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空间之重活一回_分节阅读_第17节
小说作者:沙柳27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71 KB   上传时间:2017-06-27 22:54:11

村民在陆续回归,截止到年底,已有近两百人住进村里,陆陆续续还再有人回来。当然里面还有无家可归的异乡人自愿落户,刚解放,百废待兴需要更多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村里决定,只要愿意留下的都可以安排宅基地,土地。村里土地几乎丈量完毕,侯地主家的财物也清点完,除了粮食衣物分给村民,其他都封存在一个库房,侯家人也被赶出大院,分给了一个破旧院子。对于表面上的财物李有福心里有数,不是被转移了,就是埋藏了,等有机会再探探情况。

大院不能空闲,几人商议后决定做学校用,地儿够大,房子够多。解放了有条件谁不让孩子们学知识?接下来就是招学生,找老师,村上除了李家王家几个孩子前几年跟着赵志刚等人学了不少字外,还真找不出个正八经的老师来。李有福只得向上一级申请派一俩个老师过来,没老师前先让自己孙女担着。学生更好说,只要想学的无论大小均可,李有福心里道,他这点字也不够用,等老师来了还是一起跟着学吧,这是多难得的机会啊,以前想都不敢想。

晓梅这阵子也很忙,忙着帮大堂姐备嫁妆,这是李家第一个出嫁女儿,所以大伙儿都很重视,也主要是人们生活安定下来,有闲心也有功夫操办。李晓英嫁的人是三叔李双春介绍的,大家也都熟悉,以前常和赵志刚来李家的王强,小伙子比晓英大2岁,过年正好20岁,为人道很干练,话不太多,做事有眼力,家里除了他和父母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以前家里穷一直没找媳妇,小伙子一耽搁也大了,下面弟弟妹妹都长起来,能帮家里分担家务活计,离上坨村也不远,差不多有8里地左右,。唯一让王氏不满意的是王家家里的确很穷,父母都是普通劳苦大众,王强一直在外面,家里勉强度日,可以说一点家底都没有。晓英嫁过去肯定要吃些苦头,下面弟弟妹妹的说娶也要搭帮,做长嫂的就这点不好!但想到王强小伙自身都很出色,现在工作很好,每月也有津贴可拿。李贺春夫妻了解后,大体还算满意,家里人口不多,离自己也不算远,人又看过几次,心里有底,等问道晓英意见时,晓英却含羞不语,晓梅凑热闹道:“大堂姐,你要不点头,这事可要吹了,政府可宣传婚姻自主,大伯母可当不了你的家"说完自己先板起小脸,严肃起来,晓英一听还有这事,连忙点头,又觉不对,羞得扭身就跑,惹来后面一阵哄笑。

事情定下后,两人都认识人也没必要再处处,俩家个见面,王家早就着急给儿子娶媳妇,商议后南方找媒人上门走过程,男人不会喜欢这些啰嗦事!王家另找一村上媒婆,即使号召废除封建传统,但乡村办喜事还是要遵循老乡俗。男方女方年岁都不小,就决定在年底结婚。时间赶是赶了点儿,不过李家人口多,李有福出钱为孙女备嫁妆,其他人出力就行。有钱东西就好买,镇上去一趟需要的差不多都能采购全。现在解放了,人们又想把日子往好过,镇上明显人流比以前多,买卖更是兴盛,所以一般常用的都能买得到。空间里家常用的东西可不少,锅碗瓢盆都齐全,棉花可劲用都够,大伯娘自己本就会织布,儿女大了也备了不少,所以被子薄的厚的每样多做几双,衣服也是,从冬到夏连同给公婆小姑小叔的都做好了,最后李有福用红纸包了一个纸包,偷偷递给孙女,让她藏起来,不要让外人见到。里面装了一对银手镯,一副银耳环一根银簪一根玉簪。晓英看到后很是吃惊,她这个爷爷真有家底,晚上没人的时候偷拿出来给自己爹娘看,李贺春夫妻也是很惊讶李有福的大手笔,张氏想张嘴说什,被李贺春制止住,对晓英道:“既然是你爷爷给你的,就拿着吧,以后别给别人看了” 然后又对张氏说:“不该问的就不要问,爹给什么就拿什么”张氏点头应允。

村上嫁闺女做被有讲究,都要找全福人(儿女双全)现在哪家几乎都是儿女成群,这样的人好找,王氏也没用外人,就找了张氏、李二奶奶、王守成家李婶子,几人一天就做完了六套行李。晓兰手工活儿好,抽空就帮晓英做衣服,晓梅帮着画画衣服样子,现在外头穿的衣服都是带扣子的,棉衣棉裤也尽量合体,这样穿出来更舒适好看,小件枕套枕巾的也帮着绣上简单花样,这么一忙活日子眼看着就到。

59.送嫁

这几年下来,李家在村里地位早已巩固,别的不提光是每年地里多产出的粮食就足够村民比往日少挨饿不少日子,尽管大部分交租子。李有福这回又当了村支书,面子更要给了。所以李家办喜事空前的热闹,纷纷来给晓英添箱,家里好过的可能是一块布,一个盆子,实在没有的也拿一块手绢或一副鞋垫,所以当王氏帮女儿归拢嫁妆时,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作为亲婶子张氏给晓英一块布料,是晓梅陪张氏去镇上选的细棉花布,最衣服正好,晓兰绣了一对枕套给晓英,晓梅看看晓英收的添箱东西,觉得还是给堂姐一个暖水瓶更实用,于是晓英嫁妆里又多了一个暖壶!

