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_分节阅读_第138节
小说作者:天远大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25 KB   上传时间:2017-07-06 22:23:36

第125章 书

眨眼间, 就是秋收了,全村的人都忙碌起来了。就是平时不怎么下地的,也全都下了地,等趁着好天气, 快点把庄稼都收割了, 打晒出来。

所以,一连好几天大家把全部的时间都集中在收割上了。辛湖每天和平儿,与大家伙一样,起早贪黑的下地干活,家里的活儿扔给大宝和阿毛, 甚至他俩也一样有很多活要干,比如把早先收好的粮食天天早上拿出来晒在门口, 傍晚时分又收进来。所有的粮食都得晒干,才能保存的更好更久。

如此,半个多月又过去了, 直到看着家里又堆着大包的粮食时, 辛湖看着忙碌的江家人和朱家人, 才恍然明白。大郎他们真的离开家好久了, 几个月过去, 一点儿音讯也没有。

今天是个丰收年, 家家户户收成都很不错。把该分给两户佃农的粮食分给他们之后,家里的粮食都还够吃。辛湖松了口气,粮食有了,可以弄些好吃的慰劳自己和一家子了。而朱, 江两家人看着属于自己的粮食,心里也都非常高兴。

“等把田里该收拾的收拾完之后,就得帮你们两家盖新房子了。有空闲时,你们自己去多割些芦苇回来吧。”辛湖吩咐他们。

“好的,好的。主家有心了。”江家与朱家的当家人连忙道谢。

如此,他们也算是真正在芦苇村落户了。虽然没有自己的田产,但却一样能有自己家的房子,分的粮食也不算少,让他们两家都坚定了,要在芦苇村好好生活的念头,在干活时就更加卖力了,同时也都抽空去割芦苇了。

大家能帮他们盖房子,但大部分的材料还是得靠他们自己准备。反正这些材料都是就地取的,不用花钱去买。哪个不想把自己家盖得更加结实些,所以两家人准备的材料十分充足。

村子里青壮男人其实还有不少,盖房子,也是大家干熟了的活。所以,没几天,两座与大家类似的正屋三间,灶房三间的小院子就盖起来了。只是,他们两户已经处于村子的边沿了,屋子前面是条河,后面也没什么空地了,房子一盖好,周边连块菜园子地都找不出来了。

实在是没办法了,村子里的能盖房子的地方,都盖满了。现在这两块宅基地,离田近,成片的全部是良田,哪里还能划块菜地给他们。

搬进新家时,江家与朱家人都喜笑颜开的,一个劲的感谢村子里的人。这样好的房子,与村子里其他人并无多少区别,可比他们自己搭建的低矮小草棚子要高大宽阔,并且结实太多了。因为村子里已经不允许随便再挖荒地开成田了,所以辛湖与两位夫子等人在了附近找了几遍,才给江,朱两户人家找了两块菜园子,划给他们了。

“这两块地,你们自己去挖出来,明年要自己家种菜吃了。”

“这是分给我们的吗?”江大哥,与朱大哥不约而同的问道。

“是的。属于你们了。”辛湖给了他们肯定的答案。

两个大汉立马笑的嘴都歪了。这段时间里,他们两家人吃的菜,多半是村子里其他人给的。芦苇村的菜园子都办得很不错,家家户户都有吃不完的菜,就今天你摘一篮子,明天他摘一篮子的给这两户人家。实在不够吃的时候,他们还去挖些野菜吃,两家人早就想要有点菜园子了,但是村里不发话,他们也不敢动手。

虽然这两块地不算大,离他们家也有点远,但种菜是足足有余了,他们马上开始盘算着明年可以给自己家种一点粮食了。

江大哥说:“我得留一半出来,点点豆子,种几排高粱。”

“我也一样,我想多种点红豆。菜不够吃,还可以多挖些野菜吃。粮食能多收几升,才是正经啊。”朱大哥说。

虽然这块地就那么大,他们盘算的也不过是能为自己家添个二三十斤的收入。可别小看这点收入,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能让一家子活命呢。

在大家都开始有闲瑕时,谢管家与谢三伯却开始忙得十天半月见不到人影了。

他们帮着丁西三人下到各个村子里去买粮食,但是他们买得并不多,看村子的大小,各家收得粮食的多少而决定。其实虽然是个丰收年,但农户们一向极少卖粮食,家家户户除了要上缴之外,有的还得交租子,真正落到自己家人的嘴里的粮食也并没多少节余,甚至于大部人家都存在着粮食不足的情况。

