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王牌导演_分节阅读_第86节
小说作者:狴犴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519 KB   上传时间:2015-12-15 12:37:30

  得知《黑暗将逝》剧组到达柏林,主席迪特科斯里克非常高兴,科斯里克主席头发全白,人却精神抖擞,在瑟瑟寒风中丝毫没有怯意,神色爽朗的和苔米攀谈。

  “塔玛拉,很高兴见到你,你比我印象中更美了。”科斯里克说道,“虽然这句话你一定听过很多次,但是我还是要说,你比我见过的很多女星好看多了,大银幕见不到你,真是一种损失。”

  “谢谢,科斯里克先生,见到您我也很高兴。”苔米微笑着说道,“不过我觉得比起台前我更喜欢幕后。”

  “真是太遗憾了,“科斯里克虽然这样说,但是脸上却依然喜悦,“好了,知道你要来,很多人都想要通过我见你,塔玛拉,介意我给你介绍几个新朋友吗?”

  苔米笑了笑,“当然不介意,这是我的荣幸。”

  科斯里克要介绍的“新朋友”是今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评审团成员,包括评审团主席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意大利女导演弗兰塞斯卡·科曼奇尼和西班牙制片人何塞·玛利亚·莫拉雷斯。

  据科斯里克主席说,这三位响当当的人物早在柏林电影节开幕,一入场就开始询问他塔玛拉·霍恩什么时候来。

  若是很久以前,苔米会将这句话当成真的,毕竟科斯里克主席没有任何骗自己的必要。

  不过现在她不会这样认为了,她会认为这只是一句拔高的恭维,苔米可不认为自己名声大到需要德国电影教父级人物,影响了影坛半个世纪的沃纳·赫尔佐格导演托人引荐的地步。

  若是柏林电影节主席知道苔米内心所想,一定会哈哈大笑,然后说一句“塔玛拉,你实在是太小看自己了”。

  苔米的想法未免有些妄自菲薄,虽然事情并不像迪特·科斯里克主席说的那样,有很多影坛大佬想方设法见到塔玛拉·霍恩导演,不过这三位想要认识她是真的。

  沃纳·赫尔佐格每年只看3、4部电影,他上一次到访柏林电影节还是25年前,作为德国电影新浪潮的领军人物,赫尔佐格在德国,乃至欧洲影坛,都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

  他没有看过苔米任何一部电影,是的,任何一部。

  他想见苔米纯粹是身边的人在他耳边经常提到她,她的作品多么出色,人多么有天赋。

  沃纳·赫尔佐格和is诸多老师熟悉,他们私下常有见面或是合作,作为近些年is名气最大的学生,塔玛拉·霍恩常常被他的老师挂在嘴上。

  赫尔佐格想要见霍恩,纯粹就想要看看这个很厉害的年轻人到底有多年轻多厉害。

  西班牙制片人何塞·玛利亚·莫拉雷斯目的就要明确多了,苔米的电影在西班牙票房不错,她所代表的b&h工作室市场前景非常可观,西班牙制片人看到了商机,若是有机会合作最好,若是没有办法合作,多一个人多一条人脉。

  至于意大利女导演弗兰塞斯卡·科曼奇尼理由就有些奇葩了。

  1985年,她凭借获得当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处女作故事片奖,那一年她23岁。

  得知塔玛拉·霍恩出生于1985年,刚刚过24岁的生日,意大利女导演认为她们很有缘分,加上前段时间,法国女导演因为触动了伊斯兰教某些派系的神经而被抵制,科曼奇尼觉得同为女性的她们一定有很多可以聊的话题,比如争取女性权利。

  这些理由完全没有一点逻辑可言,可苔米却莫名有一种这很有道理的感觉。

  好像原本就应该如此。

  ☆、第125章 当真是了不起

  苔米和几位影坛前辈的见面被科斯里克主席安排在抵达柏林的当天晚上。

  对于上午到达的《黑暗将逝》剧组来说,这个时间非常宽裕。

  科斯里克主席无比幽默地解释说,“我可不敢和那些翘首以盼多时的记者抢人。”

  ……

  事实上,勒布朗为苔米安排了两次比较密集的采访时间,电影上映之前和电影上映之后。

  电影上映之前主要是群访,电影上映之后则是专访。

  总共有二十八家媒体得到了专访权,这些媒体基本上是半个月前,就向经纪人勒布朗申请柏林电影节采访,他们有的是互联网媒体巨头,有些则是有很高权威性或是专业性很强的纸媒或是电视媒体,勒布朗从上千份申请中挑出这些媒体,无一不具有代表性。

  群访媒体的选择条件则更宽松,一些知名度并不高的地方媒体也成功入选。

  勒布朗安排的群访时间是下午,她将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回答记者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大约是非常了解塔玛拉·霍恩,在采访环节,这些记者提的都是近期他们相当关注的问题。

  “塔玛拉·霍恩,我是《卫报》的记者,我想知道您的新片《黑暗将逝》属于文艺片还是商业片?你自己是如何看待这部影片?”

