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22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只可惜就在意大利政府不断催促英法两国尽快落实优惠条件时,因为中日战争的爆发,英国不得不转而加大对日本的资助,以图帮助日本在最短时间里打垮中国,然后派遣舰队到地中海来参加欧洲大战。而这最终导致要暂缓与意大利的谈判,只希望能暂时让意大利保持现状,既不偏向同盟国也不偏向协约国。

  意大利一下子被英国和德国两边漠视,举国上下显然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无奈之下,意大利政府只能选择继续保持僵持局面,一边甘愿在同盟国阵营里占一席之地,一边又不发兵参战,就这样继续观望。

  当中国元首吴绍霆在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发布震惊国际的“卅日通电”,宣布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并以同盟国阵营身份向日本宣战之后,这对意大利造成了第二次冲击。

  之所以说“卅日通电”能够震惊国际,是因为在欧洲战场陷入胶着战局之际,一个原本中立的国家选择站在同盟国一边,必然在气势和局势上极大的推动了同盟国一把。国际间的舆论一下子猜测纷纷,同盟国阵营士气也因此得到提升。

  意大利原本认为德国无法赢的这场战争,可中国的加入以及军事评论员对朝鲜战争的分析,一下子让意大利之前的预判动摇了起来。自从开始,意大利渐渐减少与英法两国的沟通联络,转而再次向德国要求援助和一系列许诺。

  恰逢那段时间里,德国利用空军严重破坏英法联军的后勤,进而在马恩河取得战略性的突破,因此更有信心加大对战争的投入。在一九一六年二月二十四日,威廉二世与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秘密签署了一份协议,因为这天正是西方国家的复活节,于是这份协议被后世称为“复活节协议”。

  这份协议里规定,德意志帝国将会提供一笔五年期的战争贷款计划,以及一笔十年期的经济建设援助计划。其中战争贷款计划是首开先例的“保率低息”贷款,也就是在保证恒定汇率的情况下,以最少的利息来贷款。

  不仅如此,协议还规定战争结束之后,意大利可以分得法国领土北部阿雅克肖岛,以及在同盟国全体保护之下取代沙俄帝国在北非的所有殖民扩张特权。

  之前协约国同样开出类似的条件,诸如贷款、减债和北非殖民等等,但一直以来都没有正式以条约的方式签署。不仅如此,协约国还忽视了意大利对梦寐以求的两个拓展方向的重视程度。其一正是临近意大利国土的阿雅克肖岛,其二则是隔着地中海的北非。

  纵然沙俄默许意大利在北非分一杯羹,但终归没有威廉二世来的霸气,除了签订正式的外交协议之外,还在协议中用“全体同盟国阵营保护之下”的字眼,这就让意大利感到非常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卷八:世界大战 第1091章,和谈前提

  在拿到这份协议之后,意大利上上下下最终下定决心,准备成立两大军团。一路从法国西南方向入手,直接发兵偷袭法国南部重镇里昂,破坏法国军队在南部的后勤基地。另外一路则经过奥匈帝国,协助奥匈帝国进攻塞尔维亚。

  当然,按照版图利益的情况来分析,意大利自然不会长途跋涉的跑去帮助奥匈帝国对付塞尔维亚。只是在“复活节协议”结束之后,奥匈帝国又派来专使与意大利签署了另外一份合约,那就是战后重新界定意奥边界,只要意大利协助奥匈帝国征服塞尔维亚,之前的意奥边境矛盾皆可让步。

  经过三个月时间紧锣密鼓的准备和策划,意大利在七月二十日不宣而战的向法国南部发起进攻。而这次进攻给协约国带来的打击自然是不言而喻,英法联军把注意力都放在巴黎和亚洲战场上面,因此这段时间几乎把意大利忘记的一干二净。

  意大利在欧洲大战开始之前发布的言论:三国同盟只合适于战略防守。这句话已经表明了意大利的立场,也给协约国埋下了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可没想到这个欧洲最弱小的国家居然敢在背后捅刀子,一时间让英法联军乱了阵脚。

  里昂会战在四天之后爆发,法国大部分军队被德国军队困在凡尔赛,英法联军主力部队又在巴黎西南部,能够应付意大利军队的只剩下里昂地方驻军。可是兵力悬殊实在太大,哪怕法国士兵能一对二都不足以挡住意大利军队的进攻。

  这场会战仅仅进行了十多天,严格的来说意大利军确实实力太差,几乎是里昂守军六倍之多的兵力,还有德国赠送的一批新式大炮,更重要的还是以“偷袭”的手段切入作战。结果硬是让里昂三个步兵团和两个后勤团拖了小半个月时间。

