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21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计议已定,夜袭在几个小时后果断展开。

  尽管事实结果与猜测中的情况有所出入,日军并没有在城中设伏,但是却固守街道阵地,正面迎击中国军队,死死不肯退让。因为日军参谋本部的朝鲜分布就驻扎在汉城之内,参谋本部的军官们绝不容许再向后撤退,要求全城士兵和日本平民参加防守战,誓死也要跟中国军队拼下去。

  中日双方都没有想到,汉城战役居然持续了足足十多天,直到议和谈判开始中国军队都未能完全收复汉城。日本在汉城的平民足足有五、六万之众,虽然日本军队没有足够储备的武器,但一旦前线有士兵阵亡,他的武器立刻会交到下一个补充兵手里,然后继续作战。

  卷八:世界大战 第1088章,一个不留

  三十七师和海军陆战队几乎就这样陷入了日本军民的人海战术之中,这同时也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接触到敌方全民皆兵的作战方式。不得不说,哪怕中国军队身经百战,比起那些动员起来的民兵要精干得多,可正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一拳难敌四手,每次进攻一段阵地都仿佛有杀不完的敌人,因此大大拖累了作战进度。

  用枪械对阵还好,毕竟可以做到一个中国士兵换五个日本人头的比例。可一旦在冲击敌人阵地发生肉搏战时,情况就大大不妙。那些日本民兵拿着石块、刺刀、棍棒一拥而上,往往就是三五个人缠斗一个中国士兵,结果可想而知。

  为了尽快解决汉城的问题,平壤前沿参谋部甚至专门召开了讨论会议。

  许多参谋官都动议再次使用毒气弹,给日军一次性造成重大伤亡,这是对付人海战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然而目前中国军队已经从南北两个方向冲进城内,早已在汉城各个区域分散开来,一旦使用毒气弹很有可能造成友军误伤。再者,中国仅有的防毒设施全部用在春川战场上面,三十七师和海军陆战队这边可谓是一件装备都没有,因此风险实在过于太大。

  不仅如此,从政治角度上来说也不太合适。毕竟中国已经占据上风,在这个时候继续使用毒气弹,必然会引起更强烈的指责和谩骂,同时还会让外界认为中国军队在汉城陷入了困难,不得不采取激进手段来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原本是占了上风的优势,也会平白无故遭人质疑。

  最终,蔡锷做出指示,让汉城的部队放缓进攻节奏,一时间拿不下汉城不要紧,战场上最重要的是赢得战争,而不是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他吩咐在抢修铁路的海军陆战队再调出一个旅支援前线,并且严令修筑铁路的工程加快,只要铁路打通,列车炮、重炮、装甲团都能快速驰援汉城,到时候哪怕硬碰硬也无所谓。

  当然,在这段期间里,空中支援是不能少。所有飞行中队每天发动两次以上的空袭,重点袭击军营和物资仓库,尽可能破坏敌军少得可怜的战略物资。

  就在汉城陷入僵持局面时,从春川出发的大军却是一路高歌猛进。

  七月七日时三十六师先头部队已经横穿江原道,抵达忠清北道的忠州,在这里追上了一些日军残部,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全歼了这股敌军。击毙敌军六百余人,其余两千余人尽数弃械投降。由于先头部队兵力不充足,只能留在忠州看押俘虏,等待后续部队跟上来之后,才能继续发动追击。

  朝鲜境内的战争总体上已经奠定大势,日军真正能负隅顽抗的决心并不多,更多的还是在等待着议和或者投降。而这一切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对于朝鲜老百姓来说,战争自然越早结束越好,事实上无论中国军队如何不遗余力的去宣传,他们从来都没有认为中国军队是正义之师。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日军做为侵略者的形象更不好而已。

  随着中国大军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朝鲜上上下下都知道战争快要结束了,这才是他们心里唯一所期待渴盼的事情。

  弗伦奇军团的各路作战部队并不是全部都能全身而退,在辽东半岛和朝鲜的四个师,是因为有日本军队的掩护才能撤退的那么从容。可是在吉林省内的第二师、第三师却远远没有那么轻松,沙俄东方远征军团只知道劫掠、杀人,这大半个月的时间里甚至连一段防御阵地都没有修筑起来。

