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奋斗在七十年代_分节阅读_第70节
小说作者:山楂丸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98 KB   上传时间:2016-07-12 20:20:48

  潘士松咦了一声,道,“你这想法就不对了,本来相亲就是你情我愿的事,又不是已经结婚了,改什么改,再说了,说难听点,什么锅配什么盖,你用不着改什么,合适就处,不合适拉倒,你又不是贱.卖,犯的着为块木头改脾气么。”

☆、103.16号二更

  潘士松这番话说得可算是真心实意,他是觉得姚祺妹这人挺好的,虽然两人总斗嘴,但毕竟从小到大的情分搁在那里,他见不得姚祺妹为块木头为难了自己。

  对方若要你为他改变,那他一定不是合适的人,两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可随处都是。

  这个不成,就再换下一个呗,总能找到脾气合拍的。

  潘士松这番话说得挺让姚祺妹意外,姚祺妹对潘士松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个头不及她高的调皮小男孩上,就算后来潘士松个子拔高了不少,可在姚祺妹心里,还是把他当成个不懂事的弟弟。

  眼下潘士松冷不丁说出这番看似胡扯,细品下来越想越有道理的话,姚祺妹惊讶之余,更多的却是感动。刚相完亲那会儿,她阿哒娘就劝过她,在家做姑娘时脾气差点就算啦,以后给人家当媳妇了,可不能再由着性子来。

  所以姚祺妹才会说自己要改改脾气,却没想到潘士松能说出这番贴心的话...

  姚祺妹忍不出笑出了声,道,“真看不出来,你还是个挺有想法的人嘛。”

  潘士松嘚瑟的嘁了一声,傲娇道,“你不知道的还多着哩,这叫人不可貌相。”

  姚祺妹呸了一声,“说你胖你还喘上了,脸皮快有城墙拐弯厚了吧!”

  潘士松急了,“跟你说真的,还当我是头几年的毛孩子呢,好赖我跟大哥跑长途去了不少地方,可比你见识的东西多啦。”

  听潘士松这么说,姚祺妹倒是来了兴趣,她长这么大也就去过几回县城,县城以外的地方她都没有机会出去过,忍不住道,“快,跟我说说你都去了哪些地方,说的话吃的东西还有穿的衣裳,都跟我们一样吗?”

  潘士松笑道,“穿得衣裳都差不多,吃的方面,再往南方去点,他们喜欢吃米、吃粉,要是靠海近的,几乎天天吃鱼虾,那腥味,反正我是受不住...我跟大哥也去过西北方,他们爱吃面,几乎顿顿面条,单面条就能有十来种做法,就是太咸,吃一顿饭能喝掉一缸子水...”

  两人一个问一个答,叙了一路话,不知不觉就到了姚家村生产队,都把姚祺妹送到家了,潘士松还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姚家人已经在吃饭了,姚宝忠两口子热情的招呼潘士松留在他们吃晚饭,潘士松推拒了几下,推辞不过,也就不矫情了,索性留在姚家吃了顿饭。

  反正两家关系向来要好,太过推辞反倒生分了去。

  姚祺妹从中案长条桌的馍馍篮里拿了块馍馍递给潘士松,又递给他一双筷子,潘士松也不客气,接了过来,和姚家人同坐矮桌上吃饭。

  打从潘士松去县城开始,跟姚家人就很少再见面,姚宝忠瞧着眼前的这个年轻后生,不禁感慨道,“这一年赶一年,时间过得太快啦,我跟你阿哒刚认识那会儿,你才及我腰高,现在长得比我都高啦,真好...跟着你大哥开卡车怎么样?辛不辛苦?”

  潘士松喝了口稀饭,笑道,“都习惯了,平时还好,赶着年关就特别忙,要是遇上难说话的东家,催着你送货,那就得连天加夜赶路,经常吃了这顿没下顿。”

  韩乃云接过话茬子道,“哎呀,难怪你这孩子又瘦了,以前虽然不胖,小脸还是有肉的,你看看现在,太瘦啦,趁着这段时间在家,让你娘好好给你补补。”

  潘士松哎了一声,笑道,“我可能吃呢,就是不长肉。”

  韩乃云道,“等你以后结了婚再发发福就好啦。”

  提起结婚,韩乃云又问道,“有人给你说对象了没有?”

