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恃宠生娇_分节阅读_第43节
小说作者:泊烟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10 KB   上传时间:2018-05-09 20:52:22

  ……

  战时,五军都督府为统兵之机要,前后左右中军各执掌一部京卫再分管几个地方的军卫,辽东都司归左军都督府管辖,宁夏中卫则是右军都督府的管辖范围。这两军都督虽然都在京中,但已年迈,无法统兵出征。

  端和帝之所以还留他们在任上,一则是因为当初迫使京官承认他帝位之时,有部分京官不服,这两位都督随统道皇帝征战沙场,德高望重,坐镇军中可以震慑百官。再来端和帝为鲁王之时,便与他们交往过密,如今二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忠君之心可昭日月。

  他们世家出生,享受高爵。一直认为先皇宠信出身寒微的宸妃以及晋王不是社稷之福,在先皇在世的时候,几次干扰先皇立储的决心。

  两位都督知道要兵发宁夏中卫和开平卫,皆积极点兵,可听说统兵挂印出征开平卫的人是晋王,则又觉得不放心,纷纷劝谏太子,另外改派人选。没有人比曾经为将的他们更清楚,一旦兵权交付出去,尤其是这样的大战,便很难再彻底收回来。

  就算收回了帅印,也收不回人心。因为那群士兵都是拿性命在搏前程,对他们而言,谁是皇帝并不重要,能给他们带来荣誉,带来富贵的,才是真正愿意追随的人。

  朱正熙也不急着否定他们,反而说道:“我知道两位都督乃是出于一片忠君之心,但眼下京中将领可堪此重任的,二位可有人选?”

  左右军都督面面相觑,连续提了几人,都被坐在后方的兵部尚书王骥所否认。兵部掌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之政令,战时与五军都督府相配合行事,但因为五军都督府的特殊地位,兵部的权力相应被削弱,因而兵部在六部之中一直都没那么显要。

  朱正熙说道:“我阅历尚浅,于行军打仗没那么擅长,但也知道九叔自小跟在皇祖父身边,随他老人家两征蒙古,打得鞑靼俯首称臣。鞑靼心里是畏惧九叔的,因为看到他肯定就会想起当年皇祖父统兵的英姿来。而且九叔每次战役都身先士卒,骁勇无畏。他虽然年轻,但已有大大小小不下二十场战役胜利的经验,比两位都督随便说出的那些个毫无军功的将领,不知强上多少倍。国难当头,愿二位可以摒弃成见,朝堂上下金诚团结,这才是我江山社稷之福。”

  王骥起身说道:“臣觉得太子殿下言之有理。当务之急,并不是猜忌晋王掌兵之后会生二心,而是应该想着如何抵御外敌。毕竟开平卫一破,京城再无防线,北宋靖康之难,决不可重演。不如先派晋王前往开平卫,再暗中召回平国公或者温嘉都督,若晋王在前线不敌,到时候再撤换也是顺理成章之事。而且可由二位都督选择监军。”

  二位都督也知事态紧急,最后只得让一步,推选工部侍郎方德安做监军。方德安出了名的保守,也不懂打仗,而且惯会拿着鸡毛当令箭。

  朱正熙心中其实早已有了监军的人选,便是他的心腹太监刘忠,也便于将前线的消息及时传达回来。但怕两位都督再加反对,倒拖延了出兵一事,只得赞成。

  等两军都督和尚书王骥走了,朱翊深才从屏风后面转出来。

  朱正熙叹了口气道:“九叔,是我没用。那方德安恐怕要成为你的绊脚石了。”

  “你无需自责,军中之事,我自有分寸。多谢你的信任,我定不辱使命。”朱翊深俯身拜道。

  朱正熙连忙扶他手肘:“怎么忽然对我行此大礼?万万不敢受。我知你新婚就要挂帅出征,心中必定有难舍之事。只是留给你准备的时间不多,最晚三日后,便要动身。”

  “我这就回去……”朱翊深要告退,朱正熙又叫住他,“等等!”