  群访一开始,记者们提出的问题就相当专业,很多记者甚至将这个当成《黑暗将逝》电影发布会前哨,要知道明天塔玛拉·霍恩电影的媒体发布会,势必会人山人海,到时候他们中很多人不一定能找到机会采访这位导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苔米看向《卫报》的记者,这是一个生面孔,苔米不是第一次和《卫报》打交道,但是他们确定这位记者之前她从未见过。

  提到和电影有关的话题,霍恩导演是从来不怯场的,于是她说道,“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两者本身并不冲突,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是可以并存的,要我看,《黑暗将逝》商业价值很高,艺术性也很强,属于两者兼有。”

  对待自己的作品,苔米从来不吝啬赞美之词。

  参加群访的记者被苔米的自信惊呆了,不过他们很快反应过来,有一位记者问道,“我是《斯图加特报》的记者,您为什么要斥巨资执导一部恐怖片?要知道这有非常大的风险。”

  “尝试不同类型的影片是我的理想,恐怖类影片之前我从未涉足过,这次算是尝试,我并不是有意要打造一部巨资恐怖片,而是这部电影刚好花去了我这么多钱,因为特效非常花钱,我们已经极力的节约开支,绞尽脑汁从各个方面省钱,不过显然,对于一部需要特效的影片来说,并不奏效。”苔米认真解释道。

  随后她接着说道,“谈到风险,一部电影从筹备到最终上映,没有一位导演、也没有一位制作人确定他参与的电影一定是百分百赚钱的,风险一直是存在的,并不会因为它是什么类型的影片而消失。”

  苔米的回答让《斯图加特报》的记者非常满意,《斯图加特报》是德国非常有影响力的报纸,他们并未向苔米方面申请专访要求,否则依照《斯图加特报》的地位,勒布朗一定会将二十八家专访媒体变成二十九家。

  “可以说说,《黑暗将逝》这部电影与您以往的电影有什么不同吗?”

  “不同的地方太多了,我想看完这部电影,你一定会重新认识塔玛拉·霍恩。”

  ……

  苔米在接受媒体群访时,雷蒙德·培根和经纪人勒布朗就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若是媒体提了刁钻的,苔米无法回答的问题,他们将第一时间站出来救场。

  庆幸的是,这些记者并没有这样做。

  更让他们感到骄傲的是,至始至终,苔米的回答都非常得体,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而这些回答并非他们提前做了功课,完全都是苔米自己想得。

  勒布朗和苔米合作了有好多年,客户什么样的性格他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最初他得以留在苔米身边,就是可以帮她处理那些她不想打交道的记者。

  曾经,俄罗斯经纪人认为,他的法国客户永远也学不会语言的艺术,没有想到有朝一日,对方在面对媒体,也可以这样侃侃而谈。

  真是让他们惊喜万分。

  雷蒙德和苔米算得上青梅竹马了,他认识苔米的时候,她还是个不说话的小姑娘。

  有时,雷蒙德甚至觉得他年少时做得最有意义最自豪的事情并非是他写了多少脍炙人口的作品,而是他成功让那个漂亮的小姑娘开了口。

  看着如今已经褪去青涩,成为一名魅力十足的女性的苔米,再回忆过去,雷蒙德忍不住百感交集。

  心中涌出一股无以言说的自豪,这是我的妻子。

  这次群访总体是十分成功的,苔米提到了在她住院疗养期间,帮助她的迈克尔·哈内克和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两位导演,很多之前从未透漏过的电影拍摄细节让媒体们大呼过瘾。

  不过,哪怕是专门针对电影的群访,也无法避免问到一些私人问题,比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死亡威胁信”,若非担心员工安全,大名鼎鼎的法国特效公司pagnie也不会顶着恶名与霍恩违约。

  和记者想象中的不同,当事人并未翻脸,而是斩钉截铁地说,“我拒绝道歉,我没有错。”

  一如既往强硬的态度让在场的媒体忍不住在心里拍手叫好,和这次柏林电影节不动声色的表明态度一样,群访环节的媒体人也同样认为霍恩导演没有错,只是他们绝大多数都不敢这么强硬的说出来罢了。

