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再不离婚_分节阅读_第21节
小说作者:晴华露蔓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78 KB   上传时间:2017-05-10 21:05:50

  “我预备着今天下午就动身翻呢。”张兰芝笑,“你家买牛就是耕地挣钱的,不赶紧趁着这两天多挣点钱,我家里不着急,也不种多了,就那一亩三分地,我自己用镢头也翻出来了。”

  “那哪行,山子哥不能干重活,你自己还不得累死啊,就那一亩三分地更好说了,不用多大会就给你弄完了,我回家让德子今下晌就给你翻了,省的你还得自己,没事,咱都自己家里,不用钱啊!”

  香子说着就转身往外走,张兰芝赶紧跟着送,“你看你这话说的,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不能不要钱啊!”

  吃完午饭就半个下午德子就驾着牛车给把地耕完了,张兰芝和唐山玉子广子全家出动,一直干到天擦黑,还剩了个地头没种,那一点张兰芝自己都用不了一个钟头就种完了,一家子就收拾收拾回了家,地里还有一样带着黑种地的,翻地的翻地,种地的种地,恨不得马上就能种完,然后安心的等着种子发芽,收获。

  等各家该种的都种的差不多了,大队才开始喊话让一块给玉米脱粒,玉米粒还没有脱完,就又开始收地瓜,一直忙活到十月底,才算是所有的事情都忙活完了。

  寒假前的期末考试,玉子考了个满分,刘建民有些瞪眼,完全没有想到玉子能考这样的分数,牙疼似的嘶了口气,“没想到啊,穷家还能出个金疙瘩啊,祖坟冒青烟了?”

  玉子拿分数的时候一脸的面无表情,也不高兴,看着老师牙疼似的表扬自己几句,玉子也没有什么反应,等放了学,回到家门口了,这才蹦蹦跳跳的回家,很高兴的告诉张兰芝自己考了满分。

  “玉子,玉子,是不是你们老师一直欺负你啊?”广子和来子平子几个冲进来,大声嚷嚷,平子还在抹眼泪,来子恨恨的扯了平子一下,“你说你有什么用,我是不是告诉过你了,你和玉子在一个班,要保护玉子,不能让玉子受欺负,你呢,这都一个学期了你才想起来告诉我,你是不是□□的!”

  “这是怎么了这是,来子!平子,来,别哭了,怎么说玉子被欺负啊,说给大娘听听?”

  “妈,我没有被欺负,你别听他胡说,平子你半夜做梦没有睡醒是不是?”玉子瞪着眼睛,小小年纪还真有点王熙凤的架势。

第五十章

  “就是被欺负了,老刘给你起外号,还叫你资本主义小姐,天天笑话你!”平子委屈的大声嚷嚷,听的张兰芝直皱眉,资本主义小姐都是哪个年代的称呼了,再说了自家这还没脱贫呢,就资本主义小姐了?

  “玉子,平子说的是真的?你们老师真的给你起外号,欺负你了?”资本主义小姐不小姐的先不管,关键是闺女不能被欺负了。

  玉子眨了眨眼睛,看看屋子里的人,不情不愿的点了点头,“是。”

  张兰芝心里腾地烧起一股火来,“好你个刘建民,还给你脸了!”

  正好唐山在外面回来,张兰芝往外走着,叫住唐山,“你往家里走干嘛,和我一块找刘建民去,你闺女个傻孩子让欺负了一个学期都不吱声,我得问问他去,咱家还是哪里对不起他了,这么欺负个孩子!”

  唐山就疼闺女,一听张兰芝这话脸就红了,火急火燎的后面跟着,张兰芝也顾不上唐山,前面呼呼的走的飞快,走到刘建民家里,正好刘建民在门口修自行车呢,看见张兰芝还笑呵呵的,“这急匆匆的是去哪啊?”