晓梅每天必到,她喜欢这种家人和乐的气氛,这样可以让她忘掉前世的痛苦。王氏更觉得自己闺女出嫁前要多和姐妹亲近一番,这样大房二房女孩天天来凑热闹!“大堂姐,你看大伯母都你准备什么了?铺的盖的穿的用的连针线笸箩都预备了,嫁过去婆家什么也不用添置了,真是亲妈啊” 晓梅嬉笑着大伯母装箱子,裹包伏,明天是腊月12出嫁正日子,今晚李家众人都过来凑热闹,“你这死丫头,等你出嫁了,婶子准备的更多,不用羡慕别人”晓英敲下晓梅脑壳。

李有福不想太招眼,让王氏尽量简单些,这段时间一直在为前方筹办物资,给女儿添置太多东西会招来有心人的诟病,哪怕以后在慢慢往婆家倒腾呢。所以李家本着一切从简的原则为晓英准备,说是从简该有的还是要有的,只是在量上减少罢了。“晓英姐,这衣服可真漂亮!”晓兰手摸一件花布上衣,喜欢得不得了,“哦,那是王强从外地让人买回来的,咱们这里还没这种花色”晓英甜甜的道。晓梅知道姐姐老毛病犯了,从前姐姐什么都好就是喜欢漂亮衣服,“大姐,等全国解放了,我们也去外地逛逛,北京天津都离我们不远最近的唐山我们都要去看看,等以后生活好了,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晓梅给众人画了一块大大的馅饼。 “真的吗?我们可盼着了!不过那么远我们的走啥时候?”晓兰很感兴趣的问,“到时候就不走着了,做大汽车,还有火车很快的!说不定以后我们还可以坐飞机呢” 一听坐飞机大伙怪异的表情漏出来,“飞机也能做?那不是打仗用的吗?就那玩意我们也坐不起啊!”晓英不相信的问,“嗨,我们看到天上飞的是战斗机,打仗用的,等以后我们坐的是客机,专门坐人用的” 晓梅解释道。

“晓梅,你这是打哪儿听说的?”晓兰疑惑的问。说顺嘴了,晓梅直想捂自己嘴巴,忙打圆场:“还不是听赵叔叔说的,他不说我哪知道呢” 众人点头,晓梅就喜欢听赵志刚他们说话,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晚上热闹一晚,李家人都在李有福这边吃的饭,等闺女出家了想回娘家也不能说回就回,到时候怕是身不由己。第二天,天气晴朗,一早大伙都早早起来,女孩子都去看新娘子打扮,男孩子在外面等迎亲队伍过来放鞭炮,媳妇们准备茶点,天刚擦亮,村口就传来一阵鞭炮声,这是迎娶的过来了,不一会,门口就传来马鸣人说话声,迎亲的众人被迎进门,吃茶点,新郎今天穿着一身新军装,头发剪得整整齐齐,人更显得高挑精神,简单仪式过后,晓英也被簇拥着出来,女人最漂亮的时候就是最新娘,晓英是一身红色衣装,头发被盘起,簪上一朵红花,眉眼经过修整,更显的妩媚动人,新娘一出来,让众人眼前一亮,新郎更是直直的望着自己的媳妇,在众人哄笑哄笑中,才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王强是革命队伍中的人,喜事也遵从新办法,来的是俩辆马车,没用花轿,新娘坐第一辆,后面的装嫁妆,吉时到,新郎和新娘并排给长辈行完礼后,被众人簇拥着送出,后面是抬嫁妆的小伙子。院外早就站满了来看热闹的村民,大伙平时没什么娱乐,难得有嫁闺女的所以都出来热闹看。嫁女儿不比娶媳妇,娶媳妇是添人进口,从头天就开始热闹,正日子更别提了。嫁女儿,人送走了屋就空,热闹一阵子,送走迎亲队伍,大伯母擦擦眼角泪水,女儿出嫁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想见女儿更是不易,虽说现在不比从前没那么多讲究,可也不能三天两头往娘家跑啊。王氏精神一下萎靡,张氏拉着王氏的手:“嫂子,女儿大了终要出嫁的,你也不能养她一辈子不是?晓英也是过好日子去了,你看这对象找的多好,你也多了半个儿子,女儿送出去了,你不还有儿子吗,庆喜也不小了,要是在家你连孙子能抱上!” 王氏一听这话,也来了静“是啊 ,这死小子也没个信,不回来也没法给他找对象,婚姻大事虽说父母做主,可现在也不太讲究这些了,尤其他们在外面的,思想个咱们不一样,真给他找个不随心的,回来还不定怎么闹呢” 张氏拍拍王氏的手道:“你也别担心,说不定等庆喜回来就不是一个人回来了,你就当县城婆婆就行!” 王氏也笑开了“真那样我就省心了,只能帮着看孩子了!”

