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顶级编剧_分节阅读_第77节
小说作者:难忘沧海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89 KB   上传时间:2018-05-10 20:18:18

  周围是一片没有铺上水泥的土地,可以看到不远处有大片的树木,隐约还能看到山峰起伏的线条。

  看起来像是在山区里。这是蓝浅心头第一个想到的推论。

  接着,蓝浅的目光从毁坏的建筑物那里移开,注意到照片的角落里站着几个小小的身影。那几个身影有高有矮,都很瘦小。他们都背对着镜头面对着那一地的狼藉,唯有一个小孩因为站的角度稍微侧边一点,让镜头拍到了他脸上的表情。

  那是一张很稚气的脸,看起来不过七八岁的样子,却完全没有现在小孩子们脸上惯有的婴儿肥,脸蛋和身形一样瘦瘦小小的,皮肤也是黑黄的颜色。因为脸很小,那双像葡萄样的大眼睛嵌在脸上显得愈发大了,其中盛满的感情也像要溢出来一般。

  蓝浅看着这双清澈的眼睛和脸上的表情,感受到了这位小朋友内心里的震惊、慌张、伤心和手足无措。

  就像是一位在黑夜中迷路,只能靠着远方灯火作为指引的人。突然间遇到灯火消逝时那绝望的心情一般。

  蓝浅平静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拔动了一下。接着她翻到了下一页,继续看了起来。

  第二页是一篇报道,可以看出是从报纸上剪裁下来的,只是一小块,上面用文字简短的介绍了一所老旧的山区小学因为暴雨而坍塌,有支教老师受伤的消息。

  蓝浅立刻联想到了那张照片。她没想到竟然还有人员的受伤的消息。不过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偏远地区支教的老师大多就住在学校宿舍里。若是学校都坍塌了,宿舍自然也不可能没有事情。只愿那位老师伤得不严重。

  蓝浅继续往后翻,下面几页依然是照片,里面是几种不同方式却同样危险的“道路”:

  一张照片里面有一条很显眼的、悬在山壁上面的藤梯。这条藤梯从山腰较平坦的地方一直垂到山脚,目测大概有几十米长。这坡度近90度的山壁上就只有用树木和藤条组成了简易的梯子组成的用于通行的“小路”。

  一张照片里则是一条宽河,虽然水流并不激烈但看起来并不浅,上面只有几块分布不一,弯弯曲曲连成一条线的大石块充当这条水河流上方的桥梁。

  另外几张照片里也都是些类似的让人意想不到的危险路径。

  “这些都是实拍的偏远山区的孩子们上学时必经的道路。”白老在这个时候忽然出声,点拔了一下这些照片背后的含义。

  “这些……”蓝浅闻言后,一时间胸腔中有难言的感情在蔓延和回荡,却又无法用精准的语言来表达,只能震惊难奈地感叹一句。她知道还有许多贫穷和偏远的地方环境恶劣,孩子们上学困难。只是没想到,仅仅每天往返学校的路程,就已经如此艰难。

  “你继续往后再看看吧,看完了我们再讨论。”白老明白蓝浅此时的心情,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只静静地等待着她继续看下去。

  蓝浅继续翻页看后面的内容,仍然是许多照片中夹杂着小段的文字报道。其中一篇写着某某贫困地区被捐赠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学,配了一幅学校的图片。

  图片中,一小幢刷了白墙的学校看起来还很新,的确像是刚建造起来的。虽然只有一层,但看起来还算结实可靠,在贫困山区应该是很不错的了。蓝浅刚升起了小小的安慰,却紧接着看到了这所新建小学里面的情况:

  白墙内被门遮档住的教室里,并没有应有的桌椅黑板等物,取而代之的是用石块拼接起的一个个“书桌”,黑板所在的地方只是挂了一块木板。

  ……

  这个文件夹里所有的资料并不厚,蓝浅没有花多长时间就全部看完了。但就是这并不厚也不重的资料,却让她有种沉淀淀的感觉。

  “白老,我都已经看完了。如果我没有猜错,您说的题材应该就是教育问题吧。”蓝浅在心里叹了口气,将资料放回茶几上说道,说完后又自觉说得不够具体,加一句:“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

  “小浅,你说得没错。这个文件夹里的资料都是真实的,里面记载了很多山区小孩小学的重重困难。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现实中的情况也许比资料上的更加不好。”白老点了点头,颇有感慨地说道。

  “看到这些资料,看到里面的孩子们仅仅只是为了上学这样简单而单纯的小小心愿,都要承受这么多磨难,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和他们比起来已经宛如仙境了。那些嘲讽、打压又得了什么?”