  “呦,修车呢,车坏哪啦?看来这车也跟主人啊,知道主人是个什么东西,它也跟着坏了啊?”张兰芝似笑非笑的挑着眉,语气嘲讽。

  “这话是怎么说的,山子嫂子,我没得罪你吧?这话可不好听啊!”刘建民笑的很有些憨厚。

  “嗬,你也知道这话不好听啊?我这可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啊,可唐家村我看就你最会说话,你这是真人不露相啊,怎么,你真以为你干什么别人不知道?怪不得一大把岁数了不养孩子,真是老天有眼,你这样的养了孩子也没□□!”张兰芝越说越生气,声音也越大。

  “山子嫂,你说话可得说明白了,不带这么不清不白的,有什么话咱说清了说开了,咱家可没得罪你啊,这么指着鼻子骂一通,谁也不是泥捏的,到底民子也是当老师的,总得要点面子吧!”说话的是刘建民的媳妇,在家里听见张兰芝的声音,赶紧出来,这也是个温柔型的,说难听点就是有点面,倒是在维护老头子这一点还真是一点都不面了。

  “哦,还知道是当老师的啊,我还当你们不知道呢,都是一个村子的,就不是一个村子的,我把孩子送去上学,可不是给你当出气筒的!再说了,老话就有说为人师表,你就是这么当老师的?我闺女没什么事还好,有什么事你这是毁了我闺女一辈子,我和你没完我告诉你!”

  “这是怎么了,山子媳妇,有话好好说,可不兴吵吵的!”这会周围就有看热闹的,一个老头,按辈分叫三爷爷的,这老头就不愿意看见吵架,遇见了就当和事老,但是和成的时候少。

  “三爷,这可不是芝子要吵吵,还别说吵吵了,我动手都不为过!”唐山可是在后面追上来了,看见刘建民,恨不得一拳轰上去,但是到底唐山也就是嘴上说说,唐山在家里和张兰芝这样那样的很是有本事,在外面就一声不吭,当然对张兰芝本事也是以前的事情了。但对外仍然是老实的很,现在能说出动手来,就是很生气的时候了。

  “哎呦,可不兴动手的,可不兴动手的!”三爷拄着拐棍,以为唐山说的是真的,急的直摆手。

  “姓刘的,你自己做了什么你自己心里清楚,我还想问问你,我一家子自问没得罪过你,你这么欺负我闺女,什么叫资本主义小姐,我家里做点小买卖就是资本主义了?人主席现在都说了要鼓励做生意,你还和主席唱反调?”张兰芝声音一声高过一声,伸着手,手指指着刘建民。

  “人都说孩子给孩子起外号,老师都盯着不允许,这可倒好,咱村子里出了个给孩子起外号的老师啊?我就问问你,你凭什么这么对孩子,我不是不讲道理,孩子在学校淘气了,闯祸了,老师怎么管我都不管,你今天和我说说,我闺女哪里做的不对了,是闯祸了淘气了还是不好好学习了,你今天给我好好说清楚了!”

  刘建民的脸青一阵白一阵,怎么也没想到能有今天,一直以来唐山两口子都是挺老实的,再说这会都是家长一切听老师的,老师说什么是什么,并且在刘建民看来,唐山两口子做买卖这可是不光荣的,怎么可能有底气来闹?

  “你说不出个道道来?就你这样的还为人师表,还师德,你有个屁的为人师表,屁的师德,你就是个误人子弟的我告诉你,咱俩这事没完,我到学校找,学校不管我到镇上找,我就不信还找不到个说理的地方,咱就好好说到说到!”唐山说话也不黏糊了,一字一句的那叫一个清脆,听的张兰芝顺耳的不行,只觉得这是重生以来唐山干的最爷们的一件事了。

  唐山说完了,招呼着张兰芝和广子玉子回家,张兰芝和唐山都过来,玉子哪里能在家里呆的住,吵着闹着要跟过来,广子和来子没办法,只能领着玉子过来,一拨人比唐山到的还要稍微早一点,到了这,看见张兰芝吵架,几个人也不敢闹大动静,都在静悄悄的看着。

