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奋斗在七十年代_分节阅读_第99节
小说作者:山楂丸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98 KB   上传时间:2016-07-12 20:20:48

  见瞒不过了,潘士云干脆全盘供出,反正她阿哒也知道这事,只要有她阿哒支持就够了。

  潘士云把箱子搁在了廊檐底下,对张学兰道,“就是你看到的那样,我跟他好上了。”

  闻言,张学兰一拍大腿,顺手从地上拾了个扫帚柄子就要砸潘士云,把潘士云吓得连忙躲在了潘阳身后,伸出个脑袋连声道,“娘你别激动啊,快放下扫帚,我都多大的了,还打我呐...”

  张学兰气道,“再不打你,给你个梯子你都能登天了!”

  见张学兰真来揍人了,潘士云道,“阿哒,你快劝劝娘呀,我两是一条线上的,当初可是你答应了的...”

  潘阳好笑的抬手阻挠道,“行了,你现在打也没用了,这事我知道。”

  张学兰差点没要吃人,指着父女两开骂道,“潘兆科,小的胡闹,你脑子也坏掉了?!我们士云好歹是个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之后,什么样的对象找不到?随便挑一个都比张家那小子强八百倍,张家那小子有什么,不过是个高中文化程度,家里还穷得叮当响,就他,哪能配上我们士云呐!”

  说到最后,张学兰气得都说不下去了,一屁股坐在了二层石台阶上,嘴里喃喃道,“潘士云,你要气死你老娘呐。”

  潘士云朝潘阳看了一眼,潘阳无声给她使了个眼色,潘士云抱着挨揍的心态,也坐到了二层石台阶上,就挨着张学兰坐。

  “娘,我知道你为我好,希望我日后找个好的,可在我看来,钦铭对我来说就是那个好的,我不求以后多富贵,只想有个跟我合得来的人就足够了。”

  张学兰还是难以接受,呛声道,“你也不看看他家有多穷,他能配得上你么!”

  潘士云道,“娘,当初我家还能条件就好了?地主的成分,家里吃了上顿都怕没下顿,我们不也熬过来了?不也没一直这么穷下去?娘啊,你相信我看人的眼光...你就是不相信我,也得信阿哒呀,钦铭不会一直这样的,我们以后都会很好。”

  闻言,张学兰扭头瞪了她男人一眼,道,“潘兆科,这事我无论如何都不答应,好好的闺女都毁在了你手里,让我答应,除非我死了!”

  张学兰心里窝了火,午饭也不做了,奶奶的,都饿着吧,她不管了!

  家里老少都得张口吃饭呐,张学兰不做饭,潘士云也得做。从地窖里扒出一颗大白菜,几根胡萝卜,切了一小块肥瘦相间的腊肉,醋溜白菜,腊肉炒胡萝卜,蒸鸡蛋,又闷了一锅大米饭。

  做好之后,潘士云喊潘士告和潘阳先吃饭。

  老潘家翻盖新房之后,厨房也整成了平房,面积比原来的厨房大了一倍,里面摆了一张小方桌,四把小板凳,眼下老潘家也就潘阳老两口领着潘士云和潘士告过,老大一家得年前几天才能回来,老二、老三都各过各的,估计得年三十了,才会都来热热闹闹过年。

  老头子潘恒春几乎就住在了杂货铺里,两间房,一间摆货架陈列物件,另一间摆了床,床底下搁着大木头箱,装着潘恒春一年四季的衣裳,入了冬之后,潘恒春懒得再来回走,索性就在铁皮炉子上架一口锅,煮粥下面条什么的,随便吃两口也方便。

  小厨房里就潘阳爷三个,张学兰饭都不做了,哪还有心情吃饭。

  潘士云也是食之无味,一小碗米饭吃半天了还没吃完,潘阳不由道,“你娘喜欢钻牛角尖,这事还得她自己想明白,没事的,她就是一时难以接受,等消化消化就能好,回头我好好开解开解她。”

  潘士云忙道,“阿哒那你可得帮我好好开解娘呐,我怕她一直想不开。”

  潘阳没在这事上纠结太多,转而问潘士云道,“张钦铭在省城做什么工作?”

  潘士云老老实实道,“刚去省城那会儿,人生地不熟,刚好建筑公司招聘工人,他就去应聘了。”

  潘阳道,“那一直在打小工?”

