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王牌导演_分节阅读_第77节
小说作者:狴犴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519 KB   上传时间:2015-12-15 12:37:30

  ……

  这篇洋洋洒洒的影评称得上良心点评了,影评人格莱斯顿既没有透漏电影剧情,还从技术演员各个方面分析了电影,让观众比较直观看到他本人的观影感受。

  相比起《电影手册》的长篇大论,很多权威电影杂志的短评也同样值得一看。

  《视与听》给电影《拥抱》打了四颗星,“塔玛拉·霍恩无愧于‘最年轻电影大师’称号,影片代入感呢极强,演员演技精湛,利奥德宝刀未老,贝阿特惊喜连连,电影原声音乐非常出众,遗憾的是,相较于导演以往作品艺术性较差,但电影极强的感染力以及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优美配乐,弥补了影片艺术性方面的缺憾。”

  《首映》给出了三星半的评价,“电影本身三颗星,主演克罗夫·杜弗洛值半颗星单独嘉奖,塔玛拉·霍恩导演过分追求个人突破,支线破坏了电影完整,影片为了票房营造的冲突点,破坏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庆幸的是,导演个人才华和演员精湛的演技拯救了电影老套的剧情,这部电影本质上是一贯追求艺术美的塔玛拉·霍恩向商业化电影市场做出的妥协之作。”

  《ciak》杂志则打出了五颗星全满分的好成绩,“无可挑剔,从剧情到演员再到画面、剪辑、音乐都是上乘之作,这是塔玛拉·霍恩继《精神病人》后又一里程碑式作品,唯一的遗憾就是,太短了!”

  虽然极少数影评人给出了类似于《ciak》这样五颗星的高评价,但更多的影评人分值都是三星半或是四颗星,这个成绩和当年《精神病人》在戛纳电影节媒体评分看似相同,事实上却天差地别,因为许多影评人不约而同用了一个句式,“电影本身值x颗星,但是因为xxx原因奖励半颗星或是一颗星”。

  换句话就是,他们只是极喜欢电影的某个地方,电影中某一点影响他们对电影整体的客观判断。

  而电影本身压低分值的地方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电影完整度,另一个就是电影艺术性。

  这就是《精神病人》和《拥抱》两部电影,虽然总分大致相同,后者在专业人士口中评价却略低于前者的主要原因。

  不过,普通观众是不会去在乎艺术性和非艺术新,《拥抱》明朗而励志的基调,让这部影片在普通观众那里好评如潮,一些年轻观众在看过首映后,认为《拥抱》比《精神病人》更让他们感觉亲切,并称“文艺片自带距离感”。

  一些年长的影迷则表示,“两部电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精神病人》并不适合孩子观看,《拥抱》就不一样了,我会带着我的孩子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相信他看过电影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第109章 黑暗将逝

  苔米认认真真看了当天助理能买到的所有的评价《拥抱》的电影杂志和周刊。

  然后发现,这些影评人,无论是长评还是短评,没有一个发现斯嘉丽·约翰逊这个角色的奇妙之处。

  苔米有些郁闷,致敬科恩兄弟《缺席的人》可是电影中的一个亮点,怎么大家都没发现?莫非是自己的暗示太不明显了?

  就在苔米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雷蒙德打断了她对电影后续报道的关注。

  “亲爱的,别看了,我们该去签合同去了,那些合同太复杂,你不能让我一个人去面对那些老狐狸。”雷蒙德亲了亲苔米的额头,作为b&h工作室的管理者,雷蒙德并不是只有写剧本卖剧本这么简单,和人签单也是他的工作,他要负责将工作室投资的电影卖出去。

  《拥抱》虽然是b&h工作室和百代公司、法国电视四台等一同投资的电影,但是作为电影最大的投资人,签约版权合同时不在场总是不好的。

  苔米听了这个就万分头疼,以前她是独立电影人,电影只要卖出去,价钱合理就可以,如今自己做了老板,为了工作室的正常运营,当然是越多钱越好,可是和人谈判从来不是她擅长的理论,有时候情绪上来了她还会和人吵架,这种据理力争的活儿,真不适合她。

