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伞匠娘子的水乡生活_分节阅读_第62节
小说作者:一鸟嘤鸣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38 KB   上传时间:2017-07-24 10:42:37

  花费那么多,他足以让伞坊里的伞画师画上不少图案了。图样还能灵活多变,比套印单一花纹更实用。

  而眼前这种印刷法,颜青竹虽还未全然见识,但光是不需要雕刻,只需要会临摹即可,这点已是个足够大的优势。

  巴瓦蓬斜了颜青竹一眼,不满道:“啥都被你知道了,真没劲!”

  颜青竹却蓦地有了极大兴趣,“什么没劲,有劲得很!你快跟我说说这种印刷法的诸多事项,我都要听!”

  巴瓦蓬抱着臂膀,眼睛朝着房顶,“不讲。”

  “我让阿媛给你做水晶肴蹄!”颜青竹放出了杀手锏。

  巴瓦蓬终于把昂着的头摆正了,“还要鸡汤煮干丝,清炖蟹粉,红烧狮子头。”

  颜青竹看向阿媛,请求援助。

  “娘子,辛苦你了。”

  巴瓦蓬也笑着附和道:“弟妹,辛苦你了。”

  阿媛笑道:“也不是不行……不过,我要珍宝阁新出的蝶恋花镶玉步摇,你,亲自去买。”她说这话,是看着颜青竹的。

  小妻子难得向自己要点东西,颜青竹哪有不同意的,赶忙应下。

  阿媛这才满意道:“趁着菜市没收,我去买材料了。你们在家谈论这个……新式印刷术,要是饿了,先让喜梅给你们几个糕点垫垫肚子。”

  巴瓦蓬笑道:“弟妹莫怪我贪吃,我这是逮着机会给你谋福利呢!”

  阿媛已拾了篮子出来,听他打趣,笑道:“那就多谢巴大哥了,只是这规矩一旦成了,以后你想吃我做的菜,必得给我谋福利才成。”

  巴瓦蓬望着她走出门的背影,哈哈笑了两声。

  “弟妹这性子,倒跟我很像啊,指不准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

  颜青竹忙拉着他走到石板前,催促道:“快说正事。”

  巴瓦蓬又拿着滚碾抹了一遍颜料,拿纸覆盖着又印出一张来。

  “若是前面的准备工作做得好,这样一滚一印可印上千张。换图样和颜色的时候,把原先的图案打磨掉,重新画就行。若是一天印不完,在石板上抹些酱油,第二天擦去酱油,还可以继续印。”

  颜青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想不到自家酱油还有这种效用。

  巴瓦蓬说罢,又拿出箱子里的物事向颜青竹一一讲解。

  首先是巴瓦蓬最初画稿的用纸。

  “这个是糊了浆糊后晾干的宣纸,浆糊用糖,盐,面粉调煮。这种纸的表面有一层薄膜,方便吸附药墨,另外,纸晾干后也稍有湿度,能保持半透明的样子,方便套在原稿上临摹。”

  而后,巴瓦蓬又拿起刚才用过的小瓶子,“这个就是药墨,刚才画画用的,虽是黑色的,但最终的图案颜色跟它无关,只是看你用什么颜料。”

  接下来是其他一些刚才使用过的瓶瓶罐罐。

  “这个是松香粉,抹上可以让石材吸附药墨。这个是牛皮熬制的胶油,可以让没涂抹药墨的地方酸化。涂好之后,又把它们擦去,但因酸化的石材受水拒墨而无色,未酸化的部分拒水着墨而显色,这样便将字画按原样印在空白纸页上。”

  颜青竹虽不太明白他说的这些字眼,但大体原理是搞明白了,不禁赞叹道:“这是哪个能工巧匠想出的东西?实在太厉害了!”

