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平淡的水乡生活_分节阅读_第11节
小说作者:卡尔斯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57 KB   上传时间:2015-11-24 14:07:10

不过现在最要紧的还不是这事,因为这事太耗时间了,就算立刻的请了宋有才买了果树回来种下。等到挂果,最少也要两三年时间,不可能近期的得利。而他们得快点攒钱,建房子是越早越好。所以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得看看母鸡们。

至于说为什么看母鸡,那是因为本来没搬家的时候一些母鸡就开始抱窝孵化鸡蛋,而孙惠要紧着搬家,不可能等母鸡孵出小鸡再搬,索性就没让母鸡孵化,把它们蛋给收走了。等搬过来后,收拾妥当,立刻拿了二十颗鸡蛋,给两只母鸡孵化。

孙惠两辈子都没接触过这个,只知道孵化小鸡的蛋必须是受过精的,至于怎么判断有没有受过精,她还真不知道,所以这二十个蛋,她只希望最少孵出十只小鸡来,不然太少的话,还不如买小鸡呢。

她有问过别人,小鸡孵化的时间在二十天左右,现在过去了五天,还要半个月知道结果。为了不让自己焦虑,孙惠尽可能的不去想,也不怎么靠近鸡窝。

刚开始孙惠还要刻意的离了鸡窝,硬是不让自己往孵鸡蛋的母鸡那儿看。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孙惠事情越来越多,家里的、田地里的,除草、旱地里种下豆类,哪儿都少不了。往常贴补家用而做的织布,孙惠也好久没做了。

也不知道哪天,孙惠起来的时候,就听见雏鸡的叫声。刚开始迷迷糊糊的也没反应过来,不过当连续不断的鸡鸣传来,孙惠是彻底的醒了,兴奋的往鸡窝走。看着两抱窝的母鸡身边拥了几只颤巍巍、满是绒毛的小鸡。

伸出指头数了数,总共七只小鸡,母鸡们还继续的抱窝,鸡崽的出世并不是说都在一块儿,是有时间差的,所以说还没动静的剩余十三只蛋,并不是说就是死蛋了。还得过上个两三天,才能知道最后的结果。

孙惠挺高兴的,只要再孵出三只来,她也就能够赚上一笔了。

接下来的三天里,陆续的有六只小鸡孵化而出,又过了一天,七只蛋没有动静,这时候孵化鸡蛋的母鸡也不再继续抱窝,开始出来找食吃。也就是说,那七只鸡蛋成了死蛋,孙惠等母鸡们离了窝,就把蛋拿了出来,往泥土里埋了增加地力。

死蛋,可能是孵化不成功,小鸡在蛋里就死亡了;也有可能根本就不是受精蛋,所以孵化不出。

总体来说,这次孵化还是挺不错的,得了十三只鸡崽,如果最后成活了七只鸡以上,到了冬天养肥了卖,是能卖上一些钱的。而且在这之前,还能卖上许多的蛋。除非运气不好到这存活下来的鸡都是公鸡。

孙母看着孵化出来的鸡,有些意外,说真的,她是不准备让母鸡孵鸡蛋,在她看来,她们一点也不懂,很可能一期的蛋全都作废,一只小鸡都孵不出来。这不是没有的事,没这技术,贸贸然的去做,跌的头破血流都是有的。她见过几户,为了省下买鸡崽的钱,自己在家让母鸡孵蛋,最后大多是孵不出几只,能够存活的就更少了。

“刚孵化的小鸡照顾起来要加倍的小心,它们这时候极为的脆弱,哪里不周,很容易就此不好,所以这一旬里,多费些心。”孙母叮嘱道。

鸡崽刚孵化出来,动不动就会死亡,这也是孙母不答应自己家孵化小鸡的原因。要知道,刚孵化出来的头十天,就是个死亡的高峰期,一些体弱的、吃不下的,都熬不过去,一旬过去,多的时候能死一半!

