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恃宠生娇_分节阅读_第32节
小说作者:泊烟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10 KB   上传时间:2018-05-09 20:52:22

  素云塞了红封给几个嬷嬷和宫女,然后送她们出去。

  若澄赶紧叫碧云把那对欢喜佛给收起来。碧云刚才在旁边一并听着,也闹了个大脸红。她是未出阁的姑娘,以前在宫中的时候也一直服侍若澄,并未真正接触过男女之事。她心中好奇,又存着几分探索求知的欲望,又看了那欢喜佛几眼。

  若澄发现了,便说道:“碧云,你可是想嫁人了?”

  碧云吓了一跳,连忙用红布把欢喜佛罩住,拿去放起来:“王妃别打趣奴婢了。只是那嬷嬷说得玄乎,奴婢有些好奇。”

  若澄想那嬷嬷何止说得玄乎,还说什么如临仙境,骨软筋舒,她一个都不信。她只是觉得,大概会很疼吧。

  素云去送了宫中的嬷嬷回来,对若澄说道:“李公公来了。”

  若澄换了身自己的衣裳,还是觉得这样的打扮比较轻松自在。刚才那头冠,压得她脖子几乎要抬不起来。她出去见李怀恩,看见李怀恩手里捧着一个盒子,身后还放着几个大的木箱子,露出不解的神色。

  李怀恩说道:“这些都是娘娘在世时给王妃存的嫁妆,王爷一直帮着保管,现在全数交给王妃,用作迎亲时的添箱之用。”李怀恩将礼单交给若澄,然后又把手中抱着的盒子打开,里面全都是银票,看起来数目不菲。

  “这是王妃的外祖姚家这些年交给娘娘和王爷用以养育王妃的钱,娘娘一分都没动,全部存在钱庄里头。王爷回京之后帮着放了利子,所以有了现在这些数目。原本就是想着等王妃出嫁的时候交给您的。”

  李怀恩说完,将木盒子塞进了若澄的怀里。

  若澄以为姚家这些年对自己不闻不问,没想到竟然存了这么多的银子给她,一时心中五味杂陈。

  “姚家如今还好吗?”

  李怀恩想了想说道:“王爷原本想将一切都告诉王妃的,但是王妃当时年纪尚小,钱交给您,您也不知道如何使用。您的外祖父在您尚在襁褓中时就离世了,那之后姚家虽然年年都送钱进京,但光景一直都不太好。王爷和娘娘帮衬了不少,但后来娘娘不在,王爷又去守陵,也实在顾不上他们。如今您舅舅一家,大概是在勉强维持生计吧。今年就没有再给您送钱了。”

  若澄听了,静默不语,只觉得手中这木匣子沉甸甸的。她还没见过外祖父和外祖母,一直以为他们两个健在,却因为跟娘断了关系,而没有再管她。没想到两位老人那么早就离世了,她甚至都没来得及见上一面。

  “王妃还有别的吩咐吗?若没有的话,小的就回去向王爷复命了。”李怀恩恭敬地说道。

  “王爷,他还好吗?”若澄已经有小半年没见到他了。

  “王爷一切都好,就是最近在筹备大婚的事情,有点忙。请王妃不用担心,小的一直都在尽心伺候呢。”李怀恩笑眯眯地说道。

  若澄点了点头,连忙让素云去拿了个包裹出来,交到李怀恩的手里:“这是我做的一件披风。天气冷了,叫王爷多添衣。”

  李怀恩抱着包裹,高兴道:“王妃真是心灵手巧。小的看王府以后都不用备绣娘了。”

  若澄被他夸得不好意思,只说到:“我随便做的,也不知道合不合身。若是王爷问起我,就说我一切都好。”

  李怀恩应声离去,若澄又让素云和碧云清点了箱子里的东西,一并入库了。

  若澄不知怎么处置姚家的这笔钱,朱翊深给了她,按理来说便是她的了。可是只要想到舅舅一家过得并不好,便生了打听他们现状的念头。

  而此时远在京城的人都不知道,在绍兴的姚家祖宅里,大门上早已经落了锁,人去楼空了。

第53章

  每年的圣节、冬至和正旦,都要举行大朝会, 这是一年当中的盛事。届时, 各地布政使和部分县官会进京述职, 皇帝会临御门听政。今年各地布政使和藩镇遣使来谒。端和帝昨夜未睡好, 坐于御门之内, 精神有些不及。等鸿胪寺卿唱名毕,他揉着眉心道:“贵州布政使为何不在班列?”

