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大是女郎_分节阅读_第179节
小说作者:罗青梅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04 MB   上传时间:2018-06-06 19:15:08

  袁三凑过去,和人群中几个明显识字的人高谈阔论,把傅云英夸得和书上写的人物一般。

  最后县令只能勒令几个农人去地里刨坑应景,这天就这么过去了。

  回到驿站,袁三摩拳擦掌,回房奋笔疾书。他准备为老大扬名,把老大的事迹写进书里,怎么夸张怎么写,老百姓才不管逻辑,他们只喜欢听故事。

  接下来傅云英还得时不时去田间地头视察各地的水利,劝课农桑。赵弼说过这个差事只需要走一个过场就好,她不想白跑一趟,根据自己之前看过的农书,查阅良乡历年的收成记录,和农官探讨本地耕织业。

  她注意到良乡人没有种土豆、红薯的,问起原因。

  农官告诉她原因:“倒也听说过这两种作物,据说是从海外传过来的,收成还可以,就是味道不怎么样,老百姓不爱吃它,不如玉蜀黍。”

  土豆、红薯一开始只在卫所屯田的地方小范围种植,味道确实比不上大家吃惯的米面,但经过菜户不断改良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种它们。

  傅云英建议农官在本地推广红薯。

  农官为难道:“其实只要能填饱肚子,种啥都行,但是一来我们没有种子,二来每年交税,这些东西没用处。”

  老百姓什么都不求,只求一个温饱,真要他们种,只要产量大,他们还是愿意种的。

  傅云英想了想,道:“种子的事我回京以后想办法,你先找菜户学会怎么侍弄这些庄稼,等种子到了,再教县里的人种,一开始不必种太多,看收成再说。”

  农官应喏。心里有些诧异,以前来主持春耕的京官都只是过来虚应差事,过了春耕就走,这位傅大人竟然真的关心起本地的农事。

  也许他只是口头上说得好听罢了,回京以后肯定就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

  不管农官怎么想,傅云英回到驿站以后,立刻铺纸,预备向朝廷请示往良乡下发种子。

  翌日是正日子,县里举行春耕祭天仪式,傅云英担任主祭。

  县城北边一大块原野上搭起高耸的简陋祭台,案前供三牲瓜果,彩旗招展,迎风猎猎。

  傅云英站在祭台前,朗读自己写好的一篇祭文。

  台下的老百姓虽然听不懂,还是虔诚聆听,关乎一年收成的事,马虎不得。每个人都屏气凝神,盼着神佛能听到他们的祷告,保佑今年风调雨顺,能收获更多粮食。

  傅云英一人独站在高台上,声音清朗,长身玉立,衣袂迎风翻飞,容色清丽,恍如仙人。

  台下老百姓看她的眼神愈发敬畏。

  仪式过后,袁三和傅云启立刻护送傅云英离开。

  不走不行,老百姓们如潮水一般往祭台前涌,等着抢下她身上佩戴的佩饰或是帽子、汗巾什么的拿回家去供起来,求个吉利,她再不走,很可能被扯掉衣裳。

  她下了祭台,听到身后喧哗声,回头看一眼,老百姓们正奋力往祭台上爬,一个个争先恐后,唯恐被别人抢了先。

  县衙的人也不管,因为大家认为这能给一年带来丰收,祭台上除了祭天用的东西,剩下的老百姓可以随便拿。

  前面的路被堵起来了,一伙打扮体面乡绅模样的人朝傅云英拱手作揖,也想找她讨一个吉利。

  傅云启上前两步,想驱散他们。

  乡绅们苦苦哀求。

  “这真是……”

  傅云英哭笑不得,摘下腰间挂的香囊、丝绦之类的佩饰,给袁三,“拿去给他们罢。”

  袁三嘿嘿笑,拿了东西拿去给那些老百姓。

  手快抢到佩饰的几个人心花怒放,连忙把东西仔细收起来。

  周围的人无不歆羡妒忌。

  傅云英走出很远后,还能听见身后的喧闹声。

  她摇摇头,远远看到一辆马车停在路边,周围护卫簇拥,不知是谁的车驾。每逢春耕仪式,地方缙绅、世家子弟都会前来观看。

  往前走了几步,她忽然眉头一皱,低头摸索。

  “老大,在找什么?”袁三看她神情有异,问道。

  傅云英找遍全身,眉头皱起,“找一块鱼形玉佩,我常带着的那一枚。”

  她记得自己早起出门的时候带在身上的,刚才摘佩饰给人,独独留下鱼佩,这会儿却不见了。

  袁三、傅云启和周围的人帮她一起找,找遍了也没找到。

  傅云启一拍脑袋,“该不会是刚才太乱了,被人趁机拿走了吧?”

  县衙的人面面相觑,神色尴尬,春耕仪式出这种事,实在不好看。传出去,良乡县的名声可不好听。

  傅云英给傅云启使了个眼色,道:“也许是忘在驿站了。”

  不管是掉了也好,还是被人趁乱扯走了,都不能声张,老百姓很重视春耕仪式,认为仪式出了差错,今年就会闹天灾。

  傅云启会意,掩饰道:“那回去再找罢。”

  傅云英回望祭台,叹口气。怎么说也是霍明锦送她的鱼佩,就这么丢了……

  回去赔他一块新的?