  唐山和张兰芝一招呼,几个小的跟一串萝卜似的,跟在张兰芝和唐山的屁股后面,一句话也不说的往家里走,显然也是有点被张兰芝今天的样子吓到了。

第五十一章

  唐山和张兰芝走的倒是痛快,留下刘建民在后面一张脸涨的通红发紫,刘建民的老婆早转回家去了,两个人过这么多年了,一看刘建民的样子就知道是不是真的了。

  张兰芝和唐海闹这么一次,村子里倒是说什么的都有,大流上都说刘建民不是个东西的,也有说唐山两口子太疼闺女,上学就应该都听老师的,老师打孩子的都不说什么了,起个外号能怎么,又不痛又不痒的。

  张兰芝对于后一种说法就当没听见,就当那些人在放屁。等到玉子开学第一天回家,笑嘻嘻的告诉张兰芝,“妈,老师今天看见我笑的可难看了,但是什么都没说。”

  等上了一个星期的课,张兰芝问了玉子,又问了平子,知道刘建民并不敢再欺负玉子了,这才放下心来,出了正月,要开始翻地准备春耕了。

  年前刚入冬,唐湖就结了婚,家里又多了一口人。两个人结婚了就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也没守着楚春子,加上这辈子楚春子的性子改了一些,又有唐桂芬在家里,何景的日子比起上辈子来好过的多,楚春子并没有像上辈子那样为难何景。

  也不知是何景自己琢磨的还是唐湖告诉的,就像是张兰芝的小跟班一样,不管干什么都得问问张兰芝,惹得楚春子还颇有点不是滋味。

  出了正月要翻地,张兰芝索性提前和香子打好了招呼,张兰芝也想开了,虽说这辈子自己还年轻,但是年轻也禁不起折腾,上辈子到老了,腰不好,腿不好,手也因为骨刺风湿弄得手指头变了形,遭了多少罪呢,这辈子自己也做好打算了,等天气暖和一些就出去做点小买卖,翻地这点钱就不用省了。

  香子和张兰芝处的好,等到翻地的时候都是让德子头一家给张兰芝家里翻地,翻完了,张兰芝过去送钱,两个人你推我搡的一个要给一个不收,推搡了好一会,香子没办法了还来了一句,“咱两家这都是亲家关系,就翻个地还要钱,不至于的啊,山子哥也不能干活,就当是德子过去帮忙了,帮忙还能算钱吗?”

  说的张兰芝没憋住笑,“可不能乱说啊,这会哪里还兴什么娃娃亲了,你家来子平子长大了怨你。”

  “嗨,怨什么怨,上次玉子的事,平子回来被来子骂了好几天,我都说人小鬼大,那臭小子这才多大点就知道护媳妇了,也不知道像了谁了,这会就天天在家里玉子妹妹长玉子妹妹短的,”香子说着摇着头撇着嘴,“等再大一大啊,能天天围着玉子转圈圈。”

  香子说是这么说,也是带着开玩笑,到底都是十来岁的孩子,还什么都不懂呢,只是香子心里还真就看上玉子了,嘴里不说,天天还就盼着来子将来能把玉子弄回来当媳妇,至于平子就不指望了,那傻小子,将来能说上媳妇就不错了。

  又是一年春来到,82年了,天气暖和了,地里种子也都种下了,张兰芝倒是好好地忙活了一阵子,剩下的那一亩七分地,种了一半花生一半玉米,地边上被张兰芝撒了红小豆,还有点自留地都种了地瓜,地边也留了点地方种了点高粱,种了点黄豆。

  地瓜是要提前闷芽的,张兰芝老早在家里闷了地瓜芽,等自家都种完了,南婶家的唐军期期艾艾的找到张兰芝,“芝子嫂,你家里有没有剩下的地瓜芽子,给俺点用用?”

  “有是有,就是不多了,你家里差多少?”

  “不知道,我家还没种呢,”唐军皱着眉头,“我刚把别的都种完了,就剩下地瓜了。”

  “怎么就你自己?”张兰芝说完了想起来,南婶娘家妈病了,这么大岁数了一病很有可能就起不来了,南婶和南叔就都过去了,也有好几天了,家里就剩下唐鹏和唐军两个了。“哦,婶子回娘家了,我家里就剩这些地瓜芽子了,你都拿走去。”

  地瓜芽放篓子里唐军也不说走,又问张兰芝地瓜该怎么种,问的张兰芝一个愣神,唐军也是19岁的大小伙子了,再有两年都能结婚了,这怎么还连地瓜怎么种都不知道呢?张兰芝详细的说了说,说道半截想起来,“你不会,鹏子不是会吗,怎么还用问我呢?”