  鸿胪寺卿拜道:“皇上,贵州布政使年前辞任, 一时还未找到接替之人。只等吏部重新指派人选。”

  端和帝面色阴沉,整场听政, 只让官员五人为一班,各自论述。众官员觉得战战兢兢, 天威难测, 措辞多次出现错误,鸿胪寺卿在旁小声纠正,所幸皇帝也只是面露迷思,未有任何表示。等端和帝回到乾清宫, 坐于宝座之上一言不发。刘德喜试探地问道:“皇上可是有什么心事?”

  “西南土司争地,与朝廷指派官员互相不服, 内斗严重,祸及贵州。朕欲让晋王前往贵州就藩, 震慑诸土司。”端和帝说道。土司即是当地的土官, 世代执掌一方, 在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在他们归顺朝廷之后, 一般只被任命为一个州的知州,统领几百户,屈居朝廷的知府之下,难免心生不满。

  贵州与朵甘都司,云南,广西三地接壤,这三地的土司势大,朝廷虽派重兵和流官压制,但无得力之人,也是徒劳无功,屡生事端。

  刘德喜听了皇帝的话,连忙说道:“可是皇上,晋王马上就要大婚了,此时不可能派他去贵州就藩啊。”

  “那就等大婚之后去。皇子年满二十必须就藩,这是祖制!你马上去把内阁的几个大臣都叫到乾清宫来,朕要立刻商议此事。”端和帝严厉地说道。他是皇帝,手中握着皇权,难道还不能决定屈屈一个亲王的去留了!

  刘德喜怕帝王震怒,不敢再劝,连忙退出殿外,让太监去传几个阁臣立刻进宫。

  晚些时候,朱翊深收到了一张从宫中传出的字条,上面写着皇帝要召阁臣商量朱翊深前往贵州就藩的事情。贵州乃是虎狼之地,端和帝已经越发沉不住气,想要借此机会除掉他,或者干脆永远地把他摒弃在权力中心以外,杜绝后患。

  朱翊深将字条放在蜡烛上烧毁,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沉思。他当然不能远去贵州,离开京城,那么之前苦心经营的一切便会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他要守土就必须呆在北方,因为据他所知,不久之后就会有一场战事。到时他深陷贵州的泥潭之中,根本无暇北顾。

  相对于国家内部的动乱来说,外虏才是首要的问题。

  他记得端和帝马上就会生一场重病,从而开始迷恋丹药和长生不老之术,然后荒废朝政,改由太子代为理政。但他不知道这场病因何而起,也不知道能否赶在要他就藩的圣旨下达之前。而他在思考,现在还能做些什么。虽然老师是内阁首辅,但同时也是苏家的掌舵者,不可能为了他而与皇帝交恶。

  正想着,外面忽然罕见地响起冬雷。冬雷滚滚,闪电劈破苍穹。

  李怀恩连忙跑进来关窗:“王爷,这大冬天的响雷,还真是少见呢。”

  冬至日雷,天下大兵,盗贼横行。这是民谚里头的一句话,冬雷对国家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的兆头。甚至是上天对帝王施政不仁的一种警示。

  朱翊深忽然记起来,好像这一年的冬天,承天殿因为一场天雷被烧毁,难道就是现在?他走到窗边,仰头看着外面黑沉的天色,还有犹如要撕裂天幕的一道道如虬枝般的闪电,心中生出一计。

