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奋斗在七十年代_分节阅读_第20节
小说作者:山楂丸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98 KB   上传时间:2016-07-12 20:20:48

  萝卜头们也没闲着,赶上周末了,个个背着篓子,跟在自家大人屁股后头,家里大人前脚把杂草除了,他们后脚拾起来扔篓里,背回家晒干了能当柴禾烧!

  荠菜也可以挖了,各家萝卜头们分工合作,拾杂草的拾杂草,挖荠菜的挖荠菜。

  荠菜馍馍、荠菜饺子、荠菜包子...挖回家又是一顿美味!

  王有田把公社批准潘家砍芦苇的消息通知了潘阳,他们可以随时去砍芦苇了,不过为了挣工分,老潘家上下不得不把翻房子的事向后推,怎么也等队里的活干完再说。

  他们潘西村大队的田地有一拨在荆山半山腰上,一拨在淮河坝下,还有一拨在地势平坦的底湾里。

  山上的田最贫瘠,遇上干旱季节,一亩地可能只收几十斤小麦。淮河坝下的地势低洼,赶上雨水多的年份,几乎也没收成。相对来说只有底湾里的田最肥沃,冬小麦也是底湾长势最好,坝下的次之,山上的最差。

  身为潘西生产大队队长,潘士聪早在头几天就在把山上坝下底湾全看了一遍,山上坝下的小麦长得没有劲头,除完草之后得追肥。

  还得去县里买尿素和硫酸铵!

  去县里买肥料,潘士聪自己一个人肯定不行,得在生产队里找个人跟他一块去,别的不说,肥料过磅装麻袋里,抬上抬下也得有个人给他搭把手。

  潘士聪找到了潘阳,让潘阳和他一块去县里买肥料。为什么找潘阳,因为潘阳是村里除却书记、副队长以外识字多的人,又比那些小年轻沉稳,是去买肥料的首选。

  他们潘西生产大队有千亩田,其中要追肥料的有六七百亩,哪怕一亩田追肥五斤,这么多田也得买三四百斤肥料回来。

  潘士聪驾着生产队的驴车,天不亮就和潘阳一起往城里赶。

  潘士聪和潘兆科虽然差不多大年纪,但潘士聪的辈分却比潘兆科小,按辈分算,潘士聪得喊潘兆科一声叔。

  两人一路侃大山,半晌午总算到了城里,买化肥得去农机门市,潘士聪来城里的次数有限,进了城就有些转向,不知道赶车往哪去。

  潘阳给他指路,“从前面下坝,沿庆丰路往西走,农机门市就挨在县医院不远的地方。”

  潘士聪扭头看了潘阳一眼,道,“兆科叔,你倒是对城里挺熟悉的嘛。”

  潘士聪这人说话直来直去,虽然有时候脾气暴了点,但没什么城府,他也没往其他地方想,不过就随口说了一句,可潘阳却有点心虚,拐着弯把话题带了过去,她都来过县城这么多趟了,对县城能不清楚么。

  到了农机门市,两人把驴车停在门口,进去买化肥。

  这个年代要比前十年好上许多,化肥工厂生产量高,化肥不是太贵,也是论斤卖,尿素一毛钱一斤,硫酸铵一毛二,他们各要了两百斤,总共花了四十四块钱,使用的都是队里公款,这趟出来的所有花销回去都要记公账。

  两人把肥料抬上驴车,并未急着往回赶,而是先解决吃饭问题。

  农机门市在县医院西边,靠县医院东边的就是国营饭店。因为早就料到要在城里吃饭,潘士聪事先拿集体粮食去乡粮站换了粮票,中午的饭钱就由他来付。

  潘士聪问潘阳想吃什么,潘阳找了张桌子坐下来,让他随意点。

  正值饭点,饭店里人还挺多,其中大都是赶来县医院看病之后回不去的,面上挂着疲累之色。潘阳环顾了四周,貌似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第30章 入V三更

  为了确定自己是不是眼花看错了,潘阳起身过去,走近一看,还真是她外公!

  姚宝忠背对潘阳而坐,并未看见她,反倒是坐姚宝忠对面的小萝卜头姚祺妹,瞧见一个陌生男人朝他们走来了,她伸手推推姚宝忠的胳膊,道,“阿哒,那人是你认识的吗?”

  姚宝忠这才回头,愣了下,方才起身道,“大兄弟,你也来县城了?办事还是...”

  潘阳指指门外头靠马路牙子停放的驴车,笑道,“和生产队长一块来买肥料,你呢,你这是...”

  潘阳把视线放在了坐姚宝忠对面的萝卜头身上,瘦瘦小小的身子,黑黝黝的脸蛋上一双大眼,高鼻梁,小嘴巴,越看越熟悉,越看越有亲切感。

  潘阳忍不住咧嘴笑了,眼前这个,可不就是她亲妈嘛。

  真想抱抱她老妈啊,好想她...

