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黑萌影帝妙探妻_分节阅读_第276节
小说作者:犬犬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1.71 MB   上传时间:2016-05-31 21:33:39

景飒回头打趣:“小陈,你要不学宫廷戏里的太监那样搭个手给皛皛扶着?瞧你紧张的。”

小陈还真想搭个手出去,可关键皛皛要愿意啊,有时候他真佩服他家这位皇后娘娘,别的女人怀孕走起路来都挺笨重的,她却是健步如飞,他一壮年男人,平时也不缺运动,都有点跟不上。

他加快了脚步,“皇后娘娘,你走慢点儿。”

“你别和康熙一样瞎担心,又不是山岭悬崖,我走得动。”

“不是啊,走慢点准没错!”他可是指望着伺候好了戴罪立功啊。

一行人走了十来分钟,只遇到零星几个老人家,皛皛不由有些诧异。

“怎么没见有什么人呢?”

他们一行人清早出发,因为雪地湿滑,小陈行驶的慢,到这里已是正午时分,这时间怎么也该有人出来活动了啊。

曹震道:“年轻一辈都出去务工了,村子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平时就是打理一下自家的一亩三分田,可能最近大雪,天气差,一些老人和孩子都窝在屋子里没出来吧。”

这是很多二三线城市或小村庄会有的情况,家乡赚钱机会少,年轻人便都去了大城市里找工作,赚钱了就往老家寄点生活费,只会在过年的时候回来,要是运气好,混出大名堂了,那就会留在大城市再也不回来了,如果没混好,那就是没脸回来。

因此,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在小城镇和山村之类的地方也就越来越多了。

村里缺少了年轻人,只有老头老太和孩子,大冷天的,老人和孩子都受不了冻,肯定窝在家里,所以外面看上去冷清也不奇怪。

景飒走在最前头,转了个弯,一行人便跟着继续往前走,上了一个山坡小道,不算太陡,但天气冷,他们穿得厚,像狗熊似的,积雪又厚,走起来便有些不方便,只好缓一步走一步。

坡道尽头就是杜家的家宅,传统的四合院风格,在村子里算大宅子,格局是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灰墙绿瓦,看上去很是古朴,但由于长久没人住,也没人收拾,经年下来也残破了。

院子里倒是有两棵香樟树相当惹眼,看高度和粗壮程度,估摸着有好几十年的树龄了,挺拔的直立在院子里,隐隐能闻到香樟树独有的香味。

奇怪的是两棵香樟树虽然一般高,但左边那棵枝叶十分茂盛,像大伞一样的张开,右边那棵却很瘦弱,也不知道是不是有病,看上去一点没精神。

皛皛好奇道:“很少看到有人在家里种香樟树的。”

曹震笑道:“你在美国长大,可能不知道,种樟树算一种习俗传统,一般都是女儿出生的时候,种下苗子,等女儿长大了,树也成熟了,待到女儿出嫁,就会把樟树砍了做成樟木箱子当嫁妆,这习俗在很多地方有保留,并不奇怪,不过大多是农村,毕竟大城市,家里哪有地方种这么大的树。”

小陈听闻,也搭话道,“我们家乡也有这习俗,好的樟木可贵了,有些讲究的还会在做箱子的时候,请手艺好的师傅雕花,明清的时候就有这种习俗了,要是家里老祖宗留这么个箱子下来,现在可值钱了,绝对算古董,价格十几万到几十万都有。”

皛皛对这些的确不懂,听完倒觉得很是有趣。

☆、Round 183 香樟树(二)

院子里的积雪和外头一样厚,但因为有墙挡着,少了冷风,暖和了一些。

曹震将大门关上,“我去正房,看还有没有供电。”这屋子好几年没人住了,也不知道断电了没有。

景飒通知好村干部,环视了一圈破败的四合院,“真是可惜这屋子了,要在S市,这可算一等一的豪宅!”

在老北京,四合院这样的房产,开价一亿都有人能抢破头。

“豪什么宅,阴森森的,简直就像鬼屋。”小陈抱怨道。

院子里那棵长得茂盛的香樟树因为常年没人修剪,把日头挡住了,明明外头太阳很大,里头却阴暗的有点诡异。

“胆小鬼!不过是好几年没人住过!”