  北方第一集团军三十八师在六月底时突袭了延边,成功收复了延边和珲春两地,也因此截断了英俄联军的退路。同样是在这段时间里,空中骑兵第一旅和第二旅在长春北部空降,与赶到的国防军第二师一北一南发起对长春的夹击。

  弗伦奇军团第二师和第三师被硬生生的困在城中,而在吉林的沙俄军团则按兵不动,根本没有打算支援长春的意思。

  到了七月上旬时,弗伦奇军团其他部队基本上完成撤离,唯独第二师和第三师被拖延在战线上,根本无法动弹。与此同时,三十八师从延边挥师北上,向吉林的沙俄军团发起进攻。就在三十八师抵达吉林郊区之后,吴佩孚从东港赶到师部,决定亲自指挥这次作战。

  自从弗伦奇军团撤退之后,东港早已经安全,整个辽东战线都可以稍微放松一些。

  吴佩孚召开战前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其他废话都没有多说,只做出两点作战指示,第一是全歼沙俄军团,第二是一个活口都不留。

  沙俄军团在中国境内犯下的恶行如今传遍中国,甚至连欧洲一些大都市的报纸相继做了报道。不管西方人是什么态度,但在中国却是人神共愤的地步,尤其是那些死里逃生的吉林省同胞,不仅遭受巨大的心灵创伤,更是为了失去至亲而悲痛万分。

  吴佩孚在从东港赶到三十八师师部途中,从军情处情报员那里了解到,根据一些粗略的推测统计,沙俄军团自进入中国境内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至少屠杀了一万人数以上的中国人,其中起码有四分之一是少年儿童。

  这种惨绝人寰的屠杀行为,让吴佩孚彻底愤怒,他下定决心要让沙俄军团能走进中国,但一个也休想走出去。

  绿魔行动虽然是打着向沙俄军团报复的口号,可不管怎么说毒气弹最终投放在春川,对沙俄军团没有造成任何实质上的打击报复。这次收复吉林,就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沙俄军团直至沙俄国政府一个郑重的教训,那就是:今日中国非昔日可比,你若犯我,我必十倍奉还!

  三十八师从延边一路走来,路上所见所闻都是沙俄军团留下的罪证,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心中都憋着一股强烈的愤怒。今日听到吴佩孚做出的指示,这股愤怒马上化作动力,上上下下对吴佩孚的决定支持不已。

  长春、吉林的反攻战很快打响,吴佩孚将两地战场合二为一,统称为长吉会战。

  沙俄军团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仅缺乏先进的武器装备,士兵素质更是良莠不齐。之前他们在对付中国地方军时还能有几分战斗力,但更多的也只是以多压少。

  如今面对中国正规军,而且兵力是自己的两倍,顿时连一点反抗的力量都没有。

  吉林的作战不到两天时间就告捷,沙俄没有修筑防御工事,就这么让中国军队长驱直入。随后三十八师立刻在城中展开捕杀行动,遇到不肯投降的沙俄士兵直接打死,遇到主动投降的则先收押起来,目的就是诱使其他沙俄士兵都来投降。

  为了防止有漏网之鱼,吴佩孚还在城外建立警戒线,但凡遇到沙俄人直接击杀。

  在长春的两个英军师比起沙俄军自然要更有战斗力,然而可惜的是,弗伦奇军团司令部一早就下达撤退的命令。如果没有这道命令,或许英军师会顽抗到底,必然会导致中国军队进攻重挫。正是因为这道命令,第二师和第三师上上下下都有所动摇,士兵们归心似箭,都期待着能安全撤离。

  正是这种求生的希望,导致中国军队进攻的时候,英军火力处处畏手畏脚,战斗从一开始就变得极其不顺利。

  五天之后,吉林城内的作战全部结束,沙俄军团全军覆没。三十八师击毙了超过四千敌军,另外俘虏了三千多人。就在宣布吉林城完全光复的当天晚上,吴佩孚下令将三千人的沙俄俘虏押至城外,全部斩首处死。