  她低头沉思,没注意到周围的人忽然都屏住呼吸,沉默下来。

  县衙的人全退下了。

  一双锦靴踏过初春刚刚钻出地面的柔嫩青草,走到傅云英跟前。

  她愣了一下,抬起头。

  霍明锦垂眸看着她,刀削似的俊朗面孔,轻声问:“怎么不走了?”

  他刚才坐在马车里,看她迎着众人仰望在台上朗诵祭文,声音清越,宛如珠落玉盘,发如鸦羽,面若凝脂,一身锦衣绣袍,气度从容,飘飘欲仙,当真是天人之姿。

  她认真办事的时候很专注,有种冷静的执拗劲儿。

  傅云英呆了一呆,“你怎么来了良乡?”

  刚到良乡的时候她就反应过来,这个主持春耕的差事一定是霍明锦安排的,京师随时可能乱起来,他故意把她支开,好让她躲开朝中动荡。

  她有些无奈,不过既然已经到了良乡,不可能丢下差事跑回去,干脆静下心来处理楚王交代她办的事,还给傅云章写了封信,提醒他注意安全。

  现在京中局势还不明朗,霍明锦应该待在京师主持大局才对,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他就不怕沈介溪趁他不在的时候有大动作?

  霍明锦轻描淡写道:“我想了想,还是决定亲自过来接你。”

  他怕乱起来的时候顾及不到她,想办法将她派到良乡来,这样他才能安心。

  但她走后,他马上就后悔了。

  人不在眼前,怎么能安心?

  就像上辈子……在战场上亲眼目睹父亲和堂兄惨死,尸首还被敌人踏成肉泥,尸骨无存,几年后回到京师,得知她即将嫁给崔南轩,他觉得也许这样才是最合适的。崔南轩天资聪颖,前途无量,又生得俊秀,性情温和,而且是魏家早就定下的亲事,最重要的是崔南轩不会哪一天突然死于非命,怎么看都是一段美满姻缘。

  海岛上濒临死亡之际,他还庆幸,幸好他没有冲动之下强迫她嫁给自己,不然身为自己妻子的她肯定也遇害了。

  九死一生,回到中原,却得知她还是死了。

  他珍之重之,想捧在手心里疼爱呵护,却不得不与之错过的人,过得并不幸福。

  世上没有后悔药,人没了,就是没了。

  幸而老天垂帘,他又找到她了。

  他不怕风险,不惧皇权……现在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她的安危。

  她并不软弱,可以自保,不需要他时时刻刻守在一边……可他还是无法安睡。

  如果上辈子的事再来一次,他真的、真的承受不住。

  纵使他一身钢筋铁骨,也有他的软肋。

  想来想去,还不如把她放在眼皮子底下,只要他还活着,这一次绝对不会让她受到伤害。

  所以他还是过来了,接她回京城。

  不管外面如何云谲风诡,他得看着她。

第118章 蜡头

  良乡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傅云英本来也是打算今天举行完春耕仪式就走的。

  霍明锦看她迟疑,“怎么了?你在驿站的东西我已经派人收拾好了。”

  他还真是准备充分。

  傅云英转身回望祭台的方向,“霍大人,你让李寒石给我的那块鱼佩不见了,我想叫人暗地里去找回来。”

  如果落到老百姓手里,不用费心寻访,找个人一打听就能找到。如果不是,那肯定是掉在祭台下面了。

  霍明锦看一眼她空荡荡的腰间,刚才离得远,看到她被人群堵在祭台下出不来,他就料到这个了,以前他也跟着父亲主持过春耕祭祀,“没事,留几个人慢慢找。你先随我回京,那鱼佩其实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回去我再给你找一块一样的。”

  那不是他的家传之物吗?这么不在意?

  傅云英摇摇头,戴了那么久的东西,总得找回来,“等等吧,看能不能找到。”

  顿了一下,抬眼看他,郑重道:“都是我疏忽大意的缘故,如果今天找不到,我就留下来。你先回京城?”

  怕鱼佩被人趁乱摸走,她才特意摘下来拿在手里,没想到这样反而丢了。

  京城局势瞬息万变,可别为了她再生什么变故。

  她很坚持。

  霍明锦嘴角扯了一下,抬起手。

  不远处他的随从立刻小跑过来,脚步声很轻,一眨眼的工夫就到了近前,低头抱拳:“二爷有何吩咐?”

  他低语了几句,随从们应喏,随即散开。

  “这事不好声张……”傅云英说。

  霍明锦嗯一声,“我知道,他们几个办事谨慎,你放心。”

  他倒不是夸口,也就半盏茶的工夫,那几个随从便托着鱼佩回来,“在草地里找到的,落到水洼里了,不仔细看看不见。”

  傅云英松了口气。

  霍明锦接了鱼佩,弯腰要给她挂上。

  周围的人脸色都变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0页  当前第1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9/3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大是女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