二日回门,李家办了流水席,因着是大冬天,外面天寒地冻,席面都安排在屋里,一俩家不够,只得把李家二房屋子也占了,带孩子来的李有福也都安排上桌,孩子们难得有这机会解馋,吃得一点不比大人少,饭食也简单,每桌四盆菜,猪肉粉条,白菜豆腐,一盆炖鱼,外加白菜炖干愣蹦鱼,知道大伙肚子里没油水,每桌饭菜上的足,难得有这么一次机会,李有福也是有心想让大伙吃顿饱饭,主食是黍米饭和玉米面粉混合的发面菜包,里面包的是干萝卜丝虾皮。这对于百姓来说和年饭差不多,有的人家过年也不一定能吃到这么好的东西,饭菜充足,所以每人乘兴来尽兴走,都吃的满面笑容,是发自内心的笑。

当然还有一家人吃完后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张彩云今天也带着家里人到了。没人给他们信儿,也不知道打哪儿听到的消息,自认为和李家关系不错,今天一大早一家人九口到齐,说是没来得及给侄女添箱,今天特意来补上礼,张彩云送上的是一双绣花鞋,张彩云这手艺别说还真不错,连王氏都看着喜欢,上门是客,更何况人家还送礼了,这次张彩云来一直粘着张氏,打听晓兰说婆家了没?又间接往外推销自己的大儿子,那是很有心事想俩家结亲的。张氏在晓梅一次次贬低张彩云的话中也慢慢体会到了于家不是什么好相与的,早就歇了和于家来往的心思,这次看到于家上下九口人,自己女儿一旦嫁过去那还有个好!所以张彩云说起自己想法时,张氏推脱:“我们家的女儿我们做不了主,一切还要看我公公的意思” 。

60.亲事

张彩云暗恨:自家闺女做不了主?骗谁呢?看不上我们家?要不是看你们家过得想那么回事我还看不上你家呢!张彩云每次可不白来,李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她都摸了个遍,李家可不想便面看着那么寒酸,家底可厚实着呢,没看人家被子虽说被面旧可里面棉花新,而且人人都有被盖,做饭粮食根本不打算盘,虽说吃的不是精细粮,但粗粮能吃饱的前后几个村除了地主能有几家?

宴席过后,村民除了帮忙收拾的都已离开,张彩云犹豫再三,又看了看收拾东西的晓兰晓梅姐妹俩,再看看李家吃穿用度,心里更肯定了自己的决定,这娶到哪个李家不得多帮衬一二?等回家要好好教教两个儿子,多往李家跑,娶到一个算一个。已经被打上注意的俩女还在帮王氏张氏收拾东西,“大姐,你说那个张彩云怎么一直追着娘,不知道和娘嘀咕什么来着,你看看她家那群孩子,跟饿狼似的,那才叫风卷残云呢!” 晓梅一直提防着张彩云,她一来,就要加上万分小心,谁知道她会打什么主意? “嘻嘻、、、那叫恶鬼投胎,这个于家也真够厚脸皮,和咱们有什么关系,也就爷爷做点好事帮个忙,怎么觉得帮忙的像是欠他家的,这都吃咱家多少顿了?幸亏咱家粮食够吃,不然来几次咱家家底都给吃光了” 晓兰在晓梅影响下也是很厌恶于家一众,越来越觉得于家脸皮够厚,晓梅说的很有道理他们就想来占便宜的,大言不惭的还说是来报恩的,就那几个半小子,活儿没干什么,饭可能吃,那个二小子上来一人能吃五六个大个玉米饽饽,真怀疑他肚子能装得下?

“大姐,你以后可得注意点,他家来人咱们快闪,省的每次带闺女来说想咱们,带儿子来是帮忙干活!这家人还真想黏上咱们?”晓梅叮嘱道。 “知道了,那个张彩云这么能说,怎么说怎么有理儿,明明是他们占咱们便宜,让她说的倒是咱家占她家便宜了”晓梅对张彩云的想法心知肚明,不外乎有打上李家闺女的主意,眼下只有大姐晓兰到了说婆家的年龄,拿后世观点来说,16岁还算是小孩子,真的不适合早早结婚生子。可这年月你再等下去就没太合适的等你了。晓英姐找的是在乡里工作的,拿现在话讲算是吃国家饭的公务员,三堂叔也在乡里,说实话晓梅真不想姐姐也找个公务员,从眼下看那是个很好的选择,不过真到混乱的那些年,还不知道会怎样!不如就找个简单人家踏踏实实过日子。这只是她自己的想法,日子还要自己过,婚姻也要靠缘分。