  乾清宫内,端和帝正与三个阁臣说贵州的情况,次辅工部尚书杨勉道:“晋王曾随先帝两征蒙古,能征善战,就藩贵州没有问题。而且按照祖制,年满二十岁的亲王就应当离京就藩。”

  端和帝又问礼部尚书李士济的意思,李士济为人谨慎小心,只含糊其辞地答了一句:“虽然亲王就藩是祖制,但晋王不就藩也是先帝之命。”

  站在三人之首的苏濂,一直都没有说话。

  从端和帝在先皇驾崩时,封锁京城开始,朝中的大臣一直都诟病他的皇位得来不正。虽然后来由先皇身边的大太监刘瑛请出了遗诏,可仍是引来满朝的哗然。没有人比身为两朝老臣的苏濂更清楚,统道皇帝心目中的继承人是谁。但他不过区区一辅臣,侄女又是鲁王妃,他只能将心头的疑问暂时压下。

  端和帝登基以后,不可不说是兢兢业业,但要当皇帝却不是刻苦就可以。为帝者,需自小接受正统的帝王教育,拥有对政务的敏锐和决断,并且有识人用人之明。从这三点来看,晋王才是帝王之相。在先皇没留遗诏的前提下,苏,李二人本是想联合杨,拥立晋王登基的。

  但当时掌控京卫的徐邝突然将京城封锁,鲁王抢先请出了遗诏,逼迫百官跪贺。

  苏濂知道晋王虽得先帝宠爱,但宸妃母家势单力薄,根本无人可掌大局。就算强行质疑那份连他们三个人都不知道的遗诏,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让京城血流成河而已。

  他记得当时是晋王先跪地,很多不服的大臣才无话可说。那些昔日与晋王过从甚密的大臣,不是被从京城调走,就是被锦衣卫调查,弄到后来,朝中没有一个旧臣再敢跟晋王来往。

  苏濂原以为,一个被架空的晋王,不会再被皇帝视作威胁。可没想到三年守陵期满,皇帝便要让他去贵州那种险地就藩。其余的亲王封地无不富庶或者安全,偏偏要让最小的晋王去就藩平乱,说的还是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

  苏濂只能提议晋王出使瓦剌,暗中派人保护,便是想借此让晋王多一个保障。可瓦剌的使臣前脚刚走,皇帝又迫不及待地找了个理由,还是要让晋王去贵州。纵然他深知自己作为首辅的身份,为君为国是首要职责,但也不禁发问,皇帝究竟为何如此忌惮晋王?

  难道当初那份遗诏真是假的?又或者,先皇临终之时,真的留有一份遗诏,但被新皇藏匿了?替换了?

  苏濂这么想着,忽然不寒而栗。他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就在端和帝要拍案决定朱翊深就藩一事的时候,外面忽然雷声轰鸣。冬日打雷实属罕见。何况这雷声震耳欲聋,仿佛上苍动怒。

  恰好龙案上的火烛又被熄灭了两根,端和帝吓了一跳。昨夜噩梦,又梦见朱翊深提刀到了他的龙塌边,要他将皇位还给他。若是不还,便砍下他的头颅。他大叫着护驾,却没有人来救他,就连太子都站在朱翊深的身后。

  他惊醒之时,只有昭妃睡在身侧,那不过是个梦罢了。

  可此刻,天降征兆,莫非是他的决定触怒了苍天?

  正犹疑着,刘德喜从门外跑进来,大声道:“皇上,皇上不好了!承天殿被雷劈了啊!此刻火势汹汹,宫中众人正在合力灭火。钦天监的官员禀报说,这是大凶之兆,皇上近来做的决策恐怕触怒神明啊!”

  承天殿是前朝的三大殿之一,规格最高,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轰隆”一声雷鸣,端和帝差点从宝座上跌落下来,畏惧地看了一眼窗外,三个阁臣连忙齐声喊了句:“皇上!”

