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六零纪事_分节阅读_第61节
小说作者:打字机N号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748 KB   上传时间:2017-08-17 15:27:01

  “行,你在这等着,我去找我家那口子凑钱。”女人想了想自己的余钱,跟江一留定下了三十斤的面粉还有二十斤的大米,然后骑上自行车匆匆离去。

  等她再出现的时候,身后还跟了一个中年男子,一进隐蔽的小弄堂,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江一留点好钱数,就转身离开。

  以此复制,江一留又在不同工厂、居民楼外蹲守,两三个小时内,就卖出了足足一千两百多斤的面粉,九百多斤的大米,其中有一次运气好,跟他买粮的那个人告诉了自己的同事,又替他招揽了不少生意。

  幸好现在海城的电车还挺通达,省了他不少时间,而且电车票也就八分钱一张,他是个孩子,只要四分钱就行。

  江一留算了算时间,已经快十点了,抓紧时间跑到一个隐蔽的角落,将身上的伪装全换回来,等他再次出现在大马路上的时候,身上穿着的已经是一身干净气派的小号的绿军装。

  “同志,我要买邮票,每一个种类我都要一套。”江一留走进最近的一家邮局,站在柜台外对着里头的人说道。

  哪家的孩子跑这来捣乱来了。

  邮局的工作人员心里想着:“小弟弟,别再外头胡闹,赶快回家去吧。”

  那人的态度还算不错,没有立马斥责江一留,反而耐心地规劝他。

  “叔叔,我有钱。”江一留掏出十张大团结摆在桌子上。

  原本还想说些什么的男子这下子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感情这不是来捣乱的,而是钱多到没处花的小屁孩啊。

  也不知道是海城哪家的孩子,不过随手就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估计也出不了那几家了。

  男子摇摇头,把邮局里现在有的邮票全拿了出来,面值最小的邮票是一分钱的,面值最大的邮票是八分钱的,他按照江一留说的,每一个种类都帮他拿了一套。

  “一共是六十八块钱。”

  男子将邮票递过来,又从他放在台面上的一叠大团结中拿走了七章,找回了他两块钱。

  江一留稍稍肉痛了一下,其实他也不想这么傻的将所有邮票都包圆的,可是除了后世大名鼎鼎的全国山河一片红和猴票,他也不知道还有哪些邮票值钱啊,他上辈子也没了解过这些,现在只能刚撒网,希望这些邮票里有能升值的吧。

  江一留将台面上找回来的钱和邮票收进斜挎包里,又风风火火地离开,现在时间紧迫,他得在吃午饭前赶回去,可他还有最重要的一站没有去。

  “也不知道是哪家的败家子!”

  看他走远了,邮局内的男子看着他的背影嘀咕了一声,自家儿子长这么大,有个五毛钱的零花钱就乐的不行了,看看别人家的儿子,买起邮票来,眼都不眨一下,七张大团结没了,这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

  “朋友,券有伐?”

  江一留正站在此行的最后一站,海城友谊华侨商店前,看着位于转角口的华侨商店,足足四层高的店铺,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江一留捏紧了自己的布包,也不知道自己兑换的侨汇券,够不够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正要走进去,就被一个穿着灰布棉袄,腰间系着一个鼓囊囊的布包的男子拦了下来。

  看他眼观八方的小心模样,让江一留想起了前一秒还在和别人兜售粮食的自己,连问的话都是如出一辙的。

  此时位于江一留面前的男人,正是这个年代老海城的“黄牛”,也被称为“打桩模子”。

  现在华侨商店内的商品只对华侨侨眷供应,身处海外的侨胞给国内眷属的汇款、赡家费,政府会根据侨汇额核发一定比例的侨汇券给国内收汇人,侨眷可以用侨汇券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商品。刚刚“打桩模子”问江一留“朋友,券有伐?”这个券,主要是指人民币兑换券侨汇券。

