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再不离婚_分节阅读_第16节
小说作者:晴华露蔓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78 KB   上传时间:2017-05-10 21:05:50

  两家商量的日子是在年后,何跃东那姨夫就说婚前的最后一个年了,得在什么时间什么方位供奉个桌子,就是桌子上馒头桃酥酒苹果之类的都得有,这样何跃东结婚了能安安稳稳的,日子过得舒心。

  唐桂芳别看挺年轻一大姑娘,但是对这类事情向来是很相信的,结果何跃东他妈一连蒸了两锅馒头都硬的像石头,别说该开的口不开了,连点软和劲都没有,更可气的是第二锅还糊了几个。

  唐桂芳还小的时候不懂得看馒头的好坏,那会的日子也难有馒头吃,等到有馒头吃的时候就都是张兰芝蒸的了,一般到过年或者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楚春子都是让张兰芝蒸馒头,唐桂芳习惯了办事情用的馒头是张兰芝蒸的那样,再看准婆婆蒸的馒头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在人家家里唐桂芳忍者没吱声,出了门就和何跃东商量,“毕竟是关乎咱俩以后的事情,我娘家大嫂蒸的馒头特别好看,要不然让我大嫂蒸一锅到时候用吧?”

  何跃东也好商量,点头点的痛快,估计也是看他妈蒸的馒头不像样子,正好送唐桂芳回来路过供销社,就进去提了两提桃酥出来,让唐桂芳过来麻烦张兰芝。

  唐桂芳说话很爽利,跟张兰芝学准婆婆蒸的馒头的样子时手舞足蹈的,逗得张兰芝哈哈直乐,也不是什么大事,张兰芝就应了下来。

  转天楚春子就提着半袋子面过来,张兰芝早上起得早,这会面已经开好了,这会正揉着呢,就听见楚春子把面扔在地上的声音。

  “妈,你这是拿的什么东西过来?”

  “面!”楚春子哼哼两声,“桂芳不是让你给蒸馒头吗?你用这个蒸,人家有用处,可别蒸那两混面的。”说着,楚春子看张兰芝揉面,又问,“怎么你自己家里的还没蒸好?”

  “这就是给桂芳蒸的,纯麦子面的,没用别的。”

  楚春子哦了一声,也没说帮张兰芝揉揉面,站起来又把半袋子面提起来了,“那行,你家里有就用你家里的给你妹子蒸吧,我的我还拿回去。”

  张兰芝那叫一个无语,觉得自己连气都生不起来了,真有点哭笑不得,弄不明白楚春子过来这么一趟到底是个什么心思。

  晚上何跃东过来拿馒头,又提着一包糖一包江米条过来,都是一斤包的,看见张兰芝蒸的馒头,笑的牙床都露出来了,好听话不要命的说,也是何跃东天生会哄人,张兰芝被夸得心里也熨帖,当然了,张兰芝自己心里对于何跃东这话几分真几分假还是挺清楚明白的。

  唐桂芬和许志东回来送节,大包小包的提了不少,也没抱孩子,楚春子一看见大闺女回来了,就笑的满脸的褶子,嘴里对许志东客气着,但是手上一刻也不停的把东西都收到屋子里去,唐桂芬也没看见,坐在炕上和楚春子说了好一会话,这才止住话头。

  “妈,我到我嫂子家去看看啊!”

  唐桂芬说着就到外屋找东西去,看见外屋空荡荡的就知道准是妈又给收起来了,“妈,钥匙给我,你说你收拾的那么快干什么?”

  “怎么,你不是到你大嫂家去吗?怎么还要拿东西?”楚春子也不避讳许志东,虽说人是到外屋来了,但是声音那叫一个高。

  “怎么不拿,志东在外面带回来的韭菜,你说这会能有韭菜,多稀罕,我特意多拿了把回来给嫂子,过年包个饺子吃个新鲜。”

  “哎呦,那可不是稀罕。可是点稀罕东西。”楚春子直感叹,感叹完了又瞪唐桂芬,“拿什么拿,你大嫂那边用不着,她家里吃个白菜饺子还不行么,吃什么韭菜,正好留着初三跃东过来。”

  “哎呀,妈,你把门开开,何跃东吃不吃看你这个准丈母娘疼不疼,和别人可没关系,说是给我大嫂的就是给我大嫂的,你想给你小女婿吃,你就把自己的那份留着。”

  楚春子除了在唐山跟前撒泼胡闹无所不用其极,在别的孩子跟前都是正常的母亲形象,这也是楚春子心里不疼唐山,不为唐山着想的缘故。听见唐桂芬这么说,楚春子心里不舒服,哼哼唧唧的开了门,嘴里也不闲着。