  端和帝手指发抖,几乎不能站立。刘德喜连忙把他搀扶起来,他的脸色“刷”地一下变得惨白:“还杵在这里干什么?帮承天殿给朕救下来!”他虽然咆哮着,但声音里的颤抖几乎克制不住。

  刘德喜连忙领命跑出去,端和帝坐在宝座上,目光闪烁。

  这是老天对他的预示么?这是父皇在天之灵降下的惩罚么?因为他对朱翊深动了杀机,想要除掉他,所以要降此大凶之兆来警示他!端和帝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觉得梦境中的那一切都是真实的,忽然从宝座上栽倒。

  三位阁臣立刻上前,苏濂大声叫到:“来人啊!快传御医,皇上晕过去了!”

第54章

  端和帝身体一向康健,不知为何突然昏迷, 以致不省人事。消息传到六宫, 苏皇后和徐宁妃连忙赶到乾清宫, 太医院的太医正在东暖阁为皇帝诊治, 刘德喜让两位暂时在次间等候, 温昭妃从椅子上起身行了个礼。

  徐宁妃道:“昭妃,昨夜皇上可是宿在你宫里?他龙体不适,你难道没有发现吗?”

  昭妃和宁妃本是平级, 但宁妃生有太子,自觉能在宫内与皇后平起平坐, 口气不善。温昭妃走到皇后身边,委屈地说道:“宁妃姐姐这话说的, 我又不是太医, 皇上身体不适,他若不言明,我如何能知道?刚刚我来的路上,看到三个阁老退出去, 怎不说是政事使他心烦?”

  要是以前,徐宁妃说什么, 昭妃绝不敢回嘴。但温嘉这次在福建抵御倭寇有功,日前已经升任五军都督府的右军都督, 除了没有勋爵以外, 几乎能够跟徐邝平起平坐了。太/祖虽然严禁后宫干政, 但后宫女人的地位却又与前朝的外戚息息相关。

  徐邝毕竟年岁渐长, 时有力不从心之处。同样是去平荡倭寇,温嘉屡建功勋,徐邝却表现平平。端和帝这些年显然更为倚重温嘉了。

  温昭妃觉得自己如今不过是无子傍身,才会比徐宁妃矮了一截,否则也不用看她的脸色。

  苏皇后假装没听见二人说话,只问刘德喜:“皇上可是与几位阁老因政事起了争执?”

  刘德喜行礼道:“回皇后娘娘的话,奴方才看见下了天雷,一直在殿外观天象。后来承天殿被雷劈着了,赶紧进殿告诉皇上,也没听清皇上跟几位阁老都说了什么。”

  刘德喜是个人精,嘴巴严实得紧,半点都撬不出话来。温昭妃倒是知道一点,像她这样的宠妃免不得要在乾清宫打点些人,听说是皇上要派晋王就藩,天上就下了天雷,吓得皇上晕过去了。昭妃知道兄长在福建的时候被商帮里的人孝敬了不少银子,她现在养的猫也是晋王设法通过商帮给她弄来的。她对晋王的印象还算不错。

  “臣妾听说这下冬雷,是老天爷惩罚帝王政令有失……”她小声说道。

  苏皇后不悦地看了她一眼,她便乖乖地坐到旁边去了。苏皇后又问承天殿火势如何,刘德喜恭敬地回答道:“扑灭是扑灭了。但承天殿是木制结构,这火势太大,加上狂风不止,扑灭的时候已经基本烧了大半,内府诸司正在清点损失……”

  苏皇后叹了一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天降凶兆,既然皇上身体抱恙,应让太子斋戒,代为祭天。刘德喜,你让鸿胪寺和钦天监准备一下……”

  徐宁妃下意识地打断道:“太子妃近来身体不适……”太子妃刚被查出有孕,说胎位不正,太医要她卧床休养。宁妃十分紧张,每日霸着太医院专擅妇人科的太医照料太子妃,闹得后宫中上下都颇有微词。