  江一留听了对方的解释,挑了挑眉,他没想到原来还能有这种操作。不过这其中的差价可不小,毕竟打桩模子还是要靠这个挣钱的。

  江一留思考的一下,还是把自己刚刚卖粮所得的现金,拿出大半兑换给了对方。

  “打桩模子”也没想到,自己只是闲得无聊,随便拉住了一个要进商场的小男孩,居然还能有这样的收获。

  “好嘞,我马上帮侬换。”打桩模子乐呵呵地打开自己腰间的挎包,江一留看到里面厚厚一叠的侨汇券,打桩模子将江一留给的钱放到其中一个夹层里,又将侨汇券拿出来,两手的食指中指夹住那一叠厚厚的侨汇券,大拇指与食指从上往下一路唰唰地数下来:“拿好,侬数一数。”

  江一留还没看清楚呢,对方就已经数完了。

  江一留看了看对方信心满满的表情,将那一叠侨汇券清点了一遍,一点错也没有。

  “这么多年了,这点本事还是有的。”打桩模子得意地笑了笑,露出一口大黄牙,接着回到华侨商店的门口,开始招揽起了生意,向着每一个路过的人询问:“朋友,券有伐?”

  江一留收好侨汇券,走进华侨商店,他要是没记错的话,现在的华侨商店,是有主要针对外宾的文化商品柜台的,那里头,可是有齐白石之类大师的作品,确保真迹不说,还是白菜价。他此行来海城,最大的目标,也是这个。

  

   第90章 海城行(八)

  书画圈似乎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国外赫赫有名的画家梵高, 毕加索, 国内近现代广为人知的画家齐白石, 蒲华,生前都不是很富有,他们的画, 有些明珠蒙尘,有些虽然被人欣赏,却卖不出价钱,几乎在这些画家在世时, 他们都不是很富裕, 有些甚至穷困潦倒。可就在他们去世后, 他们的画渐渐被大众认可,在后世,被炒到千万甚至上亿的价格。

  这时候,郭沫若、徐悲鸿、齐白石等书画家都是华侨商店和画店的常客, 将自己的字画卖给画店, 赚取微薄的薪资来满足添购画具, 养家糊口的需要。在五十年代,这些后世鼎鼎大名的画家的话, 甚至只需要一两块钱就能买到。

  江一留一进华侨商店, 也没看那些琳琅满目的零食,衣物,以及各色其他地方买不着的进口香水手表收音机, 径直朝位于三楼的文化商品柜台。

  这个点,在商场内闲逛的人很少,位于三楼的文化商品柜台更是门可罗雀,只有几个文书打扮的男女,在那跟柜台人员询问钢笔的价格。

  江一留一眼就注意到了那个摆着一幅幅书画的柜台。

  一副有齐白石落款的《虾》画作,大小约为两尺左右,装裱仔细,江一留看了看它的售价,标注着三十二元侨汇券。他算了算,自己刚刚和门口的打桩模子兑换的侨汇券比例是三十块,兑换侨汇券二十二块,算下来,买下这张齐白石的画,大概要花上四十三元。

  这简直,简直太便宜了。

  现在画上四十三元,在二三十年后就能转变为几百万,要是留的更久些,等到2000年以后,那就是上千万甚至上亿。

  虾,可是齐白石最拿手的作品类型,也是最容易卖出高价的。

  江一留捂住怦怦乱跳的心脏,赶紧把墙上所有挂着的画一幅幅看了过去,算算自己一共能买多少张画。

  齐白石的作品一共有三幅,江一留还找到了一副徐悲鸿的奔马图,画布比较大,大概有六尺大小,价格自然也比较高,足足要九十七块侨汇券。

  钱到用时方恨少,江一留只恨时间不够,没法再卖粮兑换些钱来,把这里所有的画都买下来。

  几番取舍,江一留将最耳熟能详的齐白石和徐悲鸿的几幅画作买了下来,还买了几幅吴作人、陆俨少的画作。

  付钱的时候,售货员的眼珠子都快凸出来了。

  这些画摆在商店里也有些年头了,几乎好几个月才卖的出一副,都快长霉积灰了。难得卖出去的那几幅通常都是有侨胞来华的时候当做纪念品带出去的,一幅画四五十,在江一留看来是极其划算的,可在现在人看来,那就是脑袋里进了水。

