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此生应不负[民国]_分节阅读_第60节
小说作者:总裁哥哥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46 KB   上传时间:2018-06-22 19:53:47

  大体是因为他们抵达龙王庙的时间太短, 许多动作都没能对卢沟桥四周的百姓人家开展, 是以, 多数人对于日军什么时候抵达的卢沟桥、抵达卢沟桥后做了什么并不知晓。

  如冀察当局、如第二十九守军,他们对日军的认知都还停留在“日军是来与华夏军队进行和谈的”。于是,这反倒成了日军的发难的幌子——

  当铁血军的将士们沉浸在不损毫发成功围剿了小鬼子们,痛快地喝了些酒、沉沉睡去的时候,他们第二天再醒来,却发现在那些日本人的嘴里,他们铁血军的将士们, 反倒成了不守信用的不义之军。

  “华夏向来自诩礼仪之邦, 但我们着实没有想到, 原来,这个‘礼仪之邦’的称号,也不过就是一个虚名。和谈一事是由华夏冀察当局亲自提出的,我日本帝国皇军秉持着仁义之道, 愿意退后一步, 斟酌思考过后,这才同意与华夏一方进行恳谈。可没想到,当我军谈判代表抵达卢沟桥附近时,却无辜招致了华夏军队狠毒的围剿。希望华夏方能尽快给我们一个答复,否则,我帝国皇军绝不会善罢甘休!”

  这是从日军驻守在长辛店的日军军部里传出的消息的大致意思。

  他们话里的每一个字, 都没有提及他们的人企图侵占卢沟桥桥头的龙王庙,也没有提及他们自打一开始就拖着一车的火炮武器,毫无与华夏进行和谈的意思。

  他们只摆着一副虚伪的无辜嘴脸,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诚恳的、悲天悯人的、不愿意看见战争的“良善者”形象,把铁血军的战士们恶意的污蔑成嗜血的、蛮横的、不讲道理的“恶人”,万分“悲痛”的向铁血军、向华夏讨要着一个“说法”。

  “哼,我说什么来着?那什么破铁血军,还不就是一个屠夫集中营?!全都是不讲道理的、思想不开化的野蛮人!那什么谢锦颐,哪是什么狗屁的司令?最多也就是个屠夫头子了!和山里面恶贯满盈的土匪有什么区别?!”

  因为冀察当局是在第一时间收到来自日本华北驻屯军讨要说法的电话的,所以当即,冀察当局的领导人们,甭管是在家里休息的、还是在外面玩乐的,一应都赶回了局子里参加紧急会议。

  在会议上,当所有人都在思考着该怎么想出个好对策,以平息日本华北驻屯军的怒火的时候,那前一天作为冀察当局代表领着人到铁血军临时营帐的人,便忍不住破口大骂道。

  也许是心里本来就存着对“铁血军”这支军队的不屑,也许是因为自己在去到铁血军时没有受到优待,甚至被人拿着枪指着脑袋威胁,总之,那人如鲠在喉,竭尽全力地想要将铁血军完完全全的推到他们冀察当局的对立面去。

  他说道:“那帮子人根本就是顽固不化!要我说,咱们干脆就跟那帮子人划清界限!咱们就跟日军说清楚,咱们是存着绝对的决心想要和日军和平相处的!这一次卢沟桥事件,完全就是那帮子人自作主张,跟我们冀察当局、跟我们华夏的军队绝对没有半分关系!要是日军想要找那帮子人的麻烦,咱们也跟他们说明白了,咱们绝对不会插手!”

  “这……这不好吧?虽然铁血军不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但好歹也是一支保卫了宛平县城、夺回了丰台小镇的强军……”

  紧急会议上有人犹豫着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可那人却没放在心上,阴阳怪气的笑了声,说道:“有什么好不好的?就算没有铁血军,难道凭着民军几百万的将士,难道华夏会受不住自己的国土?!可别把什么好名头都往那帮屠夫的头上安!”

  一时间,会议上的人们都安静了下来。大概也同那人差之不离,他们始终相信,他们民军数百万的将士,即便是会晚一些,即便伤亡会多一些,也必定是会把北平给完整的守下来的。

  最终,冀察当局的人还是统一做下了一个决定——

  同铁血军划清界限。

  他们不仅是亲自致电到了日本华北驻屯军解释,更是将那一则用作解释的《声明》,大大方方地刊登到了报刊上。他们向着华夏的百姓们表明着自己对于“日军在卢沟桥遭到袭击”一事的态度,以证明自己想要和谈的诚心。

  而无论是政界、商界、还是文坛,甚至连军界,在不知道日军率先攻击的真相前,都划分出了两个流派,秉持着两种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认为锦颐同铁血军的战士们在主动挑起纷端战乱,完全违背了国民政府“不求战”的指令与方针。

  而另一种,则是为锦颐同铁血军的战士们摇旗呐喊。他们以为,日军在侵占华夏东北之时,便不曾顾虑人道,擅自挑起战争,致使华夏军民死伤无数。凭什么主动权好不容易被掌握到华夏这了,华夏却又要被逼得瞻前顾后?