  不过工作室是自己的,作为老板,她当然不能甩手不干,于是苔米只能硬着头皮和丈夫一起面对那些狡猾的不得了的片贩子。

  ————

  《拥抱》在戛纳电影节总共和42个国家和地区签下电影版权。

  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一部分发展中国家。

  最让人诧异的是,叙利亚、黎巴嫩、阿富汗等战争国家也购买了这部电影的版权,片商面对雷蒙德的诧异是这样解释的,“这部电影充满了希望,会让很多人感动。”

  和《精神病人》相比,购买《拥抱》版权的公司少了许多,不过价格方面却翻了一倍多。

  因为《漂亮男孩》和《精神病人》在中国台湾、香港票房都不错,有一家香港电影公司购买了影片在港澳台的地区的院线发行权。

  勒布朗和雷蒙德非常想要争取中国大陆的这块大蛋糕,中国人太多了,对于电影市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大金矿。

  可惜来自香港的片商却告诉雷蒙德,想要在现阶段通过这种中低成本的电影打开中国大陆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么说吧,大陆当严格控制外国电影的市场份额,除非是大制作商业电影,中小成本影片能在中国大陆院线上映的只有靠奥斯卡,中国和法国不同,票房几乎是一部电影收入的全部来源,碟片、网播以及相应周边的收入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算有,也是盗版猖獗,我真的不建议b&h工作室将太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中国上,我不知道你们身边是否有来自中国的朋友说了些什么,但是就目前为止,你们工作室出品的电影明显不是中国人盘子里的那盘菜。”

  顿了顿,这位来自香港的片商又说道,“霍恩在商业领域其实非常有天赋,为什么不去好莱坞转转呢,当然,我知道,法国电影人并不喜欢好莱坞的爆米花电影,不过,若你们想要打开中国大陆的电影市场,爆米花电影显然是首选。”

  雷蒙德将这位香港片商的话如实转述给妻子苔米,苔米沉默了很长时间。

  范池形容的中国大陆实在是太迷人了,在范池口中,中国大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好像闭着眼睛都能数钱,那么一个到处都是黄金的地方,说不动心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现实是如此的残忍。

  于是苔米果断放弃了中国大陆市场,“算了,那里没有我们的金矿,我们不应该如此贪婪。”

  ——————

  b&h工作室刚刚起步,很多事情苔米和雷蒙德都是第一次做,计划的再好,中途出点岔子难免会手忙脚乱。

  为了工作效率,苔米和雷蒙德的工作是分开的,苔米更多的是技术层面,比如签约她看重的好苗子,比如指点旗下编剧和导演的剧本,决定明年公司投资那些剧本,而雷蒙德主要管理的是公司外交,签合同电影发行宣传,周边制作贩售渠道,都是由他来经手。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财政这一块,是财务先过手,苔米再过一次,最终敲板的是雷蒙德。

  看似b&h工作室掌权人是雷蒙德·培根,但事实上,担任总监的苔米才是核心,因为雷蒙德本人并不懂电影。

  难怕他娶了一个导演当老婆,又开了一间电影工作室。

  开了工作室后,雷蒙德和苔米都感觉时间不够用了,雷蒙德还算好一些,毕竟对方大学已经毕业,苔米却还在上学,作为法国最顶尖的电影公立学校,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让大师亲自指导,苔米若是不认真,都对不起她花了那么长时间准备入学考试。

  不过纵然如此,有些事情该做的还是要做,比如讨论下一部电影的演员阵容。

  虽然《拥抱》还在宣传期,离公映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苔米却已经开始筹备下一部电影。

  作为一个从来不愿意将自己拘泥在某一题材内的导演,苔米这一次打算将触角伸向此前从未涉及过的悬疑恐怖领域。

  她要拍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惊悚恐怖片,而不是《漂亮男孩》那种披着悬疑外衣的文艺片。