  不过,由于无法及时调动援军,里昂最终还是落入意大利军队手中。

  里昂失陷的消息一经传出,仿若是一枚重磅炸弹似的,在欧洲乃至全世界引起极大的风波。这匹隐藏许久的黑马,哪怕不是一匹好马,但终于在关键的时刻做出关键的事情,一举让这场世界大战倒向了同盟国一边。

  英国政府最先震动,随即白厅和外交部受到一系列达官显贵的指责,很多人都认为白厅错在战略预测,外交部则错在效率不够全面。

  正如一些不入流的军事家所言,亚洲的战略一开始就是失策,在中国南北战争的时候纵容吴绍霆政权,又在庆元会议事件时没能及时压制中国,导致中国瞬间崛起,直至威胁大英帝国海外利益的根本。

  而这次意大利突然杀出,几乎可以认为是外交部的耻辱。原本意大利已经打算倒戈站在协约国这边,却没想到因为外交部的忽视,以及事后未能及时做出安抚,竟然导致意大利做出如此突然的举动。

  八月一日,在各界指责的压力之下,英国外交部大臣爱德华格雷被迫辞职。

  同样是在当天下午,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也引咎辞职。阿斯奎斯的任期原本就只剩下了四个月而已,若不是因为压力太大,他是绝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辞职,毕竟只要能咬牙坚持下去,自己的任期就是圆满的,名声也不会因此而败坏。

  在很多年后,由后人撰写的阿斯奎斯传里却另有记载,阿斯奎斯的引咎辞职并不是为某些政客和重要军事官员背黑锅,相反是英国政府为了缓解国内基层矛盾。这也是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够继续拖延到一九一七年才结束的原因之一。

  就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之下,中日双方的外交代表团从接洽转向了正式谈判。

  对于日本议和代表团而言,无论是意大利参战还是英国政局波动,都为这次谈判徒增了许多压力。然而他们也隐隐约约感到很庆幸,看来协约国迟早是要以失败而告终,自己先一步选择投降,总比等到欧洲大战结束之后遭受同盟国全体剥削得要好。

  中日议和谈判的会场是位于黄浦江北岸和平大饭店内。如今上海早已收回了所有租界,再也没有什么法租界、公共租界的称谓,之前一些用外国名人命名的街道全部改名。虽然从政治上来说,上海确实有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但并没有因为如此而丧失它原有的繁华。

  吴绍霆将上海划为直辖市之后,在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上投入不小资源,力图保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也要在中国树立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典范。

  和平大饭店原来是由法国人经营,但是在中国参加世界大战之后,这里已经被强行转交到民族企业来接管。类似的事情南京中央政府做了不少,列强这些年在中国掠夺了那么多资源,如今中国人强行侵占外国人的资产,只不过是收回一些利息而已。

  上海警察局在和平饭店门口驻扎了许多警力,因为自从日本议和代表团下船之后,许多热血的中国百姓都跑来向日本议和代表团示威。当然,名义上说是示威,实际上则是一种羞辱,让日本知道出尔反尔的后果,更让日本知道企图侵占中国的下场。

  这七、八天来,几乎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示威人群围堵在和平大饭店门口的广场上,而且人群时时刻刻都保持着激动情绪,要不是考虑到和平大饭店是中国自己的财产,只怕早就向窗户上投掷石头了。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只能派遣警察以及便衣特工在附近驻扎巡逻,维持秩序。不管怎么说上海都是国际化大都市,总不能因为战争胜利就忽略素质问题。

  中日议和代表团在八月四日举行了第一次交涉会议,这次交涉会议日本方面没有太多发言权,中方代表顾维钧一上台就开始发表长篇大论。这番长篇大论并不是废话,主要内容是再次痛斥日本之前出尔反尔的恶举,随即又直接抛出议和的前提条件。

  “所谓前提条件,不是正式和约内容,但却是进入正式和约内容必经之步骤。若此步骤无法履行,我们中方将不会再有任何继续谈判下去的打算,战争也绝不会就此结束。这是鉴于你们日本出尔反尔的预防措施,你们没有权力也没有理由反驳此事。”顾维钧声色举起的说道,说话时甚至还激动的伸出手指摇晃了一下。

  会场没有声音,日本议和代表团一个个脸色难看,却都耐着性子不做任何反应。

  “我南京总统府所提出的前提条件仅有一条,无他,只是台湾问题。台湾的渊源与归属问题我不想多作废话。七天之内,日方所有官方机构和军队全部撤离台湾,不必再搞什么一个月的交接时期,你们的人直接给我撤离,我方直接派人去接收,就这么简单!”顾维钧郑重其事的接着说道。

  听到这里,日本议和代表团忍不住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起来,他们当然知道台湾必须归还给中国,但是像顾维钧这么草率的办法实在有太多纰漏。日本在台湾投入了那么多人力物力,还有许多日本产业在这里,既然不能从台湾继续榨取利益,总得把自己带过去的东西都带回来才是!

