸的翡翠是白菜价儿呢?真该多弄点啊!不过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顺儿皱着眉头说道,“你哪里来的钱去收购翡翠的原石啊?”

杜海明敲了她的脑门一记,说道,“真笨,随便卖一个青铜小鼎就够买两车上好的原石了,还是已经开了的老坑原石。”

顺儿这些明白了,笑着对杜海明说道,“咱们有这些东西,后半辈子躺着吃都够了。只是,咱们真的的得小心了。”

顺儿还不想具体说的更多,而且杜海明也没问顺儿把东西藏到哪里了,反正等见到杜海明的东西,顺儿再把一切交代明白再说。之后,杜海明又说了自己收藏到了非常多的古画,还跟顺儿说,古画比那些金子还值钱。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顺儿想到,自己上次找到的那个宝藏,里面可是有两箱子字画呢!自己当时觉得不好保存,就没拿,看来这次回去,说啥也得把东西拿回来。没准能修补呢!

顺儿也担心刘大嫂能不能把事情办好了,补了一卦,临走又给几个人看了相,问了生辰八字,这些人里面,就属刘大嫂的现在的八字最旺。

等到第三天,杜海明和顺儿开开心心的买完了东西,就到那个小邮局去接人,还没到门口,顺儿就看到了刘大嫂和赵家的人站在邮局门口,他们看到顺儿,都迎了过来,尤其是赵淑娴的妈,激动的拉住顺儿的手说道,“成了。”

顺儿转过头问刘大嫂,刘大嫂笑呵呵的点头,顺儿这才说道,“不用去见沈明阳了吧?”

刘大嫂说道,“都解决了,钱也到手了,见他干啥,这种人,以后就得当狗食一样臭着他。”

顺儿点头,又问道,“多少?”

“一千!两个人离婚,从今以后,沈明阳和淑娴还有两个孩子,半点干系都没有了。”刘大嫂说道。

顺儿点头,现在一个普通的工人一个月也才挣不到五十块钱,一千块钱可是大钱,如果不是赵家的人根本不想符合,只想告他,恐怕沈明阳也不会拿钱,赵家的人估计也没少折腾他,不然这么多的钱,他都得肉疼死。

大功告成,顺儿带着大家兴冲冲的回去了。这么一大笔钱,估计把老沈家的家底掏空了不说,还得借不少的外债。顺儿把借条交给赵淑娴的大嫂,这件事情也算是结束了。

买了这么多东西都是杜海明花的钱,顺儿主要看了衣服和吃食,而杜海明逛街,看的却是种子,现在文革结束了,也有人开始摆摊卖一些家里或者捡来的破烂,尤其是书籍。杜海明就带着顺儿去一条很隐蔽的街道,杜海明在那里逛的很仔细,买了许多的古书,还有古画,也有一些瓷器和青铜器,还有佛像啥的,甚至还带顺儿去见了一个朋友,那个朋友是在一个厂子里开车的。顺儿陪着两个人吃饭,听杜海明跟对方敲定了要在下个月到南方去,顺儿没有出声阻拦。

幸好这次来的人不少,不然的话,带着几大捆的材料书籍,还有买的那么多东西,杜海明和顺儿两个真是没办法拿。两个人除了给老人买了药,还买了许多的点心零食香肠腊肉什么的。当然了,到了城里,还是买了好多衣服的。农村人穿衣服都是自己买了布回来做,但是样式就差了很多,裁剪技术也不是一般人都能有的。顺儿买了衬衫,风衣,小羊绒衫,粉色的。给两个妹妹也带了,常金库、陈磊、陈钢和老舅家的表弟于镜都买了衣服和玩具、文件等等。

到了家,早早就有人来接站了,顺儿下了车一看,好家伙,差不多有一百人,不但有赵淑娴带着两个儿子跟父母亲戚都来了,还有村里一些有脸面的老人和村里的一些领导。陈德水夫妇也带着平平站在那里,一群人先是把顺儿两口子买的东西送回了陈家,然后就到了赵淑娴家。

赵淑娴早就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来帮忙做饭的人也很多,饭还没好,刘大嫂就把钱掏出来给赵淑娴,赵淑娴一看这么的多钱也是完全没有想到的,现在如果盖一个大砖房的话,也足够了,相信整个镇子上,也没有几个人比自己有钱。

见到这么多的钱,赵淑娴的眼睛就亮了很多,没有男人怎了,她有钱啊!谁也不用靠了,两个孩子也有依仗了。刘大嫂叫了钱,又当着众人的面,将那张所谓的欠条撕掉,拿出离婚协议书。

屋里屋外都挤了很多的人,大家都想听听,他们是怎么收拾那个负心汉的,说起这个,去的人可来了精神,七嘴八舌的说起了他们是怎么做的,那个沈明阳又有多么狼狈,他们如何的威风。

当然,大家还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劝慰一番赵淑娴,这次给她出了气,得了利,不仅仅是赵淑娴一个人的胜利,更是大家努力的结果。许昌出面又讲了一番大道理,不得不说,许昌说的还是很不错的,听的人都很激动,口口声声的嚷着不能让城里人看不起,做事儿不能太没良心啥的。

赵淑娴很是用心的给大家准备了很丰盛的晚饭,有鸡有肉,很好吃,顺儿也跟着喝了不少的酒,通过这次的事,大家对顺儿更是信任。谁能一辈子保证顺顺利利的啊?能有这样一个有本事的人,和人家交好自然是必须的了。