  “嘿嘿,我小哥也不会。”唐军嘿嘿笑,“我俩都快愁死了。”

  张兰芝想起来,这两个从下学了就一直在果园子里帮忙,种地种的少,能会种个玉米花生的就了不得了,还真是有可能没种过地瓜,张兰芝叹口气,“我家里这些地瓜芽子肯定不够,你再去别人家看看,我到地里给你们种去。”

  唐军一听乐的不行,往外走都蹦着高了,“我哥也出去要地瓜芽子去了,应该能要够!”

  张兰芝有点反应过来了,感情这熊孩子就是特意想着来找自己帮忙的,但是又不好意思,这才迂回了这么长时间。想通了张兰芝也没说什么,上山了哥俩也没用张兰芝出多大的劲,起垄都是哥俩在张兰芝的指导下干的,张兰芝就把地瓜芽栽进去,有覆覆垄,提水浇水也是两个大小伙子干,半亩地的地瓜栽完了,哥俩这才松了口气,还腻腻歪歪的非得送张兰芝回家,弄得张兰芝感觉自己快要起一身的鸡皮疙瘩了。

  春耕完,这就可以说是没什么事情了,张兰芝和唐山开始在家里忙忙活活的准备,唐山也不知道在哪里弄了一个大铁桶,又找人把铁桶上面的底给割下来,在边上靠下割了个四四方方的口子。又找了铁按着铁桶的大小烧了个架子,按在铁桶里,到时候从口子里填柴火,柴火都在架子上面烧。

  张兰芝到供销社里买了口大铁锅,也是按照铁桶搁得下的大小买的。粮所里买了花生和麦子,回来到磨坊里磨了油,粉了面。去年磨坊里就进了机器,能用机器粉面,当时还新鲜了好一阵子。

  张兰芝准备炸油条卖,这会真的是不管做什么买卖都能挣钱的年代,张兰芝就是个见识一般的普通人,虽说知道这个年代遍地是黄金,但是张兰芝还真没有什么大富大贵的打算,有什么本事干什么事嘛。真要让张兰芝开什么公司做什么大生意,张兰芝还真做不来,没有那个脑子,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对于张兰芝来说,重活了一辈子,很多事情看的清了些,不像上辈子穷死饿死了,都抹不开那个脸面去做生意,等到后来想做的时候,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并且那个时候什么买卖都不那么好做了。

  就是这样,咱不求大富大贵,能挣点小钱过上不愁吃穿不愁钱的日子,这样的买卖也是一大把,就唐家村吧,像香子家换了牛翻地,等过两年再换成手扶车拖拉机,慢慢的可以换成专门翻地的大车,再等几年又有割麦子的,收玉米的,在农村里,这样的买卖还真是最容易赚钱的。

  唐家村还有个果园子,现在还真是什么水果都稀罕,大队现在也有要把果园子弄出去的打算,家里有钱的或者有眼光的借了钱把果园子包下来,都能挣上一笔。张兰芝还记得上辈子就是外村的一个挺有钱的把果园子包了下来,那两年真是挣钱挣得谁看着都眼红。就是吃亏在这人当初没有多包几年,等到三年期限一到,村大队那群人说什么都不再包给人家了。

  张兰芝现在占了个先机,先炸了油条买,等挣了钱了,油条不好卖了,到时候看看做点别的,毕竟这会刚刚开始单干,所有人的热情都在自家那一亩三分地上,就算是想做什么买卖,一个是要知道做什么,再有就算是有说想炸油条的,也得会不是。

  张兰芝会炸油条还是上辈子跟二哥张在援学的,具体哪一年张兰芝也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会张在援在码头上给人家炸油条,后来有点什么事情,让张兰芝过去帮忙两天,就跟着学会了方子。

