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江春入旧年_分节阅读_第16节
小说作者:老胡十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72 KB   上传时间:2018-03-21 16:54:32

  舅舅被拉住,也没接着追上去。江春却是明白过来,舅舅或许也是跟自己有一样的想法了……

  未防夜长梦多,江春忙去灶房里找罐子,找到后见高力房里无人,就先拿去藏他房里。

  只盼着漫长而沉重的一夜快些过去。

第25章 眼送

  漫长的一夜终于过去,天要亮了,得赶着给刘氏装棺了。但因为是年轻人骤然离世的,家里也没个准备,只得将原先预备给苏氏的棺材抬出来。

  众媳妇子收拾着,给枣红色的棺材内里铺上了一层红布。

  苏氏含泪将一枚制钱塞进刘氏嘴里,叫“含口钱”,有“金玉生寒”而不腐之意,同时也寓意来世投胎于金玉不愁的人家,也算是婆媳一场最后的期许了。

  待天刚破晓,微微露出一丝微光来,几个本家弟兄及刘氏兄弟,合力抬着将她放进了棺材里。平躺在红布上,换了一身青色撒黄花寿衣的刘氏,梳过头后,已看不出原来的颓丧了,只面色晄白,像睡着了似的。

  眼看着就要盖棺了,小高力不知从哪撞出来,扑上去扒着棺材缘,“阿嬷”“阿嬷”的叫。小小的人儿,从昨日午间就开始痛哭,哭得太久,他的嗓子已经哑了。

  高平则在人群边垂泪。

  江春依然未见舅舅。

  众人皆被这小儿的哭声惹得掉下泪来。眼看着天色渐渐亮了,再不盖棺就不能让她好好赶路了,江春狠下心来,上去拉高力的手。

  起初是拉不动的,他像个小牛犊子似的,只两手扒紧了棺材缘不放,仿佛只要扒紧了他娘就能不被盖起来抬上山最后埋进黄土堆里一样。

  后来小江春凑近抱住他的腰道:“力哥儿,放手罢,待会儿耽搁你~娘赶路。”

  他似懂非懂,想着不能耽搁娘~亲赶路。就像以前他要跟着娘~亲去赶集,早上赖床半日起不来,他娘~亲就唬他再不起来耽搁脚程就不要他去了,唬得他一个鲤鱼打挺爬起来,最后不止能跟着上街,还能吃上葱油饼呢……他隐约觉得这次也一样的吧,或许又不一样。

  小小的他,对死亡没有什么概念,只晓得阿嬷流了那么多血一定很痛吧,而死亡就是要装在棺材里,再埋进土里,然后再也见不到这个人了。

  好不容易将高力哄回房,院里来了喇叭匠,吹起丧调来,村里各家陆陆续续来了人。表姐弟两个也听不下去,出门沿着村子大路往外走,村口是一片熟透了的高粱地,两人猫着腰钻了进去。

  初秋的高粱火红一片,像一串串熟透的红色葡萄,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两人也不管土地潮~湿,就着泥土平躺下去,望着从高粱穗子空隙里泄露下来的天空,被分割成星星点点的蓝。江春突然很想哭,心疼刘氏,可怜她的孩子力哥儿,从此没有了母亲的孩子该是怎样艰辛。

  慢慢地,各家姻亲陆续奔丧来了,爆竹声此起彼伏。

  一整夜未睡,小高力始终是个孩子,再多的悲伤,始终敌不过瞌睡,躺着躺着也就睡着了,江春也只静静躺在他身旁。

  直到太阳升高,慢慢到了太阳最烈的时刻,约摸下午一点多钟的样子,随着一阵拉长的长号喇叭声,吹着丧调的喇叭声由远及近,江春知道这是刘氏要“上山”——出殡了。

  睡梦中的高力猛然间醒过来,听到越来越近的喇叭声,又是“哇”的一声哭出来。虽然不知道这是要出殡了,但他就是感觉,从此时开始,阿嬷就要彻底的离开了,他的世界再也不会有母亲的温柔了。

  江春只得边哭边将他的头按在自己怀里,轻轻抚摸着他单薄的一抽一抽的后背。此时的她,恨不得捂住这孩子的耳朵,不要让他再听这哭丧的喇叭声。让一个不足六岁的孩子亲耳听着母亲的离开,这恐怕是世上最残忍的事情了罢!

  待喇叭声渐渐爬到了对面山头去,小高力挣扎着从表姐怀里抬起头来,想站起来,却打了一个颤,才像个小牛犊似的往高粱地外头冲去。江春由着他去了,因为这就是他看母亲的最后一眼了!