☆、第84章 都去补习

趁着村里的领导和有头脸的人都在这里,杜海明对大家说道,“我跟顺儿在城里老朋友那里寻来了一些高考的复习资料,咱们镇子上有意思想考大学的,都到中学去跟老师学学吧!能出大学生,也算是咱们村,咱们镇子上的脸面。”

顺儿不好说自己在外头认识什么人,所以这话是顺儿提出来的,这让杜海明还是很满意的,他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顺儿多少能看出点儿丈夫的脸色了。这话实际上是对许昌说的,需要他去找镇子上的中学老师,还得和镇子上的领导打个招呼,更多的也是卖他和其他人一个人情。

陈德水也放下了酒杯说道,“要说学习好,还得是我家卢平,让他跟着去学学,如果学校的老师人手不够的话,也可以让他帮帮忙。”

许昌自然知道卢平是个才子,人又聪明,别人到还罢了,要是村里真的能出个大学生,那肯定非卢平莫属了。还有就是,出了赵淑娴这件事情,那些想要富贵之后抛下妻子的人也得好好想想,那些一心盼着丈夫出息的女人,也得做好悔叫丈夫觅封侯的准备了。

不管别人怎样,这整个镇子都沸腾了,来他们镇子上下乡插队的不过五个人,走了一个,还有四个,这四个现在也都是嫁人的嫁人,娶妻的娶妻了。都要好好的想想,但是整个镇子上这些年也有不少的毕业生,成绩好,乐意学习的都聚集到了中学,开始重新补课。中学的老师们不管领导怎么吩咐,能教出一个大学生,他们就已经觉得很有光彩了。

大梅,甚至是陈磊都跟着去上课了。大磊不过是初中毕业,学习成绩当时只能算是中等,顺儿拿回来的材料确实是有用的,让中学的老师们欣喜若狂。卢平和张明他们听说还可以做作文让城里的老教授来批改作文,都非常的慎重。不过五天的时间,就把四篇作文做好了,这一次,顺儿没有去城里,让杜海明去了,反正他还有事情要做。顺儿也很宽容的不干涉。

不过这次在出发前,杜海明找了自己绣的所有好的绣品,其中还包括鲤鱼图和自己绣好的可爱的双面绣。姨奶擅长的是广绣,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宇内。顺儿得到了姨奶的秘籍,练习多年,她重生之后头脑特别的清楚,感觉聪明几倍,上百种的针法都运用的非常纯熟,所以她的绣品不逊于大师,广绣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顺儿还没有机会绣全了。而自己的奶奶擅长的是苏绣,那就更不用说了,从小学的,顺儿学的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绣的易色双面绣非常成功,沟通更是结合了后来现代的手法,绝对精美,顺儿把这些绣品,还包括自己没事绣的一下小插屏和枕套背面啥的,都给杜海明包上了,让他看看能不能买掉,如果可以的,就不用卖那些古董了,要知道后世这些古董更值钱,而绣品自己完全可以再绣。绣花就是这样,越绣手艺就越精湛,再加上顺儿也看了《芥子园画谱》,对于书画和方面那可是提高了很大的层次,再加上前世审美的眼光,自己这辈子又看了不少的古籍,眼界大大的不同了。鲤鱼图,猛虎下山,骏马图,都是极品了,顺儿可以说,现在这个时候,除了那少数几位还没被整死的老师傅之外,没有人能够绣出这样的绣品来。

杜海明知道自己装东西的时候,顺儿就猜到她干什么了,所以也没有阻拦。这一次杜海明说要去打半个月,弄不好要一个多月甚至两个月。顺儿突然想起一件事,

“海明,我的那些东西都倒腾回来,你跟我去看看吧。”

“恩,知道了,你个败家娘们儿,啥都扔。”杜海明故作气愤地说道,

看顺儿不问自己的行程,杜海明反倒说道,他要先带着东西到香港那边,和朋友偷渡过去,然后找底下的卖家卖掉。然后就直接去缅甸找朋友直接买下几个非常大的老坑矿。还要在当地雇佣工人,处理各种事务,得到的原石,会偷着运回国内,找那几个非常著名的老师傅加工。

顺儿听了,有些担心,“不但要偷渡国境,那么多的古董啥的还要运到香港,他一个人怎么能行呢?万一有人抢了怎么办?再说了,到香港那边卖东西,如果没有熟人,手里又有钱,不是更危险吗?”

杜海明笑着说到,那几个都跟我的过命的交情,再说了,我也给了他们不少的好处,这次我带了一对儿高古玉和一个血玉的玉佩,足够。”

“血玉?什么样子的?还有高古玉,能卖上好价钱吗?”顺儿对于高古玉是了解的,高古玉一般是指战国和汉以前的玉器,明以前的玉器称为古玉,汉以前的玉器称为高古玉。高古玉以和田玉为主,历来千里挑一。记得过去听人说过,有人卖的高古玉得了八十多万英镑,换成人民币的话,可是七百多万啊!

“你这个高古玉怎么样?能卖上好价钱吗?”

“非常好,你想看吗?都是从死人身上拔下来的,多晦气。对了,你给我的红玉手镯不是死人血侵染的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页  当前第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小辣椒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