  这辈子张兰芝和张在援的关系就是见面说句话,张在援这两年在码头混的还算可以,不过在张兰芝看来也没有两天好混的了。混的好一点,张在援就抖起来了,好像觉得自己以前做过的那些事情理所应当的就应该被原谅应该被忘记似的。一见着张兰芝就像个打了胜仗的公鸡,好像觉得张兰芝应该不计前嫌甚至伏低做小的凑到他跟前讨点什么好处。

  张在援还真看错张兰芝了,别说这辈子张兰芝自己有谋生之道,就是上辈子过着穷日子苦日子,要是像这辈子这样发生这样的事情,张在援想在张兰芝跟前显威风,也是打错了算盘。

  本来张兰芝看着张母的面子,总觉得张母和张在援住在一块,自己一直计较着那码子事也没有什么意义,却没有想到张在援来这么一手,两下一叠加更是膈应的张兰芝不行,见面打个招呼张兰芝觉得就是很给面子了。

第五十二章

  张兰芝会的炸油条的方子还是老方子,要用矾的,10斤面算一个计量单位,张兰芝也怕手生,先和了5斤面,在家里炸了试试,头一刀可能是油不热,炸出来的油条并不鼓胀,炸出来的像死面球,不过就是这样也香的不行,正好是星期天,广子和玉子也在家里,两个人烫的左手倒右手,嘴里嘶嘶的叫个不停,也舍不得放下,好吃的不得了。

  等到第二刀的时候,油锅温度就上来了,张兰芝油条下到锅里,面团立马就膨胀起来,用长筷子翻个个,两面都金黄了就捞出来,有的地方外皮已经酥酥的破开了,广子和玉子一人一根拿着吃,都顾不得回张兰芝问好不好吃的话,只能一个劲的点头,逗得张兰芝和坐着烧火的唐山笑的不行。

  炸了一大盆出来,张兰芝放心了,看来自己的手艺还是没有变的,炸出来的油条外酥里嫩,又用的是自家的面自家的花生油,炸出来很香,吃着满嘴的花生油的香味,并没有后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油又炸了很长时间的怪味,四个人也没做饭,就围着灶台吃油条就吃饱了。

  当然张兰芝和唐山是被两个小的投喂的,两个小家伙也不吃独食,两个人都是一手一根油条,一手自己吃,一手给爹(妈)吃。

  一斤面能出一斤六两的油条,五斤面炸了一大盆出来,张兰芝吃的还少些,那三个大肚子汉吃的就多了,唐山吃的欢,张兰芝看他吃了都能有一斤半了,舔嘴抹唇的也不嫌香的慌。

  大铁桶就放在院子里,现在天也暖和了,一天三顿饭就够热了,再在家里炸油条晚上那炕就没法睡了。当天晚上快到十一点张兰芝把面和好了放在那里,第二天四点张兰芝起来了,顺带把唐山喊起来,一个烧火一个炸,等到早上五点来钟,张兰芝就炸了几大盆子的油条出来。

  等炸完了,又用称一斤一斤的称好,也是张兰芝有信心,这会还真是卖什么的都没有,油条倒是一直有集体上的卖,但也卖的很少,半个月一个月的不定期卖。并且那会还是卖方市场,态度好不好的先不说,越来越偷工减料倒是真的,集体弄的东西,都没有什么自觉性,哪里还管生意怎么样,自己能往家里偷偷弄多少东西才是的。

  油条称好装好,张兰芝骑着自行车带着油条赶集去了,自行车是前一天借的景子的,这是景子结婚的时候带过来的,还挺新的,张兰芝本打算借楚春子的,景子知道了赶紧把车送过来,就怕张兰芝不用,还不用还,让张兰芝尽管用。

  今天是县里的大集,说是大集其实并不怎么热闹,稀稀拉拉的几个摊子,转悠的人倒是不算少,都是些大姑娘小媳妇,结着伴一群一群的。

  张兰芝把车停稳,筐子掀开就开始喊了,都没用喊上两声,周围就围了一群人了。

  “哎,这还有卖油条的哎,怎么卖的?”