  苔米在看了大量的东方恐怖片和西方恐怖片后,决定亲自指导出一部视觉惊悚和心理惊悚兼有的影片,她甚至在剧本还没有完全敲定的时,就已经想好了片名。

  ——《黑暗将逝》。

  ☆、第110章 克罗夫的访谈

  五月是法国文艺片扎堆放映的时候,因为即将到来的暑假档在未来漫长的三个月,好莱坞商业大片轮番轰炸,文艺片很难在暑假档杀出重温。

  不过凡事也有例外,在这个万分凶险的档期中,塔玛拉·霍恩带着她的新作《拥抱》即将登陆法国各大影院。

  法国普通民众提到塔玛拉·霍恩的电影,第一印象就是黑暗,第二印象是怪诞,第三印象就是文艺片导演。

  在电视、报纸、电影院多方渠道轮番轰炸式宣传后,法国人知道,他们的甜心小苔米一改之前阴郁的风格,执导出一部积极阳光的电影,着实是有惊讶。

  当然,导演的自我突破,并不是吸引大家进入影院观看电影的理由。

  一部电影,导演执导水平固然可以吸引一部分影迷进入影院,但是更多人还是看题材,看这部作品的综合口碑。

  六月末,苔米带着《拥抱》的主人公乔治的扮演者克罗夫·杜弗洛登上了法国电视一台的一档谈话类节目。

  “作为今年暑假档一众大制作商业电影中,为数不多的法国本土中小成本影片,不担心观众的都跑去隔壁看大片吗?”主持人一上来就调侃导演。

  “不担心。”霍恩斩钉截铁的说道。

  “为什么这么肯定?”主持人追问道。

  “因为我的电影好看,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专门出好作品的好导演。”霍恩“大言不惭”地说道。

  “话说的这么大,就不怕观众不买账?”主持人笑着问道。

  “不怕,我们的电影卖点非常多,你不喜欢这一点,还有那一点,总有一个吸引你走进影院。”霍恩说的非常爽快。

  主持人问得也爽快,“能给我们主要说一下你引以为傲的卖点吗?”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塔玛拉·霍恩,从剧本创作到影片发行,她全程参与,难道这还不够吗?”

  主持人哈哈大笑,“是的,就这一点就够了。”

  关于霍恩的事迹,法国人如数家珍,但是对主演克罗夫,所有人都是陌生的,主持人问了霍恩几个问题后,便放过了她,开始提问今天节目的重点采访对象,电影《拥抱》的男一号,克罗夫·杜弗洛。

  寻常人第一次见克罗夫·杜弗洛,恐怕最先被吸引的是对方俊朗的外形。

  作为绝对颜控,霍恩执导的电影,除非人物需要,一般来说演员选择,长相都不会太差。

  “漂亮男孩”雷欧·莫尼耶曾经透漏过霍恩选择演员的一个特殊倾向,“导演非常喜欢金发,我因为头发颜色,差点被换掉。”

  虽然绝大多数莫尼耶都是金发示人,不过了解他的影迷都知道,莫尼耶一头灿烂的金发是染的,并非天生。

  和莫尼耶不同,克罗夫的金发就是天生的,他本人甚至比莫尼耶更符合当年那部红极一时的《漂亮男孩》里“漂亮男孩”的形象,“金发、英俊”、“时而像雨天寂寞的路灯,时而像晴天漂亮的波板糖”。

  霍恩的眼光毋庸置疑,和莫尼耶一样,克罗夫·杜弗洛同样是预告片就引起一众讨论,被影迷盖章是美男子的男孩。

  让人遗憾的是,这么一个面容精致的男孩,他并没有双臂。

  克罗夫英俊的外貌和身体的残疾形成了巨大的对比,很多人都为此觉得惋惜,认为若非是身患残疾,克罗夫的人生原本应该更加光明。

  克罗夫·杜弗洛并不是一个自怨自艾的人,也不是一个喜欢卖惨的人,不过他并不介意提起他的过往。

  “小时候比较顽皮,六岁的时,因为碰到高压电失去了双臂,最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会给我带来什么,因为那时候我年龄比较小,又刚刚失去双臂,家里什么事情都会帮我去做,不过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觉得非常不适应,问家里,我胳膊什么时候可以长出来,然后我妈妈告诉我,我的胳膊被上帝带走了,那个时候我特别难过,我曾经偷偷跑去问过上帝,能不能拿别的东西换,我想要回我的胳膊,大概那时候上帝正在午休,他没有听到我的话。”

  “因为失去双臂,很多事情行动不能自理,所以我耽误了上学,我非常感激我的父母,他们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专门训练我用脚和嘴代替手,希望我可以融入正常的学校,那个时候我特别讨厌他们,认为他们太狠心了,现在回想起来,我应该感恩,我只比同龄人晚一年入学,因为我可以用脚和嘴完成手才能做到的事情,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觉得我很厉害。”