  前一种想法,大多出自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所谓“政客”,而后一种想法,则出自华夏数以万计的、内心仍旧澎湃着热血与家国情怀的爱国志士。

  “说到底,其实就和什么‘和谈’一样,都是鬼子们拖延时间的缓兵之策罢了。我要是真的在意外面那些人对我的评头论足的话,我还当什么军人?不如回去绣花嫁人好了!这也值得你跑来这一趟?”

  锦颐压根就没看韩越从宛平县城一路带在身上过来的报刊,只大致听了听韩越口里的一些各方评论,便忍不住觉得好笑地问道。

  她曲着手指敲了敲身前桌子,正了正神色,闭着眼睛道:“不管鬼子使多少的花招,只要我们不中计,那就全是空谈!”

  “‘和谈’一计失败后,他们又整这一出,想得不就是逼得我们铁血军束手束脚,不敢再有大动作吗?我要是真的中了他们的招,那才是真的蠢到了骨子里头去了!那都不用腾飞他们那些参谋来说,这司令的位置我自己都坐不下去了!”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韩越一屁股坐到锦颐对面的木椅上,问道。

  说完,他想了想,又一边在脑海里仔细分析着,一边说道:“鬼子守在这一块儿的,加上在天津的、加上离平津一带不远的热河的,统共也就三四万人,而且,还都是分散着把守的。咱们在七号那天跟他们干了一场,加上这几天零零碎碎杀了的,也就是鬼子们的一万出个头……”

  “要守住我们现在守的地方不难,可接下来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就一直在这一片守着?”韩越又把话给问了一遍。

  事实上,他清楚地知道他们是不可能长久的守在平津的。毕竟,华夏幅员辽阔,鬼子们也不可能仅仅是在平津挑起战争而已。

  他来找锦颐这一趟,实际上也是希望锦颐能够迅速投入到下一步的规划中。

  “现在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握着,你觉得我会把它重新送到鬼子们的手里?”锦颐俯视着坐在椅子上的韩越,有些意味深长地反问道。

  她说道:“鬼子们千方百计想拖着我们,为的不就是增兵吗?我又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鬼子们的人越来越多?”

  韩越本身也不是什么坐得住的人,在听清了锦颐话里的意思后,他一个没忍住,立马就从椅子上蹿腾了起来。

  学着锦颐的样子,他也把两只手撑在桌面上,同锦颐面对面的、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小声问道:“你的意思是……我们主动去打他们?”

  “你也说了鬼子们的军部十分分散,除了长辛店外,没有几个是大型的军营。反正现在守在平津各地的,除了我们自己,还有第二十九守军的人。他们是不会让鬼子们突破放线的。我们要是现在不抓着机会打鬼子,难道还要继续等着鬼子来打我们?”

  锦颐一双眼睛里熠熠生辉,嘴角勾起的笑意叫韩越也跟着忍不住兴奋了起来。

  大概是因为从前被欺压得太久了,似乎所有的华夏人,想到过最多的,也仅仅是反抗与防守,而不是以一种主动进攻的方式去将鬼子们赶出华夏的土地。

  干脆就留在了铁血军在卢沟桥的临时营帐里住了几日,韩越直等着锦颐同参谋们把进攻的计划商定完毕后,方带着自己的任务回到了宛平县城。

  *

  七月十一日。

  离日本华北驻屯军控诉铁血军无故伤人两天过去了,铁血军始终没有什么动静,甚至连防守的各地的巡逻次数也比之先前大大减少。

  就在日军以为铁血军中了他们的计、不会再有动作,准备重新向日本国内继续增派士兵直登华北的时候,铁血军忽然像是疯了一样,开始猛烈地向着日军在平津一带的各个军部攻击。

  连续、凶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叫毫无准备的日本军部根本没有喘息的余力。

  这个时代很扭曲。打人的人,就算是会被人骂,却仍旧是别人眼里的大爷。

  那些鬼子们就像是曾经被他们攻打过的华夏士兵一样,只能在铁血军狠厉的攻取中勉强的维持着各军部已然残破的防守。这一次,即便是他们真正的想要叫停,却也没有人愿意再听他们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事实上,最开始日本华北驻屯军只有2600人,后来日本为了根据对华侵略的需要,这才随意改变了驻屯军的编制,随意增加驻军人数。