  潘士云忙摆手道,“刚去那会儿是,现在不是了,他碰到了个好师傅,现在跟着工程师傅当学徒...其实,他准备回来重读高三,再考大学,没文凭实在不成。”

  听潘士云这么说,潘阳心下满意了许多,不觉点头道,“这想法我支持,他要是能回来重考大学,未尝不是好事。”

  像张钦铭这样辍学之后去社会上吃过苦头的,回来再念书的也不在少数,潘阳单位就有个前辈,当年辍学之后,给泥瓦匠拎了几年的泥桶子,后来才发奋重新考大学。

  当然,也不是说张钦铭当年不努力,他是努力了,但家庭条件不允许,现在光景好一些了,完全可以再背水一战,这样才能配的上她潘阳的闺女呐。

  不管张学兰吃不吃,潘士云都把饭盖在了锅里,半下午时候,姚祺妹抱着孩子过来串门子了,瞧见潘士云,姚祺妹开心道,“士云姐回来啦。”

  老潘家翻盖新房之后,潘阳给潘士云备了一间房,还在原来西头间的位置,潘阳老两口就住在对门东头间,中间是堂屋,出了堂屋门,就是老潘家院子。

  姚祺妹瞅一眼脸色不太对的张学兰,拿眼神询问潘士云怎么回事,潘士云两手一摊,给了她一个无奈的笑。

  姚祺妹把小潘阳放在了地上,让她自己走,小潘阳不用大人扶着已经能蹒跚走步了,姚祺妹刚把她放下,小家伙就屁颠屁颠到东头间找张学兰了。

  对于这种现象,姚祺妹早已见怪不怪,跟潘士云一块进了西头间,关上门,姑姐弟媳两人能嘀嘀咕咕一下午。

  这个时代通讯闭塞,潘士云高中时倒是有两个好朋友,只是上了大学之后,一年都不能见到一次面,初时还一周写一封信联系,后来各自忙大学学习和交友,联系渐渐就少了,潘士云的心事也就跟姚祺妹说得多一些。

  潘阳说得没错,张学兰就是钻牛角尖的性子,她自己气了几天,后来想开了些,也就没那么纠结了,反正是闺女,过得好过得坏,是她自己选的,过得差了也赖不上她!

  腊月二十三祭灶,潘阳一早就被村里的大广播喊去开会了。

  这个时代整个潘家村也就只有村里装了一部固定电话,用来与其他村、乡、镇联系,此外潘家村家家户户都知道村里的电话号,外出工作的、上学的、打工的,想给家里带个话,就会去所在地的邮局往春里拨号,不过一定得赶上潘士聪上班的时间才成...

  像通知村里各级干部看会这种,潘士聪会直接在广播前喊话,把村里的干部挨个喊一遍,连续喊三遍,就算当事人没听着,家属也该听见了。

  每回村里广播响起,潘士告总能听见他阿哒潘兆科的名字,他班上同学有知道他阿哒名字的,都会很羡慕,毕竟在这帮萝卜头心里,能出现在广播里的,那一定都是不简单的人物。

  是以,朝后去只要潘士告听见广播声,立马就竖着耳朵仔细听有没有他阿哒的名字,如果有,那准是第一时间通知他阿哒。

  像眼下,潘士告刚听见潘兆科三个字,立马就喊潘阳,催她去开会,却没注意到他怀里抱着的小潘阳有瞬间僵硬。

  老生产队的办公室里,潘士聪看村里的几个主要干部都到齐了,招呼他们都坐。

  办公室只有两张方桌排在一块,上面堆满了资料,椅子也只有两把,坐不下的要么站着,要么歪屁股在方桌上打个边。

  潘士聪把上面发放下来的文件给所有人念一遍,他嫌太长,索性精简了话,用自己理解的传达一遍,道,“我们荆山发现了煤矿,上头派专家过来勘察了,预备在荆山上开采煤矿,另外文件里还传达了,要在荆山上建发电厂。”

  发电厂的建立,大多靠两种能源支持,一是水发电,像三峡电厂,二是靠煤发电,后者多数要靠近煤矿源头地。

  听潘士聪这么说,村里一干部拍着大腿,快活道,“早就有人说我们荆山是坐宝山,还真是!我们要发啦!”

