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大是女郎_分节阅读_第264节
小说作者:罗青梅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04 MB   上传时间:2018-06-06 19:15:08

  他好奇归好奇,脸上却不露出,仍然挂着一脸笑,看一眼跪在地上哆嗦的海商们,笑问:“二爷准备怎么处置这些人?”

  霍明锦凝望波澜起伏的海面,缓缓道:“海盗海商,只在一念之间,若朝廷开放海禁,海盗就会转为海商,以后双鱼岛开放贸易,此前种种,朝廷可以既往不咎,但若还有人企图兴风作浪,朝廷亦不会手软。”

  胡峰面露喜色。

  听霍督师这话的意思,朝廷真的要解除海禁了!而且还不会对他们这帮流亡海上的海寇赶尽杀绝!

  他虽然长居日本,其实心里还是希望能够回中原的。可惜他是倭寇,名声早就臭了,不止官府要追杀他,连他的娘亲儿女都不肯认他。

  霍督师话里的意思很明白,官府需要借助他这样的海上霸主来维持平衡,确保解除海禁后沿海不会生乱。

  如果朝廷饶恕他以前的所作所为,让他可以风风光光回家乡,并且继续做这个海上霸主,他自然愿意和官府合作!

  一旁的海商们顶着烈日,吹着海风,跪在粗砺滚烫的沙地上,心惊肉跳:

  不得了!

  海上第一巨寇,被霍督师招安了!

  ……

  广东捷报送回京师,朱和昶大喜,不等霍明锦班师回朝,就下旨封赏。

  解除海禁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朝中大臣开始担忧倭寇肆掠的事。

  范维屏奏道:“霍督师招安胡峰、唐威、宋青昀等海寇数十人,双鱼岛已经恢复贸易,市场通达,又有胡峰等人襄助,以后海上海寇都将转为海商,倭寇之数,必会锐减。且霍督师俘虏九名佛朗机匠人,将他们的舰船和红夷大炮全部收缴,以夷制夷,区区几个倭寇,不足为虑。”

  朱和昶认为他说得有理,赦免胡峰、唐威、宋青昀等人,给予官职爵位,安抚沿海当地百姓。

  原本当地官员和老百姓对霍明锦围攻双鱼岛十分不满,没想到朝廷并没有因此掐断东西方贸易,而是正式解除海禁,规范市场贸易,这样一来,以后他们赚钱可以光明正大,用不着藏藏掖掖、提心吊胆,虽然要交一定的税钱,但却确保了安全和效率,和赚来的丰厚利润相比,一点税钱又值得什么?

  闽浙当地,一片欢欣鼓舞,比过年还要喜庆热闹。

  浙江、福建商业最发达的市镇百姓,开始日以继夜辛苦劳作,好趁着外国船舶来朝时多赚些银两。

  而胡峰、唐威等人,在拿到朝廷的封赏后,欣喜若狂,对霍明锦愈加敬重。

  这些昔日将枪炮对准繁华市镇的海寇,联合在一起,和官府水师配合,形成一支所向披靡的海上巨霸,扫平东海、西洋,为中原海商保驾护航。

  在确认胡峰是真心投效朝廷后,霍明锦命人送密信回京,就南下吕宋港一事,征得朱和昶的同意。

  朱和昶自然不会反对。

  于是胡峰率领部下,浩浩荡荡杀向吕宋港。

  吕宋港之后,还有西洋被佛朗机占据的满剌加国。

  屠杀我华人者,虽远必诛!

  吕宋、满剌加皆是中原藩属国,既然吕宋、满剌加生乱,那么中原有义务帮当地百姓肃清内乱!

