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桃源农家日常_分节阅读_第70节
小说作者:络缤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599 KB   上传时间:2016-06-01 21:11:14

  宛娘一看到那小竹楼也十分喜欢,她在公婆和丈夫的熏陶下,比普通人家女子要更加诗情画意。

  而宋挽呈的儿子宋玉息则完全被常昱制作的小水车、小弓箭等小玩意吸引住了,尤其看到常喜乐给常昱买的小马,直接就追着跑,对陌生地方的恐慌感立马消失了。

  小马是常喜乐委托沈家商队从别国带回来的,虽然不是什么汗血宝马,可品种非常的好。

  这马是常喜乐在常昱生日的时候送的——常昱具体生日几何并不知,便以捡到他的那日算的。常昱对小马爱不释手,每天都要骑着他的小马跑一圈。其他孩子眼馋得不行,可常昱不会分享不说,那小马也是有脾气的,除了常昱和常喜乐,谁也不让靠近。

  宋挽呈看着自个儿子屁颠屁颠的跟在瞧都懒得瞧他一眼的马旁边献媚,心里不由想要扶额,可又觉得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太不尽责,因为他这才反应,他似乎没有送过什么东西给自己的儿子,也不曾好好相处过。还不如常喜乐一个小小少年,真是让他惭愧不已。

  常家为宛娘和宋玉息接风洗尘,里正也来了,表达对他们的重视。虽然里正在宛娘眼里不算什么大人物,可能这么重视他们母子还是非常意外的。毕竟在别处,对女子都颇为轻视。她不过是个秀才公的娘子,不是诰命夫人,所以极少会像这样,把她当做贵客上门,当地地位最高的人都会过来迎接。

  常家的东西是有名的好,几位嫂嫂在常喜乐的指点下,以及有条件琢磨的情况下,如今那饭食可是村子里一等一的好。家里有喜事的都喜欢邀请常家媳妇去帮忙搭把手,而家里有姑娘的,家境又还不错的,若有机会都想送过来学一下这灶上的手艺。

  日子有奔头了,大家就开始想着怎么享受生活了。

  宛娘看到满桌的美食当场就给愣住了,完全没有想到农家饭食竟然会这么好。

  她虽也是小富之家出身,可也知道乡下饭食是怎么样的,这完全颠覆她的认知。之前宋挽呈不是没有提过,可固有的观念让他们产生偏见,并没有真的相信,只以为宋挽呈为了让他们不担心,而故意这么说而已,没有想到果真如此。

  尝一口,那可真是美味得很,竟是不比饭馆里的差!

  而让宛娘没有想到的是,她融入这个村子,竟是从饭食开始。因为喜欢所以去虚心请教,一来二去,就跟大家混熟了。

  原本来到这里还十分彷徨,毕竟是完全陌生的世界,尤其从小在城市里长大且不常出门的宛娘一直以为乡野村夫是很粗鄙的,可桃源村完全改变了她的想法。

  这里的人虽然没有城里条件好的人家那样生活得精致,却同样知道如何享受生活。他们的日子过得安逸而满足,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你只要站在这一片土地上就能感受到大家的热情和希望,这种氛围也让自己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桃源村短暂的生活,一直深深的刻在宛娘的脑子里,哪怕以后成为高官夫人,享尽荣华,也难以忘怀那段美好时光。

  

  第61章 免税

  

  常喜乐虽然在秋收之前就将脱粒机制造出来,可普及力度却并不大。除了桃源村,也只有几个富足的村庄和地主们有能力购买。

  主要是因为成本比较高,里头还涉及铁器,且所需要的铁还不少。制作的时间又比较长,这东西才刚推出来没多久,还来不及扩大生产。

  铁器是被朝廷管制的,若想要打制东西少一些还罢了,想要大量制作是不行的,必须得经过请示。确定制作的东西是做什么用途,并无歹意,这才会批准。

  而菜刀、砍柴刀一类的凶器,购买时都是要登记在册的,每一家还有限额,有钱也不可多买。不过随着国家日益安稳,限制也越来越少。从前局势紧张的时候,甚至还出现过五户甚至更多户人家共同一把菜刀的情况。