  采矿和发电厂若是相继建立,一来解决劳工问题,二来外来务工的人员增加,将意味着对乡里物资的购买力增加,那必定会带动整个乡的发展。

  潘阳道,“若是建厂,那必然要平山头了。”

  荆山只是绵延山脉的一脚,单他们乡这片,就有两三个山头,不可能全部都有煤矿,建电厂的山头肯定是要平了。

  潘士聪点头道,“是这样,建电厂选的这片山头刚好归属我们潘家村,上头给了我们指标,让我们尽可能在两年内把山平了。”

  两年之内平山,那可是不小的工程量呐。

  有人赶紧问,“我们有补偿不?若是不给补偿,谁能有那闲工夫去平山呐!”

  随即有人附和道,“就是,我们的田山上还有不少呢,占了我们的田,给不给钱啊!”

  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大家都很敏感,那指定是先考虑有没有伤害到自己的利益,别人说这些也就罢了,担着村干部的名头还说这些话,令潘士聪这个农村政治家很是恼火,道,“看看你们,一点思想觉悟都没有!为了国民的集体利益,我们吃点亏算什么!”

  那就是说没提给补偿的事了,众人当即不乐意了,“那谁爱干谁去干,反正我不干!你倒是思想觉悟高,能当饭吃吗?!”

  这几年可不是头些年了,经济发展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人们的思想也随之有了大改变,这个时候你若还想拿思想觉悟来说事,不管屁用了!

  潘士聪看向一直默不作声的潘阳,道,“兆科,你说说看,这事怎么整。”

  好赖潘阳是乡里有名的土财主,土财主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挣钱,你要是指望她能支持,那不是瞎扯淡么。

  潘阳道,“上头不给补偿,就别想动我的田。”

  此话一出,众人立马附和,“就是,老子以后就躺田里了,谁敢动就从我尸体上踏过去!”

  潘士聪一看,这还没开始呢,就遭到强烈反对了,那这工作还怎么开展下去呐,上头分派指标下来,可不管他到底怎么完成,若是两年完不成,那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啊!

☆、147.10号一更

  村会之后,平山建电厂的消息在潘家村传了开,街头小巷,茶余饭后,男人女人谈论的都是这事。

  老潘家巷子口向来是村里人的汇聚地,天热的时候老潘家大门口的几块大石板就是他们的板凳,眼下紧挨年关,天冷也不要紧,一窝蜂的全集在老潘家堂屋里,堂屋面积足够大,长板凳、小板凳足够多,有瓜子花生,还有电视可以看!

  虽说潘阳土财主的身份遭人羡慕又嫉妒,但户上户下的街坊邻里们没少承她的情,谁家要是有个困难了,来找潘阳借点钱,潘阳都会借,村里有个什么事,潘阳也能出头,久了,街坊邻里们就比较信服她,大小事都爱来找她出面,农村称之为‘说事’。

  眼下堂屋的两扇门关着,屋里铁皮炉子里的火烧得旺,妇女们或站或坐,嘴里嘎嘣嘎嘣磕着瓜子,也有手脚闲不住的,肩上挎了个布袋,里面装着毛线和针织棒,既聊天又不耽误干活。

  “不管如何,这事我不能愿意,我山上有两亩田呢,平了山头之后让我全家去喝西北风呐!”二麻子不满发牢骚。

  “嘁,你家就两亩地,我家十几口人,将近一半的地都在山上,这要是政策强行下来了,我找谁去哭啊!”

  “挖煤矿建电厂是好事,可也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呀,说是要为集体利益着想,牺牲小我完成大我,那也得看看别人能不能承受得起!”

  ......

  七嘴八舌,一通牢骚,声音吵得震天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在吵架呢。

  二麻子抽了根烟递给潘阳,道,“兆科,你主意多,你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潘阳接过烟夹在耳朵上,理了理头绪,道,“上头既然指标都发下来了,再反抗也是无益,上头说平山那就得平山呐,上头不提给补偿的事,我们只能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捞好处了。”

  二麻子眼睛一亮,忙道,“快说说看,能捞到什么好处?”

  刚才吵嚷的众人瞬间安静了下来,都竖着耳朵听潘阳怎么说。

  潘阳习惯性从中案长条桌的某个抽屉里拿出潘士告的破作业本和圆珠笔,边在上面罗列边道,“荆山可是我们的宝贝,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的,树是我们栽的,平山的土、石头都是我们的,沿淮河那片的沙也是我们的,这些若是用好了,我们不少赚。”

  “再细说说。”人群里冒出了个声音催促。

  潘阳笑了笑,又道,“既然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共有的,谁也别想私吞了,从公,要赚我们一起赚。”

  “必须这样,谁敢摸一下,看我不废了他!”