  姚宝忠叹了口气,指指他闺女,对潘阳道,“这就是我上次给你提到的小闺女,出疹子了,发烧好些天在乡里卫生站没治好,这不,今天带她来县医院找老中医开了中药。”

  潘阳这才注意到她妈不是很有精神,小嘴唇干的开裂,桌上就放了一碗面条,筷子在她妈手里,碗里的面条几乎没怎么动。

  思及上回她外公没带够车票钱的窘迫,潘阳多少明白了,她外公家此时怕是困难得紧吧。

  两人说话间,潘士聪点好菜过来了,拍拍潘阳的肩膀,问道,“兆科叔,这是?”

  潘阳给他介绍,“跟我们一个合作社的,姚家村的姚宝忠,领闺女看病来了。”

  潘士聪一听对方跟他们是一个合作社的,客气地招呼姚宝忠,并且道,“都是同乡,我点的菜多,正好一块吃点。”

  索性花的是公费,潘士聪点菜时毫不含糊,要了一个红烧肉,一个西葫芦炒鸡蛋,一个青椒炒绿豆芽,还有四个白面馍馍,两碗猪油葱花面。

  菜端上来,香飘四溢,勾的人直咽口水。

  三个男人一个女娃,四人坐一桌,姚宝忠好歹是成年人了,意志力强一些,尽量不往菜盘子里看,可姚祺妹就不行了,除了过年,她从来没见过这么些好吃的菜,跟这些菜相比,摆在她面前的那碗清汤寡水的面条瞬间黯然失色。

  潘阳注意到了,她挑了一块肥瘦相间的大肉块夹到她老妈的碗里。

  姚祺妹瞪大眼看他,朝他眨眨眼睛。

  潘阳忍不住摸摸她稀疏的头发,笑道,“快吃吧,想吃什么夹什么。”

  说完,还把自己手里的白面馍馍掰一半递给她。

  姚祺妹不敢接,而是看向她阿哒。

  对上闺女渴望的眼神,姚宝忠说不出来一个不字,他可以自己不吃,但不能饿到他闺女了。

  姚宝忠几不可闻的叹息一声,对闺女道,“吃吧孩子,要谢谢叔叔。”

  姚祺妹这才接了过来,对潘阳扬起一个笑容,声音怯怯的,“谢谢叔叔。”

  潘阳笑眯眯的哎了一声,又夹了一筷子青椒炒绿豆芽放她馍馍上,再夹一筷子西葫芦炒鸡蛋放在上面,把她手里的馍馍卷成筒,这才道,“快吃吧。”

  姚祺妹快活极了,她最喜欢把各种菜卷到馍馍里吃,咬一口下去,既有菜的香味,又有馍馍的劲道。

  潘阳再清楚不过她老妈的喜好,喜欢把很多种蔬菜放在一块炒杂菜,喜欢蒸水薄饼,然后裹杂菜。

  “大兄弟,你吃你的,别总给孩子夹。”不花钱的饭菜,姚宝忠总觉得过意不去。

  潘士聪客气招呼道,“够吃够吃,菜点的多,只管放开了吃。”

  话虽如此,一顿饭姚宝忠几乎没吃,不过吃了他闺女碗里剩下的面条,连着面汤都喝得干干净净,索性也吃了个七八分饱。

  吃完饭他们准备往家赶。

  潘阳问道,“大哥,准备回去吗?我们赶了驴车过来,一块坐上回去得了。”

  这是姚宝忠求之不得的事,早上乘车来县城,他们父女二人已经花一块二毛钱买了乘车票,回去姚宝忠实在舍不得再花一块二毛钱,他本想走回去,他闺女走不动,他就背着她回去。

  眼下可以搭顺风车,多少让姚宝忠原本阴郁的心情好了些,抱了闺女上了潘阳他们的驴车。

  凭心而说,驴车并不大,车身是带把手的架子车,前头栓了老驴,架子车上堆着满满的肥料,姚宝忠本来准备抱他闺女在车尾巴上有个搭屁股的地方就行了,他们可以把腿搭在下面拖着。

  哪知潘阳却对他道,“大哥,你跟士聪坐前面赶老驴,我来和你家闺女坐麻袋上。”

  对上姚宝忠疑惑的目光,潘阳嘿嘿笑了,瞎扯淡道,“我不喜欢闻老驴那味儿。”

  潘阳这么说,姚宝忠了然,他这大兄弟,总是带点娘们兮兮。

  车把手上一左一右坐着潘士聪和姚宝忠,潘阳这个伪娘们盘腿坐在麻袋上,怀里还抱着她妈,嗅着她妈的味道,潘阳感觉自己眼眶热热的。

  唉,有妈的孩子才是个宝呀。

  姚祺妹哪被陌生男人这样抱过,有点不知所措,虽然她知道这个叔叔对她挺好,但她还是不自在,在潘阳怀里扭了扭身子。

  潘阳以为她妈不舒服了,抬手在她妈额头上摸摸,好在没发烧,潘阳吁了口气,低头问道,“怎么啦?”