  后来,后来的记忆江春已经模糊了,只记得两人回了高家,小高力仿佛一夜之间长大,规规矩矩吃饭,再也不用大人操心。大人们都担心他晚上睡觉会找阿嬷,其实不然,天黑了他就乖乖洗漱睡觉,早晨天亮了他自己起床上学堂,再也不哭不闹。

  当然,这都是后话。

  且说江家四口忙完丧事,吃了最后一顿送丧饭,脱下孝布,也就家去了。她的为人处世,她的面面俱到,顶多成为村人几日的谈资,从此,就再也没有这个人了。

  刘氏这个人,仿佛从此就真的消失了一样。

  但江春做不到。二十五送完丧归家,她顺便带回了昨日刘氏喝剩的半罐子汤药,以她前世仅有的临床知识,费了好番心思也没辨验出来里面有些什么成分,看来这只有积年的老药房先生才能做到了。

  二十六这一日,江春早早起床,带上自己攒下的八两银角子和汤药罐子,与奶奶招呼过一声就往县里去了。因着刘氏的去世,江春表现出来的冷静成熟,王氏倒也不太好说什么了。

  到了县里,她先去迎客楼,果然找到了舅舅,虽然还是一副迎来送往的和气模样,但她知道,应该是有什么不一样了。

  江春先将自己对舅母病情的猜测说了一番,又叫上舅舅跟着自己往熟药所去,舅舅无言。

  今日倒是赶巧,老所长正好当值,江春打过招呼后,将药罐子拿出来,恳请老先生辨验一下汤药成分。

  只见老先生倒也不推辞,先拿出一把银勺子来,在内里搅了搅。见底上也无甚沉淀,银勺子亦未变色,方舀起半勺来,用眼观之,色黄清透,微微泛着一股红色来;凑近鼻端一闻,有明显的土腥味;再轻抿了一口,入口甚苦,还伴辛辣之味。

  老先生看了二人一眼,道:“以老夫经验,虽不敢担保全辨出来,但还是能认出十之八~九来,里头至少有当归、川芎、大黄、蜈蚣、牛膝、茯苓六味来,只不知是治疗何种病证?”

  江春不语,剩下的就已经很明显了。

  倒是高洪,斟酌了一下问道:“敢问老先生,若是刚小产八~九日的妇人,服此方,会有甚不好?”

  老先生一副看白痴的样子看着他,“这汤药呈清透的黄色,光是大黄就用了不止一两;土腥味如此浓重,蜈蚣亦不会少于十条;另外当归、川芎都是活血之属,牛膝引药力下行……这样活血峻猛之方,怎能用于小产妇人?这岂不是害命?”

  高洪虽已隐隐约约有所猜想,但亲耳听大夫说出来,还是心惊的,就是这一罐东西送了她的命。

  江春更加肯定,舅母的离世,诚然有与舅舅的置气、对高平的失望等因素的作用,但这更明显的却是一场有人精心导演的人祸!

  那条被血浸透了的亵裤,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撵走自己曾寄予厚望的儿子,关上门来的她,该是怎样的绝望,才能令她忍着大失血亦一声不吭,寂静地死去?

  江春知道,宋代计量单位中,十六两为一斤,可以推断,其一两至少是三十一克。大黄具有泄热导便、活血祛瘀的功效,三十几克大黄下去,其活血祛瘀之功无法想象;再加十条蜈蚣,现代妇产科常用的宫~外~孕保守治疗方中,蜈蚣八条就已经足以打下胎儿了……

  而且后世剂量均是分三次、六次服用的……她将六次服用的剂量浓缩于一罐药汤中,这分明是一个精心布下的局!她没有用常人皆知的桃红之属,而是选了妇人不常用的大黄和蜈蚣,势必将置刘氏死地于无形……如果是一般医者,却是不一定辨的出来的……这说明要么就是她背后有高人指点,要么就是她自己是熟谙药理、甚至妇人病之人。

  夏家是苏家塘土生土长的农人,世代无人习医,除非她是像自己一样穿越的,否则不可能平白无故就熟谙药理。

  江春想起前晚高平所说的,“找回春堂大夫开的药方子”,忙匆匆谢过老先生,拉上舅舅往回春堂去。

  这是县里除了熟药所以外少有的药店了,以前熟药所未立时,可算是金江县药企头羊了。只见它楼高三层,占地甚广,门前雕梁画栋,门开数尺,确实是大店了。

  舅甥二人进店,自有小伙计上前招呼,问二位是看病还是买药,江春道是来找坐堂大夫的。小伙计又问是找哪位大夫,看来是不止一位大夫。江春道自家还从未来过,想先四处看一下,小伙计就自退散了。

