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夜回到七零末_分节阅读_第4节
小说作者:崽崽猪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62 KB   上传时间:2018-05-31 17:28:03

  “大哥,谢谢你,太感谢了”一出水产供销社的大门,赵国生迫不及待的道谢。

  “赵家兄弟,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你上林村的王德胜啊,两年前我们还一起吃过饭呢”这年头最担心自己偷偷贩卖东西的时候遇到熟人,很容易被人举报投资倒把,他暗地里瞧着赵国生连介绍信都没有,估计和他一样,倒也不担心了。

  “原来是王大哥,我说怎么眼熟,就是想不起来”赵国生睁眼说瞎话的水平日益提高。

  王德胜告诉他,这县水产供销社可没有什么清高廉洁之人,一个个都是拿鼻子看人的难缠小鬼,以后每次来送黄鳝和泥鳅,事先准备两包香烟,被人发现也不算行贿,这是行情。

  通过聊天,赵国生了解到好心大哥王德胜也是‘投资倒把’中的一员,他也没有所谓的介绍信,据说他有个远房亲戚在这里工作。

  就你投资倒把还想让村里开介绍信,那是不可能的。

  由于王德胜还有别的事情,赵国生只好下次有机会再请他吃饭表示感谢。

第10章

  趁着手里有些钱,赵国生觉得有些必需品他必须得买,有些东西省不得,比如钟表,他可不习惯估摸着时间过日子,在百货商场挑挑选选,斥巨资买了件可以挂在墙壁上的钟表,整整十块钱,买完后他也肉痛。(要知道猪肉才七毛钱一斤)

  低头看看自己身上这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不知道多少年满身补丁的旧衣服,难怪县水产供销社的老魏对他轻视,就是刚才他去买钟表时被人阴阳怪气的诋毁了好几句,无非是,你买不起,不要乱碰,弄坏了,你赔不起。

  在农村里面,这样的穿着打扮很正常,人人都一样,在县城,满身补丁的人意味着穷,不免被人轻视和嫌弃,虽然他不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总被人用鄙弃、嫌弃的眼神斜视就不爽了。

  “同志,这布多少钱一尺”不是他不想买现成的衣服,奈何他穷买不起。

  “3毛一尺,布票也可以用”布匹店的员工是以为可爱的小姑娘,倒是很好说话,没有因为他穿着破烂而轻视。(他很想大声说:“同志,你真是这个年代的一股清流啊”)

  “黄色小碎花的粗布12尺、粉红色小花朵的粗布12尺、西瓜红圆点粗布6尺、淡蓝色粗布24尺、黑色粗布40尺,一共多少钱?”除了两个女儿各两件新衣服,其他人一人一件,裤子全家一人一条,起码走亲戚或者去城里得穿好一点。(一件上衣6尺布左右、一条裤子5.7尺左右、一尺等于33.33cm)

  “二十八块两毛”小姑娘显然没想到赵国生一下子会买这么多,毕竟他穿的不像舍得花这么多钱的人,不过小姑娘算数挺好的,愣了一下子后马上算出来了。

  “这种厚一点的布多少钱一尺?”想着现在是春天,刚才买的那些布料只适合晚春、初夏、初秋的时候穿,如果春秋时候想穿必须加件外套。

  “五毛一尺”小姑娘不免多看了赵国生几眼。

  “水红色厚布料12尺、大红色厚布料6尺”本着女儿要娇养、老婆要娇宠的原则,只给家里的女性买了外套的布料。

  “这里是九块,加上之前的二十八块两毛,一共三十七块两毛”小姑娘心中暗叹真是没看来。

  赵国生把包好的布料放在桶里挑着继续逛百货商场,想起小鬼难缠的老魏,又花了三块钱买了十包玉龙牌的香烟,鬼使神差的还买了两块钱旱烟丝。

  谁说女人爱花钱,男人花起钱来眼睛都不带眨的,赵国生就是其中的典范,他不但把今天卖黄鳝和泥鳅的钱花的一干二净,还动用了攒了好多钱的私房钱。(攒了多年的私房钱也就十多块)

  在出县城的路上,路过一家糕点店,眼前不自觉浮现家中几个相处不久的孩子,自然而然的买买买,又花了一块钱后,他挑着大桶目不斜视、耳不旁听直步快走,恨不得马上到家,县城好危险,它有种特殊的魔法骗光你的口袋里的钱。

  “你爸怎么还没回来,不会被抓起来坐牢了吧”五点不到就去县城了,现在都快十二点了,她能不担心吗?从娘家回来的好心情全没了。

  “不会的,姆妈我爸说不定有事耽误了”赵美艳嘴上安慰母亲,心中暗暗担心。

  “姆妈,爸爸回来了”赵爱华从师父家回来就偷偷的溜到村口去守着了。

  刘兰秀一听回来了,脸上马上又重新布满笑容,哼着不知名的小曲继续在灶台边忙活着。

  赵国生到家的时候整好十二点,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新买的钟表在他跨进家门时正好响起来——铛铛铛三声。猛不期然的下了他们一跳。