  他对刘忠耳语了一番,刘忠去捧了一个托盘过来,那托盘上盖着黄布。朱正熙将托盘接过来,走到朱翊深面前:“我记得几年前你出使瓦剌,我将皇祖父所赠的飞鱼剑赠给你,护你一路平安。这次你收下这个吧。”朱正熙把托盘递给朱翊深。

  朱翊深隐约猜到那是什么,跪下来,双手举过头顶接下。他将托盘抱在怀中,微微颤抖着手将黄布解开,里面赫然是一个镀金护法顶香草压缝六瓣的铁盔。这是统道皇帝的遗物,顶部的红色盔缨历经时光已经有些暗淡,但上面的每一道痕迹都是统道皇帝一生征伐的功勋。

  这个他最敬爱的男人,几乎倾尽所有地教会了他这世间至高至尊的一切,却也不可理喻地夺走他母亲年轻的生命。但纵然这样,他依然无法恨他。对于朱翊深的两辈子而言,其实父皇已经离去了很久很久,但在看到这个头盔的时候,还是一下就在脑海中浮现他的音容笑貌。那是最慈爱的父亲,也是最严厉的君王,更是最无情的丈夫。

  朱翊深在某次战役的时候因为追赶敌军,丢掉了头盔。回营之时头发散乱,统道皇帝就把这头盔盖在他头上,然后才听他汇报战况。当时军帐之中人人哑口,都暗自揣度皇帝此意。

  所以这头盔化成灰,他都认得。

  朱翊深低声问道:“此物从何处而来?”

  朱正熙道:“皇祖父的东西大都下皇陵陪葬了,这个东西是在前阵子收拾东宫的一个旧箱子时发现的,我不认识,宫里的人说是皇祖父之物。我原本供奉在奉先殿,想了想,还是交给九叔吧。”

  “这是帝王之物,我不能收。”朱翊深将托盘送回。

  朱正熙摆手说道:“九叔别推辞。若是皇祖父知道了,也不会怪罪的。他想必也愿意跟着九叔去战场上看看,看你怎么把那些鞑靼人赶出我们的国家。我不能跟着九叔一起去保家卫国,这个头盔只是一番心意,你就收着吧。而且有皇祖父的护佑,九叔一定会打胜仗回来的。”

  朱翊深的手握紧托盘边沿,叩谢。

  ……

  朱翊深回到王府,已经是黄昏时分。若澄和李怀恩在留园忙进忙出,将东西都收拾得差不多了。看到朱翊深回来,若澄连忙上前问道:“怎么去了那么久?昨夜可有休息?吃过东西了吗?”

  朱翊深一一回答,然后将托盘交给李怀恩,吩咐了一声,牵着若澄的手进西次间,坐在炕上。

  “我明日便要离京。很多事都不及安排,现在说给你听。”

  若澄见他神情严肃,乖巧地点了点头:“你说。”

  “李怀恩和萧祐我都会留在京中,府中的事情,你有不明白的就问李怀恩,他会协助你。若有事定要出府,必须带着萧祐在身侧,轻易不要与人结怨,若被欺负也别一味忍让。你伯父是个明哲保身之人,若出事他多半无用,但可以找你二哥商量。你堂姐如今身怀有孕,但平国公府门,你也不可过多踏入,以免招惹祸端。你舅舅心善,但你舅母却有些贪得无厌。他们若来寻你的帮助,量力而为,别与他们过多接触。此外……”

  他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若澄却听得眼眶发红,一下子抱住他,趴在他的肩头。

  “李怀恩和萧祐是你的左膀右臂,你留给我,行军路上,谁照顾你的衣食住行?有危险谁来保护你?”她哽咽地问道。她不想哭的,不想在这个时刻还给他增添负担。但是他一字一句都在为她着想,她实在忍不住。

  朱翊深一只手抱着她,另一只手摸着她的后脑勺,轻轻叹道:“我不放心你。”还没守着她长大,到能够独当一面,就要留她一人在京中,独自面对那些未知的风雨。虽说晋王府在京中依旧有几分地位,无人会平白无故地来招惹。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我也不放心你。你把他们都带着吧,战场上刀剑无眼,比京城危险多了。”

  朱翊深摇头道:“我在军中与众将士同吃同住,有时还要急行军,李怀恩受不住。萧祐没有军籍,他的身份也不方便出入军营。”

  若澄知道这不过是他的托词而已。而且他决定的事情,通常很难更改。

  朱翊深又叮嘱了她几件事,主动提出想吃一碗汤圆。若澄擦干眼泪,下了炕去厨房做。李怀恩将头盔放好了回来,听说王爷不带他去战场,一下子哭得满脸泪水:“王爷,我从小就没离开过您身边,您怎么忍心丢下我啊!”

  朱翊深看到他那没出息的样子就皱了皱眉:“你走了,王府的事情交给谁?王妃谁来照顾?人情往来,还有官场上的那些事情,她一个小丫头如何应付?”