  那些照片已经印在了蓝浅的脑海中,不时地闪现,让她可以透过这些照片去想象那些孩子们上下学时的情景。

  “那里的教育环境实在太差了,可以说太危险了。那些藤梯、石桥随时可能会出现意外。教室里甚至没有可以正常上课的配套设施……”蓝浅完全没办法将上学这样天经地义、轻而易举的事情和意外、生命联接起来。光是想想可能出现的后果,就让她不禁心里一寒。

  “不仅只是道路和设施这些问题。支教的老师人员同样是个难题。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实在没办法要求人呆下去、呆久一些啊!”白老明了解得更多一些,心有所感的叹道。

  蓝浅一想也明白这个道理:建在需要跋山涉水才能上学的地区,学校本身的环境定然也是相当艰难的,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危险——譬如遇到第一张照片中那样的意外情况。

  许多支教老师本来是城市人,便是山村中人情况也没有那样困难,自然很难适应贫困、艰难的山区生活。能够支教满两三年已经是非常难得了,有的人可能坚持几个月或者几天就直接离开了。

  这并不能说提前离开的这些人就一定是贪逸恶劳、没有同情心、没有奉献精神,是应该批评的。

  毕竟人非圣人,都是向往着更好的生活。支教本就属于自愿的行为。能有这个想法和意愿的人已经能称得上有美德和高尚的品质了。不管他们是坚持了几天还是几年,都曾经做出过奉献。

  换位思考,又有多少人敢保证自己就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不动摇呢?

  “最根本和核心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孩子们难的问题,改善学习环境,同时提高支教老师们的待遇,保证他们的安全和比较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蓝浅思考了一番后,慢慢地开口说道。

  “小浅,我没看错你。你一下子就说到了重点上。很多人以为想解决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只是建一所希望小学就可以了。可是小学建起来只是个开头,随后的设施、学习用具保障、提高入学率和解决重重问题才是真正难的地方啊。”白老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

  “白老,这些题材应该是别人给您的吧。是有人想要拍摄相关的题材的电影吗?”蓝浅心中已经被这文件夹里的资料触动到了,心中升起的同情、关切、想要帮助等感觉越来越浓郁,让她不禁迫不及待地主动问起这个事来。

  “没错,是一位姓邓的导演收集的这些资料。他一直以来都是拍文艺片,由于题材比较小众,虽然评价都不错,但每部电影票房都不怎么好。这次就是他带着这些资料到处找投资商和编剧,想要拍一部关于贫困山区孩子们教育的电影,想要呼吁大家关注山区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只是情况不太理想……”白老慢慢道出了事情的由来,在最后的地方却欲言又止起来。

  “是拉不到资金吧?”蓝浅心念一转就想通了白老没有出说口的话。

  这种题材的电影属于文艺片的范畴,偏小众,本身潜在有兴趣的观众就不多。毕竟大多数人看电影是为图个轻松娱乐,或是享受炫爆的视觉效果,或者感受浪漫心动的感觉。很少人想要看得自己眼泪汪汪,心头沉重一片。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加上这位邓导演之前的作品票房不佳,自然更是不得投资人的青眼。作为商人,不赚钱的买卖可没几个人愿意做。

  白老点了点头,认同了蓝浅的猜测继续说:“的确如此。而且这个题材想要突破框架、写出彩太难了,很多有名有实力的编剧也不想接下砸了自己的招牌,实力普通的更是完全无法写出亮眼之处。这些资料辗转到了我这里,可惜我自己也不擅长这种题材。但是我想到了你……