  吉林城失守给长春的英军造成极其严重的心理影响,这意味着三十八师很快北上参与长春的围攻。英军深入中国境内,缺乏火力支援,物资弹药极其匮乏。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之下,英军两个师最终决定在中国三十八师围攻上来之前突围。

  之所以一开始没有选择突围,是因为考虑到延边失守,后退的道路被截断。从长春向海边转移路途遥远,只要中国军队紧追不放,必然会造成严重损失。不但如此,如今就连通讯设施都遭到破坏,长春这边已经没办法与弗伦奇军团总部取得联系,就算突围到海边也不知道有没有海军接应。

  但是现在看来,总不能就呆在长春坐以待毙,哪怕这一路向西突围会损失很多士兵,也必须要改变目前的困境,寻找新的机会。

  卷八:世界大战 第1089章,摆架子

  七月十六日,一封电报传到海峡殖民地狮城海军基地。

  三天前刚刚返回狮城的约瑟夫少将接到电报,在看完之后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拿着电报的手渐渐失去力气,电报纸脱手滑落在地上。

  一旁的罗哈德少校上前一步,忍不住问道:“将军先生,出什么事了?”

  约瑟夫少将脸色非常痛苦,他嘶哑的说道:“弗伦奇军团第二师和第三师回不来了。”

  罗哈德脸色瞬间大变,虽然这段时间狮城这边一直在讨论营救第二师和第三师的方案,可万万没想到这两个师连半个月都没坚持下来。他微微的摇了摇头,语气凝重的说道:“这真是不幸,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约瑟夫少将有几分懊恼,气愤的说道:“因为长春的通讯被截断,第二师和第三师无法跟我们取得联系,最后只能冒险选择突围。他们要是能再等几天,我们的舰队就开过去了,到时候哪怕用无线电也能联络。唉,真是……”

  他想骂出几句,可倒头来又想责任并不全在第二师和第三师身上,他们只是被迫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而已。

  罗哈德沉默了一会儿,安慰的说道:“将军,这次撤退本来就是一次冒险,既然是冒险就不可能毫无损失。这场战争我们已经尽力了,有些事我们应该尽早做好心理准备才是。”

  约瑟夫缓缓的点了点头,事到如今他也只能这样自我安慰了。过了一会儿,他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后面落座,然后对罗哈德说道:“少校,我希望你尽快启程前往曼谷。德里的代表这几天也会赶到那里,你的任务是做好接待工作。”

  罗哈德疑惑的问道:“德里的代表?他们有什么事吗?”

  约瑟夫沉重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还能有什么事,这些穿白衬衫、坐办公室的人,自然是希望在事后耀武扬威一番,这样才能显得他们的存在性。哼,一群白眼狼!”

  罗哈德立刻明白了约瑟夫的意思,他严肃的说道:“他们在这个时候来兴师问罪?”

  约瑟夫点了点头,说道:“总之,你是弗伦奇军团的联络官,由你去应付他们是最合适不过。不过,我希望你能尽量把责任推到日本人身上,告诉这些白眼狼,就说是日本人的失误导致战略失败,所以我们才决定撤退。”

  罗哈德犹豫了一下,说道:“可是,这么做似乎太过分了。”从小接受良好绅士教育的他,脑筋在这一刻就是转不过弯来。

  约瑟夫坐直了身子,表情严厉的说道:“这有什么过分的?春川本来就是日本人镇守,他们在那里一败涂地,主力部队损失惨重,难道还指望我们来替他们收拾残局?就算你把日本人说的一文不值都合情合理,更何况现在是关乎到弗伦奇元帅是否能继续统领军团的问题,难道你想看到弗伦奇军团就此解散?”

  罗哈德陷入沉默,脸色忽明忽暗,实在是难以抉择。

  在他看来,春川失败的责任或许可以归咎于日军身上,但这场战争的失利却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卸在日本身上。

  或许,从一开始战争就注定不会有进展,弗伦奇军团不是天神下凡,怎么可能迎着锐气正盛的中国军队并妄图在三、两个月的时间里扭转局面?