孙惠明白,在这古代,又没药物,照料起来又不比现代各种手段,鸡崽们很容易就会死了。要知道一点,就连婴儿都很难养大,更何况鸡崽?也只有自己精心些,才能让鸡崽多存活几只。

“这我知道,在接下来的一旬里,我不会离了家,都看护着鸡崽们。”孙惠答到。

孙母点头,道:“也好,其他的事就先放放,实在要紧的就和娘说,或者让你弟弟做。能多活一只,就能多几十文钱,不少一笔钱呢。”说了这么多,想起自己过来的事了:“娘和你们说,娘把咱们后面靠近溪流的那块地买了来,在里正那儿花了七百文。这样种上果树,能种不老少了。”

之前提过,孙家的屋子靠近后山,这儿已经算是青河村的边角地带,拢共没住几户人,各家地方也算大,像是孙家,本来就前院后院不少地方,现在又买了后面的地,一直到溪流,算起来后屋得有半亩地了。

“那么不少地方,又靠着河流,里正卖给娘只要了七百文钱?这么便宜!”孙惠有些惊讶,那地方靠近溪流,又挺大的,建屋子绝对的不错。

孙母可不这么想,摇头生气的道:“还不是欺负我们外地人,里正也说了,如果我们祖辈是青河村人,一文钱不要,也能要了,只要到时候请了人吃喝就成!现在我可是花了七百文钱才买到的。亏你这丫头还说便宜。”

讨好的笑了笑,孙惠道:“娘不也是瞧中了那地方,才舍得花七百文钱买下的吗?要我说,那是绝对划算的。”后面地方扩建到溪流,不仅用水方便了,而且还能多种些果树,两边围起来,将鸡散养里面,能省很多功夫。而且靠着溪流也能养鸭、鹅,来钱更加的多。

“好了,我过来的就是和你说这么回事的,等下午的时候,就打起桩子,做好了记号。”孙母道。钱交给里正,便约好了今天下午找了三老做见证,在屋后打桩,将买的地圈起来。这事非常的重要,下午的时候孙母还会过来的,就怕到时候她不在,别人圈地的时候给她少算了。

孙惠见娘像是要走的样子,忙拉着她道:“这会子了,娘还是留这儿吃了午饭吧,省的来回跑。”起身,要往厨房去:“您坐坐,我去拿米煮饭,炒个鸡蛋。”

孙母也摸不准那些人什么时候到,怕错过,便点头答应了:“好,我今儿个就留这儿吃饭吧。不过鸡蛋就别抄了,随便的吃些腌笋就好了,那个下饭。”这儿山上,有处竹林,春天的时候都会去挖笋子,吃不完的就腌制起来,脆脆的非常好吃。

“娘难得留这儿吃饭,不过就炒几个鸡蛋罢了,都是家里的鸡生的,没这么省的道理。”孙惠笑着开口:“再说,弟弟这几天也辛苦了,正好犒劳他一下。”不这么说,娘恐怕是不会答应让炒鸡蛋的。

想想儿子确实辛苦,吃几个蛋也补补身子,孙母也就同意了,不过她又道:“给你的油不多,还是得省着点,既然这样,我看还是炖蛋吧,也好吃。”油很紧张,周家自己也不怎么舍得,这次女儿搬家,也没多拿,只要了一小壶,吃完了就要花钱买了。

“好,听娘的。”炖蛋也不错,而且加了水,多些。

说起吃的油,孙惠倒不好判断这个世界和上辈子哪个时期差不多了,按理上辈子的世界,植物油的提炼是到了清朝中期才开始推广。而这个世界,看看各行业的发展,很多还比较的粗浅,而且也没听说有红毛人,不像是全球大碰撞时期。

不过不管怎么样,离她还很远,现在还是好好想想怎么赚钱吧。

到底现在要不要买些鸭子和鹅回来,放小溪里养呢?孙惠很认真的想。

  ☆、第三十六章

和里正一块儿来的,是三老之一的张宽,他是来做个见证的。当作为标记的桩打好,张宽和里正说了几句话,袖子里拿着孙母给的件礼物,悠悠的回去了。心里不无想着,这孙氏是个有头脑的,难怪能千里迢迢的来了这儿,在异地也能孤儿寡母的生活多年,遇到困难还能想办法解决。看来周海是要被她拿捏住了。