  ……

  接连不断的捷报中,朱和昶登基以来的第一场会试在贡院举行。

  主考官最后确定为姚文达和汪玫。

  开考的那天,傅云英没有负责监考。

  她也在考试。

  房间里只有她一个人,她坐在书案前,面前摆着和其他考生一模一样的考卷。

  和袁三他们不一样的是,她考试没有限定的时长,也没有严密的监考,只有两个内官站在门外等候。时不时有人进来端茶送水,伺候她生活起居,夜里睡的是松软大床,每一顿饭菜都丰盛精美。

  她心平静气,慢慢答完考卷。

  朱和昶常常接见白长乐,眼界逐渐开阔,思想观念不知不觉发生了很多变化,非常关心海上贸易,今年出的题目就是和这个有关的,她答得很顺利。

  赵琪和袁三他们今年运气好,她在家的时候,偶尔会让他们帮忙收集海外诸国的资料,他们拿到题目的时候肯定很高兴。

  她写下最后一个字,从头到尾检查几遍,尤其是需要避讳的地方一再确认过没有疏漏之处,拍手让内官进来。

  内官笑着向她道喜,拿走考卷。

  在会试结果出来之前,她作为阅卷同考官,不能踏出贡院一步。

  和学生们一样考试,只是个形式,方便之后赐予进士功名。

  翌日,内官带傅云英和其他同考官厮见。

  众人都关了好几天,精神不大好,站在长廊前,彼此拱手招呼,等着掣签。

  掣到签后,签子上的数目对应的号房就是他们阅卷的地方,和考试一样,阅卷的房间也是彼此隔开独立的,谁也不知道自己会被分到哪间号房,阅卷期间只能看分到自己手中的考卷,因号房是隔开的,考官不能和其他人交谈。

  每个人拿到考卷,给出自己的评价,如果其中一份考卷出现差别很大的评价,那么必须由主考官来判定最后的优劣。

  傅云英运气不坏,抽到的号房在里面,既幽静,又干爽舒适。

  她以前在书院时常常批改学生们的文章,阅卷这差事对她来说完全没有难度。

  因为阅卷不当肯定会被追究责任,所以阅卷时必须逐字逐句仔细阅读,确认文字是否通顺,阐述是否清晰,有没有大逆不道之语或者忘了忌讳的地方,然后要写上自己的评语。把其中自己认为好的推荐给主考官批改。

  差事不难,就是繁琐。

  十几天后,他们这批考官终于阅卷完毕,获得离开贡院的许可。

  回到家中后,傅云英匆匆洗漱,倒头便睡。

  休息了两天,才把精神养回来。

  春暖花开,京中杏花次第盛放,又到了会试放榜的时候。

  京中大街小巷,都在传今年的状元郎、榜眼和探花郎到底花落谁家。

  这一届最有可能摘得探花郎美名的是一位浙江学子,他年轻,好打扮,唇红齿白,貌若女子,才学又不错,希望很大。

  放榜那天,傅云英没有等消息,在宫里和朱和昶打捶丸。

  她入宫汇报牛银姐等人流放双鱼岛的事,汇报完要走,朱和昶留下她,转到西苑,一边打捶丸,一边和她商量招募俊才去小琉球和双鱼岛的具体事宜。

  八股文陈腐不化,刻板定式,限制思想,这一点天下学子心中都有数。

  科举考试只认八股文,还导致所选的官吏虽然满腹才华,饱读诗书,却对国计民生之事毫不关心,一身学问,没有用武之地。

  治民的地方官昏庸,不堪大用,亟需改变这个现状。

  但科举考试是国朝根基,不可更改,而且它确实是目前最公平公正的晋升之路。

  不能改选官制度,那么就先从辅佐官员的幕僚开始。

  治国□□,不能仅仅只靠数百名官员,人数众多的差役小吏也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

  刑名师爷懂律法,文案师爷负责起草公文,管钱粮的师爷管理税收,僚吏往往是地方上待得最久的人,官员流动性大,僚吏算是地方上的地头蛇,他们联合起来,可以架空官员。

  朱和昶打算先通过专门的考试选拔一批人才送到双鱼岛和小琉球去,这考试和科举考试不同,没有功名。

  他有些忧虑:“会不会没人来报名参考?”