外人都走了之后就剩下李家自己人,出嫁那天王氏不好给闺女带东西,这回有了借口赶紧张罗,王家就王强一个劳力,那边地少,就是有地租种别人家的也落不下几个!何况王强一直跟赵志刚在外面跑,家里近况可想而知。王氏担心闺女过去受苦,粮食一样样的往外拿,鸡蛋鸭蛋李家从没缺着过!张氏也心疼侄女,拿过一篮子鸡蛋,一篮子鸭蛋,晓梅做主又从自己厢房拿出两条腊肉,李有福又让带了一袋干鱼干虾,这样一凑又是多半车,苫盖好东西王氏才放心的让夫妻俩离去!回头妯娌两又聊了会儿天,王氏见张氏心神不宁的就问道:“弟妹这是有心事》”张氏叹道:“今儿来的婶子大妈有好几个打听晓兰,都有意给晓兰张罗亲事,还有那于家张彩云上赶着跟我提要给他家老大说亲!我这不闹心呢吗!”王氏道:“晓兰是该找婆家了,就是不知道孩子想找个啥样的?现在和以前不同了,给闺女找婆家还是让闺女满意的好,这是女人一辈子大事,还是让闺女称心的好”张氏心是满满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晚上张氏躺在炕上对李寿春说了白天的事“他爹,你怎么看于家这件事,我是打心里不愿意把女儿嫁到于家,你看群孩子等帮着底下的弟弟妹妹说上娶上咱闺女还不累死!那个婆婆也不是个好相与的,那张巧嘴能说出花来,这样的婆婆最不好相处,说什么谁到她家一定当亲闺女看待,也不看看她亲闺女过的什么日子,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咱们不是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让自己闺女受罪去了嘛” 李寿春本就不爱言语,听着媳妇唠叨没完,最后只好道:“咱家闺女的事 ,最后还要看爹的意见,他们盘算再好,爹不愿意也没法儿” 。晓英一出嫁,这边就要轮到晓兰了,晓兰赶年也16岁,要是以前早就嫁人,这不正赶上战乱,生活没安定哪有闲心谈婚论嫁。张氏看到大嫂操办晓兰婚事时,也就联想到自己大女儿可不也到要嫁人的年龄,尽管现在不用太早就把闺女嫁出去,但到了年龄也要先找婆家,好小伙可不都在那儿等着你,过这村没这店。

张氏一想到惦记自家闺女的于家就是一阵心急,还是尽快给闺女找好婆家让于家死心! 主意打定张氏又捅捅身边的李寿春:“他爹,咱闺女过年也16了,是不是也该定个人家?” 张氏没见丈夫吱声又道:“我看晓英找的女婿就很好,要不也让三弟给帮忙找找?哎 !你到说话啊,那可是你亲闺女”张氏把声音提高几度。 “知道了,白天我去和爹说说,见到双春也打个招呼”张氏见丈夫终于有了回应,这才踏实下来,嗨!儿女都是父母的债,每个都得操心。

接下来大伙就开始准备年货,打扫,蒸煮,因着李家刚操办完婚事,东西还很充裕,也没再添置。今年是这里解放后第一个春节,二十七赶年集,大人孩子都想去凑个热闹,李有福让李寿春赶着毛驴拉上李家十几口人去,毛驴现在明晃晃的成了李家财产,至于说辞,那就是李有福说什么是什么了。

61.年集

镇子依旧是那个镇子,以前每次来给人的感觉是沉闷,现在的感觉是清新,是明亮。街道打扫的很干净,商铺林立,街边小贩井然有序分列街道俩旁。最醒目的是很多房屋等建筑墙上被刷白,上面书写“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解放全中国”等标语,街上偶尔还能见到背抢的巡逻人员,各个精神饱满,吸引着所有人的主意,小孩子们还会跟在后面走上两步。

今天是一年中最后一个集,尽管很冷,人们还是从各路涌进镇子。一色的黑蓝,各个脚步轻盈,消瘦的脸上面露笑容,是那种打心底发出的笑!晓梅象是一个观众环视着周围的人们,老百姓就是容易满足,他们本就要求不高,简单地说就是安居乐业:每天吃饱饭,能安安稳稳的生活就会很开心。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终于能过上安稳日子能不高兴吗?晓梅看着他们也跟着开心的笑笑,“二姐,你笑什么呢?”凤儿抬起小脑袋看自己二姐在傻笑,奇怪地问道。“二姐啊,在想要给我们风儿买条什么颜色的头绳,给我们小庆祝买什么玩的。” 晓梅笑嘻嘻的摸摸凤儿的头发,凤儿在晓梅细心照料下总算摆脱病弱身体,现如今一是白白嫩嫩可爱小女娃一枚,当然晓梅可没少偷偷加料!“二姐偏心,你一点也不疼我这个妹妹”一听晓梅要给俩弟妹买东西却没她的份儿,晓菊撅起嘴巴在一边嘟囔道,“怎么没你的,哪次能忘了你那份儿?等一会儿,我们随娘去货摊上,任你挑!” “你们姐妹在干什么?还不快跟上?”张氏见闺女们还在一边站着,二奶奶那边的人早就走远了赶忙催促孩子们。“咱们不急,家里也不缺什么,随便逛逛就行” 王氏拉着庆丰对张氏道。今天主要是凑热闹,吃用李有福都备好了,这个公爹还真是的,村上那么多事,家里的东西还是不喜欢假手于人,常出乎人意料的拉回不少吃用,王氏心里腹诽。这样也好,谁不想做省心人!