  你虽然没有写过相关的题材。但是你之前的每部作品题材不一,每次却都能让人耳目一新,交出亮丽的成绩。也许这个题材你也同样如此。

  而且孩子永远都是最动人的题材之一。如果你有实力写好,也许这部电影就是你想要的、能列入殿堂级的、感动人心的电影。”

  蓝浅看着那蓝色的文件夹封面,想起里面那一张张照片,心中的想法并没有费多少功夫已经决定了下来。

  并不是因为白老的话,也不是因为她急于想要有一部证明自己的作品。只是因为她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尽力去帮一帮那些怀着希望、不畏艰险的孩子们。让更多的人能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

  “白老,这部电影的剧本我接了。不过我要见见那位邓导,另外可能还要去那些山区去看一看。”蓝浅果决地做下决定,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这个要求很正常,也合情合理,白老立刻将那位邓导的电话给了她,让他们可以直接联系。

  蓝浅与邓导联系过后,决定几天后一同去其中一处山区小学实地查看一番情况。随行的,还有不放心蓝浅安危的景湛。

第135章

  蓝浅带着那个蓝皮文件夹离开了白老的别墅回到家中。她并没有立刻就联系那位邓导, 而是先在电脑上找出了那位邓导之前拍摄的几部作品,先看了一遍,让自己了解这位邓导的拍摄手法和功底。

  拍摄功底还是比较稳和老练的,只是由于题材都很小众,加上不知是剧本原因还是导演自己画风的原因,电影都拍得有些意识流,不太符合大众的观影喜好。不过这个问题可大可小, 并非不能解决, 只要导演本人配合就很简单。

  蓝浅了解情况过后就立刻联系了那位邓导, 简单地叙述了自己知道他正在筹备电影的过程, 然后表示自己有意愿投拍这部电影, 并担任编剧的想法。

  “邓导, 我喜欢丑话说在前面,您不要介意。这部电影我愿意投拍并担任编剧, 意味着除了我之外,任何人都不可随意改动剧本。当然您如果觉得有不合适的地方, 我们可以一起商量,但要改动还是要经过我的同意。

  另外演员以及电影最终上映的版本也要由我决定并同意。不知道您是否能接受?”

  蓝浅说话向来喜欢直接明了,不爱弯弯绕绕。她对这位邓导的拍摄功底还是认可的,但是意识流的画风实在有些接受不能。若是这部电影同样拍成这种画风, 无疑很有可能也会遭遇票房扑街的下场。

  而一部电影影响力的大小程度,几乎和它的传播率和票房是直接挂钩的。想要更多的人去了解、支持、帮助这些孩子们, 给予他们更好的学习环境。那么这部电影就必须要有更多的人去观看, 也代表着它的票房必须是亮眼、有好成绩的。

  蓝浅通过这份文件夹的资料和想要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可以看出这位邓导是心怀大爱的, 这也是蓝浅并不想另找导演的原因。

  在她看来,创作者的初心是很重要的,其情感可以影射在自己的作品中,让观看者体会到。但如果他坚持己见不愿意接受她的条件,她也只好另想办法了……

  毕竟,电影嘛,同一个题材很正常,谁想拍都可以。只是蓝浅到底不想如此。好在结果是令人欣喜的:

  那位邓导本来已经被连日来的打击和拒绝弄得灰心丧气、一筹莫展时,陡然间得知了这个消息,简直是如闻天籁——这通电话一下子解决了他两个大难题:资金和剧本,让他感觉了一把过山车般从低谷到巅峰的感觉。

  至于蓝浅提出的要求,他稍稍犹豫了一瞬后,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心里明白若是自己不同意,另找一位投资人和编剧的概率很小。加上蓝浅的编剧功底是业界早就认可的,她的剧本几乎可以说是质量保证,并不会让他有什么担心的地方。

  这个问题得到互相认同后,其余的事情就很好说了。蓝浅提出想要去其中一处山区小学走访,给自己的剧本提供灵感和素材,邓导欣然同意一起去。俩人商量好时间,决定几天后直接前往。