  克罗夫说到这时情不自禁笑了起来。

  然后,克罗夫提到了电影《拥抱》,他并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

  “是我的朋友告诉我,塔玛拉·霍恩正在选角,认为我比较适合,最开始我的家人并不同意,因为他们认为电影会让我想起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后来是我一定要坚持,虽然这话说出来会有些难为情,不过我确实是做过明星梦,希望自己有一天站在一个很大的舞台上,接受很多人的赞美鲜花和掌声,不过我并没告诉别人,我怕别人会笑话我,觉得我痴心妄想。”

  克罗夫说道这里,主持人忍不住问道,“据我所知,当时有上千人参加了这个选角,你是如何从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的呢,要知道被塔玛拉·霍恩选中可一点都不容易,愿意给我们讲述一下这个过程吗?”

  克罗夫看了一眼导演,随后说道,“我投了资料后,很长时间都没有消息,我以为大概没什么希望了,就渐渐忘记了这件事,结果在毫无征兆的一个周末,导演的助手给我打来电话,问我什么时候有时间,愿不愿意参加面试,我完全傻掉了,有一瞬间我以为他们电话打错了,我家里人完全想不到我竟然会如此幸运,很多人都觉得我大概是遇到了骗子,因为那个时候电视上还有报纸上都开始报道塔玛拉·霍恩正在为新片选角的事情,我妈妈反复确定了好久,才知道,我是真的进入了面试环节。”

  “面试当天,我见到了导演,老实说那天我觉得我发挥的并不好,以前,我只从电视上见到过导演,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能和公众人物面对面,那天我太紧张了,说话颠三倒四,导演问我多大了,我对她说,我还没上大学,我从面试间出来的时候,我对陪我来的朋友说,我完了,肯定要被刷下去了,我连话都不会说,发挥的糟糕透了,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跟做梦一样,我也不明白最后乔治这个角色为什么落到我的头上。”

  这些细节是媒体见面会所不曾提到过的,主持人和台下观众都听得津津有味。

  主持人看向导演,“霍恩,愿意告诉我们原因吗,帮助克罗夫解开这个问题的答案。”

  克罗夫也转头看向导演。

  年轻的导演塔玛拉·霍恩笑了笑,然后说道,“其实挺简单的,他面试第一天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可以看出他非常紧张,而他羞涩的那个状态恰恰让我觉得非常符合我脑子里乔治这个男孩的某些特质,拥有这种特质的并不只有克罗夫一个人,电影经过了四轮面试,从最开始的上百人,到最后的三个人,其中就有克罗夫。”

  “那两个年轻人也非常优秀,其中一个还曾有话剧表演经验,我一度难以选择,于是我想到了艾曼纽·贝阿特,在电影中她饰演乔治·托尼的母亲,于是最后我将决定权教给了贝阿特,我告诉她,去吧,在这三个小伙子中选出你的孩子。”

  “贝阿特选择了克罗夫,认为克罗夫最像她想象中的乔治的模样,于是克罗夫就成了乔治。”

  主持人从苔米口中了解完内情之后,再次将视线转向了克罗夫,“克罗夫是第一次演电影,之前有类似的经历吗?”

  “没有,出演这部电影前,我只见过家用的dv机,是我爸爸的。”克罗夫幽默地说道。

  “毫无表演经验你是如何处理角色的呢,据我所知霍恩导演非常挑剔,在演技方面非常严格,你是如何完成导演的要求呢?”主持人问道。

  克罗夫想了想说道,“其实不算演,因为乔治这个角色遇到的事情,我也曾经遇到过,比如为了不去上洗手间,一天不喝水,比如看到认识的朋友摔倒了,我没有办法伸手将他扶起来,反而会因为对方的拉扯让自己受伤,剧本中出现的这些情节我非常熟悉,我看到了自己的生活,我本人的性格和经历有一部分和乔治是重合的,所以有时候我不觉得自己在扮演什么人,而是觉得我就是在饰演我自己的人生,只是多了几台摄像机。”

  克罗夫·杜弗洛说完,演播室掌声一片,主持人和台下观众一起为这个年轻人鼓掌。

  或许,克罗夫带来的感动只是一瞬间,但是至少在这一瞬间,大家都曾为他动容。

  “您对克罗夫在电影中的表现满意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1页  当前第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1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王牌导演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