  “至于你们日本侨民和日商资产,等我们南京中央政府接管台湾之后,会做统一处理。只要这次议和成功,中日再次建立外交关系,到时候会交由双方外交部来处理余下之事。总之,如果不能解决台湾问题,那所有问题都不能解决。”顾维钧补充的说道。

  卷八:世界大战 第1092章,台湾问题

  顾维钧这番安慰的话,却并没有起到任何安慰的作用。

  日本议和代表团的成员们不是傻子,自从中国宣布加入世界大战之后,在国内一系列的整顿耳熟能详。就好比他们现在所在的这座和平大饭店,当饭店门楼上高高悬挂着法国国旗,如今却换成了一面面的小彩旗。

  中国在这场战争当中付出了许多,战争结束之后当然要得到汇报,哪怕换做是日本都会毫不犹豫的如此行事。

  但是面对中国代表团如此强硬的议和前提要求,再加上来之前内阁会议早已确定台湾归属问题,日本议和代表团除了答应这个条件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办法了。

  虽然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可在谈判桌上还没开始正式谈判,就已经在对方威逼的气势之下选择妥协,可谓是未战而挫锐气。可想而知接下来的谈判会多么困难,中国方面必然会提出更多超乎想像的条件。

  当天下午三点钟,西园寺公望与中国外交部部长伍廷芳签署《台湾归还确议书》,并且规定从后天凌晨十二点开始计算时间,直到七天之后日本在台湾所有官方机构和军事人员撤离,届时中国即可派遣官员和军队收归台湾主权。

  按照中国代表团的意思,在台湾主权没有正式收归之前,是不会与日本方面再做下一步接触。因此中日双方签署了这份“确议书”之后,双方便结束第一次会议,随即则是聚精会神安排台湾主权移交的相关事宜。

  傍晚时,中国方面在和平大饭店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发布会,公布中国严肃收回台湾主权的结果,并且预先通知关于台湾日后行政和管理问题。

  消息一经传出,哪怕是晚上的时间,中国上上下下都为之振奋不已。

  纵然台湾主权移交还需要几天的等待,但老百姓们在听说中国议和代表团“不拿回台湾不谈议和”决心之后,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是盖棺定论,日本人休想再有任何小动作。

  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如今不仅仅是贫弱民族大翻身,更是确定中国代替日本成为亚洲新兴列强。而这一切的功劳当之无愧要算在伟大元首吴绍霆身上,先是利用外交和军事双重手段收回青岛主权,又通过战争消除日本在满洲特权,继而就是香港、西藏、蒙古,今天轮到台湾,中国版图可谓是齐全了。

  台湾的收回,不仅仅意味着中国版图恢复齐全,更重要的是让中国做好与世界列强争霸的准备。只有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向世界列强叫板,而随着中国在南亚和朝鲜推行的一系列反殖民侵略措施,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向海外拓展势力圈的新兴大国。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南京总统府没有闲着,在总统府的高官显贵们眼里,这次台湾的事情一定十拿九稳。英国人一去不复返,日本早已穷途末路,第二次议和如果都不珍惜,日本简直就是不自量力。

  因此,关于台湾的行政规划以及地方政权建设问题,自然而然列入首要议程。

  经过几次政府会议,又与昆明元首行营进行了多次联络,一份关于台湾省建制的草案总算浮出水面。国策研究室与总统府其他相关部门连夜赶工,认认真真的甄别草案漏洞之处,甚至连错别字一个都不放过。

  经手此事的官员心知肚明,这将是自己载入史册的大好机会,纵然入不了国家历史,最起码也能在台湾地方历史上留下一记笔墨。

  很快,一份最终草案发到昆明元首行营,只有经过元首吴绍霆签字确认,草案才能将“草”字改为“定”字。

  吴绍霆对台湾问题同样关心入微,东南沿海门户重地,落入日本人之手已有数十年之久,不可不谓是中国第一等心头大患。如今台湾尘埃落定,不仅是解决了这个心头大患,更是使得国土完整,东南沿海有了一面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