几个过来帮忙挖土埋桩的壮劳力,孙母也没让他们空着手回去,除了事先讲好的每人七文钱,还一人给了几个鸡蛋。

里正等人都走了,摇头笑道:“嫂子你可真是打的好算盘!给了那么点好处,这桩的位置可移了不少啊。瞧瞧,现在可比昨儿定的地契大多了。”拍拍身上的灰尘:“既然这样,索性你把地契拿了我那儿,给你改改。不改的话,有人闹出来,到底不便宜。”里正还是挺可怜孙母的,带了俩孩子很不容易,这次的买地,也算的价格低。

“那可真谢谢您了,您等等,我这就去拿了地契来。”孙母听了里正的话,喜出望外,本来她就是想多占点地,这在乡下司空见惯,只要不挨着别家,多多少少都会多划点地。不过这样到底不稳妥,尤其自家是外地人,被人闹出来,还得吐出去。现在里正改了契约就不一样了,那就真正属于自己家的了,不管怎么闹腾,也改变不了。

孙母的动作可谓十分快,也没让里正等,就拿了地契过来,笑着和里正去修改了。说是地契,也不过是里正写的一张契约,并没有往衙门里过了盖章,按普遍的讲,是白契。而经了衙门盖章的是红契。两者红契是最为有约束力的,不过白契在乡间最为普遍,衙门里也是认可的。

孙母回来,将地契拿了出来交给女儿,让她好好收着,并不准备拿了周家去保管。“这我可交给你了,可万万不能丢了!知道没?”她是想着如果带到周家去,将来说不清楚。

不过说是让孙惠收着,藏的地方还是孙母选的,在房间里的一块墙砖,小心的敲打,拿了下来,地契裹了油纸塞进竹筒里,放了进去。“地契摆这儿,正常情况别管,突然想起来的时候就翻了瞧瞧。”孙母叮嘱女儿,不能常拿了看,也不能一次也不瞧,不然到时候丢了还不知道。

孙惠自然是点头应了,不让孙母担心:“娘放心好了,我会警醒的。”这地契可值大半贯,少了那可不得心疼死!卖多少鸡蛋才能回来?

又说了几句,孙母匆匆的回去,这会儿不早了,得赶紧拿了镰刀下地里割草,不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地里草才能除尽了。如果不赶早的将草清除,今年的收成会有影响的。

孙母走了后,孙惠也没在家多呆,拿了柴刀,往后山去,她准备砍些竹子回来,先粗浅的把屋后拦起来。不过这样并不保险,孙惠理想的是要在屋后种植一种叫刺树的高大荆棘,一年四季长春,夏日的时候开米分色的巴掌大的花,既好看,别人也难以进来。

竹子选的是大约两公分粗的直径,砍了大约一捆,等弟弟回来,用驴车装了回来。升了一团火,在院子里烤,竹子经过火焰的舔舐,会将水分耗干,变得更加坚硬,而且不容易裂开。

这屋后,花了孙惠三天的时间,才初步的把竹子用麻绳绑了安在土里,作为栅栏。剩下还有很多事做,首先就是得除草,溪流的这一带刚买的地,杂草丛生,好在还没到夏日,没长到人高。再加上几次将罗罗赶到这儿吃草,认认真真的几天,也把草除的差不多。

事情像是安排好的,刚做完一件就又来一件!还没等孙惠歇息一天喘口气,孙母一早的过来,拉了驴车往集市去,一连拉了两趟,驮回来十多棵果树,以为这就完了,孙母又驾了驴车出去。不到一个时辰回来,又是一车的果树。

指着刚拉回来的果树,孙母顾不得擦汗,满脸乐开了怀:“这些是宋家的,正好他家有葡萄、石榴和橙子,都是顶好的种,我见了就打主意了。买谁不是买,别家的可比不了宋家的,我软磨硬泡的和宋娘子买了。”

“娘,您都买了些什么水果啊?”孙惠看着占了不小地方的各色果苗,问道。

“葡萄买了两株,石榴和橙子各买了三棵的四棵。这是刚买的宋家的。”孙母指了指集市买的:“之前在集市上,买了五棵桃树、六棵枣树,还有两棵板栗。总合计起来,共买了二十二棵。”

孙惠听了倒吸一口凉气,刚刚就心里嘀咕,但因为没清点,数量不清楚,也没这会儿惊讶。这二十二棵果苗,可不是幼苗,都是养的半大,恨不得明年就能挂果。这些可不是一丁点的钱就能拿下的,尤其是里面宋家的九棵恐怕是最昂贵的了。“娘,您和我说说这里买了多少钱?”