  “一国之事与一宫之事,孰轻孰重,宁妃分不清吗?何况只是让太子斋戒祭天,不过七天的事。”苏皇后沉声说道。

  徐宁妃再猖狂,也不敢越过中宫皇后去,何况苏濂还是内阁首辅,便不敢再说什么。

  过几日,太子代替天子前往天坛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仪式结束之后,端和帝的病情也逐渐转好,但也不敢再提要朱翊深去就藩一事。

  第一场春雨过后,各地乡试中榜者齐会于京城。一时之间,贡院附近的客栈人满为患。叶明修是绍兴府的解元,又有苏家在京中张罗,倒有个独门独院的落脚处,离贡院还不远。

  阿柒把东西放下,好奇地四处看了看:“先生,这里好宽敞呀!”

  叶明修对带他们来的青芜点头道:“多谢青芜姑娘。”

  青芜连忙行礼:“奴婢不敢当。姑娘说先生若是有什么需要的话,尽管开口。姑娘还要奴婢提醒先生,今次的四位主考分别是吏部侍郎,礼部侍郎,吏科给事中和都察院的副都御史。”

  主考一般决定了科举的选题偏向,这几位大人都是旧派的官吏,政见相对保守。要想在会试之中脱颖而出,则破题之时,要对几位主考的胃口。三年前的叶明修恃才傲物,觉得畅抒己见,便能将自己的才华最大限度地传达给主考,可事实证明他大错特错了。

  要想在一群考生中脱颖而出,文采和才思固然是关键,但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当权者的喜恶。这也是他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才明白的道理。骨气在权势面前,一文不值。

  叶明修随口问道:“方才进城,看到城中各处在搭建幕次,可是天家有喜事?”

  青芜反应了一下,才知道叶明修所问何事,笑道:“是的,明日晋王大婚,会在城中各处派发喜饼。进京赶考的秀才们也都想沾沾喜气呢,先生明日要不要也去拿一个?”

  晋王……叶明修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少女的模样,晋王娶妻,她今后当如何自处?下意识地问道:“不知晋王娶的是哪家闺秀?”

  说到这个,青芜就带着几分轻视的语气:“就是先前养在晋王府的那个沈姑娘呀。说太妃自小养着她便是给晋王做妻的。也不知那姑娘几世修来的福气,那样的身份一跃成为亲王妃,只居于东宫太子妃之下呢。宗人府为她的身份吵了半年,结果还是晋王抬了她伯父的身份,加上她二堂兄在太子面前效命,这才勉强告了太庙。京中世家都在暗地说此事,道那姑娘仗着有几分姿色,狐媚了晋王殿下……”

  青芜还在那边兀自说着,叶明修却觉得脑中轰然一声炸开,下意识地往外走。他虽不识晋王,但也知道晋王如今的处境,可谓举步维艰。她若嫁给晋王,那以后……?可刚走到门边,他便又停住了。

  明日就要大婚,他就算此时去,又能做什么呢?亲王与他这个布衣,身份是天壤之别,他可能根本都见不到沈姑娘。而且,他能对她说什么?说晋王大势已去,帝视之为患,嫁给他将来只会跟着受苦?

  可几次接触下来,分明知道她是个重情重义的姑娘。就算有日晋王身陷囹圄,凭着那多年的养育之恩,她也不会弃之而去。叶明修握紧拳头,轻轻地摇了摇头。上次受伤之后,那姑娘偶尔入他梦中,大概是因两次受她的恩惠,她于他而言终究与旁人不同。但他现在势弱,还不如晋王,所以别说是报恩,就算站在她面前,都卑如草芥。

  他只有爬上去,爬到翰林,爬到六部,再爬到内阁,等他在朝中拥有一席之地,握有大权,才可以谈报恩之事。现在,他需要苏家,他得接受命运的安排。

  阿柒看着叶明修的背影,疑惑地叫道:“先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页  当前第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恃宠生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