  有这钱,买什么不好。

  江一留看了看只剩下十几块钱的侨汇券,这些钱连最便宜的那副画都买不起,他艰难地抱起那一卷卷被捆起来的画轴,朝楼下走去。

  现在得赶紧回招待所去,谁也不知道阮爷爷他们会不会中途回来。

  江一留匆匆的走出华侨商店,正抱着一个大洋娃娃的阮阮扯了扯爷爷的衣角:“爷爷,我看见小宝哥哥了。”

  此时的阮援疆和许久未见的侄子阮袁青已经叙好了旧,几人正在政府人员的陪同下,在华侨商店买东西呢。阮阮手上的洋娃娃,就是今天第一次见面的阮袁青给买的。

  阮援疆听了孙女的话,疑惑地朝身后看了看,可是这时候江一留早就离开了,他什么都没看到。

  “阮阮看错了,这时候小宝哥哥还在招待所呢。”阮援疆摸了摸孙女的小脑袋。

  三十年的时光,并没有冲淡他们叔侄的感情,虽然由于时间的更迭,对方的长相都开始有些陌生,可是只要一谈起当年在海城阮公馆的那些时光,两位加起来已经超过一百的叔侄,都忍不住感慨又唏嘘。

  阮援疆的二哥阮经国去了港城以后,用从大陆带过去的财富迅速搭建起了人脉,先是娶了港城一个探长最宠爱的姨太太生的女儿做二房,又娶了港城一所大学校长的女儿做三房,他在港城这些年,开办了无数家工厂,这些年还创办了电视台,做起了影视公司,现在的港城阮家,在阮经国的发展之下,已经算是港城一霸了。

  阮袁青作为二房的长房长子,一直是被阮经国当做阮家商业帝国的继承人培养的,两个小妈虽然也给他生了几个弟弟妹妹,可是毕竟年纪还小,并不能动摇他的地位。

  阮援疆刚听侄子说起这些事的时候还愣了一下,虽然民国时也有那姨太太的风俗,可是二哥和二嫂的感情一直都很好,从来都没有红过脸,还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可现在曾经恩爱的夫妻现在已经分居,二哥常年就在二姨太和三姨太的住所轮住,阮援疆不知该发表什么感想。

  时间,真能让人有这么大的改变吗?

  现在的阮袁青也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相比较阮援疆记忆中还带着青涩的少年,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也更有心计,毕竟现在的阮家变得更加复杂,为了自己的母亲和弟妹,他也必须立起来。

  这些转变,都是阮援疆之前所没有想到的,一时间他也有些不确定,该不该把阮阮送去港城。

  可是最后还是阮袁青劝服了他,这些年,阮袁青和妻子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就是没有女儿,在见到阮阮的第一眼起,阮袁青就喜欢上了这个羞怯可爱的小侄女。

  他知道三叔的顾虑,现在他早就从港城的阮家老宅搬了出去,跟他的母亲一块居住,他和妻子都是商业上的强人,常年忙于公司事务,儿子年纪又都大了,都住在寄宿制的学校,要是能把阮阮接过去,一来让母亲有个寄托,而来也能保证阮阮的健康成长。

  父母虽然现在开始冷战,可是他母亲在父亲心中的地位还是独一无二的。

  当初刚进门的三姨太仗着年轻受宠挑衅了母亲的权威,足足被父亲冷落了半年,还是她向母亲认错后才渐渐复宠。阮经国虽然还是有些恼怒父亲这种不忠的爱,可是他也明白,阮阮要是能跟在他妈身边,不仅能受到最好的教育,阮家的内斗也不会波及到她的身上,三姨太的教训已经足够让所有人知道,阮家的这位大夫人惹不得。

  “阮阮很喜欢那个小宝哥哥吗?”