另外,看见有小天使问作者君看什么历史相关的书籍,其实作者君写这一篇文多是搜集整合的资料,比对数据来着,比如写到卢沟桥,就有参考《日本华北驻屯军及其侵华行径》里日军人数的数据~

不过确实有几本很好的书籍想推荐——《假装生活在宋朝》,这本很有意思,多是讲的大家不知道的冷知识,作者君的下一本文应该会有用得上的地方~

谢谢无扔了1个地雷

谢谢湫兮如风扔了1个地雷

谢谢黑白离扔了1个手榴弹

  ☆、第八十二章

  大体华北驻屯军里的鬼子们也没想过,竟然还会有这样一天, 他们甚至还没有开始筹划下一次行动, 那一直被他们看作是“已经悬在嘴里的肉”的华夏的军队, 就率先毫无预兆地向他们发起攻击。

  他们茫然、被动、猝不及防, 但同时,他们也在同铁血军殊死争斗——

  究其原因,也不过就是他们觉得败在一群“东亚病夫”的手里,让他们脸面无光罢了。

  幸好,锦颐也没想过要把驻在平津一带几十年的华北驻屯军一次性就给全部赶走。她向来知道华夏古语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两句话的释义。

  是以, 在决定好要主动攻打小鬼子以后, 她同随军参谋想着的,就是用分散不确定的进攻来慢慢消耗鬼子的士气,让鬼子军部里的士兵因为不知道他们下一轮的攻击时什么时候而时刻担忧,越发颓靡。

  “谢司令, 我想, 华夏的人们应该也不希望看到那么多的战争。”

  仍旧是以往的老套路,那些华北驻屯军里的鬼子们,见从国民政府出来的大批量谴责并不能使铁血军的华人将士们住手,就又去到美国在北平的领事馆,将美国驻守在北平的领事又给请了出来。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在上海的时候, 顾忌着铁血军还未在国民政府的面前过过明路,为了避免腹背受敌,这才选择了很大程度上的妥协。但这一次,是由国民政府领导人秦非正亲口承认全国所有同胞共赴国难、全力抗日的,纵使身后是非责难无数,但至少,他们是不用担心自己的同胞会将枪口和大刀对准自己的。

  他们不会妥协。

  锦颐握着手里电话的听筒,丝毫不介意那美国领事听出自己口吻里轻慢,笑道:“先生,我们是华夏的军人,我们只是在行使华夏的义务罢了。况且,先生这么帮着日本人来劝说我们,难道还指望着日本人会真心感谢你们、感谢美利坚吗?”

  显然,日本的野心并不仅仅是华夏。他们是希望通过侵占亚洲最大领土国华夏之后,继而再向西方发起进攻,逐渐成为世界霸主并巩固其国际地位。毕竟,日本趁着美国跟德国打仗没有防备、空袭珍珠岛一事,也不过就是几年后的事情。

  锦颐不希望那美国领事误以为是他们华夏人企图恶意挑拨日美两国关系,便也仅仅是点到为止。

  见电话那头的美国领事久久没有回话,显然是并不很能理解她话里的意思后,锦颐便也没再多等,直接就说道:“好了先生,请原谅我没有多少时间再来倾听您的劝说。华夏和日本两国之间,隔着的是巨大的民族仇恨。如果日本华北驻屯军不主动退出华夏地界,我们铁血军的将士和全华夏爱国志士的进攻和防守,就永远不会停止。”

  “啪”的一声,锦颐便挂断了电话。

  她并没有把鬼子又把外国领事拉来当说客的事情告诉任何一个人,事实上也没必要,他们只要按着原先的计划,一点一点的跟平津一带的华北驻屯日军耗着,便是绝无失败可能的。

  当然,他们能明白这个道理,鬼子们自然也不可能不知道。

  在从北平美国领事那里得到了他无能为力的消息之后,华北驻屯日军的总司令大抵也是知道了这一次,无论如何,都是没有可能以一种不动筋骨的办法叫停这场攻击战。所以自然而然的,他们也就没有继续坐以待毙。

  鬼子们没有等到铁血军的人再来一点一点的消耗他们的战斗力,他们知道铁血军是出自上海的,于是,为了给平津一带的华北驻屯军争取到一些喘息的机会,哪怕他们本身是没有做好完全准备的,也不得不叫上海的驻沪日军提前挑起战争,以期转移铁血军的注意力。

  “上海那边是我们的大本营,我们肯定是不能不管的。但这边眼看着就要把鬼子给打得没精力应对了,我们也总不能就这么放弃吧?不然我们忙活了那么久,不就全白费了吗?”