  “我这个妈当的真是没意思,临老临老还得被闺女数落,连点韭菜都吃不着,看着大包小包的来送节,还得给人家一半,净赚孝顺名声了。”

  “妈,我哪里拿一半了?就一把韭菜你用得着,给广子和玉子的鞋子你也穿不了啊?再说了,我为什么这样你不知道啊,当初不得亏有我嫂子啊,我婆家那边可都感激的不行。”

  唐桂芬到底是孝顺,看不得她妈不高兴,拿着东西和楚春子又说了几句,楚春子撇了撇嘴,心里寻思着好不好的又不是我的孙子,疼外孙子能有什么用。

第三十七章

  唐桂芬说道许伦心里也不舒服,这都回家这么一大阵子了,也没从他姥姥嘴里听见一句话问问孩子的。从当初楚春子不同意去医院,又死活不陪着一块去的时候,唐桂芬心里就很有意见了,但到底是没说什么,对着楚春子还是个孝顺闺女。

  楚春子不拦着了,唐桂芬拿着东西,又叫了许志东一声,“走啊,你不去看看大哥吗?”

  两口子一块到了张兰芝家里,玉子从窗户里看到唐桂芬,先是高兴的喊了声“大姑!”接着看见后面的许志东,又小声叫了声“大姑父”,把头缩了回去。

  唐桂芬看见了就笑,后面许志东也乐,进了屋就看见玉子在炕上坐着,就猛地抓过去,“看见大姑父就不高兴啦!”

  玉子一直很怕许志东,许志东也没呵斥她也没拉过脸色,可能是因为许志东常年板着个脸,也没个笑模样,玉子这孩子敏感,懂得看人脸色,在她心里,大姑父不笑就是不高兴,是不可以说话的那一类人。

  许志东这么一闹,玉子吓了一跳,尖叫了一声就咯咯咯的笑着往后躲,张兰芝和唐桂芬也没管,两个人笑着说话。

  “我大哥怎么没在家里?”

  “到南爷家送节去了,应该快回来了。”张兰芝笑着招呼两个人上炕,“你们俩这是回来给妈送节?小伦他奶奶看着呢?”

  “他奶看着呢,这气长本事了,我都说他就像个小鳖似的,自己躺在那说翻就翻过来了,翻过来就看着你笑,哎呦,都能让他笑死。”唐桂芬生孩子以前还没有当妈的觉悟,等到小许伦长大了,会逗人了,唐桂芬比谁都爱孩子,张兰芝这么一提起来,就高兴的说起来,那叫一个谈兴十足。

  许志东坐在那边和玉子广子玩,唐桂芬和张兰芝说着话,看见了,偷偷摸摸的凑到张兰芝跟前,“嫂子,你看看那一位,有儿子了性子都变了。”说着还撇了撇嘴,语气里那叫一个酸。

  张兰芝好笑,偷偷点了点唐桂芬。听唐桂芬说了一会孩子,两个人说了一会育儿经,话题歪了不知几百个歪了,那边许志东正逗玉子,一只大手握着玉子的小脚,“哎呦,玉子的脚还真是长大了啊!”那惊叹的语气逗得玉子嘎嘎直乐。

  “哎,老唐,你把给玉子带的鞋子拿过来给试试,可别给买小了。”

  唐桂芬正说的起兴,听见了应了一声,找出来拿给许志东,“你看看你姑父给你买双鞋还买不了合适的,要是买的不合适,就让他给咱小玉子买两双。”

  “这么大点的孩子一天一个样,给买鞋干什么,净乱花钱,你们在外面也不容易,钱也不好挣,小伦这大点的孩子正是要花钱的时候,你不多攒着点。”张兰芝皱着眉直唠叨,唐桂芬听着也不觉得烦,有时候唐桂芬觉得张兰芝更像她妈。

  唐桂芬把给两个孩子的鞋子都拿过来,是两双棉鞋,广子的看起来有点像鬼子的狗头靴,但是要比那个好看,玉子的竟然是双小皮鞋,张兰芝知道这两口子是感激自己当初可以算是救了小许伦一命,但是那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不过转念一想这两口子都是别人对我好,我对别人更好的人,能买在这会看来是天价的鞋子给孩子就能看出来了。

  玉子和广子看见自己的新鞋子高兴的差点没蹦起来,要知道这会冬天棉鞋都是很少的,不少人或者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出门都是穿黄鞋的,可以说一双黄鞋穿四季,孩子的鞋子就更少了,玉子可以说是没见过棉皮鞋的。

  两个孩子正闹腾的时候,唐山回来了,看见大妹和大妹夫过来了,在院子里就是一脸的笑,看的张兰芝都感觉渗的慌,唐山这大半年好吃好喝的养活着又不干什么重活,脸上可以说是红光满面的,整个一白胖子,眼睛眯缝着一笑,张兰芝看着就觉得可真像奸臣啊。

  进了屋子寒暄完了,唐山对张兰芝开口,“今天遇见唐扳子了,说是刚去大队算账回来,好家伙一年下来欠了两百多,年底算账咱家是不是还没去算工分钱啊?”