  江春围着进门处一排大夫简介看起来,回春堂有三位大夫坐诊,今日当值的只两位。他二人上了二楼诊室,连续往两间里问了八月十五至二十四之间,可有一夏姓妇人前来开有蜈蚣的方子。

  因为她的谋划定是在刘氏小产后才实施的,而这十日里头,无论是一次性购买还是分批次购买,她蜈蚣与大黄的量都是扎眼的,大夫会有印象的。

  两位大夫倒也不错,还翻着自己的坐诊记录册子查看,大黄倒是常用,处方数目不少,但用量均不大,亦非同一人开的。而蜈蚣却是未翻到的。

  江春只得把希望寄托在另一位赵大夫身上。

  二人下得楼来,江春想起什么,又去药房问药工,可记得八月十五至二十四之间,可有夏姓妇人来买蜈蚣,几个伙计皆摇头。

  江春想了一下,自怀中掏出五钱银子来,塞给了药房掌事的中年男子,恳请他翻一下药房出账记录,可有大量蜈蚣的售出记录。男子看了一眼无人注意这边,遂查了一下,依然没找到记录。

  高洪已经放弃了,看来她是真的没有来买过那药方子了……难道真的不是她?

  但江春又想起什么来,又给掌事的塞了五钱银子,请他翻一翻店里医生购药记录。因一般药店里自家员工都有员工内部价,利润不同,故做账常与寻常病人的分开另做。

  果然,掌事的拿起抽屉中一本更薄的册子翻起来,说是二十二那日,赵大夫买了十三条蜈蚣,因那日不是他当值,也是现在翻了出账记录才晓得的。江春又借过账本一观,只见上头记着:当归二两,川芎二两,蜈蚣十三条,大黄一两三钱,川牛膝八钱……后头有“赵士林”字样的签名。

  高洪也不知是何感想。

  嗯,很好,赵士林,我记住了,江春~心想。

  果然,接下来两日,江春日日来找所谓的“赵大夫”皆无果,第三日,店里伙计忽云他已告了半月的假。

  江春觉着不对,打听到夏寡妇的夫家去,她家婆亦道夏荷早已回娘家四日了,但夏荷娘家就在苏家塘,苏家塘亦无人见过夏荷归家。

  至此,江春可以肯定,那夏荷与赵士林狼狈为奸,精心导演了这场人祸,二人现已逃之夭夭了!

  不过没关系,天大地大,她咬咬牙,她相信,总有一日,她会找到他们的。

第26章 找鸡

  多事之秋八月一过完,农忙收种的脚步逐渐近了。

  进入九月后,江家大人虽然晓得江春仍有心事挂念着,但该忙收种的日子,谁也没有多余的心思管她。高氏心伤过了那几日,照样又是埋起头来过日子,小文哥儿亦是哭过一场后,懵懵懂懂整日间只知想吃想玩。

  关于刘氏的不幸,关于赵夏二人,除了舅舅那日去官府报的案,自有该记的人来记得。

  这日吃过早食,江老伯安排着众人活计。让王氏领着三个儿媳往大平顶去,妇人家手快,就负责掰包谷,父子四人则出力将包谷背回家来,几个小的当然就是在家喂猪喂鸡了。

  几日未见,两只小猪仔明显长大了,快有十斤的样子,个子比起刚买来时翻了一个倍。只因着是喂生食的关系,不太长得起膘来,看上去长手长脚的。

  才将听见小主人江春的说话声,两小只就“咕噜咕噜”叫起来,似是在回应她。江春也不啰嗦,直接将昨日拌好剩下的猪食倒进槽里,两小只就噼里啪啦甩着耳朵吃起来。

  动物是最容易满足的,食欲是它们的动物本能,只要能有吃的,其它也就不成问题了。同样的,人也尚未脱离那种天然的动物性,吃饱吃好也是他们最基本的需求……所以,还是得挣钱哪!江春叹了口气。

  不待小江春多叹息,爹老倌已是背着满满一背篓包谷家来了。她忙引着爹老倌去事先打扫干净的屋前院心里,只见江老大低下头,倾下~身子,只听“嘭”一声,“哗啦啦”的,塞得紧紧实实的一篓包谷就全倾倒在地上了。

  倒完包谷,也没多作停留,他又往地里去了。

  没好久,二叔、三叔和江老伯也陆续背回包谷来了,江春正好可以给他们递上烧好放凉的野山茶水解解渴。几人一大碗苦凉的茶水下肚,整个人都熨帖起来。想着王氏婆媳四人在太阳底下定是口干舌燥的,江春忙让江二叔也往地里带了一壶去。