  县里铁匠铺规模小,而且只是会打些最常见的铁器,比如锅、菜刀什么的。常喜乐所要的对他们来说实在太为难,没有精力和财力去实验去支撑,只能拒绝了。

  所以常喜乐还得委托沈百里,让他在府里帮自个寻技艺比较高超的铁匠铺帮忙打造所需要的东西。因为是新鲜物件,什么都得重来,还得琢磨,难度比打造常见铁器要难得多,一开始要价也就极为高昂。

  虽说最后常喜乐一分钱不用掏,全部都有裴家给包圆了,可也就造福了整个桃源村,村子以外的人想拥有就得付出大价钱。不少人听到了价钱都唬了一跳,纷纷摆手拒绝,反正那稻床也挺好使,还不如多花点力气。就连那些地主不少人都舍不得买的,觉得还不如雇佣人,反正钱给了累的也不是他。

  脱粒机造出来的时间也短,名气还没能散播出去,所以买的人虽有,却暂时不是太多。

  裴家这般大方赠送稻香村这么多价格不算便宜的脱粒机,也是另有所图。

  他们打算将此物送到御前,虽不是他们制造,可如此利民利国之物,不管谁送上去都会连带的得到嘉奖,只需看桃源村原来的县令如若飞升便是知晓。果然,此物一送上去,皇帝十分高兴,在殿上连叫了几声好。

  如此便是罢了,退朝以后,竟是亲自在宫里头实验起来。皇帝高兴得得意忘形,差点没把手都给搅进去,所幸旁边的太监反应快。

  不过皇帝并未因此而恼了,依然高兴不已,连续几晚都宿在丽嫔那里,其意不言而喻。

  前朝和后宫从来是分割不开的,如此也是在表明皇帝对裴家这一派的欣赏。裴家虽然没有直系亲属在朝中为大官,可生意做得这么大,自然有自己的党派,钦差便是在此派系之中,而如此一来也就共同受益。

  常喜乐之前从府里归来,就曾试探过钦差。

  他委托常喜盛将沈家从海外带回来的稀罕物件送过去,叮嘱常喜盛送礼之时需多解释一句,这些都是沈家商队带回来的东西,对方立马就会明白。

  常喜盛一直搞不懂文人之间为何如此喜欢拐弯抹角,若是其中一个没有反应过来岂不是鸡同鸭讲?可他深信常喜乐不会胡来,心中虽然疑惑却也照做了。

  钦差收到礼物,一听到常喜盛那话,心里就明白了,便是道自个没少在沈家买些新鲜玩意。常喜乐听此心里舒一口气,所幸不是对敌,否则可就颇为麻烦了,必须得舍掉一边。

  如此一来,皆大欢喜。

  常喜乐之所以会让裴家领这个功劳,也是助他们这一派系一臂之力,以达到惠己目的。

  他现在虽说不至于和这一派系牢牢绑捆在一起,但是只要去科考,就会被打上烙印。所以不如一开始就示好,这一派系的壮大对他也有利。至少他目前看到的,这一派系的人感官都很不错,都是干实事的。

  反正这玩意肯定是要传出去的,还不如趁此机会让自己这一派得利。

  当今的皇帝非常注重民生,只要对民生有益,都会得到极高的嘉奖。

  而裴家也没有让他失望,不仅与他签订合约,内容半点没有让他吃亏,甚至是主动让利。裴家一个商家能做到这般地步,果然有着长远的眼光。

  合约里表明但凡从裴家这里销售出去的脱粒机,反虽非桃源村所致,所得的利润他都能分三成。不仅如此,还会保证每一架脱粒机都会标志上打上去桃源村品牌标志的符号,只是没有桃源村所制的拥有独特编号。