曹震从正房里探了个脑袋出来,“都过来吧,屋里有电。”

于是,众人都进了正房。

四合院里最重要的房间就是这正房,坐北朝南,在旧社会,祖宗牌位一般都设在正房的中间,所以正房是全宅中所处地位最高的屋子。

杜家的这间正房,进深和高度都相当大,开间有三间,建筑雅致,结构巧妙,冬暖夏凉,可惜许久没人居住了,墙角布满了蜘蛛网,留存的家具随手一摸就是一层灰,稍微吹一下,灰尘便飘散开来,呛得人喉咙直发痒。

主屋正堂中间有个铜质的炉子,上头放着一个大水壶,下头的炉灶里有些煤块,瞧颜色除了灰尘多了一些,煤块并没有变质,曹震点了火,将炉台点着,烧上一壶水,等热腾腾的蒸汽出来了,屋里便暖了起来。

皛皛打量着屋内的摆设,虽然灰尘满布,但不难看出这些家具都是上好的货色,黄花梨、紫檀、红木,款式古朴,都是有些年头的老物件,角落的一个多宝阁雕花繁琐复杂,打磨的十分平滑,绝不是如今家具城里能买得到的东西,屋子里的鼓桌、鼓凳、香几,和多宝阁是成套的,整体风格趋于明清两代,洗练与典雅的风采即便是不懂行的人也知道必定价值不菲。

杜家人在世时是怎样的光景,她并不清楚,可端看这些东西,就知道过得很奢豪,俨然一副旧社会地主的家底。

这和一开始知道的有了出路,原以为不过是小富,可现在看来,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因此疑惑也随之而来,以开书店为生的人家,能攒得出这样的家底吗?

一个紫檀雕花的多宝阁,要买多少书才能买得起。

难不成是祖上留下的东西?但根据警方查到的信息,这杜家就是一般的书商,虽然上三代算是书香门第,但都很贫寒,根本没什么家产,杜家夫妇算是白手起家。

她看向景飒,“杜家的书店开在哪里?”

“好像是离村子不远的一个小镇上,具体我也不清楚,要不你等村干部来了问问,他应该知道的比较详细。”

皛皛点点头。

小陈见水烧开了,掏出一个保温杯,给皛皛泡了一杯茶,茶叶是上好的龙井,泡好后,茶香四溢。

景飒和曹震闻到味,便腆着脸的也要了一点。

等了约莫十来分钟,一个穿着绿色军大衣的老者蹒跚走了进来。

景飒见到后,立刻起身迎接,“黄老是吧?”

老者脱下脑门上的毡帽,露出满头银发,看得出已到耄耋之年,他手拄拐杖,腿脚稍有不利索,但身躯很硬朗,点了点头,他走到炉火旁暖了暖手,“警察同志,让你们久等了,我是这黄家塘的塘长!”

黄家塘就是这村落的名字,顾名思义就是这里的居民都姓黄,算是一个族群,塘里还有宗祠,供奉着祖祖辈辈的先人,算算也有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也有外姓人,但不多,杜家就是其中之一。

曹震示意小陈贡献点茶叶出来,好给黄塘长也泡一杯。

小陈也不吝啬,反正花的不是他的钱。

等老人坐下后,皛皛开门见山的问道:“黄老,杜家的书店在哪里?”

黄老喝了口茶,缓缓道:“就在离村子三里地的镇上,不过那么多年了,店铺早就易主了。”

“杜家是什么时候搬来这里的?”

“大概是五十年前吧,那年村里有个小辈想去大城市做生意,就把祖传的土地卖给了老杜,哦,就是这座宅子的地皮,老杜便建了这座宅子从此就在这里住下了,这宅子是他自己建的,铺子却是租的,后来老杜夫妻车祸去世,杜芙那丫头就把书店关了,租约到期后,房东就租给了别人,现在好像是个小超市。”

“知道买的都是些什么书吗?”

“做生意都是糊口,红什么就卖什么,没一个统一,小儿书,课本,名著,什么都有。”

“生意很好?”

“这我就不清楚了,不过老杜出手很阔绰,应该不错吧,要不哪能建这么大的宅子,在村里住了几年后,老杜就娶了媳妇,媳妇不是我们村的,也是外乡人,说是家里以前订下的,在村里稳当了,生意也有模有样后才把人接了过来,要说老杜这个人,真是没话说,但凡村里有什么事,他都是第一个出来帮忙的,村子几十年前缺水,要找人挖井,老杜二话不说就掏了钱,每逢祠堂修缮老杜也总是捐钱出力,本来村里人都很排挤外星人,但看老杜为人爽快,久了也就把他当自家人了,可惜就是命太薄了,正是壮年的时候就遭了大难,唯一的一根独苗也……”黄老唏嘘的摇着头叹气,“杜芙那丫头自从老杜和他媳妇走了以后,性情跟着大变,村里的人因为惦念着老杜的好,能帮就帮,可那丫头就是不开眼,像疯了似的,见人就骂,骂完了就赶,久了谁还乐意用热脸去贴她的冷屁股?但村里人淳朴,也不跟她多计较,后来招娣发现她失踪了,村里的人也是一顿好找,就怕她出事,为了这事,村里的几个老长辈也是操碎了心,可就是找不到人,想着年轻人可能腻味了村里的生活出去走走也说不定,指不定哪天就回来了,便找了人轮流帮忙料理这房子,但近几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务工了,村里人少,又都是老人,精力有限,也就没那么热络了,尤其这两年,自家的田都缺人手,也就没人来了,本来想杜芙那丫头早晚回回来的,没想到……”他擦擦眼角,“这一家人的命可真苦。”

的确苦,最后一家人全死了,一个没剩。

“虽然没人来打理,但看得出里头东西都维持原样,一件没少,你们也有心了。”

一门死绝,留下偌大的房子,村子也不富裕,也没见他们闯进来瓜分东西,可见这村里的人有多淳朴。

“那是当然的,老杜生前帮了村里那么多事,我们怎么能干那种人走茶凉的事,前几年倒是真有几个年轻不懂事的,想进来偷点值钱的东西,好在被人发现被抓了个现行,要不真是丢尽村里人的脸了。”

“那杜家的亲戚有没有来过?”

