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夜回到七零末_分节阅读_第101节
小说作者:崽崽猪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62 KB   上传时间:2018-05-31 17:28:03

  这样一来,如果不提前跟赵芬娟打声招呼,商议好,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间隙。

  尤其是置身事外的赵国生家和赵宏生家。

  对他们两家来说,侄子和外甥是一样的同时又很不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  羡慕小伙伴的妈妈会织毛线,我印象中,我妈真的没怎么给我织过,倒是给我刚出生的小表弟织过一两件,也不知道织了多久。

第142章

  封红包是门脑力活, 不是那么简单的。

  无论在哪个年代,一旦牵扯到金钱的问题, 所有人都会绷紧精神,小心谨慎的考虑很多。

  有句话不是说,谈钱伤感情吗?

  反过来, 谈感情伤钱啊。

  红包封的少了,主家不满意, 红包封的多了,你自己不愿意。

  好比如侄子和外甥差不多的时间结婚, 封的红包厚度肯定是存在差异的。

  “哎, 二嫂你就别提了,一个月吃两场酒席,我们家都没钱过年了。”王梅芳习惯性的逮人就哭穷, 好像那样别人会同情的给她一样。

  这次她哭错对象了, 吝啬铁公鸡刘兰秀一毛不拔的恨不得有人给她钱, 她怎么可能会搭理一向不对付的弟媳妇?

  “是啊, 我们家也穷的过不起年了啊,明年开春爱华还要定亲, 不知道又要花多少钱呢, 紧接着美丽又要考高中了,学费在哪里还不知道呢,我先前还想着向你家借些钱呢。”刘兰秀这一招先发制人很有用,杜绝了王梅芳哭穷借钱的可能性。

  王梅芳:“……”怎么能抢了她的台词?这让她说什么?

  “二嫂,二哥不是常年捉泥鳅和黄鳝卖吗?你家里应该攒了点钱吧?”说完, 王梅芳的眼睛不由自主的打量起堂屋里的摆设来。

  知道钱财不外露的赵国生一家很低调谦虚,堂屋的大件除了那台人所众知的电视机外,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要不是刘兰秀房间的门是关上的,王梅芳那隔着实质厚实的木门都要看破的望眼欲穿的眼神,实在是太炙热了。

  仿佛推开那扇门,里面满满藏得都是金子和钞票。

  “哟,也就夏秋季节捉点泥鳅和黄鳝补贴下家用罢了,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你看村里不也有别人在捉泥鳅和黄鳝吗?谁家发大财了?”刘兰秀心里一惊,脸上仍旧不露声色的毫无变化,玩笑似的把话给驳了回去。

  这一年开始,村里是有不少人跟在赵国生后面捉泥鳅和黄鳝,可是,懒汉太多,勤快人太少,且找不到合适的销路。

  “那也比我家里强,我家是真穷。”王梅芳怀疑的眼睛中充满了不信任。

  一个嫁女都舍得花那么多钱的人,家里没有存款压箱底?骗谁呢?

  在自家妯娌面前说实话又能怎样?她还能羡慕嫉妒恨的偷抢不成?