  或许因为现场气氛实在是太好了,记者们忍不住期待明天作为闭幕影片登场的《黑暗将逝》。

  ————

  晚上,苔米带着丈夫雷蒙德,如约出席科斯里克主席的牵头的私人聚会上。

  想要见一见苔米的三位评审团成员如约而至,和苔米一样,大家都是拖家带口的来的。

  颜值爆表的“肉卷夫妇”,着实亮瞎了一竿人的眼球,意大利女导演科曼奇尼连连惊呼“太年轻,真是太年轻了”,德高望重的德国导演赫尔佐格也是眼睛一亮,饶有兴趣的看着这对欧洲影坛,风头正劲的年轻夫妇。

  两位导演似乎更多将他们当成出众的晚辈。

  与他们不同的是西班牙制片人莫拉雷斯,莫拉雷斯对雷蒙德和苔米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雷蒙德,哪怕是俊男美女的娱乐圈,像雷蒙德长得如此好看却又不娘气的年轻男星也是不多的,这位大制片似乎非常希望这位英国青年作家改行投身演艺事业。

  不过雷蒙德对此没有丝毫兴趣,培根先生除了热爱社交,就是赚钱,写书甚至都成了他的副业。

  他目前绝大多数精力和时间都投在了b&h工作室上,写作已经成了空闲时的一种娱乐,眼下,培根先生非常满意这种生活方式,没有任何开发新技能,拓展新业务的想法。

  英国青年的断然拒绝,让制片人莫拉雷斯不免感到遗憾,到了他这个年龄,有了他这个阅历,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看得出,雷蒙德·培根对拍戏确实毫无兴趣,他全部的兴趣似乎都贡献给了他的妻子,美丽性感又不失娇俏的塔玛拉·霍恩,夫妻俩那种甜蜜的快要溢出来的氛围真是让人羡慕。

  遗憾之余,莫拉雷斯又忍不住高看雷蒙德一眼,并非是对方拒绝了站在聚光灯下万众瞩目的机会,而是年轻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有明确的为之奋斗的目标,并做出了一定的实绩,能做到这些,当真是了不起。

  有这样想法的不止西班牙制片人一人,二人的谈话并未回避别人,大家都听到了,柏林电影节主席科斯里克忍不住在心里感慨,真是不得了的年轻人!

  对雷蒙德·培根的印象一下从塔玛拉·霍恩的作家丈夫,变得鲜明起来。

  苔米看着这些人用称赞的眼神看着自己的丈夫,鲜少有表情的面孔下,是一颗喜悦澎湃激动的心。

  ——雷蒙德真是太帅太优秀了,每天都崇拜我丈夫一百次!

  ☆、第126章 黑暗将逝首映·上

  《黑暗将逝》是苔米电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 更新快&nbp;&nbp;请搜索】

  这是她平生第一次主动将最新的拍摄技术和科技手段运用到自己的电影拍摄中。

  并且也是她主动去发展电影周边产品,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电影公司的安排。

  注入更加商业元素的《黑暗将逝》或许不会像《精神病人》那样受到专业影评人的喜爱,但它对苔米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

  高科技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为苔米带来了新的收获。

  若是现在,让她再去执导《凤凰社》,苔米认为她会比那个时候做的更好,她会更加熟练的将高科技运用到电影拍摄中,让影片中魔法世界的展现更加丰满和有创意。

  当然,很多东西,仅是嘴上泛泛的谈是没有用的。

  除非是专业人士,外人是很难看出其中的奥秘,观众只关注影片最终呈现出的效果而不是它的过程。

  没有一个人会对烂片的工作人员说一声辛苦了,哪怕他们也曾辛辛苦苦的工作。

  让观众为你的辛苦呈现出来的烂片买单,是不公平的。

  最终《黑暗将逝》的创新与改变是否有效果,还是要看观众的评价。

  2月20日,柏林电影节最后一部展映的影片,《黑暗将逝》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这部从筹备到成片一路多灾多难的影片,由法国堪称最年轻的一支专业电影团队倾力打造,无论是演员阵容还是幕后班底都堪称华丽。

  作为本届柏林电影节闭幕片,同时也是最大牌的一部电影,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数量庞大的影迷聚集在影院门口,他们在瑟瑟寒风中举着电影海报,翘首以盼,就是为了一睹主创人员的风采。

  一位从葡萄牙专程赶来的影迷说,他是塔玛拉·霍恩作品的忠实影迷,他看过霍恩的所有作品,以后也会坚持地看下去,因为那些影片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非常期待这部电影,并确信这又会是一部经典之作。

  “塔玛拉·霍恩从不失手,她从来不让我们这些影迷失望。”

  影迷对霍恩的信任让采访的记者都倍感压力,因为没有一位导演能保证自己永不失手,哪怕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导演,也会有那么一两部电影不尽如人意的瑕疵。

  记者说,没有人可以永远站在巅峰。

  影迷说,你为什么不愿意相信奇迹呢,她一定会是那个例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1页  当前第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6/1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王牌导演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