  “爸爸,你买了什么?”小儿子赵爱强一边好奇的问,一边灵活敏捷的从桶里翻出新买的钟表高兴的嚷嚷:“爸爸,你买钟表了,我们家再也不用老是去隔壁二爷爷家问时间了”看来不止他一个估摸不准时间。

  几个孩子争先恐的围观着新买的钟表,喜悦神色溢于言表,小女儿鬼机灵献宝似的递给刘兰秀:“姆妈,给你看”。

  刘兰秀没有立马接过,而是把双手在围裙上拭擦了好几遍才接过,仔仔细细的前后看了好几遍才说:“我早就想买钟表了,总舍不得”转身把钟表对着墙壁比试,想着挂在哪里合适,最后让大儿子放他们谁的房间,说等般了新房子再挂。

  “你这么晚回来都买了些什么?”刘兰秀让孩子们把桶里的东西都拿出来。

  “你什么时候学会抽烟了?”明知道他不抽烟,她就喜欢调侃他,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前他像块木头疙瘩,最近开始有趣的很。

  赵国生其实很想说他真想抽,只是原身不抽烟且他不习惯这个年头的烟:“没有介绍信,县水产供销社的门不是那么好进的”送礼,行贿那个年代都一样。

  “你买这么多布料?”分家前跟着公婆、兄弟们一起住,没做过一件新衣裳,分家后一直攒钱也顾不上。

  “你嫁给我这么多年,我没给你买过一件新衣服,想着给你买了两块布料,一件西瓜红的做单衣,一件大红色的做外套”为了不爱骂,说他乱买东西,他就什么好听说什么,再说这些都是大实话。

  或许赵国生从来没有说过什么煽情的话,刘兰秀第一次听到自己丈夫说这么直白的话,她隐约饱含泪水的眼睛里有丝丝羞涩和甜蜜,红着脸故意说:“都老夫老妻了”。

  “黄色小碎花和粉红色小花朵给他们姐妹俩一人做一身新单衣,水红色做外套。美艳不是要去镇上学裁缝吗?总不能让她穿着满身补丁的衣服去城里”主要是赵美艳已经十六岁了,过两年要谈对象了。

  “你们三兄弟一人一身新衣裳,等家里宽裕了再给你们补上”一个巴掌一颗糖,都是一群熊孩子。

  “……哈哈哈……呵呵呵……”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一件新衣裳就能让他们高兴好久好久,更何况,这是他们第一件新衣裳。

  看着手舞足蹈、眉欢眼笑、欣喜若狂、欢呼雀跃、心花怒放的孩子们,赵国生和刘兰秀相视一笑,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第11章

  德谟斯吞斯说:“行动是万事之首”。

  赵国生便是其一,他是一个干实事的人普通人,只知道劳动才会有所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他没有一回到七十年代挣钱如饮水、预知未来、大展宏图、金手指大开所向无敌能力。

  他就一平凡老百姓,回到七十年代末也就偷偷贩卖黄鳝和泥鳅挣点小钱,连向村里其他人回收黄鳝、泥鳅做个二道贩子的勇气都没有。(怕被人举报投资倒把进行思想教育)偶尔瞎猫碰到死耗子,野鸡、兔子、野猪什么的掉进他设的陷阱里打点牙祭或换点钱补贴家用。

  吃过午饭后,赵国生提着两斤猪肉满怀欣喜的直奔村长家。

  听说赵国生来意后的村长满脸笑容的连连说好:“我马上给你开个证明,这是好事”这说明村里人生活越来越好了,这都是他这个村子的功劳。(林场是大队共同的,极少的钱便能买到很多的木材)

  村子老婆胖乎乎的眯眯笑,眼睛时不时瞄两眼桌上的猪肉,看到他们事情谈成了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证明开了吧”送了两斤猪肉,她肉痛。

  赵国生知道她在肉痛,很是无奈的点头,这个女人真是矛盾的综合体。(你说她大方,她又小气。你说她小气,她又大方。)

  “不是说今天要去你姐家吗?趁时间还早,快去快回”有一种人心中憋不住事,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她晚上睡觉都睡不好,总想着想着。

  赵国生条件反射的抬头往墙壁上看钟表,才想起刘兰秀把它藏在里面的房间,很无语的故意问:“几点了”。

  “三点,我刚看过钟表”新买的钟表太贵了,等起了新房子再挂出来显摆。

  “知道了,我这就去”记忆里‘弟媳和大姑子’关系很平常啊?对于想不通的问题,赵国生有一个很好的优点,那就是不去想。

  对于他还至今还未谋面的姐姐,赵国生还是挺有好感的,好心王大哥在县水产供销社给他解围不就是托了他姐家的福吗?