  结果下午景湛过来知道了这件事情后,立刻强烈地表示了自己要一同过去的意思。

  “我一个人去就可以了。来回也就几天的时间,很快就回来。你刚拍完戏,在家好好休息吧。而且你和我一起去,怎么解释自己的身份啊?”蓝浅笑着嗔了景湛一眼,委婉地拒绝了。她觉得这只是件小事,不需要非得有人陪这样兴师动众。

  “我的身份问题很好解决。我乔装一下,我们到时先做直升飞机,到了当地再开车去,一路都不需要怎么与人接触,山区那边连电视都不一定有,谁会认得我啊?至于那位邓导,你就更不用担心了。我之前听说过他有脸盲症,除非是特别熟的人或者是电影角色人物,他根本就看不出多大区别。你就说我是你的朋友兼保镖就好了。”景湛的回答无懈可击,将蓝浅的顾虑完全完美解决掉了。

  蓝浅还是没有直接松口:景湛的新戏刚结束拍摄,之前他一直都处于非常辛苦的状态,现在这个时候应该要好好休养才对,不适合再长途奔波。

  景湛也看出了蓝浅的犹豫和担心,叹了口气才继续说道:“如果你去那些大城市,甚至普通乡镇我都可以不这么坚持。只是你去的地方偏远闭塞,连手机信号能不能通都不能保证。

  万一你出了事,你连求助的办法都没有。不用说有其他人在。除了我自己,我不信任任何人。如果你不让我和你一起,我在家天天担心得吃不好、睡不着,你真忍心啊?”

  说完便用一双深邃的眼眸直直望着她,看得蓝浅的心也不禁慢慢软化起来。她细细想了想景湛的话,觉得不无道理,终于点了头同意了。至此两人行变成了四人行——还要加上一个江年帮他们打掩护。

  蓝浅和邓导本来就是打算乘民航去往目的地所属的市区的,现在直接改成了私人直升飞机罢了。

  她开始还有担心邓导会不会问原因或者是认出了景湛。结果事实证明一切都是她多想了:邓导心安理得地在私人飞机上补眠,对于伴成蓝浅朋友的景湛和江年没有丝毫的怀疑,妥妥的粗线条和重度脸盲患者一枚!

  景湛一直以感冒为借口在脸上戴了黑色口罩,将额前的碎发都梳了下来,还用一顶鸭舌帽遮挡,一路人别说被人认出来了,村民们顶多因为他们不凡气质多看两眼,根本不知道他是谁。

  四人到了市区后,由江年负责开车一路到了下属县市,几人再包了辆坐了乡镇小巴坐了一段盘山公路才到了目的地——一所山区小学。

  “这就是我那些资料里其中一所小学,这里有两位支教老师。现在刚刚过中午,下午的课还没开始,应该在宿舍里。”邓导一边说一边熟练地往那几间平房最右侧那间走过去,然后轻轻地扣了扣门板。

  没一会儿,屋里就出来一个男人,二十多岁的样子,皮肤有些黑但很有精神。他明显是认识邓导的,出来后立刻和邓导打了声招呼,又很快去旁边一间房里将另外一名三十多岁的女支教喊了出来。

  “小张、小王,这三位都是我的朋友。他们知道了小学的一些情况后,带了些物资过来想要捐赠,也想来了解下情况。”

  邓导将蓝浅三人介绍给了那俩位支教老师。那位男老师姓王,女老师姓张,看起来都很质朴。蓝浅他们过来时的确准备了一些文具用品,当场便直接转交给了这两位老师,得到了他们不住地感谢。对于他们想要知道的问题,更是百分百热情。

  “现在小学里的学生有多少啊?年龄都差不多大吗?”蓝浅他们和两位老师都坐在宿舍门口,不远处的空地上有不少矮矮的身影在偷偷打量着他们,眼里盛满了好奇。

  “现在一共不到30人。前几天又有位学生退学了,刚满十四岁,来学校才刚学习了不到一年,说是年龄到了,要跟着亲戚到外面打工。我和小王怎么劝也没有用,唉……这里的孩子最小的八岁,最大的十二岁。按照入学早晚的顺序分了两个班在教。”那位女老师慢慢地道来,语气里难掩遗憾。