  那就太尴尬了,皇帝也要面子的呀!

  “皇上多虑了。”傅云英说,“这是您主持的考试,虽然没有功名,但不代表没有前程,那些名落孙山的举子肯定会主动投考。再说了,皇上想选拔的是真正有能力的人,人少一些,也没什么,只要有本事就行。”

  朱和昶点点头,撒开球杖,接过巾帕擦汗,“对了,胡峰带兵去吕宋岛了,该怎么打发那两个使臣?”

  两名来朝辩解屠杀华人之事的佛朗机使臣还没走,而胡峰、唐威已经率领船队南下吕宋。

  他们不会放过屠杀无辜百姓的人。

  傅云英笑了笑,“如实和他们说就是了。”

  打都打了,不怕和佛朗机人撕破脸。

  说着话,内官来报,孔皇后殿中的宫女来了,说孔皇后不舒服,请朱和昶过去。

  傅云英立刻告退。

  ……

  几天前孔皇后传出喜信,她怀孕了。如果这一胎生下来是儿子,嫡长子肯定要册封为太子,现在阖宫都将孔皇后当成宝贝,朝中大臣也对皇后的肚子极为关注。

  朱和昶头一次当父亲,有些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安抚孕后突然变得喜欢哭哭啼啼的孔皇后,只能每天大把大把的赏赐送到皇后寝宫。

  这期间,孔家也得了不少封赏。

  孔皇后孕中难免爱多想,哭着说她想念兄长。

  朱和昶安慰她很久,却没有松口让人接孔连回来,孔连被送回南京,要到下半年才能回京师。

  ……

  傅云英走了,朱和昶还打算召见白长乐,和他讨论铸造红夷大炮的事,听内官说孔皇后相请,犹豫了片刻,道:“朕下午再去坤宁宫,先让太医过去看看。”

  内官出去,原话告诉坤宁宫宫女。

  宫女回了寝殿,斟酌着回道:“娘娘,皇上忙着接见大臣,听说您不舒服,立马让太医过来,等他忙完了事,就过来看您。”

  孔皇后半躺在美人榻上,面色发黄,肚子里一抽一抽疼得慌,皇上却没来,她面露失望,感觉肚子疼得更厉害了。

  她捂着肚子,问:“皇上在做什么?”

  宫女小心翼翼答:“皇上和傅大人在西苑打球。”

  “西苑?”

  孔皇后蹙眉,西苑又不是乾清宫,接连大臣,有要事商量,为什么要去西苑?而且还一边打球!

  而且又是傅云!

  皇上老是召见他,朝中那么多大臣,就不能召见其他人吗?

  想起最近宫里的流言,孔皇后双手发颤。

  她遣走其他人,问身边女官:“你去查查傅云可曾在乾清宫留宿。”

  女官心口猛地一跳,低着头答:“没有,娘娘,傅大人从来都不在宫里留宿。倒是汪大人、范大人曾留宿值房,皇上还和范大人秉烛夜谈,吃了一夜的酒。”

  傅大人大概自己也知道他那样出众的相貌很可能引来非议,虽然深得皇上信任,却谨小慎微,从不在宫中留宿。有一次天都黑透了还是坚持回去。皇上知道他的脾气,以后也不再留他,如果天气不好或者天色已晚,就提醒内官提前把车马准备好。

  汪大人、范大人、姚大人反而不必忌讳,有时候君臣对谈到深夜,几位阁老就在值房睡。

  因此,朝中大臣固然嫉妒傅大人和皇上感情好,但人家是少年时的交情,又有从龙之功,羡慕也羡慕不来的,与其妒忌,不如和他交好。

  至今还没有人用那种想法去揣测这对君臣的关系。

  一来,傅大人品性高洁,勤于政务,清正果敢,没有人往那方面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0页  当前第2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4/3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大是女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