一行人一边走一边看,这天街道主要是吃食,有钱没钱都要过年,卖菜的也就几样,除了白菜就是土豆萝卜,天冷都用就棉被草帘子栅着,水果品种更是少的可怜,都是北方常见的水过,以苹果、梨,山楂为主,其他偶尔能见到冻柿子,再往下就是卖山货的,各种穿成串的蘑菇,散在布上的木耳,捆成捆的干山菜,核桃,杏干,这里离山远没有野味,卖家禽的倒是不少,鸡鸭鹅也有套来的野兔子,蛋都是家里积攒的,舍不得吃拿来换钱或物。张氏王氏杂七杂八的也买了不少,炖肉的糖色,过年的糖果,再买上几串干蘑菇,这野蘑菇炖鸡炖肉都好吃,木耳也都买了一包,干货能放。晓梅和孩子们更关注吃食,给每个孩子一串糖葫芦,自己也拿了一串,重新感受一下那冰凉酸甜的味道。见到卖炸糕的也来几块,美其名曰回去给爷爷,当然人人都有份儿,不能只买一块吧!山楂糕也来几块,过年吃的好消食用,女孩子的头绳是一定要买的,晓兰选的红色,晓菊要的粉色,晓梅不喜欢太花哨要蓝色,凤儿选的黄色。男孩子早就蹲在一位摆摊老人跟前,晓梅也挪过去看是什么招庆丰庆祝的注意,那是一位五十多岁的手艺人,他是用木头雕磨的各种物件,主要是种种动物摆件,车马小模型,家具小模型,晓梅不得不很佩服以前的手艺人,真是精雕细刻,惟妙惟肖,每件都打磨的很光滑,又经过桐油的擦拭,更让每件物品熠熠生辉。晓梅真想全买下来,看看身边的娘,还是歇了心思吧,不挨骂才怪!。等一会儿问好老人的住址,还是和爷爷一起去趟,这些东西到以后也是很难得的艺术品,何况如果她没看错,物品材料应该是黄花梨和紫檀,后世可是要按克卖的,机会不能错过,回去就和爷爷说。

吸引那俩小子的是老人摊位上的弹弓,这可不是家里随便砍根小树叉随便做的,弹弓身是用上好黄花梨整块打磨出来,上面按手型刻好纹路,两侧是弹性十足的牛筋,中间放石子的是块上好鹿皮。怪不得这俩小子喜欢,就俩她这女孩子也是爱不释手。张氏王氏苦了脸,小打小闹买点还行,可这么好的东西怕是不便宜啊。“老师傅,您这弹弓怎么卖?” 晓梅可没看到俩位当家女主人的脸,喜欢就买吧,买了也不亏。老人抬头看看晓梅他们沉声道:“我这东西不卖钱,我是用来换粮食的,如果你们能拿出二十斤面粉,这俩个弹弓就归你们”不卖钱?几人一听有些惊讶随后释然,现在货币混乱,进入48年后国民党军事不断失利,控制区域缩小,无资产处减少,而货币发行大量增加,法币最高面值达到500万,随后又进行货币改革,发行金元卷,金融市场在短暂稳定之后,再次失败,金圆券发行数量犹如脱缰野马,货币贬值犹如自由落体垂直向下,尽管唐山地区解放后,我方这边也发行自己的货币。但百姓害怕了,他们更相信实物,所以民间大多习惯性的以物易物。

“那个老师傅,我们今天没带粮食,您告诉我们你家住址,这弹弓我们要了,请帮我们先收起来,这俩天我们会上门去取,你看如何?” 晓梅和老人商量道。 “那行,我就先给你们留几天,如果不来取我可就卖了” 老人也痛快,说道。 “一言为定”晓梅得到老人住址,并许诺俩小过俩天一定把弹弓送到他们手上,这才离开老人摊位。心情好,有吃有玩,一圈下来每人都有收获,集市一直延续到下午才慢慢散去。

李晓梅心急,民间艺术品能收多少尽量收多少,不然在接下来那些不是烧了就是毁了。那是疯狂年代,有多少珍贵文化毁于无知人手里!想想都心疼!第二天晓梅和李有福出发去找那位老人。最后用了一袋面粉一袋小米和一袋玉米面换回大小一筐物件,当然也包括那俩把弹弓。年前都是女人的活,洗涮打扫做吃食,张氏晓兰能干,晓梅有时也差不上手,抽空就去空间打理,收的东西多了,储物盒都被占用一大半,能放架子上的就上架,能装箱的就装箱,晓梅不是内行,但她就喜欢收藏收获的喜悦。

62.提亲

年说过就过去,初二晓兰和女婿王强回娘家拜年,王氏瞧闺女变得更加鲜活妩媚,体态有了女人成熟的韵味知道女儿过得一定很幸福,一直提着的心这才放下!晓梅也为自己堂姐感到幸运,女人的婚姻就如第二次投胎,关系到一个女人后半生幸福,选择好了会幸福一生,如果错了对女人来说也是一种煎熬!自己姐姐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呢?上一世大姐嫁的是附近村的普通庄户人家,大姐夫对姐姐倒是很好,就是为人有些不靠谱,喜欢做小生意但又不脚踏实地,一山望着一山高,每样也做不长,有喜欢交朋友,赚点钱还不够吃吃喝喝。大姐也没少为此操心,后来又是到处借的外债,时常会有债主上门。儿女一次次帮着还债,最后实在还不完只得声明和爹娘断绝关系,大姐最后郁郁而终。李晓梅不想让大姐在走老路,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希望大姐一生幸福安康。