  裴家还上下活动,将他们这一派系的官员弄到稻香县里来。此官员是有名的清廉,且是个脑子清楚干实事的。此举不仅是为了方便常喜乐,给他寻个靠山,也是想从常喜乐身上获利。

  常喜乐如此年幼就能在短短时间里干出别人一辈子也无法做到的事,他的生命还有那么长,以后必是还会有所建树,那掌管稻香县的官员也会跟着受益,是个历练的好地方。

  如今的稻香县想要进来做官已经不容易,因为不少人都有裴家那样的想法。尤其看原本稻香县的县令升职得如此快,心中更是有了几脚。

  原本一个被人瞧做是蛮夷之地的小县城,转眼之间就成了炙手可热的地方。裴家还是花了不少力气,才将这个名额争取到。

  现在的桃源村已经变得不一般,它已经在皇帝面前挂了号,甚至常喜乐这个名字皇帝都是知晓的。

  虽然常喜乐为了淡化自己的存在,将所有功劳都放在整个桃源村上。且这些农具,也确实是他和几个木匠一同研制出来的。可皇帝并不是傻子,虽是穷山僻壤却从不曾脱离他的掌控,自然知道其中最关键的人物。

  不过他并未言语,加之裴家在常喜乐的叮嘱之下并没有提过他的名字,而是将功劳放于整个桃源村头上。

  裴家还不忘适时拍马屁,称道:良国农人就这般聪明能干,一切都是皇帝皇恩浩荡所赐。有如此吉兆,国家必定会繁荣昌盛,皇帝必是会成为流芳百世的千古一帝。

  这些话都说到了皇帝心坎里,不管里头掺了多少水分,可好话谁都爱听啊。况且这些东西确实不凡,将会极大推动农事发展。

  皇帝是个赏罚分明的,直接大笔一挥,整个稻香县农田减免五年年赋税,桃源村减免二十年赋税,免除所有人的徭役。而常喜乐也被单独挑出来,能享受比之前十倍的田地免税权,若以后功名再进一步,又在此原有基础上增添十倍,直至其不在人世间。

  这下子整个稻香县都沸腾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虽然皇帝登基一来,就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赋税,以便休养生息。可这世的产量低,赋税依然成为农人极大负担,更别提还能免除徭役。

  消息一颁布,桃源村直接啥活都不干了,全村的人一起摆了三天宴席。不管男女老少,全都大放假开始欢闹起来,后来这一天还成了桃源村每一年必会欢庆的日子,甚至比春节还要热闹。

  里正还用公中的钱去买了舞龙舞狮的行头,组建了村子里的舞龙舞狮队,并在当日舞了起来。虽说东西才刚拿到手,还没开始练,大家的动作难免生疏,可谁也不会因此觉得不好,所有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不少人在旁边还跟着舞了起来。

  有的人甚至还跑回家拿起自家的草墩子、布条等物也那装模作样的跟着舞起来,这个时候谁都不会责怪胡闹,还觉得十分有意思。

  孩子们更是在村子里疯跑,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从前一年难得吃一次的糖果。

  欢声笑语响彻云霄,直至夜晚也不消退。

  今年秋收本就比往年要更胜一筹,没有想到的是竟然连赋税都不用交了,也就意味着地里产的粮食都是他们自己的!再加上今年才摘茱萸、油茶果、挖河道等等收入,手里不仅有粮还有钱,这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桃源村人的喜悦挂在脸上,他们唱着跳着,大家并不在意唱戏些什么跳得怎样,只要能宣泄自己的欢乐就成。

  就连颇为内敛的宛娘都被带动得心情十分愉悦,竟是还跟桃源村人一起围着篝火跳起来。宛娘虽然不是大家闺秀出身,却也是小家碧玉,加上加入书香门第,平日最是矜持,可这种时候被气氛感染,也就放开自己尽情的享乐起来。

  常家人也停了这一天的生意,全都回到村子里一同庆祝。

  而当新县令出现在桃源村的时候,就看到这么一片欢乐景象,身边穿着便服的衙役想要上前告知县令来了,被他挡了下来。

  有人出现在桃源村,很快就被人发现了,见他穿着虽然朴实可气度不凡,身边还有好几个随从,连忙去寻里正。

  桃源村因为祖训,不管多欢乐,也从不曾放松过警惕。

  里正很快赶来,因为新县令上任不久,所以不曾见过也就不认识,见来者一身书生打扮,便是上前打招呼询问:“我是桃源村的里正,不知先生前来桃源村所为何事?”