所以他们在李家买个三五斤,又到赵家再买个三四斤,如此这样加起来,在一个大村子里也不过能买个百八十斤粮食,小的村子不过是能收到三五十斤而已。而且还大半是杂粮,谷子麦子极少买得到。可见其实普通农户家的日子过得真不怎样。

他们在与村民们买粮的过程中,也弄清楚了各村大概有多少田,每年交给官府多少,家里还能剩多少,等等情况。

他们这样做,主要只为查证一下各村的收成情况,了解这一季,清源县的官府能收到多少粮食回去。再以此类推,算出清源县该有多少存粮。虽然他们不可能跑遍每个村子,而且也不敢名目张胆的,只敢去那些偏僻的村子,但这样算下来,实际上清源县官家每年的收上去的粮食还真不算少。

最重要的是,不走出不知道,一走出去,才知道清源县类似翠竹村,半条街这样的集市还真不少,而且大多数都是属于老百姓自发组成的草市,官府根本就不怎么管,这个漏洞还不小。

而丁西他们三人,之前一直不停的在清源县查探。章炎交给他们的任务,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他们不得不想方设法的融入到清源县中的几方势力中去,花了些时间把整个清源县城细查了几遍,总算是找到了些线索。

而这时,章炎派来要粮的人,也马上就要到了。他们就带回那么一点儿粮食,怎么可能吃多久。再怎么省着吃,也一样早就吃完了。后头的日子,大家只有靠一路不停的想办法去凑了。就这样,总算是拖到秋收后了。再弄不到大量的粮食,大军就支持不住了。

随着要粮人的到来的,还有大郎和江大山谢公子等人给家人的书信。

“我们回来啦。”谢管家和谢三伯打着马,飞奔着进了村。

辛湖不解的跑出来,真怕又出了什么事。虽然这段日子,村子里一直很平静,但她的心总是提着。大郎不在家,对她来说,总觉得不太踏实。

“阿湖,快来。大郎给你们捎信回来了。”谢三伯笑道。

“真的啊。”辛湖简直不敢相信,兴奋的声音都在微微发抖。

当拿着被谢管家和谢三伯带回来的信件时,大家都喜出望外。

“恩,今天有人过来了,专门替咱们芦苇村的人捎了家书回来呢。”谢管家说。

得知消息,谢老夫人激动的话都快说不出来了。

谢姝儿拿着薄薄的信纸,看着上上简单的几行字,满足的不行。

谢公子的信的写得非常有文彩了,当然了更多的是对时局的一些隐瞒描述,与一些需要江吴两位夫子提出建议的内容。儿女情长也写得极简短。大郎写的信,就更加一板一眼了。总而言之,他们的信都写得非常短,长的也不过是两张纸,短的就是三言两语了。看上去都平实无其的很,不外乎是说自己在外面一切都好,家里人不要担心等等话。

因为他们也不可能把什么都写在信上面,而且这信也是给安王和章炎过目后,才能捎回来的。就怕涉及到军情,会泄漏出机密来。相对于来说,他们已经是非常幸运了,因为押粮人要到他们的家乡来,还得与芦苇村的人打交道,帮大家捎点家书,不过是顺手之劳而已。而且也趁这个机会,也大家套些交情。

但就是这样,也令所有的人都兴奋不已。毕竟他们已经离开好几个月了,人人都担心他们,能知道他们的近况,也放心了一大半。

晚上,辛湖把信给平儿,大宝和阿毛都看过了,又小心的收起来。

平儿不满的说:“大哥也真是的,写个信就这么干巴巴的几句话,也不说说军中都有些什么?”

“美的你呢,这要不是人家直接带过来的信,我们哪里能收到他们的支言片语啊。你以为他们能写些什么啊?”辛湖笑道。

“那也可多写点嘛。”平儿嘀咕道。

“嘿,我要当大将军。”大宝大道叫。一副马上自己就要成了威风凛凛的大英雄了似的。弄得平儿和辛湖,阿毛都哈哈大笑起来。

一家人把这封信仔仔细细的看了好几遍,这让辛湖郑重的收起来了。

虽然只有干巴巴的几句话,甚至大部分话都是交待几个小的,要认真练功夫,好好搞学习的话。信中唯一提到她的只有一句话,就是说他一切安心,让辛湖不要担心,好好照顾家里的。就算这样,看着熟悉的字迹,辛湖还是非常开心。

难怪那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了。这个时候,辛湖才真正切切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思。一封薄薄的家书,给大家带来了无比的欢乐。所有收到的人,脸上都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作者有话要说:  结束了四天的旅行,累惨了。

跟团的集体旅游,真不好玩。说实话,如果不是公司的集体活动,我宁愿自己约几个好友,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4页  当前第1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8/2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到古代找个好老公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