晓英小俩口的到来,不仅让晓梅上了心思,张氏又一次开始关心起自己女儿亲事来,孩子们倒啥时候操啥心,闺女大了就要说婆家!一家人正挂心者晓兰亲事,初五泊头村又来人了,这次来的是于家老大媳妇于王氏,于王氏先给李有福拜了年“李家大叔,我这次来一是给您老拜个年,二是为我三小叔家大儿子而来,宝山家的老大成忠过年18了,我那弟妹每次回去都夸你家晓兰懂事聪明识大体想为自己儿子求取你家孙女”拜完年于王氏说出这次来的目的。本来不想管这闲事,张彩云主意打好后,心里就一直惦记上要把这事办成,思来想去觉得大嫂于王氏更适合出面,于王氏本就不想管三小叔家的事,那位弟妹实在精明,谁嫁到她家也受婆婆拿捏,老大又太老实木纳。这家长媳可是不好当,更何况下面还有那么一群没嫁娶的小叔小姑。听张彩云说李家日子过得富裕,也想娶到家帮衬这边一二,于王氏更是不喜打媳妇娘家的主意。一再推脱,怕以后受埋怨,谁家养大的闺女愿意到婆家受罪?人家又不是过不去日子等着卖闺女,闺女又没残疾没人要!张彩云见嫂子不答应只得让丈夫出面演苦情戏,做哥哥的受不了弟弟苦苦哀求,也想帮一下这个弟弟,一家人口多,又没个顶用的,如果李家真如张彩云说的那么好,能嫁过来也是三弟家一份助力,他也不想想,人家凭什么要帮你们,你们又有什么让人家看上眼的,好好的闺女为什么一定非要嫁到你家!

于王氏在丈夫劝说下这才硬着头皮来到李家提亲。李有福对于王氏上门还纳闷,这么一说倒是明白了,于宝山要给大儿子提亲,准确的说是张彩云看上老二家的晓兰了,要说给自己的大儿子。李有福越来越不待见泊头村于家这家人了,就因为当初好心做件好事,这三番五次的还缠上了?晓兰是自己亲孙女,于家那是什么人家!也想消想李家的姑娘!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李有福也不是眼皮子浅的人,如果于家老大真是个有头脑勤快上进的小伙子,李家帮衬帮衬也不是不可以,但从于成忠一次次来到李家表现来看,那就是个木讷老实的孩子,晓兰真嫁过去不一定得好,下面孩子有多,负担实在太重,于家没有一点能让李有福看上看上眼的。

“她伯娘,你的来意我明白,可不赶巧,过年我二弟家的老三回来时给晓兰说了一门亲事,这不都说好了,定在十五后俩家见个面,成忠这孩子也常来我家,孩子是个老实本分的,18岁也到了说亲年龄,你这当伯娘的也费心了!”李有福乐呵呵的说道。心道我家晓兰说婆家了,你们就别打我们家姑娘主意了。于王氏本就不愿意来,听对方这么一说,也不管真假得信儿就好交差。客气的说了几句就告辞走了,晓梅对于王氏没啥意见,前世没帮过自己也没落井下石,看她这次还算明智,没死乞白赖的撮合两家接亲,走时送了于王氏二十个鸡蛋二十个咸鸭蛋,于王氏更是鄙夷弟媳,整个白日做梦。

于家人是走了,李有福心里也犯嘀咕,晓兰过年16也该到说亲年龄,虽说现在不用那么早结婚,要是有好的还是先定下来,省的别人惦记!回头就和老三说说,给侄女留心着好小伙。于王氏走后李家是没什么事,也绝了于家的心思。可张彩云回头听到回话,心里这个气啊!明明晓英结婚时还没听说晓兰说人家,怎么着,自家提亲了就这么好巧不巧的赶上有人给说人家了,骗谁呢!看不上我们家就明说,还编这么个理由干什么张彩云一阵摔摔打打后才消停。又咬咬牙,李家还不能得罪,说不定还能用到人家,谁让李有福又是村支书呢!

于家暂时歇了与李家结亲的心思,李有福明着告诉别人孙女已有相亲对象,暗地里让双春帮着给晓兰留心不错人家。张氏也偷偷拜托王守成媳妇李氏给自己闺女寻个合适的,而主角李晓兰却一直闷不做声,晓梅再没人时也偷偷问过晓兰自己的想法“大姐,咱爹娘再给你找婆家呢?你有什么想法没?”晓兰迟疑一下说道:“听爹娘的不就行了嘛?我能有什么想法?” “那个大姐,这毕竟是你一辈子的事,你就没想过要和什么样的人过一辈子吗?你是想和老实本分的过还是想和精明强干的人生活,总的有个想法吧!你说出来,爹娘和爷爷那里也可以按这个方向帮你招呼好人家,你过得好咱爹娘才能放心啊”晓梅耐心劝导这晓兰,她从心里想要大姐这一生幸福。

晓兰细细想过后,低声道:“我也不知道要找什么样的人,还是看缘分吧!” 嗨!让一贯听别人吩咐做事的人突然拿主意真是妄想!晓梅摇头,又道:“那大姐是想在村上种地还是想去做事赚钱?就像你过几天村里学堂开学你每天要教孩子们识字读书,然后会得到一定收入,如果这俩样让你选你会选哪一个?” “我怕教不好,还不如种地自在”晓兰道,晓梅这几天一直教晓兰如何教书,十五一过学堂就要正式上课,上面一直迟迟不派人来,李有福先让自己俩个孙女教孩子们基础知识,简单汉字,简单数学运算。晓梅前时见过老师怎么上课,自己也亲身体验过做学生,熟练熟练应该可以。晓兰却不敢站在讲台上说话,总是放不开,紧张的不行!晓梅趁没开学前帮晓兰一次次演练,晓兰依然克服不了紧张状态!

