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此生应不负[民国]_分节阅读_第83节
小说作者:总裁哥哥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46 KB   上传时间:2018-06-22 19:53:47

  轻轻抬起了些下巴,也没说信,也没说不信,锦颐屁股往座椅的后半部分挪了挪,坐直了些身体,正了正神色后点头道:“既然如此,那秦总司令就先说说是什么事吧?”

  秦非正这人今年已经五十一了,浑身上下瘦骨嶙峋的,哪怕近日遭了国民政府内部的横变,两鬓瞧着较之上次见面多了许多白发,却仍旧是一副精神奕奕的模样。

  他稍稍侧了侧身,从跟在自己身边的副官手里接过一个黑包,从黑包里掏出了两份文书,分别递给了马启鸿和锦颐。

  锦颐并不知道马启鸿手中文书的内容是否同自己一样,她拿着手里薄薄的几张白纸,瞧着第一页白纸上,大大的写着“桐计划”三个大字,并瞧清是由日本政府亲自传发给秦非正的之后,皱了皱眉,这才往其中的内容看去——

  所谓“桐计划”,说白了,其实就是鬼子们不满足于以刘忠然为代表的亲日派民党成员的投靠,更想让以秦非正为代表的剩余民党党员同时投日。

  为保密起见,日方还特地为“桐计划”设定了一套暗语。就秦非正递来的文书来看,这份“桐计划”是被称为“原油交易”,华夏民国称“大民商会”,日本称“大和商会”,伪满洲国称“八绒商会”,民党称“越后商店”,产党称“赤星商店”,铁血军称“出越小铺”等等诸如此类。

  “‘桐计划’?”锦颐问。

  能让鬼子特意为其设计一套暗语,足以说明这份计划的机密程度。锦颐并不明白秦非正为什么会把这么机密、而且看起来时间就是这两天的计划拿出来,但不得不说,在看见这份计划以后,她着实是松了一口气。

  不管秦非正亮出这份计划的用意是什么,这至少说明,他并没有被鬼子的花言巧语给打动。哪怕他做了那么多的混账事,之后也可能继续混账下去,但自始至终,他绝无投身敌营的打算。

  因着他屡屡做出叫人咬牙切齿的决定,而在他进门以后就没大给过他好脸色的锦颐,神情几不可见的松弛了些许。

  “正如你们所见,这‘桐计划’正是我要跟你们说的。”

  见得马启鸿也一面沉思着放下了手里的文书,秦非正这才开了口。

  “鬼子赢不了华夏。只要华夏还在,我国民政府就还是华夏的执政集团,我何必得不偿失的要把国民政府送到鬼子的手里去?”

  用短短两句话证明了自己并无投降之心,秦非正方才架起两只手搭在桌沿上交握在一起,认真道明了自己的来意——

  “我希望我们能抛掉所有成见,合力把鬼子赶出华夏。”

作者有话要说:  Emmm,有没有小天使想猜猜秦在想什么的?

另外,其实内容提要那里删掉是为了看起来简洁干净一点,既然有小天使想留着,那作者君就不删了~

谢谢快乐扔了1个地雷

谢谢五月渔郎扔了1个地雷

爱你们,么么哒(づ ̄ 3 ̄)づ

  ☆、第一百一十七章

  “如果说鬼子真的有足够的把握和能力来确保自己能够成功攻破整个华夏的话,他们又怎么会来找上我秦某人?说到底, 还不也就是想搞搞糖衣炮|弹, 想着让我配合着他们费劳又费力地先把产军和铁血军先内部解决了, 然后等他们成功在华夏的土地上插上了他们的旗帜, 我们国民政府离倒闭,可能也就不远了。”

  秦非正面容上的神情始终如一,可偏偏,也不需要他露出什么动容的神色,说出口的话便显得极其情真意切。

  他的两只手交握在桌沿上,两根大拇指不停地在缓缓打转。

  他可以确定,无论此时谢锦颐和马启鸿谁会带着质疑的态度再次问起, 他都能面不改色的给予他们肯定的回答。因为他此刻说出的每一个字, 都是出于他内心深处最诚挚的想法。

  当然, 他没有同两人说的是,政治上的争权夺利,不论跟谁合作,都是与虎谋皮——

  除却掉铁血军这个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党派纷争的军队不谈, 在这场抗日战争当中, 产党和产军的民众基础和整体实力都发展得太快了,他又怎么会不为之忌惮?