  说话的是村里有名的地头蛇王大壮,身上有使不完的蛮力,一脸横肉,单瞧着就很凶狠,但其实此人最讲理,他若是揍人,那必定揍的是该揍的。

  村里另外一个有名的地痞无赖王有银就最怕王大壮,眼下听王大壮这么说,王有银歇了心里的那点小心思,悻悻道,“兆科说得好听,从公,这事怎么到底怎么从公?可别打着从公的旗号,被某些人私吞了。”

  王有银说这番话虽然有无赖的嫌疑,但确实也有一定道理,潘阳看了一圈众人,道,“大家先别急,我刚才这么说,只是初步想法,具体怎么做还有待商讨,你们放心,这事肯定由我们一把手士聪出面,这么大一座山,也不是谁想私吞就能吞下去的,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得齐心协力,都挣都抢,到时候都讨不到好处!”

  对于潘家村的村民来说,荆山无疑是个财富,这块大肥肉摆在眼前,哪个不想多吃一口?若是没个合理的方案,过完年开春之后只怕就要乱套啦,不是今天谁家跟谁家干仗了,就是明天谁叫嚣着要砍死谁,与其这样,还不抵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赚钱。

  初步这么定之后,接下来的时间可有潘阳忙活的啦,大会小会私人会,开个不停,目的都在商讨怎么整能让所有人收益最大。

  比如说,山上是有树,砍了直接卖到木材市场,钱直接到手,省事又方便,可赚的钱就不多,若是经过粗加工,经过精加工呢?那赚的必然要比直接卖了多。

  再比如,大石头卖了也不值钱,一卡车也就二三十块,可若是变成石子了呢,能投入到建筑行业、道路桥梁方面,受益远比卖石头大的多。

  瞧着潘阳每日早出晚归,为的还是集体利益那点事,潘兆丰抽了个吃晚饭的时间找上潘阳,兄弟两端着碗在廊檐底下说事。

  潘兆丰道,“大哥,你为什么把开山的主意说给其他人听呐,山是我们所有人的,大家各凭本事干,如果不说,我们兄弟联合起来,那就能赚大发了。”

  旁的不说,碎石厂早就步入了正轨,如果再把洗沙厂给整起来,这二年赚的就足够让他们后半辈子高枕无忧。

  闻言,潘阳失声笑道,“你也说是我们所有人共有的,这块肥肉这么大,就是我想吃,也得掂量掂量能不能消化掉呐。”

  潘兆丰说得倒是轻巧,她要是先带头独干了起来,明年一准出大乱子。

  退一万步来讲,她潘阳就是有心想揽活,也不会再带他潘兆丰,她有儿子当帮手,有亲家联合,再拉这个白眼狼入伙,除非潘阳脑子坏掉了才这么干!

  无论潘兆丰怎么说,潘阳都持推拒态度,潘兆丰在这碰了一鼻子灰,心下不悦,回去就跟他女人孟广美道,“到时候我们自己干,我不跟村里这帮人合伙,离了他潘兆科,地球还就不转圈了?!”

  潘阳才不管他潘兆丰爽不爽,摆在眼前的事该办的还是照常办,忙忙活活就迎来了八六年除夕。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扫一扫,大年初一拱拱手。

  儿孙满堂,事业兴旺,八六年翻八七年的这个年头并无什么意外,老潘家和和睦睦的过了新年,走亲访友,一直持续到破五之后才结束。

  翻过十五河冰渐融,山头上已经抽出绿色新芽,潘家村户上户下年前商量的大事也开始执行了起来,按照年前商量好的,由潘士聪做个名誉掌舵人,同时也兼任公证人,把任务划分给不同人,比如砍树加工的事就交给了村里的木匠潘俊发,碎石就经由潘兆科的碎石厂出石,至于洗沙厂,从公账上走账,在加紧建设中,像运土出售这种活,则是安排给了潘士松,别的不说,目前潘家村也就只有他一个会开大卡车,其他人最多会开拖拉机,另所应当,他成了运土小队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页  当前第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9/1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奋斗在七十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