  “把这两条鲤鱼也给带上”等赵国生准备出发时,刘兰秀不可捉摸的塞给他两条鲤鱼。

  或是察觉到了赵国生惊讶的目光,刘兰秀感叹的叹口气说:“今天我在镇上碰到亲家母在供销社卖鸡蛋,回去的时候只买了三毛钱白豆腐”还好她正有事,没有直咧咧冲上去拖着她老人家聊天,不然多尴尬。(这里的亲家母是指赵国生姐姐的婆婆,亲家公已经过世)

  记忆里姐姐赵芬娟和他性格差不多,手脚勤快话不多,兄弟姐妹四个人中他们俩兄妹感情最好。

  上林村在赵家村的东边,走路需要一个小时,都快赶上去县城的路程了,这年头没通车,走亲戚基本上是靠双脚,当然也有家里条件好的,买了单车。(那个时候基本上农村都称自行车为单车,还都是男式单车)

  刚到上林村村口就听到有人喊:“二舅舅、二舅舅”。

  早有心理准备的赵国生连忙顺着视线看过去:“小红,你姆妈呢?”在来之前他反复在脑海里回想他姐、姐夫、亲家母、三个外甥的模样,可不能再发愣。

  “姆妈在家里,二舅舅你怎么来了”李翠红的语气特别欢喜,小孩子最喜欢的走亲戚或者家里来客人,这代表他们有好吃的。

  李翠红显然很兴奋,领着赵国生往家走的这一路快活的说个不停,偶尔碰到一两个村民她欢悦的嚷嚷:“这是我二舅舅”神情带着小孩子特有的喜悦。

  “姆妈、姆妈,二舅来了”还没到家门口李翠红兴高采烈的像个高音喇叭,迫不及待的告诉家里人,这大大咧咧的性格和她妈一点都不像。

  正在里屋和婆婆缝补衣服的赵芬娟连忙扔下手中的忙活的针线快步走了出去,她暗暗纳闷这个时候他弟怎么会来?是不是娘家出了什么事?心里揣测不安。

  赵芬娟不安痕迹的先观察一番赵国生,确定没什么急事便松了口气轻快的说:“国生你来了”。

  “过几天你不是生日吗?我怕到时候忘记,今天有时间就过来了”他随意往屋子里看了几眼,和他现在住的茅草屋条件差不多,真心穷。

  接过赵国生手里的东西顺手看了看:“猪肉买太多了、还有鱼?你怎么还买了糕点?”嘴上责备赵国生乱花钱,眼神里透露的喜悦,心里高兴着呢,娘家几个兄弟就赵国生跟她感情好。(婆婆还不错,有娘家人撑腰还是不一样的)

  ‘糕点’估计是刘兰秀放里面的,赵国生压根没想过还要买‘糖’。(去别人家里,有小孩子的话需要买点糖)

  “国生啊,留下了吃晚饭”李母热情的招呼他,随意跟他拉了会家常然后吩咐孙女:“小红,快去叫你爸回来”李母早年丧夫,别人看她年轻都劝她改嫁,她硬是憋着一口气和男人干一样的活挣工分,一个寡妇艰难的养大了一子二女。

  “别去了小红”赵国生连忙阻止外甥女跑出去的脚步,真等吃了晚饭赵国生就得摸黑走山路回去,赶忙说:“亲家母,你太客气了,饭就不吃了,家里还有事”。

  许是看出赵国生真着急赶回去不是故作姿态推让,李母没有一味的强留下他吃晚饭,只说下次有时间再来吃饭,眼看天色愈发暗淡赵芬娟反而催促他快点回去。

  得亏赵国生没留下吃晚饭,走到半道时下起了蒙蒙细雨勉强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赵国生只好加快脚步半走半跑的往家赶,猛的一个春雷惊的他仓促的从路边能遮雨的茂密树枝下跳出来,狼狈不堪的在越来越大的雨水中狂奔,等他到家的时候,外套已经湿透。

  还好赵国生身体不错,及时洗了个热水澡又喝了不少热开水,倒是没再感冒,不然少不了刘兰秀的碎碎念说教。

第12章

  这几天赵国生够忙的,白天忙着和赵福生、赵宏生林场砍树扛树,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坚持打着手电筒捉泥鳅和黄鳝,每天忙到夜里十二点过后,地里的农活赵国生完全顾不上了,好在春忙时间已经过去了。

  刘兰秀瞧着辛苦、劳累不堪的赵国生心里隐隐担心,总是规劝他晚上不要出去捉泥鳅、黄鳝了,白天太劳苦晚上休息不好,身体受不了的,还说他们家只要省省五间砖瓦房还是建的起的,或者推迟到明年也行,土砖茅草房都睡了这么些年再忍受一年也没事。