孙母根本就不答她,呵呵笑道:“你这丫头就钻钱眼里了,什么都问个价钱。”搓着手上的泥,道:“用不着你这妮子操心,娘心里有数呢!好了,不说这些了,咱们赶紧挖土把这些果树种下去吧。”虽说每棵果树根部都带了土,但也不能久放,早点种下去更容易存活。

咯噔,孙惠听了娘这么说,就知道花了不少钱,她倒不是目光短浅,不知道投资是有回报的。问题是这钱是孙母出的,还不知道娘会怎么的在往后节省、如何的劳作,把这钱给赚回来。她就怕娘亏了自己的身子。

这时候还是先挖土吧,孙惠准备现在先紧着把树种了,等过后找个时间和娘聊聊,一定不能让她太过的劳作、节省。不过在挖土之前,得先把各种水果种植的位置选了。

“娘,这俩葡萄就种在院子里,正好搭了架子夏日里还能遮阳。位置就选在靠院门那,一边一株。石榴种一棵院子,靠着我们屋。其余的就散种在屋后吧。”孙惠打量了院子一下,下决定道。

孙母和孙尹没意见,就按着孙惠的吩咐来。二十二棵果树,挖的坑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不同的果树按着他们的根部发达程度种下。

三个人,不知不觉的居然花了半天的功夫,这还是幸亏土地松软的缘故,按孙母讲,如果这么些坑放在北边,比这还辛苦,说不得就是一天也别想挖好。

坑挖好,就是种树了,这比之前轻巧些,花的时间短了很多,当二十二棵果树种下,又浇了水,三人也精疲力尽了,肚子饿的咕咕叫。索性孙惠是早有预料,这时候饭是吃不下,每人一碗香喷喷的红豆粥,配着酸笋,极有胃口的吃了个饱。

对于这些果树的成活率,谁也没把握,孙母是提着心的,她这次买果树花了接近一贯钱,这么多的钱花出去,如果不能多成活一些的话,她就有些受不了了,实在心疼。其实她大胆的拿出一贯钱出来,是有着打算的,种植这么多的果树,是想等将来果树挂果的时候,赚些钱的。她可谓是没有办法,什么都想着赚些钱了,总得试试再说。

看着从宋家移植过来的果树,孙母仔细告诫道:“惠子,这宋家的果树可得仔细些,都是很好的品种,像是葡萄都挺大的、而且很甜。石榴也比别人家的好,足有拳头大小,到时候你们吃也好,卖给别人也好,都是很不错的。”当然了,好东西价格自然贵,这从宋家买的九棵果树可就价值大半的钱了。最好的是一棵也别死。

“这是自然。”

  ☆、第三十七章

日子照旧的过,不过多了鸡仔和那么多的树,孙惠理所当然的事情多了起来,而且心思也重。这些可都涉及了钱,每死一只鸡仔或是果树,都是损失。起早贪黑的,好在她懂得合理安排时间,总没那么的费时间,耽误休息。

费了这一番心,鸡仔的存活率还不错,只死了几只,看着跟在母鸡后面在树木下啄食的八只小鸡,孙惠很是欣慰。

先前果树种下,孙惠把栅栏又一点点的黄土夯实,别人难以从外面进来,她就把鸡窝挪到了屋后,在果树间放养,这样一来既能除了虫子,而鸡的排泄物又施了肥,可谓是一举两得。

相比于鸡仔的存活率,果树而言就没那么的乐观了,红枣树只存活了两棵、葡萄还好一株没死、橙子两棵、石榴一棵、桃树三棵、栗子也没死,只活了十几棵。可谓是极大的损失,反正孙惠知道自己娘心疼的不行,还躲起来抹了眼泪。