  “这所小学有政/府资助,不要学费,听邓导说还包一顿中餐,家长怎么还让孩子这么退学呢?”江年人小心软,听了张老师的话很是动容,疑惑地问出声来。

  “就因为不要钱还能省顿饭,家长才愿意将学生送来呢,不然山区里每个孩子在家都有活要干,哪会让他们上学啊。不过再怎么样,还是赚不了钱啊。所以基本一到十四五岁,要么回家种田,要么离开去打工。只是这些孩子连小学文化都没,能做的也只是些苦力活,一做就是几十年一辈子……”那位男老师接过话头解释道。

  “可以带我们去看看孩子们平时过来上学的路吗?”蓝浅轻声提问。她之前就向邓导了解过,这里的孩子上学不仅要走山路,有些地方更是危险。

  “可以啊,我带你们去吧。马上下午的课要开了,张老师要上课了。我们这下午上课早,下课也早,就怕天黑孩子回家不方便。”那位王姓男老师站起身,一边走一边向众人解释。

  蓝浅他们在王老师的带领下走了一段有些长的山路。这里的山路没有阶梯,只有一条被人走出来的小径,小径的一旁有条细细的铁索,用来帮助人上下时稳往身形。

  “这一段路比较好走,坡度不算大,也有铁索。更远的一段山路更陡峭些,有的地方甚至要自己找下脚的位置。”

  王老师身形矫健,看得出来应该经常走。这条在蓝浅看来都不能称得上“路”的小径,竟然还是孩子们上下学时最好走的一段。

  “前面有一座桥,大部分孩子都要经过那。我带你们去看看吧。”王老师又带着他们走了一会儿,果然看到了一座距离河面两米左右高,架在河两边的桥。

  那不是座石桥,是用缠在一起的铁链连接了河的两边,两边的扶手也是两条粗铁链。桥底是用木板铺在铁链上,有的地方已经有些残缺了。由于没有稳固的根基,人走在这座桥上肯定会摇摇晃晃的。

  蓝浅都不用亲身上去体检,光是想想在这桥上来回一趟,就有点心惊胆战的感觉。而那些为了上学的孩子们,每天要在这桥上来回两次。

  “我们一般都会看着他们安全过完桥再离开。有一次有个学生不小学没踩稳跌到了桥外面,还好一手抓住了铁链,被我们拉上来了。”王老师感叹地说了一句,脸上仍然带着点后怕的感觉。

  ……

  蓝浅他们回转到了小学,随行而来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些沉甸甸的感觉。不亲眼看见、不亲耳所闻,你永远不会知道: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唾手可得的教育机会、有些孩子们哭闹耍赖想要逃课的学习机人。对于某些孩子们来说,是需要费尽心力,小心翼翼才能拥有的,甚至可能随时被中断的。

  “你来这支教多久了?刚来这肯定不习惯吧。”

  蓝浅看过老师的宿舍,非常窄小和简陋,算得上电器的物品也就是一台电风扇和一台老式电视机。这里的信号很不好,手机要在某些地方才能接通,电话信号更是时有时无没有几个台。之前这位王老师说过他的家乡是个小城市,虽然不算发达,但环境比起这里无疑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下个月就满三年了。不瞒你们说,刚来这的时候还真吓倒了,没想到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得多。我第一个月的时候天天想着直接离开回家算了。后面渐渐呆久了,居然也习惯了,一呆也呆了三年多。”王老师憨厚地笑了笑,有些害羞地说起自己的经历。

  “支教一般要求两年就够了吧。你没申请调动或者辞职吗?”景湛也开口问了一句。

  “去年我支教年限到期的时候的确想过,犹豫了很久,还是决定再教两年。实在是放不下……这些孩子们。他们太想有老师了……”王老师这样一个大男人,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然后又有些不好意思地用手搓了搓脸。

  蓝浅听着这纯朴又简单的言语,可以体会这其中无尽的对孩子们的爱。一句简简单单的话,比千千万万句的浮华之言要动听一百倍、可贵一千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页  当前第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顶级编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