  潘士松有些不好意思,笑道,“还没有,我娘说我还是个孩子,不再等两年不给我说媳妇。”

  潘士松这话,可把姚宝忠两口子逗乐了,韩乃云道,“那不成,赶明个我跟张学兰说说,孩子大了,哪能不给说媳妇,看小妹,和你一样大的,今年有人给她说婆家,我跟你大爷,我们都同意了。”

  当着一家人的面,姚祺妹也不自在了,恼道,“娘啊,好好的说士松,又扯到我身上做什么。”

  姚祺妹的大嫂,潘广玲止不住笑道,“娘,小妹都不好意思了,我们快别说,一会人家该恼羞成怒了。”

  韩乃云道,“那有什么不好意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别的我不怕,就怕人家看不上我家小妹...”

  凭良心讲,姚祺妹在同龄姑娘中长得不算出色,声量也不出挑,也是偏瘦型,传统的农村婆婆都比较喜欢胖乎乎,屁股大瞧着就壮实的姑娘,认为那样才算是美,像姚祺妹这样瘦小型的,在农村还真没有优势。

  哪知韩乃云话音刚落,潘士松就道,“看不上那是他没眼光,大娘你怕什么,小妹以后要找一准能找个好的。”

  韩乃云只当潘士松这话是在宽慰她,并未放在心上,叹了口气道,“什么好不好的,我看就程家村这个,那就不错啦,能对得起我们小妹,有个差不多,对方要是没意见,我和你大爷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潘士松一时想不明白姚宝忠两口子对自己闺女的亲事能这样草率,急道,“那小妹你呢,你就没有什么意见,我瞅着那人就像块木头,不对,像属算盘珠的,拨一下才能动一下...”

  姚祺妹噗嗤一声乐了,道,“人家招惹你了么,怎么说人家的呀...阿哒娘要是看着好,我是没什么意见,反正迟早都要结婚的,跟谁不都一样,能过日子不就成了。”

  听姚祺妹这么说,潘士松不再吭声了,吃了晚饭之后,又小坐了片刻,陪姚宝忠姚祺田父子两抽了根烟才骑自行车家去。

  送走了潘士松,姚宝忠对着黑黢黢的巷子口,悠悠的叹了口气,道,“兆科家的老三,是个不错的后生呀...”

  韩乃云也道,“可不是...其实,这孩子要是做女婿,也是挺不错的...”

  姚宝忠笑了,“想什么美事呢,且不说兆科眼下在乡里的名声,单看士松的长相,也是个不愁说媳妇的,这村里村外,比小妹长得好的姑娘可太多了,你当人家能看上我们小妹?人呐,还是别想美事,要我说,程家村这个就挺不错啦,家里光景也不算差,我打听过了,那孩子听话又踏实,小妹跟着他,以后不会受气...”

  姚宝忠这么说,韩乃云也就歇了心里头的那点小心思,她男人说得对,人不能尽想美事,她家小妹也大了,可不能挑三拣四,走马观花,好容易碰见个差不多的,那可得赶紧定下来。

  潘士松回到家时,老潘家上下早就吃了晚饭,见他回来了,张学兰在灯下边纳鞋底子边道,“饭在锅里盖着呢,去吃吧。”

  潘士松道,“我在大爷家吃过了...阿哒呢?”

  张学兰头也不抬道,“你阿哒去王书记家去了。”

  张学兰口中的王书记就是王有田,虽说王有田现在应该称呼他一声王主任,可在潘家村人的心里,王有田还是那个带领他们偷摸单干的书记,眼下过年,王有田回潘家村了,还时不时跟村里这帮干部坐一坐,问问潘家村现在的情况,有什么他能帮得上忙的,他还是会想法子拉扯父老乡亲一把。

  大约四年前这个时候,他们潘家村生产队因为偷摸单干,在县城里可谓一炮走红,当时只要提到潘家村生产队,哪个不知哪个不晓,当时的潘家村可是开了一个时代先河,如今四年过去了,潘家村和四年前相比虽然有了变化,但这变化不是翻天地覆,离王有田心中所想的,还有一段距离。

  王有田希望他的父老乡亲生活的更好,而不是祖祖辈辈还靠这一亩三分地卖粮食生活。

  王有田这人,一有心思,头一个想到的就是跟潘阳商量,这么多年了,这个习惯还是没改变。

  王有田家的堂屋里头,老兄弟两个同坐在一张长板凳上,王有田抽着烟,潘阳喝着茶,两人你一句我一嘴的说着潘家村近几年的发展情况。

  王有田不住摇头道,“不成不成,四十来户人家,有三十好几户还是种地收粮食,太单一太单一啦!至少发展点别的。”

  潘阳道,“你当他们不想做点别的?一来是没个本钱,二来没经验,我们种一年的地才收入多少钱,谁不怕做买卖赔本,把家底子都赔进去?”