63.准备

晓梅这个头疼,想想也是,晓兰就像张氏属于贤妻良母型,喜欢闷声不语的做事,真让她站在大庭广众之前说话还真是难。“大姐,如果让你和小孩子在一起还紧张不?”晓梅想到村上还有学前儿童,不如就让姐姐当学前班的老师,哄孩子顺便教点东西应该没问题吧。“那个应该可以吧”晓兰也很恼自己拿不起来,如果面对一堆小孩子只要有爱心耐心就可以了。“那行,大姐你这几天就准备一下要教小孩子的东西,也不要太复杂,孩子们玩惯了,一下坐不住,先哄着一起能玩不打架,慢慢教,不能急” 晓兰点头受教,觉得自己这个妹妹真能干,也有头脑。晓梅又想起一件事说道:“听爷爷讲,好像我们村和西上坨合并成一个学校,那样孩子们可能更多,现在还不知道要定在哪个大院做学校” 西上坨有赵地主家的大院比这边老侯家的要大很多,而且紧邻大马路,交通便利,是上好的选择。回头问问爷爷吧。晓梅这几天一边自己准备教课预案,一边帮晓兰准备,既然教学前的孩子也不用教太多,简单数数,简单汉字就行,以前看过的童话儿歌什么的,小孩子觉得新奇会有一定效果,晓梅没事时就写几首儿歌和童话故事,晓兰觉得很是不错,别说小孩子就是自己也喜欢看。

这天李有福找到姐妹俩:“我们和西上坨商量后决定合并开一个学校,赵家大院做校园,那里都是8岁以上的孩子,晓梅去那里,上面也派来俩位老师,你要多和他们学学。马上又要春播了,这次全村有能力的都要出动,需要大批人手,家里小孩子可能没人看管,2岁到7岁的就放在侯家大院,晓兰你去那里,你王爷爷家的翠凤也会去你们还是伴儿,还会找几位大婶帮着一起看管,西上坨也是这么安排的” 姐俩对视一眼,纷纷点头“知道了爷爷,我们哪天正是去?”晓梅心里还惦记着别的事,就问道。“ 正月十六正是开始,先让孩子们适应一下,也让他们娘帮着点,一下子全给你们,都哭起来也不好办”李有福道。这样也好,野惯得孩子一下子拴起来不闹腾才怪!总的有个适应过程吧!

私下里晓梅找到李有福说起自己惦记的事,:“爷爷,你不觉得侯家收上来的东西不多吗?” 李有福盯着自己孙女,这孩子是惦记人家东西了? “你觉得会在哪?还在院子里?我们都找了,没发现,也问过,说是战乱时都被儿子们带出去了,这有可能”“我觉得家里多少肯定还有剩下的,只是我们不知道在哪里,爷爷,不然我们偷偷看看去?”晓梅睁着贼亮的眼睛笑眯眯地看着李有福。李有福也笑笑点头道:“看看去也行,现在正好在正月,学校还没办起来,这几天正准备收拾一下,我们找时间偷偷去”

惦记着事就要办,钥匙就在李有福手里,找个借口进到侯家大院,院子是俩进院儿,青砖瓦房,盖房时主人用心,选料遵从结实厚重,路面铺的青条石板,上面略带花纹,房前游廊棵棵柱子足有一抱粗,上漆红漆鲜艳夺目,房檐屋角都有雕刻绘画图案,屋里除了家具几乎都被搬空,东西一目了然,能藏东西的地儿除了地下就是墙里。晓梅每处角落都仔细敲打,细听声响,最后也是一脸失望,难道真没东西了吗?李有福也四处看过后来到孙女这边”怎么样?没找到什么吧!” “嗯,爷爷也没找到吧?”晓梅看李有福空手不用问就知道结果。“正房里都找了,墙壁地上没藏东西的地儿,就看看房梁上有什么没有”李有福搬来梯子每间房梁屋顶仔细查看一番还不错,真让他找到几包包好的银元和首饰,但是量不大,李有福和晓梅依然觉得还会有东西,最大可能就是地下了,这个院子不小,前后加起来也有三四亩地,也不能把院子全挖了找啊?晓梅发愁了。 “可能真没有了,别找了,回去准备课程,这几天就去学校和新来的老师商量怎么教科”李有福放弃再去寻找。“那您等我一会儿,我想在四处看看” 晓梅不死心,“快去快回,时间长了会有人来” 李有福知道孙女脾气,不让她找心里一定总惦记。

前后正房俩边厢房就连柴房都找了,真的再没什么,晓梅迈步跨出门槛,因想事情差点被绊倒,看看脚下的条石,哪的东西都可能移动或被搬走,但一般过门石不会动,看石头没磨损的样子像是很有年头,但下面却不像多少年没被动过的样子,也许这里又发现呢?晓梅有些小激动,忙喊李有福“爷爷,过来一下,帮我移一下这块石头,石头约一尺宽俩尺长,李有福也搬不动,只得找根铁棍翘起来,移动过后发现下面的土明显有松动过的迹象,李有福找来铁锹挖开,下面一尺多深碰到硬物,铁与硬物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让爷孙俩一阵兴奋,“爷爷,有东西!” “嗯,像是罐子声” 李有福放下铁锹,开始用手扒拉,清除泥土一个小坛子漏出来,上面用油纸封好,李有福使个眼色,晓梅把坛子收进空间,爷俩又把地面平整好,尽量恢复原样。