  在看到第一任台湾省省长名单人选时,吴绍霆微微皱了皱眉头,很显然南京总统府对这件事很是小心翼翼,生怕有任何越轨的嫌疑,因此没有给出确定的人选,而是让元首来从可选人员当中指派一个。

  “张人骏,李厚基,朱执信?”他缓缓的念出了这三个名字。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隐隐约约猜出拟定这份人选名单的人应该是冯国璋。

  冯国璋纵然行将就木,可对方与段祺瑞一样,都是一心一意为了北洋的血脉。只不过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也因此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和方式。

  不管怎么说,冯国璋肯定是希望北洋的势力能够壮大起来,就算不能壮大也一定要能够延续下去。故而在这几年时间里,冯国璋一直利用副总统和北洋公党党首的身份,尽可能的为北洋后辈们安排合适的位置,以此来保证北洋势力不会消散。

  但冯国璋毕竟是一个有见识的人,他知道中央政府不是北洋当家,理所当然还是要考虑到真正当家人的看法。正所谓古往今来功高盖主者皆不得好死,当初北洋政府正是因为没能及时处理类似的问题,才导致时至今日天下易主。

  从这三个候选人名字里不难看出,张人骏是前清的老官僚,与北洋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仅仅是论资排辈以及政治能力上适合处理台湾问题;李厚基是北洋旧将,当年一直在福建任职,对台海方面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由其担任台湾省长还能加强与福建的联系;至于朱执信显然只是为了顾及吴绍霆的看法,如果元首要安排自己的嫡系来接管台湾,当然不能违背这番意思,更不能因此让人以为冯国璋不把元首放在眼里。

  再者,中央政府教育部原本还有一位教育大鳄蔡元培,朱执信南调台湾之后,这位教育大鳄正后能顺理成章的扶正上位。

  将这份草案文件送到元首办公桌上的邓铿略微等了一会儿,他看到吴绍霆依旧是一副沉默不语的样子,于是试探的问道:“元首,您打算如何安排台湾的事?”

  卷八:世界大战 第1093章,预言

  吴绍霆缓缓的吸了一口气,脸上仍然有几分持重之色,他说道:“台湾是东南沿海重地,也是日后我打算重点发展海军军事事业的地方,能够坐镇台湾之人无论政治背景还是处事能力都决不能差。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这不是一件容易决断的事。”

  邓铿明白吴绍霆的意思,既然元首要重点发展台湾,那当然是不会让台湾大权落入外人之手。但发展台湾势必要找一个有能力又了解台海状况的人物,否则一味只求用人唯亲,反而还会误了大事。

  “若元首有这样的担心,倒不如还是请张人骏赴台署理公务好了。纵然这位张大人是前清旧臣,可前清已经亡国数年,我南京中央政府大局在握,不必担心会有其他图谋。况且还能借此机会多培养一些可用的老派官僚。”他提议的说道。

  “我之前虽然与张人骏有几分交情,但毕竟并不了解此人。更何况旧派官僚的作派我一向不喜欢,再加上此人自诩前清遗老,实在是难当重任。”吴绍霆缓缓的说道。

  “如此说来,倒真是很难抉择。尽管李厚基是一个难得人才,但对方思想过于顽固,一味效忠于北洋政权,多多少少让人放心不下。朱先生一介文人,经营学问、治理教育还是不在话下的,但台湾……唉,朱先生必然难当此任。”邓铿无奈的说道。

  吴绍霆陷入沉默,一时没有继续说话的打算,不过他在心里却在认认真真盘算着想法。

  “士元,你在我身边已经快有七年之久了,总统府政务厅你打理的井井有条,如今是时候让你前去地方做事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再次开口说道。

  “元首,您是让我去台湾?”邓铿脸色愕然的问道。

  “没错,如今看来,能值得信任又能担此大任的人不多,你是我最信任的人,台湾交给你来的打理我放心。等台湾政局稳定之后,我还是需要你能兼顾中央这边的事务。总之,能者多劳,你可要辛苦了。”吴绍霆点着头说道。

  邓铿想要开口推辞一番,可是又觉得这样太过见外,毕竟他很清楚吴绍霆十分重视此事,既然元首做出这样的吩咐,那就是对自己的信任。这不仅仅是政治上的信任,也是一种能力上的信任。如果还要推辞的话,显然会辜负元首一番心意,同时也过于显得妄自菲薄。