  巴瓦蓬眨眨眼,笑道:“能工巧匠?呃……倒也算是能工巧匠。不过不是我们大华朝的能工巧匠,是来自西方的能工巧匠。嗯……应该叫发明家更合适。”

  西方?发明家?颜青竹对这些词感到陌生。

  巴瓦蓬见他懵懂,耐心解释道:“不是佛教里那个虚幻的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地方,整个西方很大很大,要远渡重洋才能到达,那里就像我们东方一样有很多国家。”

  颜青竹觉得光从他的几句描述中很难想象那是个怎样的世界,但那个世界里有这样的能工巧匠,这让颜青竹很是向往。

  巴瓦蓬见他好奇,也说得起劲,想到什么,又道:“颜兄弟,你知道吗?你的‘楚腰’就是很厉害的发明,你在西方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其实,对西方人而言,伞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发明。在从前,西方人是不打伞的,他们的伞甚至不能叫做伞。庞大的鲸鱼骨架做成伞骨,上面是抹了蜡的厚布,伞柄是很粗重的木棍,否则撑不起来。哈哈,你能想象吗?谁会搬出这么个庞然大物去躲雨?”

  颜青竹听着,也哈哈大笑起来。

  巴瓦蓬又道:“还有更好笑的,他们觉得下雨是那个叫“上帝”的神对人的惩罚,如果拿伞遮挡,是对上帝的不敬。如果我们的伞没有流传到西方世界,恐怕他们的贵族行在外面,只能靠马车和轿子躲雨,而他们的贫民若找不到一处屋檐,那就得接受上帝惩罚了。”说罢,他禁不住自己先大笑起来。

  颜青竹觉得他的描述在自己看来实在难以想象。毕竟伞在当下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再贫穷的人家还不至于拿不出一把伞来。

  原来自己习以为常的东西,在那个西方世界是个了不起的发明。

  颜青竹觉得自己的脑袋里仿佛注入了什么东西,让他变得特别兴奋。他非常想要了解那个巴瓦蓬口中的西方世界。

  “你知道这么多,难道你去过那个西方世界?”颜青竹十分好奇,不是说,那个地方要远渡重洋才能到达吗?以巴瓦蓬现在的年纪,难道他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就去过那个西方世界?那他的能力实在是太过强大了。颜青竹不禁有些艳羡,他对普通人,即使那些很有学识的读书人也从没产生过这种带着崇拜的心理。

  巴瓦蓬对颜青竹投来的目光很是受用,却仍旧说了实话,“我哪里去过,就是我经常沿着大运河跑去京城,沿途能碰到一些传教士,他们就是从西方来的,略略能讲一些中土话,还好身边都带着翻译。这个石印法,就是在京城得来的。京城的很多书斋画坊都开始用这个法子。石印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用雕刻,版面能随时缩小放大,所需的人力也比雕版小。不过,十分精细,或者带有浓淡晕染的画作,还是雕版做出来好些。”

  颜青竹道:“这个无妨,伞画图样没有那么精细复杂,有石印,足够了!你就说,这一套东西,多少钱肯卖给我?”

  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颜青竹自是不会让巴瓦蓬把宝贝白白让给自己。

  巴瓦蓬却摆手道:“不行,我今天过来又不是卖东西给你,我就给你变个戏法,这些东西我打算以后开个石印坊的。”

  颜青竹却不信,“不是卖东西给我,那就还真为了来吃我媳妇儿几个菜啊?是不是有些贵?你直说好了!”既然是那个西方来的东西,想必是不便宜。就像南境的货卖过来,也是普通人家无法享用的。

  巴瓦蓬见他干脆,却不由绷起了脸,“我说你这个人,怎么非要说得这么直白呢?”