  “呵呵”刘兰秀充耳不闻的憨笑,既不赞同,也不反驳。

  “对了,二嫂,年后宏生准备竞选小队长,你要是有时间就帮着在村里多说说好话啊。”借不了钱,之前沾了野猪的光可不能再浪费了,王梅芳的算盘打得啪啦啪啦响。

  “好啊”只要不借钱,这种纯费口水的活,她还是愿意帮忙的。

  自家小叔子要真成了村里的干部,多少对她家还是有点好处的。

  “哎呀,二嫂,我屋里灶台上还烧着开水呢,我出来有一会子了,开水可别凉了,我得回去了。”临走时,王梅芳的眼睛还不忘隐晦的盯着桌子新买的那个暖水瓶。

  她家灶台烧不烧开水,刘兰秀不知道,她回去的那条路是往赵父赵母家去的方向,刘兰秀是知道的。

  哎,就是不知道她这次能不能从公婆手里哭出钱来了。

  一个人的脸皮能厚到这种程度,也是很需要很深的功夫的。

  最起码,爱面子的刘兰秀这辈子是修炼不成的。

  隔着旺膛的火势,刘兰秀看着三个男孩子板着脸,搔头挠耳的冥思苦想,浑身弥漫着苦恼的烦躁,再看看赵美丽背着绕着火盆来回打圈圈的踱步,说不出的悠闲。

  请原谅她很不厚道的笑了,还笑出声来了。

  赵爱强像后脑勺长了双眼睛一样,猛地回头和她四目相对,对她张牙舞爪的挤眉弄眼。

  “噗呲”

  看着学习不用功的赵爱强,刘兰秀又好气又好笑的。

  算了,眼不见,心不烦,让他姐好好折磨的整治他一番。

  她这段时间太忙了,地里的青菜也没工夫去打理,也不知道长得怎么样了,有没有受到天气的影响?

  想到就行动,刘兰秀二话不说,回屋换了件深色的旧棉袄,扛起锄头出去了。

  赵国生呢?他今天心血来潮跟着赵父去河里练习捕鱼去了。

  大冬天,撑着摇摆不定的小木船,划着桨去河里练习撒网捕鱼?想想都觉得冷。

  就他那笨手笨脚的样子,也不知道会不会在哪里帮倒忙的把赵父一起拖下水?

  赵父赵母家。

  “姆妈,在不在屋里?”王梅芳在做某些占便宜事的时候,很会做事做人,可以说做得滴水不漏的。

  瞧瞧,她像做贼一样踩好点的等着赵父不在家,才敢昂头挺胸的过来。

  赵父沉默寡言,看起来老是黑着一张老脸,不如心软好哄骗的赵母这么好说话。

  “在呢,门没关,自己进来。”站起身子的赵母一听是老三媳妇的声音,她又拄着拐杖坐回到火盆边。

  “姆妈,在屋里烤火呢,爸呢?”王梅芳明知故问的熟稔道起了家常来。

  “你爸除了捕鱼还能去哪?他跟国生去河里捕鱼去了。”赵母用拐杖拨了拨火盆里的火势,又往里面添了些柴火,头也不抬的说。

  哼,这三个儿子,也就老二孝顺,懂感恩。

  她二儿子是什么性子的人,赵母太清楚了,三个儿子中就属赵国生笨手笨脚,这些年,老大和老三多少学了点赵父的本事,用竹编编篓子和竹筐,凉席什么的,或者厨师这门看家本领。

  偏偏老二什么都学不会,学不好,也就因为这个,之前她挺嫌弃赵国生的,不大喜欢他,不讨她的欢心。

  人人都说三岁看到老,她这个二儿子三十几岁才开窍,慢慢的变了,无师自通的学会了设陷阱猎野味。

  现在还陪他爸去捕鱼,说的好听是去学,实际上,还不是担心赵父大冬天一个去河里捕鱼,放心不下,借着偷学的借口陪着。

  “国生也真是,大冬天还撺掇着爸去河里捕鱼,也不怕爸受寒。”王梅芳脱口而出的责怪中带有浓浓的埋怨。

  埋怨这一年赵父赵母不公平的往她家送的鱼少了很多,更多的是进了老二家的门。

  赵母拨弄火盆里火势的拐杖停顿了下,轻轻的斜视着了她一眼,没有说话,不想搭理她。

  这下不搭理,王梅芳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话了,赵国生是二哥,再有错也轮不到她来评论,婆媳两人一时之间谁也没有开口说话,气氛有些尴尬。