  姚祺妹抬头望望眼前笑眯眯的叔叔,忸怩的嗯了两声,小声道,“我想自己坐。”

  “不行。”潘阳想都没想便道,“现在风大,坐在我怀里我给你挡风。”

  身上还出疹子呢,哪能瞎吹风。

  潘阳把她妈又往怀里搂了搂,生怕她再感风寒发烧。

  潘阳怕她妈坐车太无聊,扭头看前面两个男人,正天南海北的聊着,并没有注意他们这边,这才集中意念,从空间里拿出几颗水果糖,塞到她妈手里,压低声音道,“都是给你吃的。”

  姚祺妹长这么大,吃糖的次数极少,她上面有一个哥一个姐,下面有两个弟弟,家里但凡有点好吃的,几乎都入了他们嘴,她娘偏心,她都已经九岁了,还没上过一天学,每天在家帮她娘打猪草送到大队挣工分,再不然就是上山拾柴禾...

  现在一个不过见了一面的陌生叔叔竟然给了她五颗糖,姚祺妹低着脑袋,盯着手心里的糖果,红了眼眶。

  “快吃一颗尝尝好不好吃。”潘阳给她撕开一颗,递到她嘴边。

  姚祺妹张嘴把糖含在嘴里,浓郁的果香味瞬间充满整个口腔,有点酸还有点甜,是她从未尝过的味道。

  她看了看已经撕开的糖果皮,上面的字她认不得,但糖果皮上的草莓她认得,还是她姐告诉她这种东西叫草莓,原来草莓的味道是这样啊,她回去要跟她姐说说。

  虽然很好吃,但姚祺妹吃了一颗就不再吃了,而是把手里的糖放在了口袋里,她要留着慢慢吃,或者两个弟弟要是听话,她就奖励一颗给他们,每人只能给一颗,剩下的两颗是她的,等她上山拾柴禾的时候可以偷偷吃了。

  前面两个男人从他们十几二十岁啃树皮开始说起,回忆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共同经历过的苦难日子,说到难过处,潘士聪从口袋里摸出一盒香烟,他递给姚宝忠一根,问道,“大哥抽不抽?”

  姚宝忠抽烟,不过他抽不起卷烟,烟瘾上来就抽旱烟袋。

  潘士聪递给他的是万里牌香烟,两毛钱一盒,烟草味偏浓烈,抽起来比其他牌子的味道更辣一些,老烟枪大多爱这个味儿。

  姚宝忠双手接了过来,放在鼻尖嗅了嗅,他身上没有火,潘士聪擦洋火伸到他面前。

  姚宝忠两手虚捂住洋火,防止被风刮灭,他的嘴有点抖,好不容易才在潘士聪的洋火上点着了嘴里的烟。

  潘阳和她妈坐在下风向,正好闻着二手烟。

  潘阳皱皱眉,她闻就算了,她妈还在生着病,闻多了对身体不好。

  潘阳道,“看你两个,老烟枪...”

  潘士聪哈哈笑了,又从烟盒里抽出最后一支烟,递给潘阳道,“兆科叔也来一根。”

  潘阳摇摇头,她才不要。

  潘阳这一举动,又惹得潘士聪哈哈笑,他对姚宝忠道,“我们兆科叔好啊,从来不抽烟,你看跟我们差不多年纪的,哪个不抽,不抽好啊,不抽省了烟钱,还免了被家里婆娘骂。”

  一阵笑闹,话又转到了他们如今的生活上,潘士聪长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现在我们农村人过得还是这般差,有的甚至连肚子都填不饱,可怎么办才好啊!”

  闻言,潘阳忍不住接话茬道,“依我看啊,上面什么都可以管,但最好不要在种庄稼上死管着老百姓,上面别给指标,这个让种,那个不让种的,今年一定要达到多少指标,明年又要达多少指标,就该让我们老百姓想种什么种什么,放开了手让我们干,我们过得不会比现在差。”

  潘阳这一番话让坐车把上的两个男人皆沉默了良久,潘士聪半响方才道,“兆科叔,你是个人才啊,可惜...可惜这种事轮不到我们指手画脚,上面让干什么就只能干什么,我们要敢说一个不,那就是不支持无产阶级专政,那可是政治问题,摊上大事啦。”

  远离了他们的合作社,行走在这条几乎没人的大道上,三个男人似乎没了太多顾忌,无关乎政治,各自抒发自己的意见与不满,直到进了乡里,潘士聪又变成他生产队大队长的身份,原本嬉笑的脸换成了一副正气凛然的模样。

  在乡里合作社大门口,潘士聪停了驴车,姚宝忠抱着他已经睡着的闺女下车,同潘阳、潘士聪二人告辞。

  到了乡里,姚家村就近在眼前了,姚宝忠把他闺女背在背上,一路背了回去,到家之后按老中医的叮嘱,两碗水煎成半碗给他闺女喝下,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全去队里干活挣工分了,姚宝忠给他闺女喂完药,又给他闺女脱了衣裳,让他闺女睡一觉。

  姚宝忠挣衣袖的动作有些大,几样东西从他闺女对襟小褂里掉出来。

  姚宝忠捡起来,他闺女口袋里有二十块钱,还有几颗糖果。

  被阿哒发现了,姚祺妹怯怯道,“糖果是那个叔叔给的,钱我不知道,我真不知道哪来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页  当前第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1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奋斗在七十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