  但凡此时的铁血军弱势一些,鬼子的败迹没有那么明显,他或者也真就未必会选择推拒鬼子的这份计划。在他看来,等到他借了鬼子的手,给产党产军的人多添上些绊脚石, 到时候究竟是谁甩开谁,那还当真是没有定论。

  只是形势不由人。他年纪或许有些大了,但他的脑子还没有迟钝,身体还没垮,眼睛也没花。他看得比刘忠然清楚,有铁血军,这日本是成不了什么大气候的。

  与其让产军和铁血军两支军队把成功捍卫华夏的美誉给全部抢占完去,他还不如当机立断,跟在他们的身边,让民党和国民政府也跟着沾沾光。

  锦颐和马启鸿两个人并没有对过眼神,却在听完了秦非正的话后,不约而同的把打量的目光放在了秦非正的面上。

  他脸颊瘦削,面色始终沉稳,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是自己太过小人之心了。总之,锦颐被秦非正这人给坑害惨了,此时不管他脸上话里装得有多诚恳,她竟都觉得他是别有用意的。

  显然,马启鸿也是这么想的。但比起锦颐来,他审视的目光便显得收敛多了。

  他并未多瞧秦非正几眼,然后便稍稍地扬起了头,和善地笑了起来,“我觉得秦总司令说得对!我华夏国内党派闹得再怎么凶,那也是我们自己国家关上门后自己的事,让他们小鬼子插进来算个什么回事?”

  老实说,和秦非正打了那么多年的交道,马启鸿觉得自己大概能猜到秦非正脑子里在想什么。

  可是,当初他们两党闹得最凶的时候,他没带几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找秦非正讨论两党合作,为的不就是秦非正能暂时放下两党的恩怨,先把鬼子给赶出华夏国门吗?

  现在,虽然在鬼子那里吃胜仗已经成了必然之势,但要是能早点把鬼子给驱逐出境,他们又何必让百姓们多吃那么久的苦呢?

  想要百姓们的真心爱重,他们的心里首先也得对百姓们真心爱护。此时的马启鸿和产党党内众人正是一边抗战一边经营民众基础,发动工人老百姓一同拿起铁锹土枪抗日的时候,想到的最多的,自然也就成了民生问题。

  国民政府要的是面上的荣誉和表彰,他们给他就是。

  马启鸿的态度很明确,当他笑意盈盈地望向锦颐,问锦颐想法的时候,从眼神里传达给锦颐的意思同样也很明确——

  不管秦非正图的是什么,总而言之,这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买卖。

  垂下眸,半掩眸色,心里忽地便觉得有些乏味——

  在她面前坐着的,是两只老狐狸。当然,在经历了这么多大风大浪后的她同样也是。

  他们三人坐在这里,其实彼此心里都大致能猜到彼此在想些什么,之所以还需要所谓的“商讨”,其实讨论的不过是一个合理的价码。

  国民政府本身就掌握实权,所以对名声更在意些。产党本身没有什么根基,半路出家,所以在声明之前,首先是对民众基础更渴求一些。

  二者合作,除了彼此这个眼中钉以外,不仅可以把外敌赶跑,还能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然能够达成共识。独独她谢锦颐和铁血军,是国民皆知的只为华夏本身。

  他们不掌权,只是一支军队,无论是声名还是民心,对他们来说都没有太大的用处。而正是铁血军这样独有的特质,反而成了他们用来为加强彼此合作关系,使自己计划更简单顺利达成而加以利用的工具。

  他们若真的要合作,本可以不用来找她的。

  之所以来找她,马启鸿是想用铁血军这个最“纯粹的存在”,来对秦非正和国民政府加以制衡。之所以同意来找她,秦非正是打着借铁血军在当下民众心里的至高地位,来获得更上一层的声名。

  “我会答应的。”

  从前,她还不是一军司令的时候,便从未感觉自己会在秦非正、马启鸿的面前气短过。现在,大抵是随着铁血军军队的越发扩大,随着本身地位的不断增高,她从前还愿意在秦非正面前委屈一下自己的,现在却全然不行了。

  把一只手搭在桌面上,曲着食指在桌面上敲了两下。

  停顿数秒过后,锦颐终于抬起了头,“这事儿我应下了。但哪怕秦先生和马先生都贵为一党领导人,我却不得不同两位有言在先。”

  她分别瞥了秦非正和马启鸿一眼,语气十分硬气,半点没有要留情面的意思,“二位想靠着我铁血军去得到什么,我不在乎。我是为了华夏、为了百姓才答应二位的,并不是因为二位的什么产党民党本身。这点请二位记住。所以,既然是要打鬼子,那就大家一起好好打鬼子。要是同盟达成以后,谁还想在背后搞什么鬼,那可就不要怪我先转过头来清理门户了。”

  秦非正太过多变,曾经产党第一次同民党达成同盟没多久,便撕破了脸皮,再次同产党针锋相对起来。所以,但凡是有眼睛有耳朵的人,都听得出她最后这句话是说给秦非正听的。

  平常时候,顾念着华夏的百姓和军队的战士本身就十分疲乏了,为了避免因国民政府的动荡,而在鬼子未除之时再在华夏掀起风雨,她几度想要派特派处的人去暗杀秦非正,最终都忍了下来。

  但二者同盟以后,代表的则是合作关系,代表着二者间必要的信任的支出。秦非正要是在这个时候闹出什么幺蛾子,那不管是对着产军的、还是对着他们铁血军的,都将是损失极大的。