  李怀恩张了张嘴,想说王府有赵嬷嬷来照顾,以前他跟着去皇陵,兰夫人也将王府打理得很好,可是恍然悟出来,王爷的重点在后半句,又抿着嘴,垂着头。王妃的确还年幼,换了是他也不忍心将她一个人留在京中,独撑王府。

  “而且你需帮我留意宫中,他们为防我掌兵,伺机用旁人取而代之。我在前线打仗,不能后院失火,所以你的职责堪重。明白么?”

  李怀恩无奈地点了点头,还是有几分沮丧。

  “你去把萧祐叫来。”朱翊深不想看他哭哭啼啼的,打发他出去。

  萧祐进来之后,对朱翊深行礼。朱翊深起身道:“今我有机会领兵,本应该带着你到战场上建功立业,那样才不算埋没你。可我必须要自私一次。王府如今只剩一群妇孺,我实在放心不下。我想将她们都托付给你,你可否答应我,庇护她们,不让她们受到分毫损伤?”

  萧祐抱拳道:“王爷所托,属下定当竭尽全力!”

  朱翊深按着萧祐的肩膀说道:“萧祐,我许诺,日后一定给你机会,让你大展拳脚。此番,拜托了。”

  萧祐从前一直觉得朱翊深是高高在上的王爷,两人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可出使瓦剌的途中积攒的好感,加之入王府之后,朱翊深一直以平礼相待,视他如友,从未轻贱过他,并且懂他的理想和报复,与从前锦衣卫那些只知道压榨他们,不把他们当人看的上官完全不同。

  他心中激荡,觉得投对了明主,回道:“属下必不负王爷所托。”

第72章

  这夜,若澄和朱翊深休息得很早。因他第二日要早起, 又一天一夜未合眼, 所以一沾枕头就睡着了。若澄却睡不着, 也不敢翻身,直到他呼吸均匀,微有鼾声, 才睁开眼睛看着他的睡颜。

  他的手还在被子底下与她的手指相扣。他掌心厚实温热, 她的手心却是微凉的。她心中的害怕和恐惧,在他的疲惫面前不敢显露分毫。

  以前她都是在他和娘娘的庇护之下,或者是躲在深宫内院,从来没有出去独当一面,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但是从嫁他的那天开始,她不仅仅再是自己,而是他的妻子, 他的王妃, 在他出征的时候, 应该为他照顾好晋王府,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像当初兰夫人所做的一样。尽管她现在可能还做不到,或者做得不够好, 但她也要竭尽所能地去做。就像出征是他的责任, 守护王府便是她的责任。

  她往他身侧凑了凑, 轻轻靠在他的肩头。离别的时候才发现有多依恋他, 多不想他离开自己身边, 但也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吞下这苦涩。他似有察觉,抬起另一只手扶着她脸颊,含糊问道:“怎么不睡?”

  “我吵醒你了?”若澄轻声问道。

  朱翊深摇了摇头,下意识地将她抱进怀里,然后又无声响了。

  若澄也不再胡思乱想,生怕打扰他休息,强行闭上眼睛,没想到很快也睡着了。

  天刚蒙蒙亮,朱翊深便醒了。他低头看怀中的人,只朦朦胧胧一团影子,还有清甜香气。昨夜他太累,依稀发现她并未睡好,原本想问她几句,但进宫与朱正熙商量出兵的策略,耗费太多精力,还是睡了过去。何况出征在即,他必须养精蓄锐。他亲了她一下,将手从她身下慢慢抽回。

  若澄也醒了,迷迷糊糊地说道:“你要走了吗?”

  “嗯。”朱翊深的声音带着早起的沙哑,“你再睡会儿吧。”

  “我送你。”若澄爬起来说道。

  朱翊深下床穿上窄袖云肩通袖膝襕袍,外罩长身对襟盔甲,胸部缀有护心镜,若澄为他扣上金纽扣。李怀恩将银凤翅盔捧来,朱翊深将头盔携于腰侧,器宇轩昂,铁面剑眉,十分有威势。

  府兵在外禀报,战马已经备好。

  “我走了。”他看了若澄一眼,欲言又止。若澄小声道:“我都晓得,你注意安全。”

  朱翊深点头,为免不忍,果决地转身离去。若澄一路跟到门边,扶门看着他离去的身影,心中怅然若失。直到那伟岸的身影消失在视野中,李怀恩道:“王妃,王爷已经走了。天色还早,不如您再回去休息片刻吧?”