  王有田吐了一口烟圈,道,“兆科老弟,那你说这该怎么办才好?”

  潘阳笑了笑道,“这得你们上头政策放宽裕了才成,老农民想干点小买卖,贷个款手续这么麻烦,一层又一层批审,等批下来,黄花菜都凉了,再有,既然没法子让所有人都富,就先帮一拨人先富起来,富起来的带动后一拨人再发家,不就成了?”

  王有田竖耳朵听着,久久不语,半响方才失声笑道,“你小子想说让我扶持你就直说嘛,犯的着这样拐弯抹角的?”

  潘阳确实存了这个心思,如今窑厂虽然盈利挺好,但这远不是潘阳能满足的,无论是从名气上还是规模上,都需要再扩大,她不想一辈子禁锢在这个小乡村里,她要带领老潘家人走得更远。

  既然王有田点破了,潘阳也就不再拐弯抹角,直接道,“有田大哥,你看这样成不成,你看看能不能帮我通融通融申请贷款的事,若是申请下来了,我立马扩建窑厂,届时肯定要招收工人,村里农闲无事可做的,都可以来窑厂上工,总比他们背井离乡去外头打工要强许多。”

  个人贷款好不好批准,跟地方政策有莫大的关系,潘阳早就有扩建窑厂的打算,可惜资金流转不够,迟迟未动工,她也打听过贷款的事,可思来想去不合适,一来贷款难批,二来利息高,还了利息之后基本上可以说是白忙活,累死累活还挣不到钱的事,任谁能乐意干?

  王有田一个胳膊肘撑在八仙桌上,吧嗒吧嗒抽着烟,眉头蹙得紧紧的,好半响才喃喃道,“容我想想,容我想想...”

  既然王有田要好好想想,潘阳也未多叨扰,坐了一会儿就告辞了,临走前王有田才道,“兆科,你也别急,这几天我就给你个回话。”

  得了这句话,潘阳乐呵呵的哎了一声,步履轻快的回了家,张学兰还未睡下,坐在堂屋里头纳鞋底等她回来,潘士云趴在八仙桌上复习,见潘阳回来了,潘士云打了个哈欠,收了书本道,“阿哒娘,我先睡了。”

  潘阳拍拍她的脑袋,道,“快去睡吧,别累坏了脑子。”

  眼下都快十点了,潘阳也累了,打了热水和张学兰洗了手脚,等躺到床上了,潘阳才想起潘士松来,问张学兰道,“士松呢?回来了没有?”

  张学兰道,“早就回来了,估计这会都睡了。”

  潘阳哦了一声,一时没了言语。

  倒是张学兰悠悠的叹了口气道,“小妹这孩子挺好,我们还是晚了一步,要是没说人家,我们托个人说给士松就好了...”

  提起这个,潘阳没了睡意,道,“只是说了亲事,还不一定能成呢,大不了明个我就去姚家村跟姚宝忠说说,让他跟韩乃云两个别答应程家村的亲事,就跟我们做亲家得了!”

  闻言,张学兰嗔道,“尽是胡来,我们这个时候哪能跑去跟姚宝忠说什么空头话,我们只是私下里说说而已,还说不准人家姚宝忠两口子不愿跟我们做亲家呢,再有,士松跟小妹两个,有一个看不上对方的,这门亲事都说不成,事情哪是你想得这么简单,你想小妹给你做儿媳妇,人家就愿意给你做儿媳妇了?看把你给美的!”

☆、104.17号一更

  虽然潘阳在心里恨不得潘士松和姚祺妹立马在一块,可事也不是她急就能成的,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既然前头潘士尧还有潘士勋的婚事都是按着原有的轨迹来,潘士松的婚事,想来也会如此。

  这么一想,潘阳又释然了,既然这些事都已经按照它的轨迹在进行,潘阳也无需再插一脚,以免横生变故。

  次日早,老潘家上下都围在矮桌旁吃饺子,他们这边有个习俗,除了大年初一吃饺子以外,在初一到十五的这些日子里,每逢初五、初十和十五都是要包饺子的,既然包饺子了,那肯定就是包上足够吃两三天的量。

  所以平常吃不到饺子的老潘家人会在过年这段时间吃到不想再吃。

  潘士松就是属于吃到不想再吃的那一类,才吃了几个而已,就戳着碗里的饺子不愿意再吃了。

  见他这副无精打采的模样,潘阳忍不住问道,“怎么了?一副对象谈崩了的架势,表演给谁看呢。”

  天知道,潘阳只不过随口一说而已,潘士松却跟针扎了似的,硬声道,“谁对象谈崩啦,我又没有对象...”