  是以,她不得不提前把话摆在明面上。

  目光也没有刻意地去盯着秦非正,但仅仅是随意的打量他的那两眼,锦颐还是把他眼中那一闪而逝的松动给抓了个正着。

  或者,在秦非正的脑子里,的的确确是生过这个念头的,只是还没有成型。

  从前的铁血军人数极少,算不得什么,秦非正未必会把她放在眼里。但现下,民军大批量战死在战争中,许多又投靠到了鬼子的门下,面对着他们铁血军现在的百万雄师,她相信,自己方才的那句话会是很好的一句“忠告”。

  气氛一时沉默,就连一直试图在两人之间调和着气氛的马启鸿也难得的静默了下来。

  他并没有忘记国民政府当初的出尔反尔。

  倒是那被锦颐警告的秦非正,在眼神片刻的松动过后,在一片沉静之中,诧异地望了锦颐一眼,似乎没能想到不过数月未见,她竟变得不再拘谨。

  人,正是因为有把柄可以被拿捏,才会变得拘谨怯懦。

  这是他当初为什么能那样轻易地去坑害她和她的铁血军的原因。

  嘴角扬了扬,也不觉得丢人、脸上难看,秦非正又露出了那抹令锦颐记得十分清楚的“和蔼可亲”的笑容,“谢司令这是说的什么话?我和马先生都是抱着十足的诚意而来,这点,谢司令大可放心。”

  似乎浑然察觉不到锦颐的话里有话,秦非正还刻意扯上了马启鸿,试图模糊锦颐警告的对象。

  幸而锦颐也不在意他的举动,只要她先前的话,他听了进去,那就可以了。

  三方达成了共识之后,共同决定先由三方一齐签订同盟合约,方才决定三方军队第一次合作退敌的计划。

  在秦非正起身离开后,马启鸿似乎特意慢了他一步,往后留了留。

  他走在秦非正的身后,却在看着秦非正跨出了屋子的大门以后,顿步在了屋子大门的门口前。

  扶着木质的门框,他兀地侧过了半边身子,拧了拧眉头,抿了抿嘴角,组织了半晌的语言,最终却也还是只简单明了地说了一句——

  “知道我要前来,慎之兄托我问谢司令一声好。”

作者有话要说:  总之说的好听就是各有考量,说得难听就是各怀鬼胎

另外,哥哥再过个几章就要预备上线了呦~

爱你们,么么哒(づ ̄ 3 ̄)づ

  ☆、第一百一十八章

  在1938年的最后一天之前,秦非正、马启鸿、谢锦颐三人终于在武汉正式签订同盟协议, 并就协议内容初步达成有关民党、产党、铁血军三方联手抗日的方案简要。

  1939年1月1日。

  秦非正往重庆离开之后, 便回到了国民政府决定迁都后的新首都重庆。并于民党中常会中, 通过了“开出刘忠然民党党籍并撤除其一切职位”的决定。

  而随后没过多少天, 锦颐也通电全国,表明了在铁血军驻守的各大省市,决不允许刘忠然同及其他投日汉奸进入,一旦发现,将直接枪杀。

  因为民党和铁血军实施的狠厉手段,同及在他们带动下,普通民众被掀起的“抵刘”狂潮太过强盛, 一度, 刘忠然在华夏境内的处境十分危险。

  他的头顶上时常带着一顶有着宽宽帽檐的帽子, 身上时常穿着能够竖起高领的衣衫,只敢露出一双眼睛,一边躲避着秦非正派去进行追杀的特工,一边从重庆逃到了越南境内。

  “你们说……那一天是不是快来了?”

  铁血军在南昌的驻营里, 一士兵直挺挺的躺在床上, 在熄灯以后,暗哑的嗓子里有着掩不住兴奋。

  他们这些兵,是铁血军在南昌征的新兵。都是些还没上过战场的。

  从入伍以来,他们脑子里最想的,就是去到战场上,扛着自己的枪, 一枪打爆鬼子的脑袋。可事实上,在这一年里里,他们的日常生活除了训练,仍旧是训练。

  入伍的第三个月,他们忍不住了,就有人会去问教官,“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去干鬼子?”

  那时候他们的教官斜了那人一眼,然后面对着整个队伍,中气十足地问,“你们都很想上到战场上干鬼子是不是?!”

  “是!”

  含着一种隐秘的期待,他们的应答声从无如此刻一般震彻云霄。

  可是,当时他们的教官却只是嘲讽的笑了笑,毫不客气地说着,“现在的你们上到战场上,可不是特意去把命送给鬼子吗?”

  他们不服,以为自己平常的训练作业已然十分刻苦了,可他们的教官却也只是哂笑着,把当年他们的谢司令在国民军校时拼命训练的经历和得到的成绩一一说了出来。

  最后,他才又像是看着一帮不让人省心的小崽子似的,说道:“你们应该庆幸你们是进了铁血军。产军人少、民军不把士兵当人,你们不管进了哪一个,那都是进了军队,就让你们扛着枪上战场,让你们去填命的。你们还真以为哪儿哪儿都能像铁血军似的,故意压着不动作,先让你们有了保命的本领,再送你们上到战场上去的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页  当前第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此生应不负[民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