  “哎呦,还真是,我下晌去算算,这都二十六了,怎么大队会计也没来催啊?咱家不知道得欠多少,唐扳子家怎么欠了这么多?一家子都是能动弹的?”张兰芝应了声,问了自己又反应过来,“是了,那一家子都是躺炕上不动弹的主,没干活的可不是就没工分了。”

  但是也没有钱,唐扳子说是去算账也就是把今年欠了多少钱的数算出来,该欠着还是欠着,反正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

  这么说着,唐桂芬就插上话,“有个好事还忘了告诉你们了,许志东找人问了,像大哥这种情况的,家里就嫂子你自己一个人,工分那不肯定是挣不够么,上面好像说是能给照顾照顾,许志东,是怎么说的来着?”

  “也是今年本来上面下来个这样的政策,大哥家之前的欠债不是都免了吗,后来我这么一找人,人家说当年的工分债也都给免,说是明年家里的工分大哥的也不用算,反正政策是管这么两年。”

  嗬!这不是省了大钱了吗?许志东说的时候还挺不好意思,觉得自己没使上劲,都是人家政策本来就有的好处,但是这样也够张兰芝和唐山高兴的,因为根本没人说啊!

  张兰芝辛辛苦苦了小半年,挣的钱多一份都不敢乱花,就寻思着攒着留等年底还债,这下今年的钱省了,明年能生一个的工分也是省啊!

  感觉心里一下轻松了不少,因为张兰芝知道八二年就开始单干了,八一年年底就轰轰烈烈的抓阄分地了,这样算来算去就剩下81年这一年的工分,那就好说的很了。

  等唐桂芬走的时候,张兰芝也没什么可给的,就把夏天晒得还有矾好的海蜇皮腌的小黄花鱼各种各样的收拾了一大篓子给拿着,张兰芝感觉欠了大姑子的人情,自家没什么好东西,这些东西他们稀罕。

  可不是稀罕,不管在哪里,这会的冬天都是萝卜白菜,张兰芝给的这些过年也能做样菜不是。唐桂芬和许志东心里也高兴,毕竟不管谁得到人家的真心感谢都是高兴的不是。当然张兰芝给的这些东西许志东真心挺稀罕的,因为买不到啊。

  唐山下晌到底是去了大队一趟,得问问清楚不是,可别大队这边以为自己不知道还记着账呢。去的时候正巧大队书记也在,看见唐山一瘸一拐的慢慢悠悠过来,就带着三分假笑,“山子过来啦,今年不用算账了,国家都给免了,工分债也都给免了,你回去吧!”

  唐山也没管书记的语气好坏,知道村子里确实给免了,乐的看不见眼睛了。倒不是唐山不信许志东,而是信不过村子里,要知道自家今年的欠债能给免了还得多亏了自己妈去闹腾,要不然书记也不会是这个脸色不是。

  欢欢喜喜的过了一个年,出了正月十五广子开学,没两天,地里就开始动身了。要刨地啊,这会还没有机器耕地,当然了一个村子这么多地就等着几个生产队那么几头牛,牛累死了也耽误种地了。所以在家里猫了一个冬的人们都开始上工了。

  其实这会还没怎么化冻呢,穿着棉袄出门还觉得冷呢,但都是些急性子怕耽误了下种,老早就上山拿着大镢头刨,基本上刨完了都会有时间再来一遍,年年都是这样,但是年年都是急性子。

  张兰芝的小买卖也开张了,这会张兰芝小买卖的辐射范围已经很广了,毕竟清酱味精这些东西也不是天天都要买的不是,张兰芝今天到这一片转明天到那一片转,走的远的时候,张兰芝光在路上就要走上半个上午。

  不过走得远的话张兰芝都是早上四点就起来了,赶早上的时间走路,要真走半个上午走到了,还做个屁的买卖。

  人一旦忙活起来,就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天气也是说暖和就暖和,昨天还刮着大风今天就艳阳高照,广子这熊玩意在学校里嫌热把衣服脱了,晚上回家就开始淌鼻涕,关键是他吃药还费事,不管多小的药片,人家含在嘴里苦的直皱眉头就是吞不下去。