  “我明白了,一定不负元首所托,稍后我会写一份关于台湾发展的计划书交由元首裁定,随后会尽快准备台湾省府幕僚的组建工作,只要日本方面处理完毕,就能立刻启程前往台湾接管政权。”

  “很好,时间紧迫,在冗余的事情上一定不要多耽误,尽快做好准备。我会安排国防部那边分配驻台军队的事情,可能不会在这几天就有定论,所以你在台湾的时候还是要多加小心一些。一旦国防部这边安排妥当,我会让他们尽快赶赴台湾。”吴绍霆满意的说道。

  当天下午,吴绍霆又与邓铿详细讨论了一些关于台湾建制的问题。

  邓铿建议将基隆或者台北设置为中央政府直辖市,用以更直接的发展军事设施,以及在整个台湾设置一处政治军事中心。有了这样的核心城市,自然而然能起到典范作用。

  不单单如此,邓铿还认为成立直辖市之后,依然可以将李厚基、朱执信甚至张人骏等人调往台湾,哪怕不让他们担任首要职务,然则出任直辖市市长、台湾地方防务军职还是绰绰有余,更能让这些人才发光发热。

  吴绍霆很赞同邓铿的意思,不过具体设置直辖市的问题,还需要等邓铿前往台湾之后,进行一系列实地考察,确定哪一座城市更适合设置为典范代表,然后再行决定。

  关于台湾省府组建,吴绍霆允许邓铿请李厚基、朱执信参与其中,如果人手不够也可以去请张人骏。他特别叮嘱邓铿,台湾毕竟是隔着一片大海的中国领土,自古以来又多遭变故,台湾地方民族情况以及日治时期遗毒的影响,都要小心翼翼的处理。

  他建议在台湾组建新地方政府的时候,可以尽量拉拢台湾地方势力参与其中,另外要安抚好台湾原住民,划出自留区交给原住民自治。

  邓铿把这些话都认真的记了下来,然后回去之后加以整理进自己的计划书。

  八月十三日,日本驻台湾总督府全面撤离,连同台湾各县各镇的政府单位也一并迁离。

  为了能在七天之内完成所有转移工作,台湾总督府不惜花钱雇佣中国和美国的货轮,把一应物件直接搬上船,纵然过程粗糙混乱也没有办法,只等到事情结束之后再慢慢整理。

  反正台湾总督府的此次撤离,必然意味着从此关门大吉,原台湾总督府的官员往后有的是时间来处理这些琐碎之事。

  不仅如此,但凡在台湾的日本重要产业,能迁走的全部迁走。日本人绝不会把这些留到日后中日外交部来协商解决,那就等于把日本资产平白无故的拱手相让了。当初中国国弱,所以打出了“弱国无外交”的言论,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日本国弱,自然要有不能信任外交手段的觉悟。

  位于台北的台湾综合银行在这几天里是最忙碌不过的,大批大批的金条、银条在军队的护送之下,送到码头运上货轮。这几乎是台湾二十年来所有的财产,当然除了相当一部分花销到战争上面,但余下的依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一些日本侨民同样要在这段时间里承受尖锐的思想斗争,他们既然已经移民到台湾,在这里前前后后生活也有十多年的时间。如今中日战争日本失败,台湾要归还中国,他们究竟是继续留在台湾,还是随着官府返回日本本土呢?

  可想而知,一方面是考虑到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另外一方面则是对国家政府的失望,再者日本目前经济状况堪忧,民不聊生、国债累累,如果就这样返回国内,最终将成为受剥削的苦力。然而留在台湾能生活的更好吗?

  中国强烈的仇日情绪,很快会随着台湾回归而蔓延到台湾,留在台湾的下场自然只能是当作一个二等民、三等民之流。不过却好歹有几分希望,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彻底融入中国,享受中国国籍带来的特权。

  在最后期限到来的时候,最终有一批日本侨民用各种各样的借口选择留下来。台湾总督府只顾着抢时间转移日本产业,对于这些侨民的管理松散了不少,甚至根本就没在乎这些侨民怎么回国、什么时候回国以及到底回不回国。

  当天下午,邓铿来到福建厦门,在这里与南京总统府、南京国防部以及福建省府的众多官员碰头。这些官员当中大部分是被推选出来赴台组建省府的成员,也有一部分是大陆这边派往台湾的常驻代表、观察员和联络官。

  陪同邓铿一行人前往台湾赴任的,海军编制上是南洋舰队第三分队,陆军方面暂时只委派了南方第一集团军一个海防团和一个宪兵团跟随,至于日后常驻台湾的部队还需要一些时间另外安排。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4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2/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