死去的果树不谈,存活下来的那些,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本来枯黄的叶子范了绿,新芽儿也抽出不少,一日一个变化的生长。没过多久,就是郁郁葱葱了,整个后院,也变得有了丝美意。

一天的清晨,孙尹在葡萄架下漱口,无意间的抬头,惊喜的发现刚移栽俩月的葡萄居然打起了朵儿。来回的走了遍,仔细的数了数,有七八串骨朵,有些还很小,完全是绿色,没有花骨朵的紫意。

一口吐了水,孙尹就大声的嚷嚷:“姐、姐快出来!葡萄开花了!”兴奋极了,也不管自己姐是不是能离了厨房过来瞧瞧,就是叫喊她过来看看。孙惠丢了一把稻草火塘,哧溜的出来,一下子就钻进了葡萄藤架下,四处的张望:“哪儿呢,快指了我瞧瞧!”因为陆续的死了很多的果树,这几天孙惠心情不好,现在听到葡萄打了朵儿,好似今年就能挂果,稍稍缓解了心里的不痛快,当然希望能够亲眼的看看。

“这儿就有两串,我数了下,两株葡萄藤挂了有十几串的骨朵儿。”孙尹道。

现在这个时节,接下来恐怕还会抽出几串,今年就算结的不多,但是应该还是能收成些许。不能拿出来卖,但是自己吃还是能尝鲜的,也可以知道是不是宋家的葡萄种就比别人家的厉害。总之是件不错的事情。

孙惠看着这些骨朵儿,觉得挺可爱的,满是喜意的一一注视了,看了好一会儿才转头对弟弟道:“不错,既然打了朵儿,我们过会儿施些肥,好让葡萄结的大些。”孙尹不懂这些,笑道:“听姐姐的,吃了早饭就来给它们施肥。”孙惠看着打了骨朵的葡萄,想起了别的果树:“也不知道那些橙子、枣树的,有没有要结果子的意思,开花了没。”枣树应当今年能挂果,俗语里就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就是不知道能结多少果子。多的话晒干了,不管是泡茶还是当作零嘴,都是不错的选择。

“我去找找。”孙尹一溜烟的跑了,果真的就往屋后去了,一棵棵的果树打量,认真的排查,不过或许是今年不会挂果、也或许是时间不对,除了这两株葡萄,竟然没一个打朵的。兴兴的去,回来的时候脸不由的耷拉,吃饭孙尹也没多大的精神。一旁的孙惠见了,忙安慰道:“这是常事,明年的时候大概就能都挂果了,你喜欢吃的水果,再等一年就能随意的采了吃了。”

闷闷的点了点头,被这么安慰,孙尹并没多少开解,他现在就恨不得果子结出来,多卖些钱,娘也就不用那么的伤心了。他是看见了娘抹眼泪,也知道原因,所以他才这么的渴望果子早点结出来。

不过孙尹也没钻牛角尖,知道这是人力不能所及,所以也就抛开了。给葡萄施肥后,拿了柴刀就往后山去了,他准备多砍些柴,试试看能不能再找几家愿意买他的柴。

看着弟弟牵了驴车,孙惠叮嘱了让他小心点,没有跟着过去。不仅是因为家里的事多,还有个原因就是怕家里遭了贼。现在家里光是鸡就有十几只,加上一只养好了的牛犊、四只罗罗,还有这么些果树,如果被人趁着家里没人偷了去,哭都没地方哭去!

而且即使孙惠在家里看着,也不是那么的安全,她才多大的个子,力气也小的很,如果一些流氓地痞的过来硬抢,她可没反击的可能!其实孙惠早在刚搬来的那天开始,就在心里打算着,找个机会一定要寻个机灵的犬带家里养。不仅能够守家,而且伴着也没那么的无聊。

随着家里的值钱东西越多,孙惠这个念头也就越强烈,终于找到了吴彩蝶,托她问问看。谁家有小狗儿,重点是要够威武,别软脚虾似的,别人吓唬一下就缩了尾巴。那养了就等于白养,完全就是给地痞流氓加菜!