空间里,李晓梅看着李有福打开坛子,上面是一小堆银元,数数有三十五块,拿出来后紧挨着是五根金条,在下面就是一些金首饰和俩对玉镯,三块玉佩,玉镯一对纯白一对翠绿,玉佩都是白玉,晓梅对绿□□有独钟,仔细收好,东西对于地主家不算多,但对晓梅来说也算意外之财,很是不少。“爷爷,你说他们是不是还有其他地儿藏着呢,这么多年不可能只留这点儿!” 李有福道:“应该还有,就是不知道在哪?一个人藏东西十个人难找啊,咱们总算没白忙活,行了,别再想这事了,回去就踏下心来准备功课,把孩子们教好,那样可以长期留学校当老师,以后就不用去地里干那么多农活了!二月二龙抬头一过,全村都要跟着下地,虽说各家都分好地了,村上也要留集体土地的,每家都要出劳力给集体干活儿,自家的地也要规整,事多着呢”李有福边收拾东西边嘱咐孙女”。和整日下地做农活相比,当个老师还是每个女孩向往的,晓梅尽管不太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相比种地她还是更愿意当老师。既然选择了那就好好干吧!

64.开学

十五一过,晓梅正是去赵家大院和新来的老师一起招收学生,准备教室课桌。上面来的老师一位姓郝的男老师和一位姓高的女老师,都是刚毕业的高中生,年轻富有活力,又有一腔抱负。村上也在大院留了俩间房屋当做他们的办公室间宿舍,李有福从家拿来的米面油让她们自己开火,如果时间短怎么都可以,时间长了家家都有事要忙也没空每天给他们做饭,话说开了,俩人也开通,都是在家做惯事的,做饭也不难。

村上又加了四个人,晓梅也在其中,都是有点文化底子,但都是没系统学习过的村里人,主要协助这俩位管好学生,并教简单课程,招生第一天,村民都是观望态度,大多认为种地干活识字干什么?也有望子成龙的把儿子送来,盼着儿子能今后有个出息,女儿嘛,学那玩儿干什么早晚都要嫁人,好好在家帮着干活看弟妹。所以第一天收上来的只有十来个男孩子,从八岁到十几不等。

“这里封建思想太严重!女孩怎么了?我不是一样赚钱养自己!”高老师一阵的抱怨。“ 村上就这样,能让孩子们出来读书已属不易,晚上我们向村长反映一下,本来让孩子读书识字是好事,宣传到位应该还是会再来的”郝老师较高老师稳重说道:“也不用急于求成,我们先开课,再加上宣传相信不愁没学生教,也有可能有的人家家里实在困难拿不出学费,等和村支书商量好后再做决定”

众人也没异议,晚上晓梅告诉了李有福学校情况“爷爷,家里条件差的是不是可以把学费延后,等夏粮收上来了再补交上?” “等我们和西上坨的商量一下找好解决方法,孩子们还是先上学,多识俩字出去少受骗!学校怎么安排的?这俩天我也没顾得问” “我们一共六个老师,孩子们都没底子,都要从头来,就想先分俩个班,开算数、语文、绘画、体育和宣传教育课程,我们四个主要学习怎么授课尽快上手,不然他俩也忙不过来,简单算术和识字我们还可以,其他没接触过就不行了”晓梅说完又想起大姐那里不知什么情况,回来还没来得及问呢,“我大姐那里如何?孩子多不?”

“怎么不多!”李有福一听这个头就疼,“有人给看孩子,这群老娘们可得着便宜了,恨不得连几个月的奶娃都想送过去!一半天报名的有四十多个孩子,大多是三五岁的,妇人会打算,家里有太小不能送的就留下一个大点的帮着看孩子,不大不小的又能淘气的都给送来!” 李有福气哼哼的说。 “那是!是谁都会算账,咱们办的不就是象幼稚园嘛,请几位大婶帮着看吧!那也算出劳力!”晓梅嘿嘿笑道。

到自己家后,又听晓兰一阵抱怨声,在家也看孩子,看一俩个个看一群真是不同概念,一天下来嗓子也喊哑了,好脾气也变得很暴躁,那帮淘气孩子就连老鼠洞也敢去祸祸,就没一个老实的坐那听话的,打人挨打的接连不断,“晓梅,我头好疼啊,我要疯掉了,咱们家凤儿和庆祝也没这么难看啊,那些孩子精力怎么就那么旺盛,头大啊!头大!” “知道了,大姐辛苦,坐下我给你按按头,你还以为别家孩子都像咱们风儿庆祝懂事啊,好多家庭连饭都吃不饱,哪有时间管教孩子,只要不给大人捣乱,还管他们怎么淘气!慢慢来吧,把孩子们分成俩三个班,人不多了闹着没意思也会渐渐消停,我给不是你几个小故事嘛,先讲故事,吸引他们注意力,再给他们讲道理,太小的也听不懂,哄着能玩好不打架就行,也别想着能让他们学到什么”晓兰叹气道:“那也得容我讲啊,孩子们又哭又闹的,跟本就不给你机会!”晓梅想想那场面的确让人头疼,就道:“不是孩子们的娘都跟着吗?怎么还那么乱!” 晓兰道:“娘是都跟来了,有的把孩子一放就说家里有事走人,有的护着自己的孩子生怕被别人欺负,有的甚至在那儿唠上嗑了!”晓梅想想道:“你们几个没震慑力,明天让咱爷爷去一趟,吓吓那帮老娘们,没了大人孩子可能好管点!” 晓兰赞同道:“只好这样,不然一天闹腾下来,谁也受不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0页  当前第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1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空间之重活一回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