  “五毛钱一斤,自己家里炸出来卖,比集体卖的便宜点。”

  “那可是,便宜一毛钱呢!”一个包着蓝色包头巾的妇女也站在人群里,手里还拐着篓子,沉甸甸的,“给我来一斤,正好家里今天有客,切了还能当盘菜呢。”

  “好嘞,这一包就是一斤,我这还带着称,要不再给你称称?”张兰芝拿出来一包,这会也没有方便袋,油条是用纸包的,看起来像束花似的。

  “称…一称吧!”

  张兰芝拿了小称,一称果然高高的,那女人就喜笑颜开的拿着走了。开了张了,后面的就好说了,一个是新鲜,二一个是县里到底是比村子里有闲钱的多,或者还有想改善改善伙食的,要知道粮票才刚刚开始慢慢取消,县里的人更是有钱没地方花。

  张兰芝在自行车两边带的两大筐油条大半个上午就卖光了,喜滋滋的揣着一兜子零钱,把东西都收好了,张兰芝骑着车都要脚下生风了,呼呼的往家里骑。

  前一天晚上和了15斤面,今天都炸了出来,一共是24斤油条,看着张兰芝带了两个大筐,但是油条这东西不能压,特别是还要卖的,一压就瘪了,看着也不那么好吃了,当然了,这会的人并不计较那么多就是了。

  五毛钱一斤,24斤卖了12块钱,算算本钱,都能挣一番了,这么一想张兰芝就觉得人生到处是希望,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了。

  第二天也是个集,不过这就不是县里的大集了,但是也是辐射范围很广的集市,周围的村子一般都是到这个集市来赶集,张兰芝也不知道深浅,不敢弄多了,就先和了10斤面,照样是早上起早炸好,放在筐子里骑着车去赶集卖。

  这个集遇见的熟人就多了,有唐家村认识的婆娘们在一边喳喳着说,倒是不少附近村子的都知道张兰芝是唐家村炸油条的。“你是唐家村的?天天炸不?”

  “是唐家村的,自家做点小买卖,可不是得天天炸,用着就到我家里买,每天都做。”

  几个婆娘在一旁和张兰芝说话,也不走,张兰芝也不糊涂,知道是想着等张兰芝卖剩了说不定能得点便宜,哪里想到几个人一直站到最后,张兰芝16斤油条买的精光。用膝盖想都能知道,16斤油条才够几个人买的,怎么可能还有的剩呢!

  前两天都逢集,第三天不逢集了,张兰芝就骑着车在各个村子转悠,现在都单干了,也没人管了,做生意也不用怕人,再一个是油条这东西有凉热管着,张兰芝也不可能跑特别远的地方。

  这样一天10斤15斤的炸着,很快就过了一个星期,这七天张兰芝逢集就赶集,不逢集就周围村子里转悠,,每天都不用多长时间油条就都卖完了,后面几天还有到家里买的,还都是下午,人家过来买不着生气不说,张兰芝和唐山心里也不是滋味,这不都是钱吗?

  两个人合计合计了之后,就每天都在家里炸,张兰芝早上三点起来和面,和两大盆子20斤,等到六点来钟就炸好10斤,张兰芝就骑着车出去不管是赶集还是各村子转悠,唐山自己在家里接着炸,炸油条这活还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特别还是在大锅里,放那么一大锅油,油烧热了,面剂子放进去转个圈就能熟了。

  等到张兰芝转完了回来,家里差不多也能卖出去几斤,张兰芝就接着再和上十斤的面,中午也算是个高峰期,光唐家村就有不少过来买的,张兰芝也不仅仅就收钱,拿小麦来换也可以,3斤麦子换一斤油条。

  这是张兰芝开始炸油条半个月以后慢慢形成了稳定的数量,有时候一天炸30斤面老早就卖完了,有时候就会剩一点,但是一天可以说什么时候都有来买的,经常会有些半大不小的孩子,提着一小篓子麦子或者紧紧的攥着钱,过来喜滋滋的提着一斤油条回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页  当前第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再不离婚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