  阮袁青若有所思的揉了揉小姑娘的脸,自己和三叔的对话里也多次听见他提起那个孩子,他到是有了些兴趣,而且江家人这么照顾三叔,他于情于理,都得谢谢人家。

  “喜欢,小宝哥哥最好了。”

  阮阮抱着洋娃娃,歪了歪小脑袋,甜甜地说道,眼睛都快眯成了小月牙。

  “那好,咱们现在就回去看看阮阮口中的小宝哥哥。”阮袁青一把将阮阮抱起,被她抱在怀里的阮阮惊呼一声,眼神中却没有紧张,反而有着一丝欣喜。

  这让阮援疆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袁青的长相对于阮阮果然太有吸引力的,她对阮袁青的亲近几乎没有一点排斥,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虽然嘴上不说,可是她还是渴求父母的关怀疼爱的吧。这一点,就是他所给不了的。

  阮援疆肯定了自己的决定:“现在也到午饭的点了,我们现在过去,他们估计也没吃午饭,不如就一起吃顿饭吧。”阮援疆看着侄子提议道。

  阮袁青自然不会反驳阮援疆的决定,一行人也不逛商场了,出门上了小轿车,朝供销社的方向开去。

  江一留前脚刚回到供销社,后脚阮援疆几人就回来了。

  轿车比起电车,总归是快了些的。

  江一留刚准备把他爸叫醒,就听到了敲门的声音。

  “小宝哥哥——”阮阮先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一开始抱在身上的娃娃现在在霍武的手上,取而代之的是怀里几个穿着好看洋装的小人偶:“这是伯伯给大妮姐姐们买的,每一个都是阮阮自己挑的。”

  阮阮将几个小人偶高高举起,和江一留献宝道,脸颊上的小酒窝若隐若现的。

  “这个是给四姐的,这个是给三姐的.......”阮阮将娃娃放在床上,一个个规划着,却没想过,自己可能不会有将礼物亲手送出去的那一天。

  “大海还睡着呢?”

  阮援疆几人走了进来,看着还打着鼾的江大海笑了笑。

  江一留想起自己还没把他爸叫起来,连忙走到床旁,轻声叫他起床,实则用手按住被子底下江大海手上的中冲穴,通过刺激让对方清醒。

  “小宝.......我怎么睡着了........是不是该吃饭了啊.......”江大海的思绪还是有点迷迷糊糊的,显然没有清醒过来。

  “是该吃饭了,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的侄子阮袁青。”

  阮援疆侧了侧身,将身后的男子介绍给江大海和江一留。

  阮袁青穿着一身灰色西装,头发整整齐齐的用发胶梳成大背头,西装的前襟外垂着一条金链,里头估计放了一块怀表。他的表情和煦,和阮援疆长得有三分相像,只是不同于阮援疆的睿智柔和,他的眉眼间多了一丝锋利,显然不是他所表现出来那样好相处的人物。

  

   第91章 海城行(九)

  既然是为了感谢江家人对阮援疆这些年的照顾, 阮袁青自然不会将午饭的地点定在招待所的食堂,在随行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群人来到了昨晚经过的那间奢华的华侨饭店。

  江大海一进饭店, 看见那光可鉴人的瓷砖地面, 繁华古典的室内装饰,尤其是大堂顶部数千颗水钻镶嵌而成的巨大吊灯,折射出的光线几乎晃花人眼。一切的一切, 都让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村汉子显得束手束脚, 生怕稍微一个大力的动作,就损坏了这些名贵的东西。

  “先生,西餐还是中餐?”

  一个服务生走了过来,向阮袁青询问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2页  当前第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14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六零纪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