  如果弗伦奇军团在战争之初决定采用保守的作战方式,那就是集中兵力与日军共同坚守朝鲜南部,必然能阻挡住中国疯狂进攻的步伐。

  用拉锯战来消磨中国的意志,不单单是中国军队的意志,更是中国政府乃至中国全体国民的意志。就像欧洲战争那样了,在一个防线上的进攻和防守能持续数年之久。

  以中国这种泡沫式的军事发展,根本经受不住残酷拉锯战的考验。到时候自然会有中国人开始质疑,再从质疑到不信任,随后又从不信任到厌烦。

  到了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开始反攻的大好时机!总而言之,弗伦奇军团的最高战斗目的不是攻城略地,不是教训中国人,更不是帮日本夺回朝鲜,而恰恰是在朝鲜牵制中国军力,让其无法一心一意开辟南亚战场。

  可是弗伦奇元帅偏偏要出奇制胜,而且要以区区八万人的兵力执行战略进攻,并且还是分散到各个战场独自为战!

  罗哈德暗暗叹了一口气,事到如今他自然不想再评价这场战争的得与失,弗伦奇军团在朝鲜的作战只能留有后人来点评了。

  “将军先生,既然如此,我会尽量说服德里的代表。您说的很对,弗伦奇军团在朝鲜失败了,但我们接下来还有机会在南亚挽回尊严。决不能让那些政客们借题发挥。”

  “你明白就好。你先回去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就出发。对了,在应付了那些白眼狼之后,你还要全权负责弗伦奇军团的接应工作,到时候我会派遣人手帮你的忙。”约瑟夫少将缓和了语气,认真的交代道。

  吉林省的顺利收复意味着辽东战争接近尾声,在之前半个月的时间里,三个国防师已经将日军第五师团残部逼退到金州。目前日本第五师还剩下的作战兵力不足一万人,面对六万之众的中国国防军,已然败局已定。

  经过长达一个月时间的多次联络,日本外务省总算得到中国外交部的回应。

  从六月底开始,中国外交部每天最少要接到日本外务省的三份电报,每隔几天甚至还有通过万国邮政系统投递到南京总统府的正式外交信函。不过这些都被总统府秘书厅直接丢尽垃圾桶,日本之前议和出尔反尔,如果还能如此轻易的让日本讲和,中国外交部反而会没有面子,不管日本提出什么条件,这些条件都不会让中国满意,索性连看都不看全部处理掉。

  这次中国外交部给出回应,也没有谈论任何议和的内容,而是言辞激烈的痛斥日本政府不讲用,既然如此战争不会轻易结束,势必要让战场上的日本士兵全军覆没为止。

  中国军队在前线咄咄进逼的攻势充分应证了中国外交部的话,因此日本外务省一天比一天紧张,期盼能早点得到中国的原谅,正式进入和谈程序。

  卷八:世界大战 第1090章,意大利出兵

  而这一切直到七月二十二日才得到改善,因为在这一天日本国内传出消息,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大隈重信于凌晨三点钟切腹自尽,同样是在这一天以死谢罪的还有前驻华公使日置义、参谋本部总参谋长大山岩,以及撤退到朝鲜大邱的第十八师师团长柴胜三郎。

  这一系列军政大员的自杀,意味着日本军事派政客势力从此沉没。

  就在当天下午,中国外交部主动联络日本外务省,约定月底之前在上海举行和谈前的接洽会。之所以称之为接洽会,只是给日本一个机会,至于是否和谈还要看接洽的情况如何。

  为了让这次接洽会显得隆重,也为了进一步争取与中国和谈的可能性,日本政府决定派遣西园寺公望出任外交代表团主席,陪同前往的还有伏见宫贞爱亲王和闲院宫载仁亲王两位皇族将军。这可谓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对外派遣的外交使团最高级阵容,甚至在与英国、法国等欧洲列强交涉时,都没有如此郑重。

  在日本政府眼中,西园寺公望的资质和身份几乎可以与当年晚清时期的李鸿章相比。

  毕竟西园寺公望是与伊藤博文齐名的明治九元老之一,虽然此行会让西园寺公望大感耻辱,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只能硬着头皮拖着老迈的身躯前往中国。再者,这场战争的失败已经意味耻辱,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委屈呢?