听了孙惠的来意,吴彩蝶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法答,她这么些天哪儿也没去,就在家照顾她侄子了。不知道谁家的狗生了狗崽子,更不清楚孙惠嘴里那么厉害的狗崽子了。想了想,吴彩蝶只能道:“这样吧,你等等,我给你问问去。不单是咱们村,四周的村子也看看,一定给你找来合适的狗崽子。”知道孙惠要这狗崽子是看家使的,所以吴彩蝶保证道:“我一会儿就托人打听,尽快的给你找。”

“你那么的忙,还给你添麻烦,真是不好意思。”

“早不就说了我们之间别这么客气。你再这么的生分,我可不高兴了!”

呵呵笑了笑。

孙惠看着吴彩蝶面色有些差,黑眼圈也比较重,关心的道:“照看孩子很累吧?”传授经验道:“你得逮住时间就眯会儿,不然人可受不了。”她照顾小弟的时候也这样,小弟出生赶在了农忙,娘生下他月子也没坐齐全就下地里干活,全是自己和周彤照顾,那真是累个半死,日夜颠倒的,不逮个空当就休息一下,还真吃不消。

“哪里能睡的着?我那嫂子根本就不怎么会照顾孩子,娘事情又多,总不能让我哥照顾吧?所以最后全压在我身上,现在我是白天照看,夜里也陪着,现在我大哥和二哥睡,我夜里得给我嫂子搭把手,累的不行。”

这事孙惠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往好的地方说:“这也不错,就当提前练习吧,反正咱们女子总是有这么一天的。现在习惯了,到时候也就不用手忙脚乱的了。”

噗嗤,吴彩蝶直接就乐了,指着孙惠道:“好惠子!别人都说我像个男的爽气,厚脸厚皮的,瞧瞧你说的话,是个姑娘家能说的出口的吗?被伯母知道了,该撕你的嘴了。”这话,已经十分的露骨,在心里想想大多姑娘也要害臊,也就惠子能自若的在人前说出口。

“还笑话我,瞧瞧你自己吧!真是不好,你还不捂了自己的耳朵。”孙惠乐了,和吴彩蝶拌嘴起来。反正她们俩,在别人眼里都不是那么的温婉,彼此之间也放的开。

“好了,不和你说了,我得回去了。”出来的时间也够久的了,还是回去吧,吴彩蝶道:“你的事情我记在心里了,一定会给你办的,你在家里略等等,最长也就三天吧,会有消息给你的。”她自己没时间,可以央着二哥给打听一下,他四处的逛悠,朋友也多,最适合找了。

“那拜托你了。”

回去的路上,孙惠心里盘算着,等家里捉了狗崽子,她准备往集市去一趟,她想好了,趁着这时间就买上几只鸭子,养屋后面。到了夏天,鸭子长大了,还能下蛋,用盐腌制,十分的美味。馋起来的时候煮了,比什么都好。

而且她上辈子最拿手的一道菜,就是母鸭炖汤,乳白的汤美味,而且鸭肉也绝对的棒!过年的时候,可算是压轴的大菜了。

现在光是想想就是留口水。

“什么?周叔父送周山去私塾上学了?”孙惠刚回来,就听了娘说的这个劲爆的消息。“难道周叔父不准备把他木匠手艺传给周山,让周山识了字去做账房先生?”很是奇怪,不知道周叔父是怎么想的。一般的账房,一年下来也没多少钱,根本就不如周海,就是轻松些罢了。孙惠很是想不通,到底是什么缘故,让周海决定送了周山去私塾的。

这乡下地方,家里狠狠送了孩子读书,并不是都抱着科举的目的。大多数是认几个字,学会了拨打算盘,或是做了账房,头脑好的就做个掌柜的,多赚些钱,不用苦哈哈的过日子。

孙母气不打一处来,冷嘲热讽的:“别人就夸了俩句,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重了,当下的就要送了束脩给先生,我拦也拦不住!说了八百句也没用,固执的就把山子送了去读书。”心里十分不痛快,强调的道:“那可是一贯钱,不是小数目!”

孙惠没懂,她娘一车轱辘的话,一点也没解释到底是什么原因,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娘就和我说说吧?”

接下来孙母没好气的就一通说,三句里就有半句是骂周海的,孙惠自动的过滤了,最后闹明白是什么回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9页  当前第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4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平淡的水乡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