  提到对象的事,张学兰接过话茬子,问潘士松道,“士松,你昨天送小妹回去,有听她阿哒、她娘说小妹的对象怎么样吗?”

  潘士松抬抬眼皮子道,“我见到了,跟个二傻子似的,真不知道大爷大娘是不是眼瘸了,怎么还看上个木头桩子了!”

  听潘士松这么形容人家小伙子,潘阳忍不住乐道,“木头桩子怎么了,那叫踏实,你大爷大娘还就喜欢那样的,我看这事十有八九是要应下来了。”

  潘士松立马不吭声了,埋头哼哧哼哧又吃起了饺子。

  潘阳想了又想,方才斟酌着道,“士松啊,你跟阿哒说说,想不想让姚祺妹给你当媳妇?你要是想...”

  潘阳话还未说完,就给潘士松打断了,红着脸急道,“阿哒你浑说什么,我两好歹一块长大的,人家可是拿我当兄弟。”

  听到这里,潘阳可总算明白过来了,感情这是一个有意一个懵逼呀,听听潘士松这话里的怨气,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出来他什么意思了。

  秀英当即乐不可支,打趣道,“人家不拿你当兄弟,还拿你当对象啊,你是人家对象么...”

  怕潘士松恼羞成怒,潘士尧拦了秀英,笑道,“好啦,士松也是郁闷了,长得又不丑,竟然输给了一块木头,他心里能舒坦嘛。”

  这两口子一唱一和的,潘士松急眼了,把碗筷往桌上一搁,丢下一句,“我吃饱了。”

  随即就穿上夹克出了门,徒留一帮人面面相觑。

  这回潘阳可算是开心了,本来她以为潘士松对姚祺妹没那个意思,现在摸清了潘士松的想法,那可就好办多了,大不了找个时间她就跟姚宝忠提一嘴,让他推了程家村那门亲事。

  初十这天大早,姚祺田骑自行车来他老丈人家报喜了,潘广玲昨夜里生了个大胖小子,这好消息可把广臣他老娘乐坏了,姚祺田去他老丈母娘家之后,随即又给潘兆科、潘兆丰兄弟两人报了喜。

  张学兰替韩乃云开心之余,不免又感慨道,“瞧瞧人家,比我当奶奶当的迟,却比我抱孙子抱的早!”

  张学兰这话刚好让潘盈给听见了,小丫头蹬蹬跑到张学兰跟前,仰着脑袋,慌忙道,“奶奶,我不就是你孙子?我不好呀。”

  因为家里没有男孩子,潘盈还分不清孙子和孙女的区别,自打她从县城回来,总有邻居逗她,说她是从地里刨出来的,卖货郎挑担子挑来卖的,还有说她是捡垃圾捡来了...反正就不是潘士尧和秀英亲生的娃,起初潘盈还伤心的哭过几回,跟他们辩解自己是亲生的,后来连自己也开始疑惑了,难不成真是她爸妈从地里捡回来的?要不然她还能从哪里来...

  眼下连她奶奶都说自己到现在还没抱上孙子了,潘盈几乎可以笃定自己不是亲生的,差点又要抹眼泪了。

  瞧着孙女这副可怜兮兮的样,张学兰弯腰一把将孙女抱了起来,给她擦了擦眼泪道,“咦哟,哭得真难看,嘴巴都能挂个盐水瓶了吧!哪个说你是捡来的了...”

  潘盈抽噎道,“就是那个咏梅奶奶,她们都这样说的...”

  潘盈口中的咏梅奶奶就住在老潘家斜对门,嗓门超大的一个女人,平常东家长西家短,就喜欢胡扯八道。

  潘阳在一旁瞧着孙女哭得伤心样,不免气恼道,“张学兰,以后你跟那帮女人说说,别让她们总在潘盈面前说什么捡来的话,她们想开玩笑,那让她们去拿别人家的孩子找乐子,可别拿我潘兆科的孙女逗乐,再浑说,可别怪我甩脸子给她们看!“

  讲真,潘阳神烦这种仗着自己是大人,就随便娱乐孩子的,别看潘盈小不点一个,可该懂的她都慢慢懂了,尤其像这种捡来的话,更不应该说,她们茶余饭后倒是找到乐子了,就没考虑过小孩心里的感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页  当前第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1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奋斗在七十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