黄老摇头,“老杜活着的时候就没见他和亲戚来往过,倒是生意上的人来来去去挺多的,他和媳妇出车祸亡故后,我们也问过杜芙,问她要不要联系杜家的亲戚,她却什么都不肯说,后来等到她失踪了,我们也想联系来着,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找人,老杜这人吧,什么都好,就是把这女儿给宠坏了,不过也是人之常情。”

“怎么说?”

“你们来的时候看到外头的樟树了吧?”

众人点头。

“老杜的媳妇当年生的是一双千金,老杜高兴极了,特地花了一大笔钱拖人从老远的地方买了两棵樟树回来,本想讨个彩头,给女儿长大了做樟木箱子当嫁妆,没曾想大的那个一岁的时候失足从楼梯上摔了下来,直接把脖子给跌断了,救都来不及。”

皛皛诧异道:“杜芙是双胞胎?”

“是啊!两个娃娃满月的时候我还抱过那个大的,哎……”他拿出长杆烟斗,点着了抽了一口,“这人呢,真是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旱烟的味道不怎么好闻,老人家却抽得滋滋有味。

小陈嫌弃的挥了挥手,想到烟味对皛皛身体不好,想叫老人家将烟灭了,却被皛皛的眼神给制止了。

“黄老,杜家除了书店,还有其他什么生意吗?”

“这倒没听说,老杜这人踏实,一门心思的打理书店,从不搞投机取巧的事情。”

皛皛低喃道:“这就怪了……”

景飒问:“怪什么?”

“只有一个书店,若是在大城市,人多,需求量高,狠赚一笔也不是不可能,但在这地方,一天能卖几本书?”

“这……”景飒愣住了,“这有什么关系吗?”

皛皛没回答,对着黄塘长又问道,“杜夫人是个怎样的人?”

“老杜的媳妇吗?”黄老笑呵呵的说道:“是个大美人,老杜可宝贝她了,像是身体不好,老杜都舍不得让她出来见人,她也很少在村子里露面,难得能看到一回,有一次为了修缮祠堂的事,我去找老杜,碰巧瞧过一回,漂亮是漂亮,就是面相不好,总是愁眉苦脸的,像个病西施。”

“娘家是不是什么大户人家?”或许有钱都是这位杜夫人也说不定。

“她嫁给老杜那么多年,从没见过有娘家人来,听老杜说也就是一般人家。”

一般人家?

那杜家这留存的丰厚家底是哪来的,总不见得是别人送的吧。

“对了,我听说杜家收藏了好几本古书,就是后来被杜芙卖了的,黄老可有印象?”

“有印象,有印象!听说一本就卖了好几十万呢,我们还纳闷,什么古书这么值钱!我听黄顺说,哦,黄顺是我们村子里的一个闲人,总喜欢到处闲逛,没事还会偷瞧人家家里的事,听他说,来买的人都是直接带现金来交易的,他就好奇了,想看看那些书长什么样,但啥也没看到,那些书被裹得严严实实的,装进了个奇奇怪怪的箱子。”

“奇奇怪怪的箱子?”

“嗯,他是这么说的,问他怎么奇怪了,他说那箱子里头装的都是冰块。”

听闻,皛皛十分诧异。

中国的书画源远流长,历史上很多名人的书画因为经历战乱、灾荒、人为损坏等,能流传至今的已是凤毛麟角,因此更加弥足珍贵,在收藏上也就相当讲究,因为收藏过程中,这些脆弱的书画很容易发生损伤、虫蛀、霉变等现象,一旦发生会大大降低收藏价值。

其中最大的天敌就是潮湿,一潮湿就容易发霉。

特别是古旧书画,年代久远,上面沾有大量灰尘和微生物,保管不当就容易引起霉变和虫害,最要紧的就是保持干燥,收藏之前还会进行消毒。

消毒一般常见的是熏蒸,或者在画箱内放适量的芸香、麝香、莽草、樟脑等,密封一段时间,也可以起到消毒的效果。

但,从没听说书会用冰块收藏的,冰块会有大量的湿气,这不等于是给蛀虫、霉菌生长提供条件吗。

------题外话------

惊悚延后,我忘了一个很大的伏笔……呵呵,估计这个伏笔你们看了一定云里雾里。

哈哈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5页  当前第2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6/54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黑萌影帝妙探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