  在得知驻沪日军在上海发起攻势后,随军的文职几乎一窝蜂全涌到了锦颐的营帐里。

  对着锦颐,他们话虽是这么说,但若是真要他们来选,即便知道这又是鬼子们下的一个圈套,为的就是让他们离开平静,他们或者仍旧是会选择往圈套里钻。

  他们在上海待得时间太久了。在秦非正执掌国民政府以后,他们就待在了上海。那样的归属感和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

  “大家不要想太多了。”锦颐不慌不忙地说道。

  她坚定地说着,“这平津一带,大家必然是不能离开的。要是大家离开平津回到了上海,给这一片的驻屯日军留足了调兵的时间,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趁此疯狂向北平、天津反扑报复?要是第二十九守军的人守不住了,百姓们又该怎么办?”

  说话的当口,她顿了顿,见有一人张了张嘴,想插话问些什么,便直接伸出手掌来挡住了他下面的话,继续说道:“我们既然干了这事儿,就一定要得干完!决不能留下一个烂摊子!况且,上海那边,早在我们刚刚驻扎在卢沟桥的时候,我就想到了鬼子们会搅出这么一通事来,早早就吩咐张腾飞开始征兵了,用不着大家赶回去。我命人收拾好了东西后,亲自赶回去坐镇就行了。平津这边十拿九稳,你们按原定的计划行事就行了。”

  说实话,对于鬼子兵会选择提前启动上海的侵占计划,锦颐并不感到意外,甚至还有些喜闻乐见。因为只有在鬼子们准备不充分的前提下,他们继续获得压倒性胜利和以最小的牺牲获得胜利的可能性才最大。

  此时,无论是上海还是平津一带的火车站都被牢牢把控在铁血军的手里,鬼子们再想通过火车运送他们的军需和武器已是毫无可能。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上海和平津一带的局势,于铁血军来说,都是一片大好。

  *

  七月十五日,日本驻沪军在上海大肆放出“大日本帝国皇军绝不退兵华夏”等宣言,并在上海除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外的所有由国民政府进行统一管辖华人地区进行全范围攻击。彼时,铁血军在得知消息后,立即赶赴战场,开始全力抗敌。

  七月十六日,驻沪日军攻打上海的消息传至各国,锦颐正是于当天下午,仅带了五六个士兵,就直接登上了返回上海的火车。

  锦颐在第二日下午到达上海火车站以后,军里专门派来接她的小士兵并没有直接拉着她回营地,而是带着一身军装裹身、风尘仆仆、随时准备可以投入作战的她,到了法租界里一所由国民政府建造的会场中去。

  听那小士兵的意思是,那会场里,是民党秦非正、于美涵夫妇同产党马启鸿等代表正在共同召开宣誓大会。他们的邀请函有发到铁血军的军营里,但因着彼时张腾飞正在指挥作战,且知晓她今日下午便会赶回,便直接用她的名义接下了大会的邀请。

  锦颐听完那小士兵的解释,心里了然。或者,是因为日军放出的宣言正式且彻底地击碎了国民政府想要和平解决争端的愿望,国民政府这就算是不想也不得不正式宣言抗战了。

  遵守着最起码的礼仪,锦颐扯了扯身上的衣摆,掸了掸身上的灰,这才跨步进到了会场中去。

  彼时,以马启鸿等为代表的产党代表和产军代表,正铿锵有力地宣誓完:“我全体民军愿即刻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命为抗日前锋,与日寇一决死站!”

  那一身戎装的秦非便紧接着上了台,面对着数百位各党派代表和上海各界名流,郑重宣布道:“……我们已快要临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极人世悲惨之境地,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放弃尺寸土地和主权,便是华夏民族的千古罪人!……”

  锦颐环手站在数百号人的队伍的最后面。

  这是她第三次见到秦非正。距离上一次,已是整整六年。

  大概每一个政治家都是天生的演说家。锦颐在又一次见到秦非正后,心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有着一副好口才”。

  彷徨不定?妄想苟安?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这难道不是国民政府里的民党人士们正在做着的吗?

  华夏失却的何止是尺寸的土地和主权?华夏偌大一个东北,早在六年前就已经沦丧在了鬼子的手里。

  忽然一下,那站在台上的秦非正说完了自己的宣誓,似乎远远瞧见了锦颐的身影,便开口询问道:“华夏全国战士此次共赴生死,不知道铁血军的谢将军是否愿意上来为大家说两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页  当前第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此生应不负[民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