  说罢,又软了下来,嘻嘻笑道:“确实有些贵。石板,松香粉,牛皮胶,浆糊,颜料等都可以在镇上制备,唯独这个药墨,如今只有京城有货,制备方法是那些印刷坊的秘方,绝不外传的。我只带了几桶回来,每桶不算运费也得二两银子。

  颜青竹这才知道,原来这东西京城已经可以做,并不是西方运过来的。颜青竹看看药墨桶的大小,觉得二两银子一桶也不算顶贵,只是还没试过,不知道一桶能印多少。

  巴瓦蓬见他观看药墨桶,又笑道:“要不,今晚上你和弟妹商量商量吧,我把东西都放在这里,你们空了再自己印着看看。”

  颜青竹听完巴瓦蓬的话,蓦地有些感激。二两银子一桶,就算是十桶,也无非二十两银子。这对一个往返海上的大商贾来说,可谓九牛一毛。人家辛辛苦苦抬了石板过来,又细心演示给自己看,其实是知道这个东西对自己肯定有用,刻意带回来的。

  可临了他又插科打诨,不愿立时卖给自己,无非是不愿自己觉得被强迫了,而关于价格,他也主要是为自己考虑。几桶药墨,巴瓦蓬还不至于看上这种生意。

  此人为人处世通透圆润,却又不会让人觉得刻意与世故,大抵还是待人以诚,性格虽不拘小节,细微处却足见用心。

  颜青竹但觉认识这个人,不仅是生意上的助力,而且能让自己了解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兼之他的处世方式也值得称道。

  当下颜青竹也不愿拂了他的好意,便答应他晚上与阿媛商议后再做答复。

  这日傍晚,阿媛在焦喜梅的协助下张罗了一桌子酒菜,席间巴瓦蓬和颜青竹开怀畅饮,却未再说石印的事情。

  直到夜深时分,巴瓦蓬兴尽而归。颜青竹这边留焦喜梅在厨房收拾,拉了阿媛到房中商议起石印的事情。

  颜青竹不仅把石印的事情说清楚了,还把巴瓦蓬讲的关于西方人与伞的趣事也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阿媛听完,亦是哈哈大笑。

  颜青竹方又说回正事,“你觉得,这个新的印刷法可不可行?”

  阿媛脱口道:“当然可行。”

  “可那药墨对我们而言确实不便宜,又是京城的东西,我们一时也研究不出人家的配方。更不知道一桶能印多少伞,都得试了才知道。若是要开始印刷伞面,我想着还是要多备些货,得把巴瓦蓬带来的五桶药墨都卖下。他从京城千里迢迢运过来,我们若按二两银子一桶跟他买,倒是让他吃了运费的亏,怎么的也要多补些钱,总的算来,十余两银子是不可少了。”颜青竹自己倒愿意一试,只是十余两银子对他们目前而言是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投资,他不愿家里成了一言堂,总愿与阿媛商量。

  若是阿媛不愿意,他就不买了,替巴瓦蓬在镇上找一家相熟的印刷坊,想必即使再抬高价钱,人家也会考虑买下的。

  却听阿媛道:“这个价钱我们不是拿不出来,你自己做个决断就好。”

  颜青竹见她面色如常,不似赌气而说了反话。

  “我这还等着你犹豫一番的,你怎么这么快就答应了?”

  阿媛不禁莞尔,“我答应了,你还不欢喜了?”

  “也不是。”颜青竹搓了搓眉心,“因着我还是有些犹豫的,所以你这么快答应,我倒又没底了。”

  阿媛环住他的腰,依在他厚实的肩膀上,“没什么好犹豫的,有些事情不做,永远都无法推算结果。现在就算预料到各种情况,到了情况发生之时,仍旧会觉得当时设想得不够多。可做生意这种事,本来就是带着风险的,我们只要有信心面对最坏的情况,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既然我们能让‘楚腰’热卖,让绸伞热卖,说不定这个石印印出来的花伞也能热卖。就算亏损,也在我们能承受的范围,你怕什么呢?”

  颜青竹搂着阿媛,心下对她不甚感激,却又叹了口气。

  “除了你说的这些,我犹豫的还有其他。”

  阿媛忙问:“其他什么事?”