  自家男人只有自己心疼,刘兰秀的苦口婆心赵国生哪里不明白?只是他不是原身,再也无法忍受睡得正香时被人推醒起床检查房间里哪里漏雨,又或者上茅房时……。

  说得好听赵国生这个人意志坚定、不为人轻易所动摇,熟悉他的人都摇头笑话他固执,刘兰秀可不会给自家男人面子,直晃晃指出赵国生就是一头水牛,钻牛角尖、不撞南墙不回头。

  既然赵国生如此坚定,一切都准备就绪了,作为妻子刘兰秀此时此刻也不能拖后腿,暗地里默默的给赵国生做点好吃的、有营养的,时不时赵国生家饭桌上出现些猪肉、野鸡、鱼等荤菜。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就是这样一种拥有极佳学习天赋的物种,所以说一个人的性格、三观、品行如何很大一部分和他所处的家庭环境有关,有些人在评论一个人的时候喜欢说他家教如何如何,大抵就是如此。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赵国生家里几个孩子从父母言行举止、家里气氛观察到很多东西,他们年纪小很多事情帮不上忙,他们懂事、乖巧、力所能及的在能力范围之内尽自己最大能量做好家务活,比如砍柴捡柴火、洗衣做饭、打猪草、挖蚯蚓和虫子喂鸡鸭等以及好好学习不然父母操心。

  这年头泥鳅和黄鳝很多,没人想过贩卖泥鳅、黄鳝,所以打他们主意的人很少,顶多也就是农忙的时候偶尔弄上几斤打打牙祭,谁让他耗油呢?这可就便宜了赵国生,虽然他捉泥鳅、黄鳝的技术不太好,架不住这玩意多呀。

  所谓熟能生巧,赵国生捉泥鳅、黄鳝的技术就是这么‘泥鳅、黄鳝量大’给练出来的,现在赵国生的‘技术’已经不同而语了,每天三四十斤泥鳅、黄鳝显得游刃有余。

  平均每三天赵国生就会挑一担泥鳅、黄鳝往县城一趟,可怜了赵国生的肩膀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起了一层层厚厚的茧,也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宛然已成习惯,赵国生每每想到这些都是人民币,好像腰不酸腿不疼,有种一口气到县城不用歇气的感觉。

  一百二十来斤的泥鳅、黄鳝平均下来有五十块钱,每三天五十块钱左右的高收入在这个老师、技术工人等吃国家粮一个月才几十块钱的七九年那是一笔巨款,赵国生不敢张扬,偷偷的和往常那样,不敢过分的往家里添大件。

  明面上赵国生不敢怎么样,暗地里偷偷的提高自家的生活水平,隔三差五的买点猪肉,豆腐,甚至还奢侈的买了些白面和面粉,一碗面条一个鸡蛋撒点葱花的早饭才是真理。(他习惯了豆浆、油条和包子,面条加鸡蛋、米粉加鸡蛋或者水饺、混沌等这样的早餐,一大清早就吃饭,他真有点不习惯,时不时怀念)

  和赵国生相比,刘兰秀是个典型的守财奴、葛朗台,所以赵国生每次都是先斩后奏,而且每次上交钱财时都会暗搓搓的留一点私房钱。

  对于新房子的设计赵国生没有格外的想法,只要求宽敞、明亮、结实就好,七九年的人相当淳朴、老实和敦厚,可以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赵国生总想着害人之心不可有、种防人之心不无,门和窗户还是严实点好。

  这年头的门窗都是门头做的,没有偷工减料之说,很扎实。赵国生小人心理作怪总不放心,每次去县城忙完后私下一个人去废品回收站转转,一次、两次、次数多了门窗所需要的废铁也就有了。(也有讲究的,门窗都是上好的木头,木头上还雕刻了各种图案)

  那个年代都有手艺人,这个时候个体户还未曾出现,有些手艺人进了工厂成了技术工,有些手艺人暗地里捣鼓着什么,有需求就有市场,想找人把这些废铁打成铁门和窗户所需要铁棍不难,从黑市找人手艺人。(这时候的黑市慢慢蜕变成以后的集市)

  一扇堂屋大铁门,三扇小铁门,四扇窗户所需要的铁棍若干,还剩下不少废铁全部打成铁棍,以后起杂物间和猪圈用。

  好在都是从废品回收站淘来的废铁,没花多少钱,就是手工费花了些钱,好在都在能接受的范围内,当然这些铁门和窗户所需的铁棍比起现成木料所造的木门肯定要贵,因为这个,赵国生没少被刘兰秀调侃,嘲笑赵国生钱多人傻,多此一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5页  当前第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一夜回到七零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