  至于两位日本皇族亲王,与西园寺公望相比反而没有任何可圈可点的地方,完全是为了衬托日本天皇对这次谈判的重视。

  中国外交部在收到这份接洽会名单之后,不得不承认确实感到很有面子。

  当初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政府主动点名指姓的要李鸿章前往日本和谈,但这次中国一言不发,日本政府已经主动派出西园寺公望和两位皇族亲王前来,可见若不是实在走投无路了,也不会如此自甘委屈。

  很快,中日外交接洽会的消息先在上海传得沸沸扬扬,随即又在整个中国引起不小的反应,纵然中国老百姓们对日本人的诚信仍然持怀疑态度,可战争终归不是好事,能够尽快结束那是最好不过。不仅如此,一些时政圈的人士都认为中国现在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南亚,帮助周边小国独立复国,建立以中国为首的亚洲新势力。

  舆论的声浪渐渐扩到全世界,中日外交接洽对欧洲战场的影响同样不小。

  德国大军在巴黎与英法联军僵持了八个月之久,凡尔登战役到目前也没有任何进展。

  如果从军事角度上来说,事实上德国军队已经处于一种疲惫之态,再也没有像之前拿下马恩河战役那样一路高歌猛进。相反,英法联军反而成功阻挡住德军的步伐,在军事实力上渐渐初露几分优势。

  只不过对于外界那些不懂军事的星斗小民们而言,他们看到的仅仅只是德国攻占巴黎首都,几乎吞下了三分之一的法国领土,因此才会认为是同盟国占据绝对上风。

  民间的意识最终会影响政治观点,所以在政治角度上来看,同盟国确实风头正盛。

  然而,随着亚洲战场几经波折的局势最终一锤定音,整个欧洲政治层面再次遭到撼动。

  而这种撼动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又体现在军事上,在巴黎和凡尔登两线上的英法联军士气受到严重的挫伤,协约国阵营之一的日本国居然被中国打败了,并且中国现在正在向南亚蔓延,法属殖民地早已经被毁,用不了多久就会轮到印度和海峡殖民地。

  面对这样的大局影响,哪怕是最基层的士兵都会生出危机感。

  相比之下,同盟国的士气却有整体上的提升,无论是奥斯曼土耳其还是奥匈帝国,尽管这两个国家参战的规模还不足德国的十分之一,而且之前的处境一直不太理想。但经过这次中国大获全胜的刺激之后,两个国家都得到了不少的鼓舞。

  在这种浓厚同盟国占优的气氛熏陶之下,一直按兵不动的意大利终于做出了反应。

  自欧洲大战开战以来,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阵营,可从始至终都没有参与任何军事行动,相反一直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之间摇摆不定。如今的意大利在欧洲的国家地位是最弱小的一位,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在欧洲列强眼里,意大利的国家实力还不如塞尔维亚和土耳其,而且以大部分国土临海的地理区域,随时都能遭到英国海军侵袭,意大利是不可能经受住如此漫长的消耗。

  所以对于意大利而言,他们首先要确定的就是不与英国为敌。

  除此之外,意大利同样是需要快速发展,通过古老但有有效的殖民方式来扩大国家实力,但因为本身国力不济,这种殖民扩张的方式只能借助其他列强大国来得以实现。

  这次欧洲大战,虽然危机重重,可却同样有很多机遇。正是意大利这种贫弱国家一赌国运最好的时候。

  开战之前,因为德国先一步向意大利开出一系列条件,并且允诺提供一笔战争经费,故而先行宣布加入同盟国阵营。可与此同时,意大利并没有忘记暗中跟英法两国保持联系,向英法两国讨价还价。正因为如此这种投机行为,才让意大利从开战到今天都没有遭到战争影响,相反还得到英法两国积极的回应。

  一年之前,德国开始与中国建立秘密合作。这是因为欧洲大战爆发一年之久,在此期间意大利竟然不发一兵一卒,这让德国感到非常失望。

  威廉二世不仅渐渐开始忽视意大利,甚至还将原本打算资助意大利的战争经费转而资助到中国。这件事给意大利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再加上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存在长期已久的利益矛盾,当时意大利几乎已经决定向协约国倒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4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1/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