  如此往返得有个三四回,眼见太阳越升越高,王氏提着水壶家来了。

  因着糙米饭小江春已蒸上了,王氏只往后院摘了两大把青辣椒来,切细了爆上姜蒜,割了一块谷收时吃剩的腌肉,细细切了炒一碗,整个院子都是喷香的。想着不能没个汤菜,又去摘了三条大丝瓜,薄薄片了烧个汤,再捞上一小碗自家腌的干萝卜条。

  众人家来,洗过脸手,就吃起来,自是不提。

  用过午食,留下几个小的待眼看住院子里的包谷,大人都往房里去歇了小半个时辰,待肚里饭食消磨得差不多了,江老伯叫上一声,八人又往地里去了。

  下午倒是快多了,每隔一刻钟就有一篓包谷背回家。眼看着金黄的包谷已堆成了一座小山,而太阳又正是最辣的时辰,江春忙将堆作一堆的包谷全扒~开,铺平了晒地板上,怕万一哪日下雨会霉坏。

  院子里晒了包谷棒子,那小鸡仔自是不能再放养了,人都还尚且吃不饱呢,要是让这些畜生啄了包谷,那王氏回来可能真的会剥了她的皮。

  “夏儿,文哥儿,帮我把鸡仔赶进鸡圈里去。”

  江夏没回音,估计又是上哪耍去了。

  文哥儿倒是迷迷糊糊应了一声,估摸着正是困觉的时候……想想他那瘦猴似的身板儿,江春也只能作罢,自己往后院去了。

  这几日的鸡仔已经褪完了绒毛,新的硬毛还没来得及完全长出,那脖子和鸡头上露出来的粉红色嫩皮,就显得有点儿“青黄不接”了。这么辣的太阳,小鸡仔也受不住,纷纷窝阴凉的地方蹲着呢。

  小江春嘴里“咕咕咕”地叫着,顺着后院菜园子往前院找过来,在菜园边上找到了三只正有一下没一下啄着草的;屋檐下~阴影里又见四只正头一点一点打瞌睡的。将几只赶进鸡圈里,关好圈门,她松了口气,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不过,往自己房间走了几步,小江春突然想起哪儿不对劲了!一共十只小鸡呢,自己只赶了七只进圈……

  她又折回后园去,小心翼翼踩进菜地里,挨个菜苗丛里“咕咕”叫,却是没见着。又扒~开院子边篱笆丛里,一寸一寸寻过来,也没见着……期间爹老倌和三叔回了一趟,问他们可见着小鸡,均摇头。

  因整个王家箐养鸡的也没几户,而江家的小鸡每日都是放院子里散养的,这就显眼多了……门前只要有人过,总是能看到的,况且这几日又正是青黄不接缺油水的……无论是过路的人,还是夜里出没的黄鼠狼和耗子,都让江春有种不好的预感。

  想想八文一只的成本,更遑论还小心呵护了这个把月呢……可千万别丢啊!

  素日里王氏对这几只活物可是寄予厚望呢,每晚睡前都要来鸡圈门前数两遍,一只也不得少才行……在这连大米都舍不得吃的江家,若是丢了这价值好几斤大米的小鸡,估计一顿打骂是少不了的。

  江春推断,以王氏的紧张劲儿,昨晚肯定是已经数过了的,要丢只可能是夜了以后,或者今日白天丢的。而白天自己一直在院子里,也没个外人进来……

  似是想到什么,江春又顺着篱笆找了一圈遍寻不着;打开大门,顺着门外大路走了十来米,也没见着;又折回围着篱笆外面路边寻了一转,依然不见踪影。

  无法,她只得先放下不管。倒是刚才找鸡见菜地里泥巴结硬块,泥土失去了平日的松软湿~润,几日没下雨,菜苗也有点儿缺水了,倒是可以去河边提几桶水来浇浇。

  正要进灶房提水桶呢,忽闻灶房墙角有声响,窸窸窣窣的,像耗子在爬。江春还心想,动物的鼻子就是这么灵,包谷棒子才掰回来呢,耗子就闻着味儿跟来了。她捡根棍子想去将“耗子”撵走,才挑开水缸后的杂物呢,却见是几团粉红色的小东西在瑟瑟发抖。

  是那三只遍寻不着的小鸡。

  因着前几月雨水~多,江家接雨水的大缸紧挨着灶房角放,水缸与墙面之间形成了一片空隙,平日王氏习惯塞些雨布、烂草鞋的杂物在里边,不管里头有个什么,若不留意是看不见的,怪不得刚才没找着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9页  当前第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14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江春入旧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