  半响后,心里有事,忍受不了的王梅芳说话了。

  “姆妈,有个事我和二嫂都拿捏不准,要不你给出出主意?”王梅芳紧挨着火盆,坐得比较近,手被烤的有些发烫,不自然的放在面前搓起手来。

  “什么事?”怎么还跟老二家扯上关系了?这两妯娌关系向来不怎么亲密。

  “大哥家的爱民不是要结婚摆酒了吗?这不,芬娟姐家的爱勇也是这个时间,我们和二嫂拿捏不准各家包多少红包。”时间上相隔太近,要是红包金额又相差太大的话,这事不好办。

  “这事让他们兄妹四人自己去商量,红包多少是个心意。”赵母现在也学会甩的一手好锅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凡事插一手,想着掌控在手里。

  她和赵父老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她不想管了。

  王梅芳:“……”第一次被赵母的话给搪塞了回来,还无力反抗。

  她其实很想问,孙子和外甥对赵母来说是一样的吗?

  不过,她也知道,这话问不得。

  赵父赵母作为隔了一代的长辈,愿意封红包给晚辈,那是疼你,不想给你封红包,那是本分。

  “哎,姆妈,你说,孩子们成长起来怎么这么快?眨眼就要成家了,一个月两场酒席,还不得把我们这些长辈给吃穷啊,还好爱华和勇文缓了缓时间,要不然,真逼死人了。”这种程度的抱怨和牢骚放在平时,赵母会顺着她一起讨论,然后讨论着讨论着就被她带进沟里,不忍心的私底下会补贴点钱。

  现在,有了老二家孝顺的鲜明对比,赵母的心态变了。

  再加上上次王梅芳那种寒心的行为,她一颗心被冷得掉渣渣,像玻璃摔在地上一样,支离破碎的一满地。

  “是啊,估计这几场酒席吃下去,我和你爸的棺材本都吃没了。”人越老,越会打太极,无师自通的就学会了,看赵母这话说的多有水平。

  谁家儿女孝顺的话,一听到姆妈说没钱用,是不是该孝顺的进贡点钱了?

  以退为进,反过来哭穷的赵母不愧为人老成精。

第143章

  老人常说老糊涂了, 老糊涂了,你可千万别当真。

  事实上, 老人们精明着呢。

  老人家活了一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就你那点小把戏?他们会看不破?

  之所以常说老糊涂了,那是他们愿意在你面前装糊涂。

  以前赵母一听王梅芳哭穷就急三火四的掏钱补贴, 那是她老人家心里乐意,高兴给钱宠孙子。

  可是, 你不能把老人家乐意花钱宠孙子的态度,当成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的提款机啊。

  “呵呵”王梅芳干巴巴的尴尬笑着。

  没得到想要的效果, 适得其反的被将了一军,让她瞬间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滋味。

  “你家爱勇呢?你们两口子不是准备送他去部队吗?定好时间了没?”赵母对孙子的关心和疼爱是真心的。

  她摇着头,冷眼看着白白嫩嫩的王梅芳, 光是自己长得好看, 能生养却又不好好培养孩子成才, 有什么用?

  放任十五六岁半大小伙子在家里, 成天在村里游手好闲的吊儿郎当。

  “定了,等过完年, 出了元宵节就送走。”不提这事还好, 一提起把儿子送到部队去吃苦,她就牙狠狠的暗怪赵国生吃饱了撑着,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管到她家去了。

  过两年他儿子就可以成家立业,她就可以懒散的等着抱孙子了,偏偏他多嘴, 有的没的跟赵宏生说了一大堆她不以为然的大道理。

  结果,第二天,赵宏生拎着东西去二大爷家串门了,下来死决心要送大儿子去部队当兵了。

  头一次,王梅芳厌恶朝中有人好办事的方便,也不知道二大爷谁打了个电话,她大儿子进部队当兵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从头到尾就用了一天时间,这事快得令她有些猝不及防,想拖延时间来其他办法给大儿子找个工作的时间都没有。

  主动托二大爷定下的事,她可不敢有贼胆去撺掇着反悔,除非他们一家不生活在赵家村了。

  “当兵好,让爱勇在部队里好好听首长的话。”由本家二大爷出面打了招呼的事,不论分到那支部队,赵母都很放心的,二大爷总不会害自家孩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5页  当前第1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1/1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一夜回到七零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