  若澄点了点头。昨夜她本来很晚才入眠,今日又早起,身子还有些困乏。

  而且睡着了,难过的感觉可以暂时减轻一些。

  ……

  点兵之地在午门前,朱翊深下令三千京卫寅时末到达。可当他到了午门,却发现广场上只有稀稀拉拉数十个兵卫,还在交头接耳,见他来了才噤声。他不动声色地走到点兵台上坐下来,等过了会儿,才有三五成群的兵卫陆续赶来。

  朱正熙原本给他三日准备,他之所以提前就要点兵,是深知这些年京卫养尊处优作战能力早就不是当年可比。而且很多世家子弟被塞进京卫里滥竽充数,享受俸禄,平日操练却根本不见影子。这样如同散沙的队伍带出去,不吃败仗才奇怪。

  天大亮的时候,三千人才总算来得差不多。方德安这个监军也姗姗来迟。

  “王爷,下官来迟……”方德安上前行礼道。

  “行军之时,没有王爷,只有将军。”朱翊深看他一眼。

  “是,将军。”方德安连忙纠正。

  朱翊深这才站起来,负手走到点将台前,看着广场上密密麻麻的兵卫,朗声道:“昨日我下军令,寅末集合。你们身为军人,不知违反军令该如何处置吗!”

  他的声音如洪钟,响彻在广场上空。

  那些迟来的兵卫,包括方德安都身子一凛。违反军令当斩,难道朱翊深要将这么多人都斩了?为了树立军威,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只不过在场的人,多少家中都有根基,不信朱翊深一个王爷,敢得罪这么多世家大族,因此才有恃无恐。

  朱翊深沉默了片刻,看着他们继续道:“今日我不斩你们,因斩了你们,只会令亲者痛,仇者快!鞑靼的十万大军已经逼到了开平卫!开平卫一破,他们便越过了长城,可以直达京师。到时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仅是你们,就连你们的亲人,朋友,这几代人建立的繁华京师也会毁于一旦。难道你们愿意把家园拱手让出去?”

  整个广场鸦雀无声,他的声音似有感染力,兵卫们身体里的热血,仿佛被点燃。

  “我们不愿意!”不知道是谁领头喊了一声,广场四周皆有响应。

  “驱除鞑靼!”

  “捍卫京师!”

  朱翊深抬手,示意他们安静:“军队若没有军纪,无法打胜战。在场的每一个人,一旦上了战场,便是可以将后背交托的生死兄弟。一人不尊军令,私自前进或者撤退,个人生死事小,害的可能是跟你并肩作战的同袍,甚至让全军覆没。所以从现在开始都记住了,军令如山!违反军令者斩!”

  朱翊深说这番话的时候,眼风扫了一眼方德安,方德安没睡醒的身躯一震,额头上却忍不住冒出了汗。

  “今日按时到达的人本将不赏,因你们只是尽了本分。而今日迟来的人,本将也不罚。你们的热血应该洒在战场上,死在这里不值,希望你们能戴罪立功。但这是唯一的一次机会,下回定斩不饶。”朱翊深转身,重新坐下,威严道,“开始列阵出发!”

  朱正熙站在午门的阙楼上,看着底下的兵阵开始有序地变化,然后陆续退出午门广场,人人都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几乎难以相信是平日那些懒散的京卫。

  刘忠在旁边说道:“殿下放心吧。晋王一定能够得胜归来的。”

  朱正熙原本是担心这些世家子弟不服九叔的管制,或者九叔一怒之下斩杀太多人,削弱了京卫的实力。眼下看到九叔如此处理,放心的同时又有几分敬服。若换了是他,未必能镇得住这样的场面。

  其实比起他和如今沉迷于炼丹的父皇,九叔更适合做皇帝。

  这些天,他甚至在想,这大概也是皇爷爷的意思吧?要不他怎么会把那头盔放在东宫的旧木箱子里呢?因为东宫本就是九叔曾经居住的地方啊。

  ……

  眨眼快过了一个月,到了清明时节。

  最近阴雨绵绵,好在京城中也十分平静,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会试和殿试轮番结束,叶明修被端和帝钦定为状元,沈安序中了探花。

  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

  会试的主考之一,副都御使不知从何处收到了一份匿名的举报信,说叶明修攀附权贵,是苏家施压,他才能在乡试中得了解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页  当前第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恃宠生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