  颜青竹轻抚她的背,慢悠悠地道:“还是初春时,我就计划着要买新的宅子,可后来家中却遭了小偷,于是我们商量好了等卖完‘楚腰’和绸伞,就找新地方搬。如今我都看好镇北一处宅子了,就等着那家老小都迁走了,便去把宅子盘下来……可若要成为镇上做石印伞的第一家,必要赶上时机,多备闲钱……如此,搬家的计划又要搁置。”总觉得一再承诺却没法兑现,对爱妻多有亏欠。

  阿媛抬眼笑道:“就犹豫这个?如今家里养了狼犬,外人望进来都心里打颤,退却三分,我们住着安全得很,不必那么快搬的。我倒是见镇西有几个不错的铺面要租出来,咱们可先租个体面的铺面,挂上金漆招牌,等石印花伞出来了,才能卖出好价钱!”

  颜青竹用深邃的眼看着她,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她越是体谅,越是鼓励,越是善解人意,他越是怜惜她,亏欠她。

  阿媛见他一脸对不住自己的模样,笑着松开他的腰,将花瓶里新插的重瓣娇花摘了一朵捧在手心。

  “我看喜梅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总喜欢数花瓣,今天咱们也试一试。”

  颜青竹觉得这法子莫名幼稚,呵呵笑了两声,又点头赞同。

  “用石印……不用石印……用石印……不用石印……”阿媛慢条斯理地数起来。

  “用石印!”阿媛终于数完,挥了挥手上最后一片花瓣。

  颜青竹笑呵呵地走到她身旁,将她藏在袖中的另一只手捉了出来。

  “娘子作弊了。”颜青竹满脸促狭,轻握住那只捏着真正最后一片花瓣的手摇了摇。

  阿媛朝她翻了个白眼,嘟囔道:“没劲儿,人家逗你开心的。还是巴大哥说得好,看破不说破。”

  “你俩说话的时候还真有些像,以后可不许联合他来欺负我。”颜青竹捏了捏她微微撅起的小嘴,试探道,“既然花瓣的意思是不用石印,我们是不是该听花瓣的?”

  阿媛丢了手上的花瓣,依在他怀里道:“哪能听花瓣的,当然听娘子的。你娘子没见过石印花伞,想让你做出来看看,你听不听娘子的话?”

  “听,当然听。”颜青竹宠溺道。

  “真乖。”阿媛温柔地吐出两个字,又把自己软馥的唇贴向他的。

  四唇相接,颜青竹但觉心里再装不下任何犹豫与烦恼。

  得她相伴,再大的得失他也能从容应对。

  雕花床上,轻纱帐幔徐徐落下,笼住两个藤蔓纠缠般的躯体。

  一年多的磨合,他们早不是青涩的新婚燕尔。寻寻觅觅,大胆摸索中,早得了娴熟领悟。夫妻生活自更得妙趣与蜜意。

  室外,初夏的雨落在黛瓦上,敲击起悦耳的韵律,把一声声满足的和鸣都冲淡了。

  室内,香炉里焚着柏崖香,床榻上还残留着玫瑰香露的味道。馥郁的气息悬浮在每一吸空气里,柔情弥漫,把肌肤相贴辗转的声音都放大到极致。

  作者有话要说:  快要完结了,咱们最后含蓄地开......算车吗?

  接下来的章节会交代你们关注的问题.

☆、第70章 70

  令阿媛与颜青竹没有想到的是, 他们的石印花伞很快打响了名声。

  花伞终于可以成批大量制作了, 这在制伞史上绝对是第一次。

  二两银子一桶的药墨可以使用很久,这点颜青竹确实没有想到。制作一次版面, 只要保存好了, 可以印制上千张,这绝不是一句虚言。

  在制作过程中,颜青竹还摸索出了自己的经验。比如在印制前先在皮纸上和石板上做上相同记号,印制时对准记号,颜料的位置就不会移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9页  当前第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伞匠娘子的水乡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