  这就显出玉子的好来了,人家吃药都是一把吞,不管有多少,痛痛快快的,也就是这样张兰芝才高兴的夸玉子,才导致玉子胡乱吃药差点没吓死张兰芝的乌龙了。

  天气渐暖,山上的野菜也开始冒头,这会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张兰芝也随大流去挖了几次,关键是张兰芝太能干,人家挖野菜刚挖个篓子底,张兰芝虚虚的一篓子已经出来了,把和张兰芝一块作伴出来的媳妇们恨得不行不行的,简直没法和张兰芝比,一比自己都成懒蛋了。

第三十八章

  有野菜的时候,家里饭桌上就都是各种野菜了,用野菜和了豆面玉米面蒸成菜团子吃,正好张兰芝腌的咸咸的小黄花鱼,不精致,但是吃起来很香,张兰芝笑称吃这个清肠子,也就玉子和广子好骗,听张兰芝这么说,就吃的香喷喷的,其实这会又没有大鱼大肉的天天吃,也没有精粮吃,哪里需要清肠子呢?

  春天风大,也还没到春耕的时候,到哪天风刮的大的时候,还会有冬天的感觉,跟刀子似的刮的脸生疼。不过风大上干,这几天找张兰芝的人也多起来。

  “芝子嫂,你今年弄不弄模子?”

  “弄,我正打算明天开始弄呢,今年早晚的我家小姑子就得结婚,结婚那一套的不都得准备齐全了,我家里也得用着几个。”

  “那可好,全村子里就芝子嫂你打的模子最好,弄出来的也好看,我这样手笨的就是不行,反正我也不着急,芝子嫂你用完了可告诉我一声,到时候我来弄。”

  类似这样的对话张兰芝这几天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基本上每年都会经历一遍,这会特别时兴用这种妇女们都会做的斗、箱子,大的斗用来盛面,箱子一般会放在炕上用来放衣服被子之类,基本上家里用来盛放东西的都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斗箱子簸箩。

  做这些东西要提前打好模子,一般都是在春天,春天风大,上干,干的快。张兰芝在大门口的空地上用石头和和了水的黄泥垒起大大小小的模子,等到风干了之后再把提前泡烂的书纸或者纸壳子之类的往模子上面一层一层的糊,书纸要提前泡,泡烂了还要再搓,反反复复好几次,到最后都会隐隐的有点黏性。

  这样糊一层等着干了再糊一层,拍上几层之后就等着风干,这也是要技术的,不然风干了之后表面会裂开口,往下拿的时候也会拿不成,有时候弄不好就会碎成几块,玉子小小的一个,但是很会糊,厚薄很均匀。

  张兰芝今年在大门口的空地上大大小小的垒了一排模子,因为要预备着唐桂芳结婚,所以要大小的准备一整套,这是楚春子老早打好招呼的,用的书纸也是楚春子不知道在哪里捣鼓来的,又和张兰芝要好的,张兰芝就给另垒了几个,剩下的关系一般的就都等着他们用完了再说了。

  等到把糊在模子上成了型的坯子拿下来,再用面打点浆糊,用买来的花纸里里外外的糊上一层,有懒得就这么用了,但是一般都会买了红纸绿纸类的各色纸剪了花贴在上面,可以说很有时代特色。

  张兰芝自己垒着垒着就觉得很像小孩子过家家,像箱子、斗之类的都有盖子,张兰芝觉得这也算是一门手艺了,不过都不用等上几年的,就会有各种塑料桶木桶之类的取代这些东西,卖的不贵又不费事,就没再有人做这个了。

  等到张兰芝用完了,给要用的人家都打了招呼,就不再管了,又开始打理后面的菜园子,小红萝卜小油菜之类的都种了几垄,翻了地最好用大粪喂一喂,唐山也挑不了担子,就一桶一桶的提,甚至一桶都提不了,大半桶大半桶的来。

  要搁在张兰芝上辈子年轻的时候,立马就厌烦的不用了,张兰芝干活利索,就见不得干活黏糊的,不过现在张兰芝也想开了,不管干的怎么样,反正他干一点自己轻松一点,再说他有那个帮忙的心自己就要支持不是,男人不能惯,女人能干的多了在男人心里就理所当然了。