  新县令不过也才三十出头,笑道:“我是前来拜访常秀才的,里正可否方便为我引荐?”

  里正一听便是明白了,自打皇帝的赏赐下来,就有不少人登门拜访,就连钱家都厚着脸皮想要与常喜乐重新交好。如此便是罢了,竟是还妄想重提婚事,直接被赶了出去。

  里正见他非常人连忙命身边的村民去唤常喜乐,常喜乐前来一看到新县令连忙拱手作揖,“不知县令大人到此,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周围的村民包括里正一听,连忙纷纷下跪,新县令赶忙上前将里正虚扶起来,“无需多礼,今日不过以老友身份前来一游而已,都快快起来吧。”

  大家这才纷纷从地上站起来,虽然听新县令这般说,却依然压低着头不敢多言语。

  新县令也知自个在此气氛尴尬,便是让常喜乐领着他到处走走。

  “宋秀才就是住在这里的。”常喜乐指着小竹楼道。

  新县令点了点头,“宋秀才是甚为雅意之人,如此地方必是极为和他之意。”

  新县令虽然刚来没有多久,却将稻香县的情况摸得差不多。

  他在常喜乐的带领下,不仅看了各个工坊,还去瞧了常喜乐之前整治的盐碱地。之前整治的地方长出绿油油一片苜蓿,与旁边的荒芜形成鲜明对比。

  新县令亲自蹲下摸了摸那地上的泥土,挖水渠的那部分土地整治得最好,已经有些良田的影子。

  “若是真能办成,可又是大功一件啊。”新县令叹道。

  经过方才一番巡视,可算明白为何这么多人想要挤进这里。不过一个小小乡村,竟是能做到如此地步,如今不过才刚刚起步,以后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样子。

  其他不说,光这一片土地整治成功,到时候可可以官运亨通了。

  新县令看着眼前虽然脸上有疤,却无法掩住其俊秀面容的少年,心中佩服不已。

  原本前途尽毁,却没有想到竟硬生生的开辟了新的道路。不过短短时日,竟是弄出这么多东西,不愧是少年天才。

  常喜乐之前一直注意观察着这片土地的变化,每一天都会记录相关数据,为以后的治理提供依据。虽然只能通过肉眼判断却也了解这块土地的状况,仅仅靠种植苜蓿的那边进展比较慢,可是苜蓿已经扎根,且长势非常好,这就让他看到了希望。

  而挖了水渠那边,他推断不过三年,就会恢复肥力,可以用来种植粮食。

  这么大一片土地若是能够全部化为良田,到时候不知道有多壮观!

  这在丘陵地区的稻香县来说,可谓十分难得。

  听到新县令这般说,他也充满了期待。

  “县令过奖,不过是农人子弟出身,对土地有着莫名的执着,也就喜欢把心思放到这上头。”常喜乐谦虚道。

  他之前得到嘉奖,老实说心里还是有些慌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向来不耀眼,如今竟把他推到人前,还真是非常不习惯。尤其那位掌握生杀大权的人都知道了他,这让他更加坐立难安。

  虽然对于那一位来说,他兴许就是个转身就忘了小人物,可兴许是从前看了太多的史书、电视,总觉得皇帝就跟扫把星似的,一旦沾染都没有好下场。

  不过这种感觉不过是一瞬间,很快就恢复平静,然后把这事就给抛到脑后了。

  愁这些也没有用,还不如享受当下。

  新县令只是笑了笑,心中更是有了计较。

  “明年就要下场,你可准备好了?”

  常喜乐顿时有些心虚,因为有了宋挽呈,让常喜乐更加清楚自己的差距。偏偏他的事一件接着一件,无法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每日只能抽出一部分时间去读书。

  新县令见此便是明白了,安慰道:“你年纪尚小,也无需这般着急。能考中举子的多半都是近而立之年,你尚且年轻,每一次失败就多一次沉淀,并非没有好处。”

  常喜乐感激道:“多谢大人教诲。”

  “我那里还有些书籍,都是当年我为了准备科考时看的,上头有不少批注,兴许对你有些用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2页  当前第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1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桃源农家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