  唐山提着一桶一瘸一拐的过来,看见一旁蹲着的玉子就乐,“玉子这个小东西,我说怎么坑里这么多棉条棍子,弄来弄去是玉子弄得,我转着找了一圈看见小台子上面搁了一大把。”

  嗯,没有纸,擦屁股都是要用棉条棍子的,玉子闲着没事就到地边长棉条的地方折了一大把,整整齐齐的放在茅坑的一块凸出的石台上,擦完屁股就顺手往坑里面一扔,等到唐山挑粪的时候就不好往外弄,这会看着玉子笑的不行。

  “我弄了也都是给你们用的,我哥用的最多了!”玉子蹲在一边拔草,其实也不用拔的,张兰芝翻地就顺便都除了,不过玉子这小东西勤快,蹲在一边就不叫闲着。

  正笑着,就听见前面有吵闹声传过来,张兰芝和唐山看了看对方,放下镢头,“我到前面看看去。”

  吵架的是两个媳妇,脸红脖子粗的在张兰芝家门口,张兰芝过来看看听了一会就有点哭笑不得,这两个人竟然是因为张兰芝打的模子争了起来,两个人都是计较的,其实都不急着用,但是不知道哪句话说的不对两个人就吵吵起来了,越吵声音越高,引了住在周围的都出来看热闹。

  正巧南婶过来找张兰芝说话,随着一块把两个人劝开了,就指着张兰芝笑,“你看看,这门手艺好的年年都有争执的。”

  “好什么好,吵来吵去的不嫌烦啊!”楚春子也在外满看热闹,这会人渐渐散了,听见南婶的话就开口,还准备说点什么,看见地上那一排模子都是给自己闺女准备的,后面的话又吞了下去。

  南婶对着楚春子笑了笑,“嫌烦什么嫌烦,还能管的了别人吵吵吗?”说着拐了张兰芝的胳膊,“走走,我这好几天没找你坐坐,你在家里干什么呢,也不去我那里,你听没听说神仙显灵了?”说到最后一句南婶的声音就低了下去。

  张兰芝听了一怔,想起来是有这么一段,也不知道是打哪里兴起来的迷信,说是什么神仙显灵,操作方法和后世兴起的笔仙差不多。

  只是当时的人很相信,张兰芝那会人年轻,胆子也大,还真跟着玩了几次,但是到后来觉得没什么意思,而且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就不再接触了,但是南婶却是对这个深信不疑,相信到了家里今天晚上吃什么都要问问她嘴里的神仙,整个人都显得神神叨叨的,到最后更是自己寻了死。

  想到这里张兰芝打了个激灵,握着南婶的手紧了紧,“都是些骗人的东西,婶子你可不能信啊,这可是封建迷信。”

  “不是,这个真的有灵,你不信你跟着我看看去,今天下晌就在你刘婶家里,老些人都过去看呢。”

  好吧,的确是很多人,村子里有第一台电视机的时候都没有这么轰动,刘婶家里屋前屋后里里外外到处都是人,挤挤攘攘的都在那里看热闹,不过看热闹归看热闹,相信的人还真没几个,说起来的时候态度就和说起什么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之类的态度一样,说带着尊敬吧,又能拿着开玩笑,矛盾的很。

  “我可不去,□□可都说了不能搞封建迷信这一套啊,婶子你说别的我信,这个我不信,就是骗人的,真的神仙显灵还能附在什么箩身上?”箩就是用来筛面的东西。

  其实张兰芝经历了重生,倒不是对这些一点都不相信,不过张兰芝一直都是抱着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态度的,现在为了不让南婶沉迷进去,只能坚定的说自己一点都不相信了。

  南婶对这个侄媳妇还是很相信的,听张兰芝这么说就有点犹疑,又想到了前几年的事情,那会谁家赶搞这种东西那完全是不想活了,不过现在虽说那样的日子过去了,但是像南婶这样会担心重过那样的日子的人大有人在。

  “你说的倒也是,但是人家都说的神乎其神的,去看看没什么事情吧?看个热闹去。”

  张兰芝也不能说的太多,南婶要去看热闹显然是没法劝阻了,因为张兰芝也是个爱热闹的人,更不怕事,越是神神鬼鬼的张兰芝越感兴趣,现在忽然不许南婶相信这个已经是很不正常了。

  “看看热闹倒是行,但是不能信啊婶子。”

  南婶要八卦没八卦成,显然也没什么兴致了,和张兰芝又说了几句听见说原来是在菜园子里翻地的,就赶紧下了炕说要回家,张兰芝送南婶出门,就要出大门还叮嘱了南婶一句,心里还存着点担心,就怕南婶一去就真的相信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页  当前第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再不离婚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